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30+的興風作浪的姐姐近日大火。她們是入圈36年的伊能靜,當眾選妃的寧靜,9點睡覺的鐘麗緹,為X牌驕傲的張雨綺,堅決跳舞的許飛,被群寵的萬茜,來當女王的黃圣依,音樂界傳奇女俠阿朵……
她們每個人的表現(xiàn)和細節(jié)早有人挖過了,今天我們不再復述,我們想探討的是:“是誰給了這群30+姐姐膽子來當女團?”
同樣是30多歲,有的人明明很優(yōu)秀,但是從來不自信?有的人一邊自卑,又一邊極力地炫耀?有的人一生都缺乏安全感,每次戀愛都招渣男?今天推薦的這本書《母愛的羈絆》,可以解答各位的所有疑惑。
我們會跟隨一位從事心理咨詢28年的卡瑞爾·麥克布萊德(Karyl McBride)的腳步,去了解、探究以上一系列問題的成因,從而去改變從前的負循環(huán)。
“自戀”的母親
其實,這本書非常簡單,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因“自戀”母親引起的女兒的悲劇人生。首先,我們來看第一個關鍵詞,“自戀”的母親。自戀這個詞,很少有機會和母親結合在一起。
電影《春潮》
在各種語境中母親都是“偉大”的,自帶圣光,而自戀這樣一個負面的詞語,顯得與她格格不入。因為我們早已經被“常識”荼毒了,卡瑞爾·麥克布萊德為我們揭開了這層面紗。
每位心理學者都是在解決自身的心理問題,這位也不例外。她從28年的女性和家庭關系咨詢經驗中發(fā)現(xiàn),數十位女性跟自己一樣,都深陷于同一種困境:內心缺失感。
不管她們是成功的女性,還是靠救濟金生活的落魄女人,都沒辦法逃離這個問題。原因是,她們都有一位“自戀”的母親。
從親子關系來說,自戀母親的最大特點是:只關注自己,不考慮子女的感受,凡事以自己為先。
電影《春潮》
可怕的是,這種顯而易見的“錯誤”做法,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甚至這樣的“母親”也被歸類為好媽媽,偉大的媽媽之列。自戀的母親最大的問題是,沒辦法找到一個平衡點,在養(yǎng)育孩子上,她們都是好走極端的,她們一般分為事必躬親型和漫不經心型。
事必躬親型媽媽是控制狂魔,她們有超強的控制欲,從你的衣食住行,社交,成績,工作,婚戀都必須根據她的想法來進行。她們不會考慮孩子的感受,她打著“為你好”的幌子,從而把孩子的人生變成自己的人生的延展,或彌補自己人生遺憾的方式。當蔣方舟十多歲因交不到朋友回家哭時,她媽媽跟她說“快樂不重要,把事情做成才重要”。
成年后的蔣方舟表示“自己從來沒有建立過“真實”的關系”,并形成了討好型的人格。她一直努力想按媽媽的要求成功,又一直被媽媽否定,蔣媽媽甚至說出“給我一個孩子,我就可以把她培養(yǎng)成蔣方舟”這樣的話。
蔣方舟
事必躬親型的媽媽,給孩子傳遞一個理念“你的價值取決于你做好了什么,而不在于你是怎樣的人”。
她們會以子女的成績,工資,成就來評價她們,她們忽略了孩子的思想,品格,只看得見孩子的成敗。這樣被撫養(yǎng)長大的孩子,永遠沒辦法“滿足”她們的母親,也沒辦法永遠用“第一名”來博得母親的愛。
她們自幼所渴望的是無條件的愛與關注,從來沒有被滿足過。另外一種極端的母親,是心不在焉的。雖然她們也可能承擔了養(yǎng)育的責任,但是她們也從來不去關注孩子的想法,感受,內心,她們最經常說的是“不愁吃,不愁穿,你還有什么好抱怨的?”
她們從來都以自己為中心,甚至引導丈夫也圍繞著自己旋轉,家庭以母親為中心,孩子一直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她們甚至對鄰居,親人,朋友,甚至陌生人都非常熱心,只是對孩子漠不關心。
電影《春潮》
38歲的王鷗,至今沒有建立穩(wěn)定的情感關系。在她很小的時候,爸媽就離婚了,小王鷗被留在一個12平米的舊房子里,由親戚撫養(yǎng)。
王鷗媽媽建立了另一個家庭,又生了一個女兒,小王鷗每天在陽臺上,期待著媽媽來看自己,多數以失望告終。她表示,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很大,“因為你從小只獲得很少很少的愛……把內心的包袱放下,都去化解掉,這是需要一個很長很長的時間?!?/span>
討好的“女兒”
在約定俗成的觀念里,母親一直被塑造成“偉大”的圣母。
但實際上,很多“自戀”的媽媽正把孩子推向極端的邊緣,她們沒辦法與孩子建立穩(wěn)定平衡的關系,她們以極端的方式履行自己的角色義務。年幼的孩子為了生存,會努力適應自戀母親的養(yǎng)育方式,甚至認為這種方式就是“正確”的,“常態(tài)”的,以至于她們形成了一種扭曲的愛的回路。從小習慣討好母親的孩子,長大以后,也會在戀愛關系,社交關系中竭力地討好別人,期望借此獲得安全感。其中,女兒受母親的影響會更為深刻。
母親是女兒作為一個妻子,母親 ,女兒,媳婦所有社會角色的榜樣,她們更有可能把母愛的模式傳承到下一代中,就像媽媽繼承了外婆的情感模式一樣。
電影《春潮》
她們也更可能在戀愛中傾向于選擇“渣男”,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強迫性重復”。
因為她們習慣了這種討好的情感回路,熟悉的模式會帶來安全感,雖然關系可能很快破裂。當我們長大以后,我們可能會忘記了小時候的經歷,但是心底的那種情感的匱乏和傷害,始終會在我們的心里留下一個窟窿,有些人終其一生都在填補這份求而不得的母愛。
有些人一直尋找她們的媽媽,她們在職場上尋找貴人,巴結領導;在社交上拉幫結派,需要熱鬧的人群給予安全感;她們在戀愛上尋找能夠依賴的人,而不是能與之并肩前行的愛人。
電影《春潮》
如何治愈
有一位“自戀”的母親,也不是被判了“死刑”。
有些女孩有幸遇到了替代母親的人,在年幼的時候給予了她們無條件的支持和愛,她們最終也成為了心理健康、獨立自強的姑娘。臺灣廣告小天后李欣頻高中的老師甘訓賓,就給予了她這樣的無條件的愛和關注,她不僅在學校中鼓勵欣頻學習,肯定她的寫作能力。
在李欣頻畢業(yè)后的幾十年里,她與李保持緊密的聯(lián)系,甚至把她所有上報的文案作品都剪下來,在老師去世后,李欣頻捧著剪報本如捧著一份沉甸甸的母愛。
她最終擺脫了自卑,成為了完整的自己。
李欣頻
這個獨特的人,可能是你的爸爸,你的祖母,你的老師,甚至你的忘年好友,他們可以把自戀媽媽的女兒變成高效能的女兒,而不是自我破壞型的女兒。因為作者是經驗豐富的心理治療師,她給出了非常具體的心理治療步驟(有需要的朋友,可以仔細看看書中的具體內容),主要有以下三個步驟:
第一,覺察痛苦;治愈的第一步是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自己身處于怎樣的親子關系中,當我們認識到“不完美”的母親,我們才有可能發(fā)現(xiàn)這個不健康的關系,以及因此而來的一系列問題。
第二,體驗情感;作為自戀母親的女兒, 從小扮演乖女孩,跟隨母親的模式生活,她們在被忽略中學會了自我忽略。也因此把自己對媽媽的不滿,疑惑當成正常的事,今天我們要直面自己的情感,體會并擁抱那個受傷的小女孩。
第三,重構自我;改變母親,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們所能控制的是,改變自己,改變自己去看待這段關系的角度,從心理上獨立起來,不再依附于母親固有的情感模式,同時注意自己的“自戀”傾向,以免遺傳到下一代中。30+小姐姐可以乘風破浪,也可以興風作浪,全憑自己高興,其中真正的魔力來自于她們的底氣,她們的獨立,她們的自信。
希望今天分享的內容,可以讓你找到一條路徑,去探索自身的不安全感,空虛,依賴和自卑等情緒和感覺的源頭。你可以嘗試去客觀地審視自己的原生家庭,自己的母親,并可能從中跳出來,成為更自我的自己。每個人的人生都應該精彩,希望你也可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