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崔利玲:從幼兒園到小學究竟應該銜接什么?
崔利玲:江蘇省特級教師、南京市鼓樓幼兒園園長
最近,不少爸爸媽媽為孩子上小學如何做準備而苦惱,有的擔心孩子生活不能自理,有的擔心孩子路途奔波疲勞,有的擔心孩子睡眠不足,更多的父母擔心的是孩子的學習準備是否做好。
幼兒園的孩子進入小學要不要做入學準備?回答是肯定的:“要!”如何做準備?回答是:“科學、合理!”
孩子入學不適應的原因
原因1:幼兒園與小學的差異
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標志著一個新階段的開始,是人生的重大轉折,要讓孩子在這一系列的轉折和變化中順利適應,并形成積極穩(wěn)定的入學傾向性,關鍵在于如何使兩類教育機構因兩種教育階段而產生的“陡坡”減緩。我們可以從下表的對比中看出“陡坡”的存在:
幼兒園與小學的比較
比較機構
幼      兒      園
小              學
學習時間
每天集體教學時間為1~1.5小時,每次活動最長不超過35分鐘
每天集體教學時間4~4.5小時,每節(jié)課40分鐘
學習內容
通過具體、形象、生動的教學形式向孩子傳遞粗淺知識
有固定統(tǒng)一的教學大綱、教材,教學系統(tǒng)、抽象、嚴謹
學習方式
以游戲活動為主要的學習形式,輕送愉快,沒有壓力
以上課為正規(guī)課業(yè)學習方式,課后有家庭作業(yè)
睡眠時間
除晚8:30到早6:30的睡眠外,還有2小時的午睡時間
由于接送等原因學校離家較遠,孩子早上需早起,中午基本無午睡時間
一日生活
動靜搭配,舒張有弛,提倡保教結合,促進孩子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
有嚴格的作息制度和生活制度,主要任務是學習,課間要上廁所和課前準備,游戲時間少,午睡要回家解決
師生關系
教師與孩子始終在一起,及時解決、協(xié)調幼兒面臨的困難
一學科一任職教師,有班主任和多位任職教師,孩子遇到困難基本需自己解決
除以上兩類教育機構的差異外, 還有兩個因素增加了兩類教育機構的差異。一是1986年頒布實施義務教育法后,小學入學年齡普遍提前,城市6歲入學的兒童數(shù)大大增加;二是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小學課程較過去有日益加深的趨勢。這一切,給孩子在身心兩方面帶來諸多的不適應,孩子入學后感到陌生、恐懼,學習興趣不高,影響了入學后的身心發(fā)展。
原因2:家庭教育的誤區(qū)
隨著獨身子女政策的實行,改善了孩子營養(yǎng)衛(wèi)生和受教育的物質條件,但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如父母對子女過度關注,凡孩子提出的各種物質愿望與要求都盡量滿足,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家長也代為包辦,總認為“孩子太小,家里只有一個孩子,大人們當然應該多為他們做點事”。久而久之,孩子的依賴思想嚴重,主動性、獨立性受到影響,做任何事缺乏責任感,把事情的失誤都歸咎于父母身上。我們在幼兒園經(jīng)??梢月牭胶⒆舆@樣的回答:“媽媽忘記給我戴手帕了”“爸爸忙,沒時間給我找盒子”“媽媽沒教過我這個方法”……事事處處以父母作為保護傘、擋箭牌,缺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能力也相應不足,造成了入學后的種種不便。
還有些家長對孩子期望值過高,“望子成龍”“望女成風”,過早地讓孩子參加各類學習班、興趣班,造成孩子情感受壓抑,對學習產生厭倦情緒。有些孩子甚至產生消極、對立的行為,如看到書就要睡覺,看到琴就喊累等。
原因3:幼兒園不科學的教育行為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幼教引入大量外來文化,眾多的理論、課程對著幼教工作者狂轟亂炸,急功近利的行為讓許多幼兒園管理者改變了學前教育的初衷。在市場經(jīng)濟的沖擊下,加之人們對早期教育缺乏科學的認識,幼兒教育的辦學方向與教育理念發(fā)生了偏移。有些幼兒園為了迎合家長的需要或商業(yè)潮流,舉辦實驗班、特色班,增加漢語拼音、識字、珠心算等等小學化學習內容,關注了技能訓練,忽略了游戲活動,小學化傾向明顯。
教育機構和家庭兩方面的影響,使得幼小銜接的坡度不斷增大,有的孩子上小學后體重明顯下降,吃不好、睡不好,一反往日天真活潑的浪漫;有的孩子一看到學校的大門就發(fā)抖、嘔吐;有的孩子甚至放棄了小學的學習重新回到了幼兒園。但也有一部分幼兒在過度期間適應很快,自我調節(jié)能力較強,入小學后,學習積極主動,求知欲旺盛,興趣廣泛,究其原因,是較好地處理了銜接關口的不適應問題。
幼兒園與小學銜接的重難點分析
關注孩子入學適應能力
孩子入學,是從學前教育機構進入了小學教育機構,跨越了兩個階段。從孩子的身心發(fā)展看,是從學前期向學齡期發(fā)展的過渡階段,因而既存在連續(xù)性又具有階段性。在此期間,孩子的身心會發(fā)生一定的質變,掌握不了這一階段教育的規(guī)律性就會出現(xiàn)種種的銜接問題。
實踐證明,幼小銜接如果僅從“幼兒園向小學靠”“小學向幼兒園靠”的外部條件或形式上尋求措施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號召入學的適應問題的,關鍵是要找準銜接點。兒童心理學的研究材料表明,兒童心理的發(fā)展既有連續(xù)性,又有階段性,幼兒和小學生雖然是兩個不同的發(fā)展階段,每個階段有著各自的特點,但是,階段特點的變化不是突然發(fā)生的,而是漸變的。所以,在學前階段和小學階段之間存在一個過渡階段,這期間,兩個階段的特點并存和交叉。處于這一時期的兒童,正是自身兩大階段的發(fā)展特點交替、轉化、升華的過程,銜接教育正是要促進兒童的這種發(fā)展。因此,銜接點應落在兒童這一主體上,要找尋兒童前一階段已有的發(fā)展水平、基本能力同后一階段所需的發(fā)展水平、基本能力的差異,通過銜接教育,促進兒童自身內部的發(fā)展變化。
所以,幼兒園與小學銜接的實質是孩子主體的適應性,銜接教育的重難點就應放在孩子入學適應能力的培養(yǎng)上。
對銜接實質的探討可以改變我們的教育觀念,明確教師、家長的作用是遵從孩子的發(fā)展規(guī)律,要相信和依靠孩子的內部動力,要依靠孩子自身的主動性學習,要積極與孩子互動,要盡可能地創(chuàng)設利于孩子學習、發(fā)展的環(huán)境與條件。
幫助孩子做好入學準備的策略
我們經(jīng)過大量的調查與實驗發(fā)現(xiàn),學前期向學齡期過渡時,孩子身心發(fā)生一定質變的核心體現(xiàn)在社會性發(fā)展與抽象邏輯思維的心理品質上。如社會性適應(主動性、積極性、任務意識、規(guī)則意識)是孩子進入小學后伴隨而來的規(guī)則要求和任務密度、難度及獨立完成任務所要求的相應的能力;數(shù)學學習和讀寫則伴隨讀寫算需要幼兒有理解和運用符號的能力初步的思維能力,任何過高或過低的要求都會引起銜接過程中的不適應。
策略1:幫助孩子做好數(shù)準備
大班的孩子在數(shù)學學習方面,要減少組成、加減運算的教學時間,加大編、解口頭運用題, 增加思維訓練活動。
幼兒園的孩子,其思維能力由動作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過渡,故幼兒園階段對孩子實施教育要配以色彩鮮艷的、富于動感的教具、玩具。小學的孩子,其思維能力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特別是小學以文字或數(shù)字為主要內容的教學,對孩子的抽象邏輯思維的要求較高,故小學的教學基本上是符號為主、語言為輔,再也沒有幼兒園那么多的教具與玩具。大班的幼兒,其智力發(fā)展正處于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邏輯過渡時期。因此,大人們要注意對孩子良好智力品質的培養(yǎng),如良好的觀察力、抽象概括力、分析綜合力、分類力、判斷推理力等。在對孩子進行數(shù)學教學時,不僅要讓孩子知道某一事件的結果,還要了解事件變化的具體過程。
如解答“河里有一群鴨子,游走了3只,河里還剩2只鴨子,原來河里有幾只鴨子”這道應用題,孩子都能回答出“5”,但進一步問孩子是用什么方法算的,大部分孩子會說“用減法,5-3=2”,這就是孩子在思維中的障礙,不能清楚地理解事物變化的關系。我們應讓孩子知道什么是已知的數(shù),什么是未知的數(shù),幫助孩子理解“誰與誰比、知誰求誰,誰大誰小”的關系,真正掌握解題方法。凡知識型的內容,都孕含著智力活動的要求,老師和父母不要以“孩子已經(jīng)會一分鐘做X道題”或“我的孩子已經(jīng)會十(百)位數(shù)的加減”而沾沾自喜,而要看你是否在這些知識型的題目中,把握了智力要求上的契機,使孩子在知識積累的同時,較好地做好智力的準備。切不要把知識與智力等同起來,或只求答案不求過程。所以,平時當孩子會一個問題后,大人應該和孩子共同探討這個問題的發(fā)生過程,讓孩子知道“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為小學的數(shù)學學習做好充足的智力準備。
策略2:幫助孩子做好讀寫準備
大班在讀寫方面,要減少復述方面的內容(詩歌、故事等),加大語言理解、講述(特別是看圖講述)的內容,增加早期閱讀及前書寫準備內容。
在小學一年級開學的頭幾天,常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插曲:家長叮囑孩子下課放學后早點回家,不要在學?;蝰R路上玩,孩子竟然一節(jié)課后就背起書包回家了;老師讓學生回家寫三個生字,每個字寫五遍,孩子竟寫的五花八門,有三個字寫三遍的,有一個字寫三遍的、五遍的,甚至一個字寫滿一頁紙,還有的孩子干脆一個字也沒寫,不知道老師布置過家庭作業(yè)。之所以發(fā)生這種令人啼笑皆非的現(xiàn)象,是因為孩子不理解家長和老師的語言,只有那些千叮嚀、萬囑咐的重復提醒才能記住。因此,父母平時要多與孩子交談,語言逐漸簡練,不要重復;閱讀文學作品時,不要中途停下來解釋,應讓孩子自己根據(jù)情節(jié),消化體味其中的語句、詞匯;讓孩子談談所見所聞,學習對一個事物(事件)的多種表述方法。
在幫助孩子理解語言上,多布置任務也是促進孩子水平提高的一種好形式。家長可以每天布置一個小任務,由含一個條件的任務逐漸過渡到多重的、帶有多種指令的任務,為孩子入小學后對語言、特別是任務性語言的理解打好基礎。
策略3:幫助孩子做好社會適應準備
孩子進入小學后,其行為要很快適應學校的教育要求,達到學習、紀律、文明禮貌、衛(wèi)生等最基本的常規(guī)要求。要養(yǎng)成這些好習慣和行為,我們要在這幾方面加強教育:
激發(fā)孩子參與活動的主動性。我們可以選擇一些適合孩子年齡特點的、稍有一些難度的內容讓活動,讓孩子“跳一跳、摘果子”,體味成功的快樂,從而維持和激發(fā)再次活動的興趣。孩子潛能挖掘的好,孩子越易產生自豪感,樹立自信心。如果超出孩子承受的范圍,孩子極易失去耐心和信心。
培養(yǎng)孩子獨立完成任務的習慣。我們可以通過設立值日生、布置家庭小任務的方式,讓孩子通過完成任務提高完成任務的意識,如掃地、分碗筷、擦家具等。還可以讓孩子每天回家完成一項練習,如畫一幅帶圓的畫、在一個方型紙盒粘貼等,為孩子以后記住家庭作業(yè)和獨立作業(yè)做好準備。
提高孩子執(zhí)行的規(guī)則的能力。孩子進入小學需要更多的自我照料與保護,遵守規(guī)則就非常重要。大人帶孩子外出,要提醒孩子遵守交通規(guī)則,讓孩子知道過馬路走人行橫道、上下樓梯靠右行、玩運動器械要輪流、公共場所不能大聲喧嘩等,幫助孩子養(yǎng)成習慣,從而內化為自覺的行為。
策略4:加強與學習有關的技能準備
家長可為孩子準備一只雙肩背書包,一個鉛筆盒,2~4根鉛筆及擦皮、削筆刨、尺子、墊紙板、田字格本、漢語拼音本、算術本等,每天用10~25分鐘時間與孩子一起寫數(shù)學或圖案符號。在書寫過程中,要提醒孩子保持正確的書寫姿勢:兩腿與肩平寬,雙肩放松,胸離桌一拳,眼離書本一尺,手指離筆尖一寸。書寫的內容可以使阿拉伯數(shù)字1~10,也可以在田字格、四線格中畫有趣的圖案,如小花、小草等,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在書寫過程中,家長一定要提醒孩子按規(guī)定的筆畫順序及空間間未知寫,在書寫基礎上,家長要善于利用周圍的文字環(huán)境讓孩子認字,激發(fā)孩子對文字的興趣,使之對于抽象符號具有一定的接受能力,為其思維能力水平躍向新的高度創(chuàng)造條件。
父母應轉變幼小銜接的觀念
幼小銜接不是提前學習小學知識
我們曾組織過幼兒園園長與小學校長、老師的對話,主題就是幼小銜接。很多小學校長、老師對幼兒園里開展拼音、識字、計算教學提出質疑,懇請幼兒園不要涉及這類教學內容。因為過早介入此類知識學習的孩子進入小學后重復學習,沒有了學習初期的挑戰(zhàn)與適應,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學習的主動性缺乏,沒有學習的后勁,不利于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小學與幼兒園是兩類教育機構,存在較大的差異。幼兒園大班孩子的思維水平還處于形象思維階段,對抽象的學習內容不易理解,反復的練習強化了孩子的記憶,極易養(yǎng)成死記硬背和刻板、公式化的學習方式。相同的學習內容如果等到一年級學習,已上升為抽象邏輯階段的思維水平能夠幫助他們理解符號,不再依賴記憶學習,思維的敏捷性、擴散性會大大提高。因此,幼兒園不能讓孩子提前學習小學的內容,要將重點轉向幫助孩子做好入學準備上,如提高孩子的空間知覺、增強孩子手眼協(xié)調性、幫助孩子養(yǎng)成細致觀察的習慣可以幫助孩子做好學拼音、識字的準備;形成良好的任務意識、規(guī)則意識可以幫助孩子養(yǎng)成獨立學習的習慣,避免家長陪公子讀書等。
下面,以幾個熱點話題的解答,幫助焦急的爸爸媽媽解決疑惑:
話題1:孩子是否可以提前入學?
我們的周圍會有一些孩子提前入學成功的例子,但那是個別。大多數(shù)提前入學的孩子,對以后學業(yè)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有些成人可能會問:我是5歲半入學的,我不是讀的很好嗎?其實,二十年前的一年級課程和現(xiàn)在的一年級課程差異是很大的。就拿漢語拼音來說,以前一年級用一學期的時間學習漢語拼音的拼讀,現(xiàn)在只能用一個半月的時間完成漢語拼音直呼加拼讀,難度大大增加。以前我們都是多子女,家長對孩子的學習不太關注,現(xiàn)在家長恨不得孩子考雙百,無疑加重了孩子學習的壓力。
6歲,是孩子思維發(fā)展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時期。讓處于具體形象思維水平的孩子學習需要抽象邏輯思維支撐的學習內容,孩子肯定倍感壓力。“能挑千斤擔,不挑九百九”,這絕不是教育所提倡的,教育提倡的是“適度發(fā)展”。因為每個學段的孩子有一歲的年齡差異,孩子學習的差異也比較明顯,伴隨孩子的成長,小學4年級以后,這種差異才慢慢縮小。如果讓孩子在形象思維階段去學習需要邏輯思維解決的學習內容,一定會讓孩子有“失敗”的感覺,得出“我笨”“我怎么不如別人呢?”“小學的學習一定更害怕!”的結論。
中國有句俗話“寧做雞頭,不做鳳尾”,引用到教育,意思就是自信心對孩子成長的重要。孩子在合適的群體,就能發(fā)揮潛能,閃現(xiàn)特色,獲得自信和成功。如果勉強跟在別人的后面,只能做極普通的一員。
話題2:幼兒園是否要教拼音?
一談到入學,很多家長就會想到漢語拼音的問題,誤認為入學前一定要讓孩子掌握漢語拼音,這樣入小學才能跟得上。其實,這種觀念是片面的,或者說是違反了孩子求知規(guī)律的。通過大量的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孩子入學后學拼音不難,真正影響孩子掌握拼音的是缺乏細致的觀察能力和空間知覺能力,因而造成孩子學拼音時容易把外形相近的拼音混淆,因而讀錯、寫錯;加之孩子缺乏系統(tǒng)的書寫準備訓練,而孩子用于書寫的時間往往又比較長。所以,在入學前,不應把漢語拼音的認讀作為主要學習內容,而應把與此相關的技能學習(空間知覺、觀察力、圖形判別、書寫姿勢等)作為重點,等入學學習拼音時,入學的重點就可以放在認讀上,花費在書寫上的時間就可以節(jié)省。良好的空間知覺和觀察能力又進一步幫助幼兒準確地認讀、記憶拼音,防止混淆遺忘。
幼兒園與小學是不同的教育機構,孩子在其中有不同的學習內容與要求,如果雷同,孩子上小學后面對的挑戰(zhàn)性會降低;如果提前學習,極易讓孩子形成依賴的思想,“課內不認真,回家靠家教”。這樣的孩子,也會在學習的整個階段,產生依賴家教的思想,造成惡性循環(huán)。在入小學的初期,孩子在漢語拼音學習上不如已經(jīng)學過的同學,是很正常的。但是他們接受了與能力相宜的挑戰(zhàn),得到了學習過程中由“不會到會”“不知到知”的不斷成功的喜悅,這是學習初期非常有益的學習經(jīng)驗。
不教漢語拼音,不代表放棄相關教育。幼兒園從中班開始,就有許多相關的訓練,如觀察力、空間知覺力、手眼協(xié)調力的訓練,聽、說的訓練等,大班下學期,幼兒園班級還會張貼一些文字或漢語拼音的掛圖、卡片,營造文字學習、拼音學習的環(huán)境,提高孩子在此方面的敏感性。
話題3:大班孩子課外應該學什么?
大班的孩子回家后,建議開展以下的活動:
大肌肉鍛煉。雖然幼兒園有2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但純粹的體育活動只有1小時左右。孩子正處在快速的生長發(fā)育階段,合適的運動可以促進骨骼、機能的增長。建議孩子開展些大肌肉的鍛煉活動,如協(xié)調性運動(騎車、輪滑、呼啦圈等)、柔韌性運動(體操、舞蹈、武術等)、敏捷性運動(球類、扔沙包、猜拳游戲等);
小肌肉鍛煉。即將進入小學學習的孩子,小肌肉的發(fā)育水平對入學適應尤為重要。線條的流暢、手眼的協(xié)調、運筆的輕重、手腕的控制、握筆的姿勢……都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結果。建議孩子開展一些桌面游戲,如走迷宮、描紅、線條畫、繡花、剪紙、編織、疊高、彈撥樂器(鋼琴、小提琴、古箏等)、50塊以上的拼圖等;
習慣養(yǎng)成。與孩子一起將回家后的時間劃分成若干段,每段不超過30分鐘。按動靜交替、室內室外交替、大肌肉小肌肉交替的原則安排活動,一旦計劃制定,必須嚴格按計劃執(zhí)行。只要違反預定計劃,就必須接受處罰(停止當天或明天最喜歡的活動)。每天睡覺前,回憶老師布置的任務,檢查任務的執(zhí)行情況,養(yǎng)成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的態(tài)度。
話題4:孩子要不要學珠心算?
珠心算的學習需要孩子有思維發(fā)展的基礎,特別是抽象邏輯思維要有一定的發(fā)展水平。對于幼兒園的孩子而言,其思維依賴具體形象,大跳躍的學習超越了孩子的學習承受力,對孩子的自信培養(yǎng)是非常不利的。
珠心算訓練的是孩子快速的加減結果,其中有一些思維的技巧,但更多的是記憶力的訓練,是長期“唱數(shù)”而獲得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結果。孩子數(shù)學的學習,除了加減,還有時空、形體等,還有支撐數(shù)學學習的分析問題的方法,如“知什么?”“求什么?”“誰與誰比?”的解題過程分析,這些珠心算是無法實現(xiàn)的。珠心算確實對小學初期的加減學習有幫助,但是四年級之后,在數(shù)學中的作用只能是提高加減的速度了。
我反對珠心算的主要原因,一是其超越了孩子的學習范疇,二是訓練孩子套題不利孩子思維靈活性的發(fā)展,三是生活中處處是學習的契機,孩子更需要學習這個年齡段應該獲得的習慣,萌生廣泛的興趣,保持活潑開朗的性格。就我目前的了解,還沒有聽說發(fā)展全面或學業(yè)好的孩子是學習珠心算的結果,反之,許多高年級優(yōu)秀的孩子在小的時候并不出眾,因為他們沒有壓力,他們有許多與自然、社會接觸的機會,實現(xiàn)了生活中學習、社會中學習的愉快學習目標。
陳鶴琴先生有一句名言“做中學,做中教,做中求進步”,幼兒園的孩子需要的就是在自然、社會的場景中,在游戲的過程中快樂學習、快樂進步。
注:本文為南京鼓樓幼兒園幼小銜接課題研究成果。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在幼兒園學小學知識,孩子就能贏在起跑線上了嗎?
孩子幼小銜接的問題和策略研究
幼兒園家長會的流程,小、中、大班全了!
“去小學化”背景下“幼小銜接”如何做?
家長對幼小銜接認識的幾種誤解
“抓住幼兒園尾巴”的行為值得商榷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