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作者:沉默
抑郁癥患者的負面認知,會伴隨著負面情緒出現(xiàn)。認知影響情緒,情緒也會反過來會影響認知,情緒和認知會直接影響行為。
抑郁癥患者常見的感受是:自卑、內(nèi)疚、自責(zé)、無助、無能、低價值感等。有人說抑郁癥是大好人,因為所有的攻擊都朝向自身,舍不得給別人分一點。
這張圖片清晰顯示了抑郁癥患者的心理圖式
抑郁癥患者承認自己就是這個模式。
我們接著上一篇繼續(xù)分享抑郁癥的負面想法:
六、放大和縮小,放大自身錯誤,縮小好的地方。
抑郁癥患者常見的想法就是:我能做到的,別人也都做到了啊,甚至比我做的還好,這有什么好說的。問題是,別人能做到的我還沒做好,我還是很差勁,如果我能和別人一樣就好了,所以我恨我自己。
優(yōu)點顯得無比渺小,缺點被無限地放大,很多父母也是這樣對待孩子的,做的好無需表揚,做的不好就一定要批評!
七、情緒化推理,把情緒和感受當(dāng)成無可辯駁的事實。
抑郁癥典型的感受是自卑,自卑從字面上的解釋是:低估自己的能力,覺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自卑只是自己對自己的感受,抑郁癥患者會用自卑代替事情真相:我這么自卑,我就是廢物。
每次心情不好,都會想:真是心煩,活著就是累,這個世界一點美好也沒有,用自己心情就定義了世界真實的樣子。
八、用應(yīng)該句式,來捶打自己。
數(shù)一數(shù),你用多少應(yīng)該來捶打自己的?
我的抑郁癥患者,大二女生來訪者,在我談話期間使用了十幾次應(yīng)該句式:
“我應(yīng)該能做到每天到圖書館學(xué)習(xí)的。”
“別人能做的,我也應(yīng)該做到?!?/p>
“我應(yīng)該少玩游戲,少看手機的?!?/p>
“我應(yīng)該比現(xiàn)在更好。”
只要使用應(yīng)該句式,就會給當(dāng)事人帶來沮喪,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他人。
應(yīng)該句式,會給抑郁癥患者日常生活帶來許多不必要的情緒波動,也更加痛恨自己。
九、亂給自己貼標簽。
抑郁癥是最喜歡給自己貼標簽了,只要他們使用這個句式:“我是個……”一般都是貼標簽。
“我是個廢物。”
“我干啥啥不行。”
“我就是個失敗者?!?/p>
這樣的標簽一旦貼上,抑郁癥患者就會深信不疑。人是活的,是不斷變化的,就像河流,有時舒緩,有時湍急。用一個標簽死死地將自己釘在恥辱柱上,是不是很可笑?這是一種自虐行為。
十、罪責(zé)一定歸自己。
不管這件事是誰引起的,也不管是誰的責(zé)任,所有罪責(zé)都要歸自己身上。
出門堵車,抑郁癥患者會說:“我總是這么倒霉,沒有一次順利。”被老師罵了,會想:“就是我沒做好,如果我做好,老師怎么會罵我?”事實是老師有事不好好說,做法不文明,是老師做的不好,罪責(zé)不會歸到老師頭上,永遠歸自己。
罪責(zé)歸自身,抑郁癥患者有強大的責(zé)任感迫使自己背負整個世界,不堪重負,疲憊至極,甚至被壓垮,動彈不得。
如果你有這十種負面想法,要盡量調(diào)整,以免陷入抑郁的泥潭。如果你家人朋友有這樣的想法,要幫他指出這種想法的偏激和負面。
對于抑郁癥患者,輕癥可以直接找心理咨詢師或者治療師,療愈自己。重度抑郁癥需要到精神科服藥加心理治療。服藥只是暫時讓負面情緒平穩(wěn)下來,只要藥停了,這種錯誤認知還在,還會反復(fù)。所以,服藥期間要輔助心理治療,徹底調(diào)整抑郁癥患者的錯誤認知,不是每天都恨自己,捶打自己,抑郁癥狀才會徹底好轉(zhuǎn)。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