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新浪文化綜合網(wǎng)絡資料整理編輯?! ?/p>
面塑是以面粉為材料,采用揉、搓、剪、挑、壓、粘、貼等手法來造型的藝術,北京通州“面人湯”的面塑藝術便是其流派之一。
捏面人真正始自何時已不可考。但從新疆土魯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面制人俑和小豬來推斷,距今至少已有一千三百四十多年了。南宋《東京夢華錄》中對捏面人也有記載:“以油面糖蜜造如笑靨兒。”那時的面人都是能吃的,謂之為“果食”。而中國民間對捏面人還有一個傳說,相傳三國孔明征伐南蠻,在渡蘆江時忽遇狂風大作,機智的孔明隨即以面料制成人頭與牲禮模樣來祭拜江神,說也奇怪,部隊安然渡江并順利平定南蠻,因而從此凡執(zhí)此業(yè)者均供奉孔明為祖師爺。
“面人湯”面塑藝術始于清末,其風格流派由近代著名面塑藝術家湯子博先生(1882—1971)創(chuàng)立。湯子博先生以其深厚的藝術功底博采眾長,在長期實踐活動中,廣泛吸收各地雕塑藝術特色,將此前的民間面人由“簽舉式”面塑玩偶改塑為“托板式”案頭面塑,從而使面塑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民間藝術品。此后,“面人湯”陸續(xù)創(chuàng)作出“核桃面人”(在半個核桃中陳列的精微的面塑)、浮雕面塑、懸塑面人和制錢面塑等多種樣式。所用材料有面粉以及陶、木、泥等,并采用羊毛、羽毛、絲線、棉花等材料來制作人物及動物的胡須和毛發(fā)之類,以加強形似的效果。https://www.qmstart.com
“面人湯”的面塑形體完整飽滿,造型略作夸張,色彩鮮艷醒目,制作手法多樣,注重神氣動態(tài),有著鮮明的風格特征。如今,湯子博的次子湯夙國先生繼承了“面人湯”的面塑藝術。由于其制作技藝的要求較高,目前僅有兩位學生隨湯夙國先生學習面塑藝術。
經(jīng)過面塑藝人長期摸索,面塑作品不霉、不裂、不變形、不褪色,因此為旅游者喜愛,是饋贈親友的紀念佳品。外國旅游者在參觀面人制作時,都為藝人嫻熟的技藝、千姿百態(tài)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傾倒,交口贊譽。
2008年入選第三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擴展項目。
責任編輯:譚文娟 SN199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