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安順地戲演出以村寨為單位。一般是一個村寨一堂戲,跳一部書。少數(shù)較大的村寨有兩堂或三堂。一堂地戲有演員二、三十人不等,由“戲頭”負責。演員都是村中大姓,有傳承關(guān)系。如詹家屯村《三國》戲隊由明初來黔的指揮使曾德一、操練使詹嗣宗后裔組成;九溪村小堡《四馬投唐》戲隊主要由入黔征南先鋒顧成后裔組成。
5、地戲演出時間分為兩個節(jié)令:一是新春佳節(jié),為了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祈求風(fēng)調(diào)雨順、村寨平安,地戲隊就“鳴鑼擊鼓以唱神歌”(《續(xù)修安順府志》);一是農(nóng)歷七月十五中元節(jié),正值稻谷揚花時節(jié),“求神”護佑以獲得莊稼豐收。由于所跳劇目是一部長篇“大書”,一般要跳十天至半月之久。
6、地戲演出的最大特征是演員頭戴木刻假面。假面,俗稱“臉子”,用丁木或楊木刻制而成。人們看戲時也大多是在欣賞地戲臉子,當然這也是最吸引孩子們的地方。
7、600多年來,作為屯邊漢族移民的屯堡人堅守著邊地,也堅守著文化。他們所傳承的地戲,成為屯堡文化中一道獨特的人文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