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9年,當外戚、大將軍何進的頭被扔出宮門之外時,一切都再難以挽回了。
在殺死何進前,宦官們歇斯底里地痛斥他:“天下大亂,也不僅僅是我輩的罪。現(xiàn)在居然要殺滅我們的種族,太過分了吧?您說宮中污穢骯臟,公卿以下忠誠廉潔的是誰呢?”
然而,事已至此,潘多拉魔盒已被徹底打開,一切都來不及了。
袁紹等一群年輕的士族將領們在外等候多時,看到何進之頭骨碌碌地滾過來,他們迅速拔出利刃,帶兵入宮將宦官勢力徹底團滅。
東漢朝廷原本是外戚、宦官、士大夫三足鼎立的格局,如今三方相互攻擊,徹底崩盤。
地方軍閥董卓乘虛而入,讓局勢更加難以收拾。三國亂世的到來已不可避免。
其實一開始,何進本有機會阻止這一切。他本可以聯(lián)合宦官、遏制士族、維護皇權,成為東漢中興名臣。
袁隗袁紹為代表的士族集團,為了上位,制造出一個借刀殺人之局:先是以利益為餌,挑起宦官與何進的矛盾;接著不斷從外部施壓、煽風點火,讓雙方勢同水火;最后阻斷雙方退路,讓原本“睦鄰友好”的何進和宦官勢力,最終撕破臉皮以死相搏。
可惜大將軍何進手握重兵、位高權重,卻也只能一步步乖乖地按照袁紹安排好的路線走,最終喋血宮門,被宦官們所殺,還沒來得及有所作為,就淪為了歷史的匆匆過客。
何進被殺
屠夫的上位之路
如果順著人生的劇本走,何進會是一個很出色的屠夫。他曾憑借一手出色的刀功,養(yǎng)活了一家五口人。
但沒過多久,命運的齒輪開始轉(zhuǎn)動,他同父異母的妹妹被選入宮中,成為貴人,并受寵于漢靈帝。何進開始受到重用。
特別是何貴人被立為皇后,何進再次加官進爵,被任命為侍中、將作大匠、河南尹。
一個屠夫逆襲的故事,如果放在王朝開國初期還可以理解。但在豪強門閥盛行的東漢末期,多少就有點反常了。為啥漢靈帝不與名門大族聯(lián)姻,反而非要寵愛平民之女呢?
因為漢靈帝想改變。
東漢王朝的結構,是外戚、宦官、士族三足鼎立??傻綎|漢晚期,士族豪強勢力不斷膨脹,已經(jīng)開始危及皇權。
漢靈帝選平民女子為皇后,想培育起只忠誠于他的外戚勢力。當初漢武帝不就是靠著平民出身的衛(wèi)青和霍去病刷戰(zhàn)功,從而強化了皇權嗎?
正好此時碰到了黃巾之亂,漢靈帝便給了何家人提供了大好的發(fā)展機會。
漢靈帝任命何進為大將軍、封慎侯。黃巾之亂平定后,漢靈帝又授命何進的弟弟何苗為車騎將軍,封濟陽侯。
按照漢武帝培養(yǎng)衛(wèi)青霍去病的劇本,何氏兄弟已經(jīng)有了兵權,接下來就可以征戰(zhàn)天下,替皇帝分憂。
漢靈帝賞賜何進兵車百輛、虎賁斧鉞,派何進西擊邊章、韓遂。但何進并不愿意去。
何家人不愿意為皇帝去征戰(zhàn),卻將所有心思放在了宮斗上。
史書記載的漢靈帝有兩個兒子,長子為何皇后所生之劉辯,次子為王美人所生之劉協(xié)。次子劉協(xié)本就沒有當太子的機會,可何家人竟然都容納不下他,并先將王美人殺害。劉協(xié)因被董太后收養(yǎng),才避免了殺身之禍。
起手第一步,何進一家人就走錯了。他們沒弄明白,何家之所以能夠發(fā)展起來,完全是靠漢靈帝的扶持。要是失去了皇帝這個最大的靠山,他們這出身平民的一大幫子人,還能靠什么立足?
黃巾起義給了何家人快速發(fā)展的機會
反被士族利用
現(xiàn)在的何家勢力快速壯大,與宦官集團形成競爭關系,對皇權形成了威脅。
這樣就在朝堂上形成了新的格局:
腸子都悔青了的漢靈帝,已經(jīng)無法控制何家,只得想方設法用宦官勢力來對其進行打壓;
按照對手的對手即是朋友的原理,士族集團看到何家人的利用價值,開始向其遞出橄欖枝;
何進將無可避免地被士族集團拉上了賊船。
他有什么別的選擇嗎?皇帝讓他去征討地方軍閥,做大權力的蛋糕,大家一起享用,他不聽?,F(xiàn)在皇帝指揮不動,只得想辦法將之除去。
只有士族集團看起來很友善……
何進成為大將軍后,就需要開設幕府,打造核心班底了。
如果何進和漢靈帝站一邊的話,可以很好地利用漢靈帝所開辟的新攬才渠道:鴻都門學,帶領一幫出身寒微的能人志士去建功立業(yè),打破世家豪族壟斷朝局的形勢。
可惜這么好的光明大道,何進不走?!?/span>
何進選擇招納士族的青年才俊,其中就包括袁紹、袁術兄弟和曹操等人。
這便是士族的關鍵一招:通過安排士族子弟進入何進幕府,以監(jiān)視其動態(tài),甚至左右其決策。
將潛在的對手插手自己的核心決策,何進敗亡的種子由此被埋下。
士族門閥成為朝堂上一支強大的勢力,嚴重威脅到皇權
皇帝的反擊
漢靈帝迅速反擊:重用宦官,削奪何進之權。并在公元188年,在洛陽組建新的軍隊:西園軍。
宦官蹇碩總管各軍,連何進亦要受其命令。袁紹、曹操是何進手底下的得力干將,靈帝將他們也調(diào)入西園歸蹇碩統(tǒng)領,也有分奪何進權勢之意。如果這個計劃順利實施,蹇碩在軍中的影響力將超過何進,而何進將被漸漸架空。
這絕對是制約外戚的關鍵一招。
試想一下,如果政策得以順利實施,多年后皇帝將成為實質(zhì)上的最高軍事長官,并擁有一支直接聽命于他的強力軍隊。在地方,劉姓宗室手握軍隊,拱衛(wèi)皇帝?;蕶鄬⒌玫娇涨疤嵘?,外戚、士族威脅將不復存在。
這起碼可以為東漢多續(xù)命幾十年,三國時代可能根本不會到來!
但人算不如天算。189年,漢靈帝突然暴病而亡。
漢靈帝一死,局勢就徹底改變了。
此時,皇帝由明主變成了小屁孩,基本上形同虛設。失去了皇帝支持,宦官集團手上僅剩一支還沒有成型的西園軍。而士族已經(jīng)與何進實現(xiàn)了深度綁定。
這種情況下,東漢朝廷已經(jīng)危若累卵。
漢靈帝臨死前委托蹇碩擁立劉協(xié)為帝。
蹇碩選擇趁著漢靈帝剛死余威尚存,就算已毫無優(yōu)勢。也要與何進等人一決死戰(zhàn)?!坝日D進而立協(xié)?!薄?/span>
可人走茶涼,宦官們分裂得比預想更快。
蹇碩打算利用靈帝死后何進入宮的機會誅殺何進,結果宦官司馬潘隱跑去給何進報信,何進沒入宮。
蹇碩不甘心失敗,希望發(fā)動宦官集團與何進決一死戰(zhàn),但宦官集團沒有答應蹇碩的要求,而且將蹇碩的計劃出賣給何進。
雖然宦官們的反水令人看不起,但也說不上錯。就算蹇碩能夠成功殺了何進,沒有軍隊和皇帝支持的宦官集團,也很難與根深葉茂的士族集團相抗衡。所以對他們而言,當務之急是先保住自身性命。
被賣了的蹇碩被輕而易舉地反殺。
何進殺蹇碩
天下命運掌握在何進手中
各方勢力再度發(fā)生變化:
何進奪取了蹇碩手中的西園軍,實力大為增長,隱隱有了成為權臣的趨勢;
宦官集團勢力大幅縮水,僅剩下十常侍還依附小皇帝和何太后存在著;
士族集團零成本擊垮了強勢的宦官集團,并暗中操縱何進決策,可謂是隱藏在幕后的最大受益方。
所謂十常侍,是宦官集團最核心的勢力。他們相當于皇帝在內(nèi)朝的政策顧問,是皇帝與外朝的聯(lián)絡人。十常侍雖然地位重要,但還是高度依附于皇權。
現(xiàn)在東漢的命運就完全掌握在何進手中:
何進擁立了漢少帝劉辯,并出面輔政。如果此時何進能夠聯(lián)合十常侍一起維護皇權,那么東漢朝廷或許還能有一線生機。畢竟對何進來說,把親侄子輔佐好,也是鞏固何家勢力所需要的。
何進本可成為像霍光一樣的輔政名臣
士族的借刀殺人之局
可就在這個關鍵節(jié)點,士族卻利用何進的信任,做了一個借刀殺人之局:
挑撥何進和宦官集團進行你死我活的斗爭,到時候兩敗俱傷,士族集團坐收漁翁之利,徹底干掉東漢朝廷。
一、制造對立
袁紹勸何進:“從前竇武想誅殺內(nèi)寵而反為所害?,F(xiàn)在將軍有大舅這樣的重要地位,兄弟都統(tǒng)率重兵,這是天助的時機啊。將軍應當為天下除害,名垂后世?!?/span>
紹以為中官親近至尊,出入號令,今不悉廢,后必為患。
當年竇武之所以要殺宦官,是因為當時宦官勢力強大,干預朝政。竇武因為行動不力被宦官所反殺。
袁紹此時的建議,就相當于抹黑宦官,說他們反復無常、手段毒辣,不是靠譜的合作伙伴。這就讓何進不由得不考慮“前車之鑒”,提前除去這個“禍患”。
袁紹這個說法顯然極為偏頗。蹇碩被殺后,十常侍猶如驚弓之鳥,只求自保,哪還有心思和何進斗法呢?
袁紹煽風點火,將何進和宦官們放到了針鋒相對的對立面。
黨錮之禍
二、以利相誘
有人就會懷疑了:何進又不是三歲大的小孩,袁紹說宦官得殺,他就一定會去殺嗎?
在這里,袁紹充分利用了趨利避害的人性,拋出了一個極為誘惑的目標:徹底搞垮宦官集團,在士族集團的支持下,成為左右朝局的權臣。
何進在袁紹這位“忠誠”幕僚的勸說下,心動了。
何進邁出了第一步,拿著自己和袁紹所商定的計策,向當時朝政的名義負責人何太后稟告。
何太后不同意,她當然明白宦官對穩(wěn)定朝局有多重要。這要是把宦官都除掉了,他一個女流之輩,拿什么去和士族們斗?
宦官們也對何進的意圖一清二楚:
大將軍專殺左右,擅權以弱社稷。
宦官們認為是何進是想做權臣。
但此時宦官們并沒有采取什么行動,或許他們并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而何進也在太后的勸說下改變了主意,主張誅殺那些為首的宦官即可。
顯然袁紹低估了何太后的影響力。
三、從外部施壓
結合袁紹后來與曹操對陣時的表現(xiàn),袁紹顯然沒有此刻爐火純青的拱火技術。袁紹背后應該是士族集團在謀劃運作,而袁紹只是充當前臺給何進輸出計謀。
面對何太后這個最大的阻礙,袁紹提出一個影響了歷史進程的計謀,其廣度和深度都絕非他這個小年輕所能達到的。
計謀是這樣的:
多召集四方猛將及大批豪杰,使他們都向京城進軍,威脅何太后。
這些豪杰,手握國內(nèi)最強大的精銳軍隊,包括前將軍董卓、府掾太山王匡、東郡太守橋瑁、武猛都尉丁原。
這些人,袁紹豈能調(diào)得動?他們之所以聽招呼,因為他們都是袁家的門生故吏。其中董卓就是被袁紹的叔叔、太傅袁隗一手提拔起來的??梢娬{(diào)地方軍閥進洛陽,是袁隗為首的士族集團的整體布局。
對這個引狼入室的計謀,何進竟然同意,估計此時他眼中只有權臣這個目標了……
很快,這些地方精銳在洛陽城外放火,都說要誅殺宦官。
此時何太后感受到了極大的壓力,她不得不派何進的弟弟何苗去勸說。何苗說得很直接:我們過去啥都沒有,都是靠宮里人的支持才得到富貴。國家的事也不容易,宮里人沒了,憑你一個人能搞定嗎?
何進一想也對。自己是靠宦官們的幫助支持,才一步步得到富貴,讓大侄子坐到皇位上。怎么能干吃飽了就罵娘的事呢?于是他態(tài)度便有所松動,行動不再積極?! ?/span>
袁紹一看,也急眼了:好不容易讓兩方形成矛盾,怎么能說不打就不打了呢?于是他趕緊勸說:現(xiàn)在兵都來了,火也放了,形勢如此,下決心一刀兩斷就完事了。否則夜長夢多,局勢就會失控。
于是何進下定決心,讓董卓等人向洛陽進軍。
董卓進京
四、魚死網(wǎng)破
士族集團在外部不斷加壓,董卓等人高調(diào)進軍。這些在宦官們看來,都是何進挑頭干的。
而何進也百口莫辯:袁紹等人的行為,都是得到自己許可的,能說不是自己的意思嗎?何況地方軍已經(jīng)到了洛陽,已經(jīng)由不得他反對了。
在雙方不斷猜疑和恐慌中,矛盾日益激烈。
但接下來,袁紹等人從外部持續(xù)施壓,讓雙方都感到巨大的危險,陷入你死我活的死局。
1、猶豫
直到此時,何進都還沒有殺意。畢竟他和宦官們曾經(jīng)愉快合作過,何必將事做絕呢?
當諸位常侍都去何進那里請罪,聽任何進隨意處置時,何進就交了底:
天下匈匈,正患諸君耳。今董卓垂至,諸君何不早各就國?
現(xiàn)在天下亂成這樣,還不都是因為各位而起?所以最好識相點,交出手中的權力,然后返回你們的封地去吧。你們給我權力,我保你們的命。
袁紹此時終于撕下了他忠誠幕僚的面具,露出了他隱藏至深的真實想法:
袁紹勸進便于此決之,至于再三。
袁紹圖窮匕見,再三勸何進殺掉這些宦官們。只要何進殺了宦官,接下來士族集團可以號召天下,以除權臣、清君側的名義,將何進輕松拿下。
何進拒絕了袁紹的建議,十分果決。
2、再度施壓
宦官們聽從何進的要求,交出權力,陸續(xù)返回封地。何進和宦官們達成了交易,打算就此作罷,然后趕緊回頭想想怎么控制洛陽城內(nèi)外的地方軍,盡快掌控局勢。
何進拒絕殺宦官,讓袁紹等人意識到,要想達到目的,就還得再放一把火。
袁紹想辦法破壞掉了這個交易。他寫信告各州郡,假傳何進的意旨,遣使逮捕宦官親屬。
這樣就徹底斷了宦官們的活路。
宦官們一看,好家伙,前腳你何進趕我們回封地,后腳就有人抓我們。你這是鐵了心要逼我們死啊?!
那大家都別想活!
宦官們開始策劃回宮反殺何進的事?;鹿購堊尩热朔Q舍得不太后、皇上,想回宮再見他們一面。何太后詔命各常侍都復進宮。
何進對袁紹的一系列小動作一無所知。他同樣對宦官們出爾反爾的行為極度不滿:不說已經(jīng)說好了,讓你們返回封地養(yǎng)老嗎?現(xiàn)在又呼啦一下子都回宮了,你們到底想干什么呀?既然都不能好好說話,那么我也不客氣了!
雙方最終走到了退無可退的絕地。
3、痛下殺手
于是矛盾最終以最慘烈的形式爆發(fā)了。
何進請求何太后同意,將諸常侍以下的宦官全部誅殺。
常侍張讓帶領段珪,畢嵐等幾十人,拿著兵器,悄悄埋伏宮中。接著,假稱何太后要召見何進。
于是何進進入宮中,一步步走進那宮墻內(nèi)的暗影之下……
也許有人會納悶,大白天的,皇宮之中,怎么會發(fā)生謀殺朝廷重臣的事呢?禁軍都是干啥吃的?都沒人管嗎?
這個問題或許得要問問袁紹的弟弟、虎賁中郎將袁術了,宮中禁軍是由他掌管。
……
袁紹率兵殺入皇宮
尾聲:機關算盡,終將被反噬
何進死后,一切都如脫韁的野馬般瘋狂進行著。
先是宦官集團被團滅,何太后被殺。至此,皇帝基本上被架空。
但士族集團也并好不到哪里去。地方豪強董卓進入洛陽反戈一擊,殺死了袁隗,趕走了袁紹曹操等人。三公九卿幾乎被團滅。
袁紹為代表的士族集團,機關算盡太聰明,卻沒料到又落入了地方豪強的反噬局。
可見均衡格局的重要性。
在沒有更好的取代方案之前,萬萬不可出于一己私利去破壞規(guī)則,否則將會帶來不可知的后果,并因此而被反噬。
何進就是如此,為了一個權臣的夢想,被袁氏兄弟一路誘騙,最終給自己和族人帶來無妄之災。
袁隗袁紹叔侄也是如此,為了延續(xù)四世三公的輝煌,甚至將皇帝取而代之(袁術后來稱帝完全將野心暴露出來),可機關算盡,反讓家族遭受沉重打擊。
士族集團也是如此,這次事變揭開了新時代的帷幕,一切勢力都將迎來洗牌。
古人如此,當今世人更需小心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