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是中國最佳旅游目的地、全國文明城市之一。也是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陵寢。所以人們常說不知道秦始皇就是不知道西安,到西安來了沒有吃這些東西相當于你白來西安了。我們看看到西安來了那些東西值得去吃。
羊肉泡饃-料重味醇,肉爛湯濃,肥而不膩,營養(yǎng)豐富,香氣四溢,誘人食欲,食后回味無窮。因它暖胃耐饑,素為西安和西北地區(qū)各族人民所喜愛,外賓來陜也爭先品嘗,以飽口福。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近年來用以招待國際友人,也深受好評。羊肉泡饃已成為陜西名食的“總代表”。
臘汁肉夾饃是陜西省的地方特色小吃之一。傳統(tǒng)的陜西臘汁肉夾饃的制作方法包括鹵汁臘肉的制作(選料與刀工、腌漬風干、鹵肉)和白吉饃的制作。主要選用五花豬肉、面粉、高湯等原料加入各種香料和調味料加工而成。臘汁肉夾饃在2012年入選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二集《主食的故事》系列美食之一,口感肉香、饃脆、瓤松軟。
Biángbiáng面(漢語拼音:Biángbiáng miàn,biang字是一個合字,有多種寫法,均無法輸入電腦,常被代替寫為BiángBiáng面、biángbiang面或彪彪面、冰冰面)是陜西關中特色傳統(tǒng)風味面食,是傳統(tǒng)的陜西褲帶面。因為制作過程中有biang、biang的聲音而得名。特指關中麥子磨成的面粉,通常手工拉成長寬厚的面條。由上等面粉精制而成,用醬油、醋、味精、花椒等佐料調入面湯,撈入面條,淋上燒熱的植物油即成。
肉丸胡辣湯是西安回民清真小吃,制作原料主要有牛肉、土豆、蓮花白等。肉丸胡辣湯源自西安,肉丸糊辣湯另有一個雅致的名字叫八珍湯,叫八珍自然夸張,不過這也說明糊辣湯“內容”很多。最受西安人歡迎的早餐之一。
灌湯包子是一種傳統(tǒng)特色小吃。灌湯包有了形式美,其內容精美別致,肉餡與鮮湯同居一室,吃之,便就將北國吃面、吃肉、吃湯三位一體化,是一種整合的魅力。 吃灌湯包子,湯的存在列第一位,肉餡次之,面皮次次之。
攪團是中國西北地區(qū)著名的特色小吃,定義為“用面攪成的漿糊”,陜甘寧尤好吃。根據(jù)主要用料不同,分為蕎面攪團、玉米攪團和洋芋攪團,陜北用蕎面做攪團,更筋道味美。在西北,有一種說法:誰家娶的媳婦兒賢不賢惠,是要看看她打的攪團光不光或筯道不筯道。攪團的吃法多種,有水圍城、漂魚兒,陜北也有燴攪團、炒攪團和涼拌攪團等多種吃法。
秦鎮(zhèn)米皮,用大米磨漿蒸成。陜西省著名的傳統(tǒng)小吃。相傳,秦始皇在位時,有一年陜西關中一帶大旱,灃河缺水,稻谷枯萎,農民只好在田里挖井澆地,好不容易打下的糧食盡是稗秕。碾出的大米質量太差,百姓無法向朝廷納供大米,有個叫李十二的用大米碾成米粉,蒸出米皮,獻給秦始皇,秦始皇吃后大喜,命秦鎮(zhèn)每年的貢品只獻米皮,這樣就形成了久負盛名的美食。
東南亞甑糕在回民街該店雖然小,但生意非常的火爆,甑糕又香又粘又甜又糯,偶爾吃一次,非常好吃。非常小的一個店面,店員事先將甑糕裝好在簡易飯盒里,分5元和10元兩種大小,有一次性筷子。里面的棗就是那種金絲蜜棗蜜餞,現(xiàn)在很少見到有賣的了,味道還是小時候的味道。不存在什么服務。推薦大家嘗一嘗,味道非常的不錯。
酸梅湯到回民街酸梅湯是一定會和的飲品,但花老太太家的酸梅湯堪稱最好,都是當天做當天賣完,不放防腐劑,也從不隔夜,喝得安心。我這次去一共喝了三家的酸梅湯,相比之下花奶奶酸梅湯被稱為回民街里最好喝的酸梅湯當之無愧。
水盆羊肉是以羊腩肉為主要食材的一道菜品,是陜西地區(qū)著名的傳統(tǒng)小吃,源自陜西省渭南市大荔縣朝邑鎮(zhèn)(原同州府治朝邑縣),以陜西省渭南市大荔、蒲城、澄城三縣的水盆羊肉最為有名,其中尤以大荔的水盆羊肉最為地道,最為悠久。水盆羊肉以大荔水盆羊肉最為有名。水盆羊肉是由商周時代的“羊臐”演變而來。秦漢時稱為“羊肉臐”,唐宋時又叫“山煮羊”。
葫蘆雞是陜西西安市漢族傳統(tǒng)名菜,始于唐代。葫蘆雞的制作分清煮、蒸籠、油炸三道工序。制作時先放在清水中漂洗,除凈血污,煮時用麻絲將雞捆好,以保持雞的整形,待鍋內涼水燒沸,投入雞,煮半小時取出,盛-盆內,添肉湯、料酒、精鹽、醬油、蔥、姜、八角、桂皮,入籠蒸透。油炸時,將菜籽油燒八成熱投入蒸好的整雞,用手勺撥動,至雞是金黃色時,用漏勺撈出,瀝油,隨即盛盤中,上桌時另帶小蝶花椒鹽佐食。 色澤金紅,皮酥肉嫩,香爛味醇,筷到骨脫。
臊子面是陜西省漢族風味小吃,以薄、筋、光、汪、酸、辣、香等特色,吃口柔韌滑爽,臊子面的特點是面條細長,厚薄均勻,臊子鮮香,面湯油光紅潤,味鮮香渾厚而不膩。臊子面對關中地區(qū)的人們生活的影響很大,無論喜事喪事、逢年過節(jié)、老人過壽、還是小孩滿月或是家里來了親朋都離不開臊子面。關中地區(qū)辦紅白事、老人過壽、孩子滿月等都一般招待兩頓,所謂早飯和午饗,而早飯臊子面即為主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