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gkgushiwen
圖片來自網絡
“得無……乎”作為文言文中的固定搭配,主要有兩種用法。
一是表示一種揣度語氣,具體說來又分為兩類。
一類詢問的語氣強些,相當于“該不會”“莫不是”。
1.曰:“日食飲得無衰乎?”曰:“恃粥耳?!保ā稇?zhàn)國策·趙策四》)
譯文:觸龍說:“您每天的飲食該不會減少吧?”太后回答:“喝點粥罷了。”
2.長者聞之,得無厭其為迂乎?(明·宗臣《報劉一丈書書》)
譯文:您老人家聽了之后,該不會討厭我為人迂腐吧?
一類揣測的語氣重些,只表示一種估計,不需要回答,相當于“恐怕”“也許”。
3.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晏子使楚》)
譯文:晏子說:“百姓生長在齊國的不會偷盜,到了楚國就會偷盜。恐怕是楚國的風土人情使百姓擅長偷東西吧。”
4.成反復思念,得無教我獵蟲所耶?(清·蒲松齡《促織》)
譯文:方成反復思考,恐怕是讓我知道捉蟲的地方嗎?
二是表示一種反詰句,用反問的形式表達對某種情況的肯定。相當于“能夠沒有”“能不”。
5.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北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譯文:那么,這里向北通到巫峽,向南到達瀟湘,貶職的官員和文人墨客,大多聚會在這兒,他們?yōu)g覽景物的心情,能夠沒有分別嗎?
需要注意的是“得無”在文言文中可以變形為“得毋”“得亡”“得微”“得非”等形式。如:
晏子被玄端立于門曰:“諸侯得微有故乎?國家得微有故乎?君何為非時而夜辱?”(《晏子春秋·內篇·雜上》)
譯文:晏子身穿朝服站在門口對景公說:“諸侯莫不是出了什么事?國家莫不是出了什么事?國君您為什么不在正常的時間而在半夜屈尊來訪呢?”
注:本文在寫作過程中,部分內容參考了《文言復式虛詞》(楚永安著)一書。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