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了諸多解讀,加上自己的理解形成以下解讀,各位看官各取所需,歡迎質(zhì)詢探討。
【原文】
凡謀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審得其情,乃立三儀。三儀者,曰上、曰中、曰下,參以立焉,以生奇;奇不知其所壅;始于古之所從。
【所有的謀劃都是有道可循的,首先要找到事情的原因,才能求得實情。根據(jù)實情的研判,采用三分法:上(天、陽、正)、中(人、和、補)、下(地、陰、奇),參考三儀以確定謀略,相互吸收互補,確定出最恰切的那一個,奇謀就產(chǎn)生了。奇謀就是讓對手無法應(yīng)對。這是始于古代的啟示。
其他:只有知道了對方所賴以依靠的東西(“因”),才能接近對方的真實想法。換言之,摸到了對方的底牌才能了解對方的實情。
凡出謀劃策,要提出三個方案,一個為正,一個為奇,一個為補。如此正奇結(jié)合,既符合正道規(guī)律,又能出奇制勝。正是穩(wěn)健,是為了避免風險;奇是為了劍走偏鋒,出人意料;補是為了周密嚴謹。
這里體現(xiàn)的是思考問題分類、分級的方法,三分法,上中下、正奇補,陰陽和,天(上)地(下)人(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法。】
故鄭人之取玉也,載司南之車,為其不惑也。夫度材、量能、揣情者 ,亦事之司南也。
【辦事要講求方法,就像進山要用司南車一樣,避免迷路。辦事的方法就是判定人、度量能力、分析事理】
故同情而相親者,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成者也;同惡而相親者,其俱害者也;同惡而相疏者,偏害者也。故相益則親,相損則疏,其數(shù)行也;此所以察異同之分也。故墻壞于其隙,木毀于其節(jié) ,斯蓋其分也。
【如果都能有所獲,能讓情形類似的人越走越近;如果只有一方受益,即使有相同的欲念的人最后仍然會分道揚鑣,因為利益不均;而即使雙方都受損,有相同的敵人或禍患的人仍然能走到一起,是因為同命相憐;但如果只有一方受損,因為心理不平,即使有相同的敵人或禍患到最后也難免分崩離析。
因此相互成就就會走到一起,相互損害則越來越疏遠,這是定數(shù)。這就是為什么要仔細甄別人間萬事的原因。墻總是壞在接縫的地方,木頭在有節(jié)的地方容易折斷,都是因為這里有罅隙。
這一段像是叫人如何離間和聯(lián)盟,同情(處境)、同欲(訴求)、同惡(對手)是三種情形,要拆分或促成雙方可以通過操縱利益實現(xiàn)】
故變生事,事生謀,謀生計,計生議,議生說,說生進,進生退,退生制;因以制于事,故百事一道,而百度一數(shù)也。
【變化生出事端,處理事需要謀略,謀略會落到計策,計策會引發(fā)議論,議論中就會有說服,說服后就要向前推進落實,有進就要謀劃退路(陰陽謂之道,思考問題的方法論),想清楚退路之后才能夠真正的全盤把控局勢(就是制,不能光有油門沒有剎車,需要考慮各種風險及應(yīng)對),真正掌握了全局的主動權(quán),從而營造出制勝之勢。任何一種謀事都要遵循一個法則(上述談到的法則),任何一種圖謀都是為了使事態(tài)朝一個方向發(fā)展(有利于我的方向)。】
夫仁人輕貨,不可誘以利,可使出費;勇士輕難,不可懼以患,可使據(jù)危;智者達于數(shù),明于理,不可欺以不誠,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是三才也。故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懼也,貪者易誘也,是因事而裁之。
【 崇尚“仁”的人不在乎錢財,用金錢去誘惑沒用,但是可以反過來讓他出錢;崇尚“勇”的人不怕死,嚇唬他沒用,但是可以反過來讓他去“趟雷”;聰明的人能看透一切,跟他玩“套路”沒用,但是可以跟他講道理,用建功立業(yè)來誘惑他,因為聰明人都不甘寂寞……愚蠢的人容易被蒙蔽,能力差的人容易被嚇唬,貪婪的人容易被誘惑。】
故為強者,積于弱也;為直者,積于曲也;有余者,積于不足也;此其道術(shù)也。
故外親而內(nèi)疏者,說內(nèi);內(nèi)親而外疏者,說外;故因其疑以變之,因其見以然之,因其說以要之,因其勢以成之,因其惡以權(quán)之,因其患以斥之;摩而恐之,高而動之,微而證之,符而應(yīng)之,擁而塞之,亂而惑之,是謂計謀。
【對那些外表親近而內(nèi)心疏遠的人,要從內(nèi)心入手游說,用真誠來打動,換的真心,一定要說到對方從內(nèi)心接受為止,不要浮于表面,這往往成敗攸關(guān)。內(nèi)心親密而表面疏遠的人,則不必說得太深,有事說事、點到為止就可以了,因為彼此心意相通,很多事你不說對方也明白,說多了反而顯得啰嗦,讓對方感覺你沒有把他當朋友,跟他“見外”了。
方法:從對方的疑點著手來改變他,以對方的親眼所見來堅定他的想法,以對方的言辭去迎合他的本意,根據(jù)利于對方的形勢去成全他,根據(jù)對方憎惡的東西來幫他謀劃解決,根據(jù)對方可能造成的禍患來設(shè)法排除。如果這些不能有效,就要在摸清對方意圖之后再威脅,夸大事情的嚴重性使之動搖。進一步借助事實和例證使他有所改變。以阻隔來蒙蔽,搞亂形式來迷惑。這些做法就是“計謀”。
順著對方的疑惑變幻自己的說辭,順著對方的見識證明自己提出的道理,順著對方的說法提出自己的論點,順著對方的形勢成就某事,順著對方的厭惡進行權(quán)衡,順著對方的擔憂一一進行解決……我們不是在說服對方,而是讓對方自己說服自己……
“摩而恐之,高而動之”是在“講道理”;對方如果不聽的話,那么就“微而證之,符而應(yīng)之”,也就是舉例子、擺事實;對方如果還不聽的話,那么就“擁而塞之,亂而惑之”,也就是給他“吃吃藥”、“上上課”。這就是“計謀”的三個進階步驟。】
計謀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結(jié);結(jié)比而無隙者也。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故說人主者,必與之言奇;說人臣者,必與之言私。其身內(nèi),其言外者,疏;其身外,其言深者,危。勿以人之所不欲而強之于人,勿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人之有好也,學而順之;人之有惡也,避而諱之;故陰道而陽取之。故去之者,縱之;縱之者,乘之。貌者不美又不惡,故至情托焉。
【 計謀的實施,從公開層面推動不如從私下推動,私下推動不如通過利益結(jié)盟從而發(fā)動更多力量一起推動。
運用常法不如運用出人意料的奇妙謀略。因為,出人意料的奇妙謀略是變化無窮的,實施起來就像流水一般,使對手無法阻擋。如果要說服老板(“人主”),一定要用奇謀,因為老板天天被人洗腦,你沒點新鮮玩意他根本聽不進去;如果要說服下面做事的人(“人臣”),一定要跟他談他個人的利害關(guān)系,因為沒有人是大公無私的,涉及到自身的利益才會真的上心。交深話淺則會逐步疏遠,交淺話深則意味著危險(也有解讀為泄密會被疏遠,竊密會造成自身禍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不要好為人師,這樣都不會取得效果(“不知”是自己知道自己不知道,“無知”是自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前者可以教,后者不可以教。正所謂“夏蟲不可以語冰也”。同樣的道理,我們讀書,其實讀的是自己的內(nèi)心,不是嗎?)。投其所好,避其所惡(真想處好跟某人的關(guān)系,那么他的愛好,你就去學點,他討厭的東西,你也躲遠點。這些事兒你自己暗地里做就行了,不必說出來。(“陰道而陽取之也”))。所以要采取私下充分運作和籌劃(陰),最終通過合規(guī)合法的方式(陽)來達到目的。圣人謀之於陰,故曰「神」;成之於陽,故曰「明」。如果想除掉對方,那就用計謀使他放縱錯誤;等到他放縱犯錯誤時,你可以乘機除掉他。(想要除掉某人(“去之”),那么一定要先放縱他;反過來說,如果一個人對另一個人很放縱,那么一定是想利用他。(“乘之”))。喜怒不形于色的人,可以將大事托付給他。】
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謀者所不用也。故曰:事貴制人,而不貴制于人。制人者,握權(quán)也。見制于人者,制命也。故圣人之道陰,愚人之道陽;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難。
【在用人方面,只有你徹底地了解他,才能任用他;如果你不夠了解他,那么用計謀的時候就不要使用他。所以說任何事情都貴在制約別人,而不是被別人所控制??刂屏藙e人,自己就掌握了主動權(quán),就可以操縱別人的命運;被別人控制,自己的命運也就操控在別人的手中。所以,圣人謀略的原則是要秘而不宣,愚人的謀略是大張旗鼓。】
以此觀之,亡不可以為存, 而危不可以為安;然而無為而貴智矣。
【所以說一個人滅亡或者遭遇危險都是自取的,外人其實也無法改變什么,更談不上拯救。正如上文所說的,我們沒法真的“說服”某人,也沒法真的為他出謀劃策,我們能做的其實只是讓他自己說服自己,自己采納某個計謀,既順水推舟,所以說是“無為”,是“貴智”。】
智用于眾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眾人之所不能見。
【智謀的運用要奇,智慧要用就要大家不能知不能見!一個是“陰”,一個是“密”。陶弘景舉例伯樂:猶如伯樂教所親相駑駘,教所憎相千里!神龍見首不見尾。】
既用,見可否,擇事而為之,所以自為也。見不可,擇事而為之,所以為人也。
【要實施智謀,先要判斷是否能夠做到隱匿,如果可以,則擇事以不為人知不為人見的方式推行;如果做不到隱匿(暴露),也要選擇一些事情,混淆他人的判斷,避免真實謀略的暴露。】
故先王之道陰。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在深;圣人之制道,在隱于匿?!狗仟氈倚湃柿x也,中正而已矣。道理達于此之義,則可于語。由能得此,則可與谷遠近之義。
所以,先王之道是隱而不露的,古語有言:“天地的運行,在于高遠與深邃;圣人制定謀略,在于隱秘和藏匿?!比欢褂弥\略不僅要講求忠誠、信義、仁慈、義理的原則,還要做到內(nèi)心中和正道。只有通達了這些道理,才可以與他談謀略的事。如果能體悟到這些,就可以懂得驅(qū)使天下的道理了?!?/span>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