脅痛是一個自覺癥狀,是指一側(cè)或兩側(cè)脅肋疼痛而言,主要與肝膽疾病有關(guān)。其病因最多見于 “氣滯血瘀” 及“肝膽濕熱”。因而這里重點介紹常能引起 “肋間神經(jīng)痛”、“膽囊炎” 等病的診治方法。
凡情志不暢,郁而氣滯,滯于肝經(jīng),引起脅肋脹痛或時攻竄而胸痛,脈弦,苔白。見于肋間神經(jīng)痛者,常用自擬“三九推氣湯” (由3個方、9味藥組成)。若因飲食不節(jié)(過食油膩) 或蟲積而導(dǎo)致膽經(jīng)氣滯,濕熱壅阻不通,不通則痛,而引起膽囊炎或膽結(jié)石的,過去臨床運用茵陳蒿湯及大柴胡湯加減治療,療效甚微。后又根據(jù)該方之義,創(chuàng)立了“膽通寧” 一方,療效顯著。為了方便病人服用,現(xiàn)已作為科研項目制成片劑。本方法取茵陳蒿湯及大柴胡湯之方義而組成,該方是以通便泄熱為主,兼疏肝氣。
1.三九推氣湯的運用
藥物: 柴胡、枳實、瓜蔞皮、白芍、甘草、郁金、陳皮、桂枝、薤白。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肋間神經(jīng)痛,癥見攻注竄痛或胸悶脹痛。
加減: 血瘀刺痛加丹參、炙乳香、炙沒藥; 痛甚加延胡索、川楝子; 肝郁化火,脅肋掣痛,煩熱,口干,舌紅,苔黃,二便不暢,脈弦數(shù)加牡丹皮、梔子; 肝氣犯脾,脅痛腸鳴腹瀉加防風、白術(shù); 肝氣犯胃,惡心嘔吐加旋覆花 (包煎)、代赭石、半夏、生姜; 不欲食加生麥芽,腹脹甚加川樸、廣木香; 腹脹便秘加大黃,瓜蔞皮改全瓜蔞; 胸悶咳嗽加杏仁、百合。
2.膽通寧的運用
藥物: 白茅根、茯苓、竹葉、三棱、莪術(shù)、廣木香、郁金、雞內(nèi)金、琥珀、炮姜。
用法: 水煎服或制片服。
主治: 膽囊炎、膽結(jié)石引起的脅肋脹痛,不欲飲食,苔黃膩,脈弦滑。
加減: 黃疸甚加茵陳、梔子、木通; 結(jié)石明顯加金錢草、海金沙; 大便秘結(jié)加大黃、芒硝 (沖); 腹脹甚加川樸、枳殼; 脅肋竄痛加川楝子、延胡索; 脅肋熱痛或肝膽腫大加赤芍、 連翹、 大青葉; 四肢無力,面色?;白,不欲食加白術(shù)、黨參; 舌絳,大便干,手足心熱,煩躁加麥冬、生地、川楝子、沙參、玄參。
3.驗方
治膽道蛔蟲方: 茵陳30g,川楝子10g,白芍15g,枳實9g,郁金9g,水煎服。便秘加大黃6g,脅肋灼痛加梔子6g,胃脹加川樸10g,舌暗加蘇木9g。
4.驗案摘要
案1: 位某,男,52歲,農(nóng)民,萊陽市趙旺莊,2003年6月10日來診。每因生氣上火或情緒緊張即感脅部脹痛如針刺,甚則惡心,服舒肝利氣之劑即好轉(zhuǎn),反復(fù)1年半仍未根除,故來診。查舌苔白膩,脈弦,診為肝氣郁結(jié),氣滯血瘀。方用三九推氣散加味: 柴胡15g,枳實9g,瓜蔞皮15g,赤芍15g,白芍15g,甘草6g,郁金15g,枳殼15,陳皮9g,薤白9g,桂枝9g,半夏9g,茜草15g,蘇木9g,蔥葉為引,5劑顯效,連服15劑痊愈。
案2: 閆某,女,26歲,本校職工,2004年12月20日來診?;颊咦杂X脅部、胃脘部不舒,甚則脹痛,飲食較差,經(jīng)B超檢查,診為膽囊炎。右上腹部及膽囊穴壓痛明顯,舌苔黃膩,脈弦。辨證為濕熱內(nèi)阻,膽氣郁結(jié)。治用膽通寧加減: 白茅根30g,茯苓20g,竹葉20g,三棱9g,莪術(shù)9g,枳實9g,郁金15g,琥珀 (沖) 4g,炮姜3g,雞內(nèi)金15g,茵陳10g,水煎服,服3劑見效,15劑痛止,至今未發(fā)。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