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中華詩詞課堂
第十四課 詞的格律及創(chuàng)作
同學(xué)們:
這節(jié)課我們開始講詞的格律及詞的創(chuàng)作。首先,我們中國文學(xué)的分類,總體上分為韻文和散文兩大類,韻文即要押韻的文字,具體就是“詩、詞、曲、賦”,其中,賦是介于兩者之間的,如果你寫的是韻賦,就是韻文,如果你寫的是文賦,就是散文,像《秋聲賦》、前后《赤壁賦》等。散文即不要押韻的文字,具體就是“散文、小說、戲劇”,其中,戲劇里也有許多押韻的文字,特別是古代的戲劇里每一句詞都是詩詞曲。大散文的概念就是指不押韻的文字。韻文從形式上又分為兩類,一類是齊言的:四言(詩經(jīng))、五言(古詩十九首)、七言(少量六言);一類是雜言的:古歌謠、楚辭(賦)、樂府(格律化)、詞、曲(加襯音襯字)、有韻新詩。所謂齊言的,即每句字?jǐn)?shù)相同,比如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都是四字句;《古詩十九首》及一些建安詩歌,還有大量的五言、七言和顧況、劉長卿、王維、王安石、朱熹等人的六言詩,這些總稱齊言韻文。齊言到七言為止,沒有更長的句子了。而雜言呢:從最早的古歌謠起,到后來的《詩經(jīng)》、《楚辭》都有一些雜言的,《樂府》更有不少雜言的,像《上邪》等就是。樂府自格律化了以后就變成了詞,詞加了襯音襯字后就變成了曲,很多詞牌和曲牌是相同的,比如《天凈沙》,可以是詞,也可以是曲,關(guān)鍵就看是不是加襯音襯字。像《滿庭芳》等很多詞牌后來都變成了曲牌。所以詞譜和曲譜有個很大的不同,詞譜——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聲。而曲就可以常常加襯音襯字,寫起來就更為自由,但也不乏古詞風(fēng)味。再以后,就發(fā)展為有韻的新詩。當(dāng)代,有許多新詩沒韻,嚴(yán)格講,沒韻的新詩從某種意義上講,已經(jīng)超出了韻文的范疇,即不能稱其為詩。詩是韻文的一種,不是韻文怎么能叫詩呢!所以我說,那些完全不押韻的所謂“新詩”,其實是分行排列的文字。請注意,分行排列并不是詩歌的特色,古代的詩都是不分行、接排的,中間標(biāo)點也是沒有的,而分行是現(xiàn)代人搞的。一首七言律詩需要分行嗎?不需要,完全可以根據(jù)七律的韻律把它讀出來?,F(xiàn)代人寫的那些不押韻的“詩”,靠分行排列,組成三三兩兩、長長短短的似句非句,就說是詩。假如把這樣的“詩”連起來,甚至散文都不像,你根本弄不明白它表達(dá)的是什么!好啦,我們回來講詞。
一、什么是詞?詞是一種詩的別體,有固定的字?jǐn)?shù)、律化的平仄、長短句交叉并用的文體形式。它萌芽于南朝,興起于隋唐。到了宋代,經(jīng)過長期不斷的發(fā)展,進(jìn)入到詞的全盛時期,故俗稱宋詞。詞最初稱為“曲詞”或者“曲子詞”,別稱有:近體樂府、長短句、曲子、曲詞、樂章、琴趣、詩余等,是配合宴樂樂曲而填寫的歌詩,詞牌是詞的調(diào)子的名稱,不同的詞牌在總句數(shù)、總字?jǐn)?shù),每句的字?jǐn)?shù)、平仄上都有規(guī)定。詞在形式上的特點是“調(diào)有定格,句有闋?!睋?jù)《舊唐書》上記載;“自開元(唐玄宗年號)以來,歌者雜用胡夷里巷之曲。”由于音樂的廣泛流傳;當(dāng)時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為生的優(yōu)伶樂師,根據(jù)唱詞和音樂拍節(jié)配合的需要,創(chuàng)作或改編出一些長短句參差的曲詞,這便是最早的詞了。從敦煌曲子詞中也能夠看出,民間產(chǎn)生的詞比出自文人之筆的詞要早幾十年。當(dāng)然,也不是所有的詞都是長短句,也有齊言的,比如《瑞鷓鴣》、《玉樓春》、《浣溪沙》等,這些都是每句相同的字?jǐn)?shù)。
所以,詩和詞有一點模糊地帶,尤其是詞產(chǎn)生初期的一些詞牌。后來文人自創(chuàng)的一些詞牌,他是故意的要用長短句的,所以,就不可能再出現(xiàn)齊言的詞。早期的因剛從詩脫胎而來,還保留著詩的一些特征,如《竹枝詞》,其實就是一首七言絕句,李白寫的《清平調(diào)》,也和七言絕句無二。
詞和格律詩有什么異同呢?現(xiàn)在我們來比較一下:
異——長短句、有彈性;同——固定字?jǐn)?shù)、律化平仄、可重復(fù)、可跳躍,更方便用口語、可減少湊韻(詞韻寬),《詞律》(萬樹):調(diào)660、體1180,多變化?!对~譜》(欽定):調(diào)826、體2306。這樣,就能使作者有了選擇的余地,要長有長,要短有短,長調(diào)、中調(diào)、小令,任由自主。詞一興盛,它一定會有詩之不可及處,因此,王國維說“詞之為體,要眇宜修,能言詩之所不能言,而不能盡言詩之所能言,詩之境闊,詞之言長?!?strong>詞比之詩,更善于抒情,更善于表達(dá)愛情,所以一下子出現(xiàn)了宋詞的大繁榮。這可以說是一次文學(xué)的大解放。但是,它終究不能取代詩,即使是宋代,詞的數(shù)量也未能超越詩。當(dāng)然,這并不等于說詞的成就。就成就而言,詞和詩在宋代形成了并行發(fā)展的兩種文學(xué)形式。
二、詞的南方文學(xué)特性
1、就作者群體來看,當(dāng)你打開《全宋詞》,就會發(fā)現(xiàn),在龐大的作者群中,絕大多數(shù)系南方人。據(jù)唐圭璋《宋詞四考》之《宋代詞人占籍考》統(tǒng)計結(jié)果是:作者871人,其中,南方籍貫716人,占82.2%;北方籍貫155人,占17.79%。由此看來,詞有典型的南方地域色彩。到了清代,這一現(xiàn)象有越演越烈之勢,根據(jù)嚴(yán)恭綽《全清詞抄》清代詞人籍貫可考總數(shù)4237人,其中,南方籍貫4007人,占94.57%;北方籍貫僅230人,占5.43%。南方尤以江浙最為集中,江浙兩省即占全國的四分之三左右,而江蘇占全國的47.6%,將近一半。有些省甚至為零。
2、就風(fēng)格來說,詞自南朝之宮體,適與六朝跌宕意氣差近,詞既與六朝樂府有血脈的聯(lián)系,也有地域上的親情?!端鍟の膶W(xué)傳序》“江左宮商發(fā)越,貴于清綺;河朔詞義貞剛,重乎氣質(zhì)。”
3、宋詞繁榮的原因,從社會原因來說有四點。一是市民階層隊伍的壯大,對近于流行歌曲的詞有較大需求;二是科學(xué)文化發(fā)展到封建社會的頂峰,社會的文化氛圍濃郁;三是文人隊伍的壯大,宋代優(yōu)待文人的政策;四是政治文化中心南移,南方經(jīng)濟(jì)的發(fā)展,而詞恰好是適宜南方地域特色的文學(xué)形式。從文學(xué)原因來說也有四點。一是詞在表情達(dá)意上之強(qiáng)大功能,長短句,與音樂聯(lián)系密切,詞調(diào)多;二是詩文因注重說理,受功令限制,較多具官方色彩,詞則成為宣泄感情的最佳形式;三是詞行詩道,唐詩的繁榮為宋詞的興盛積累了語言與藝術(shù)的堅實基礎(chǔ);四是大晟府等音樂機(jī)關(guān)以及精通音樂的詞人自創(chuàng)詞調(diào)的推動。
三、如何來讀詞譜。我們填詞要用詞譜,現(xiàn)在最常見的是龍榆生的《唐宋詞格律》、《白香詞譜》等。
1、韻。凡詞譜中標(biāo)注有“韻”字者,即每闋詞起句押韻之處;
2、葉。謂與上句所壓之韻同韻部,而不變換他韻;
3、句。凡詞譜中注有“句”字者,即不壓韻之句;
4、逗。凡詞譜中注有“逗”字者,即一句中短暫停頓處,用頓號;
5、換。凡詞譜中注有“換平”者,其上句必壓仄韻,至此則換平韻?;蛏暇浣云巾崳颂帗Q其他平韻。反之亦然。比如說《菩薩蠻》,開頭用兩個仄聲韻,接著換兩個平聲韻,接下來又兩個仄聲韻,后面再兩個平聲韻。
李白 菩薩蠻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織”、“碧”是兩個入聲韻,如果用詞譜來表示:
平(可仄)林漠(可平)漠煙如織(韻)寒(可仄)山一(可平)帶傷心碧(葉)暝(可平)色入高樓(換平)有(可平)人樓(可仄)上愁(葉平)玉(可平)階空佇立(三換仄)宿(可平)鳥歸飛急(葉三仄)何(可仄)處是歸程(四換平)長(可仄)亭更短亭(葉四平)
平仄不能通融的字無小字注,如“林”這地方要用平聲字,后一個“漠”這地方要用仄聲字。“可平”表示這地方用仄聲字好,但用平聲字也可以;“可仄”同?!绊崱北硎具@地方要入韻;“葉”表示這地方要押上一個韻字的韻?!皳Q平”表示這地方要換用平聲韻;以下“葉平”就是要押這平聲韻?!叭龘Q”的“三”不是表示第三次“換”,是第三個韻;“四換”同。
6、疊。凡詞譜中注有“疊”字者,一般有四種可能:一是疊句,如 《如夢令》“依舊,依舊”之類;二是疊字,如《憶秦娥》,“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之類;三是倒疊字,如《調(diào)笑令》,“百葉桃花樹紅。紅樹。紅樹?!敝悾骨熬浜蠖?;四是疊韻,如《長相思》“汴水流,泗水流”之類。
“詞以空靈為主,而不入以粗豪。以婉約為宗,而不流于柔曼。音旨綿邈音節(jié)和諧,樂府之正軌也。不善學(xué)之則循其聲調(diào),襲其皮毛。筆不能轉(zhuǎn),則意淺,淺則??;句不能煉,則意卑,卑則糜。”
我們現(xiàn)在說一說詞牌名帶“令、引、近、慢”字樣是什么意思。
“令”,詞牌通稱,許多詞牌可加“令”或以之為異名。令不一定全是指小令。
“引”,凡題有“引”者,乃引申之意,字必多于前;
“近”,又稱“近拍”,絕無短調(diào)。如:《丑奴兒近》、《荔枝香近》等;
“慢”,慢詞,節(jié)奏舒緩,字?jǐn)?shù)增加。如《木蘭花慢》、《楚宮春慢》等。
四、詞的句法當(dāng)中字的平仄及一字句到十一字句的用法
詞有一字到十一字句,但是,也有人認(rèn)為只有一字到七字句,八字句以上都可以分解成七字以下的句子。像八字句可以分解為三、五字句,或者四、四字句,其它都可以依次分解。
(1)一字句。一字句在詞里用的不多,僅出現(xiàn)在《十六字令》的第一字,比如蔡伸《十六字令(天)》“天!休使圓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嬋娟?!薄垛O頭鳳》上下闋的最后三字,比如陸游《釵頭鳳·紅酥手》“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fēng)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惜分釵》上下闋最后二字,比如呂渭老《惜分釵》 “春將半。鶯聲亂。柳絲拂馬花迎面。小堂風(fēng)。暮樓鐘。草色連云,暝色連空。重重。 秋千畔。何人見。寶釵斜照春妝淺。酒霞紅。與誰同。試問別來,近日情悰,忡忡?!?/span> 另外,還有一字逗,這是詞中特有的,往往附在四字句前,形成五字句,但讀的時候要稍微頓一下。比如柳永《八聲甘州》“漸——霜風(fēng)凄緊”、“嘆——年來蹤跡”;史達(dá)祖《換巢鸞鳳》“正——愁橫斷塢,夢繞溪橋”等。這里需要注意,一字逗之后的兩個四字句,一般都是對仗的。
(2)二字句。二字句有兩種情況,一是用于疊句,像《調(diào)笑令》、《如夢令》,比如韋應(yīng)物《調(diào)笑令·胡馬》“胡馬,胡馬,遠(yuǎn)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獨嘶,東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邊草無窮日暮?!崩钋逭铡度鐗袅睢ぷ蛞褂晔栾L(fēng)驟》“昨夜雨疏風(fēng)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這一類不但要用二字句,而且要重復(fù)這個句子;二是用于下闋起句,像《雙雙燕》、《暗香》、《鎖窗寒》、《換巢鸞鳳》、《瑞鶴仙》、《喜遷鶯》等,下闋起句為“平仄”?!而P凰臺上憶吹簫》、《滿庭芳》,下闋起句為“平平”?!洞錁且鳌?,下闋起句為“仄仄”。都是兩字起句。
(3)三字句。三字句多為截取五言、七言律句的后三字,常見是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三字句多為對仗形式出現(xiàn)。
(4)四字句。一般是七言律句的前四句,多為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5)五字句。五字句大體和五言律句是一樣的。五字句中以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為常見,平平平仄仄較少見,平平仄仄平為罕見,拗句可見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在詞里,有些位置的五字句,甚至連第一字的平仄也是固定的,這就是詞律比詩律更嚴(yán)的情況。原因應(yīng)該是,后來有些詞譜是根據(jù)前代名家的一些作品來確定的,有的作家這首詞牌很少出現(xiàn),那么,作品也就少。就這么幾個名家,那往往他的平仄都是固定的,很少有可平可仄的地方。名家的作品就是后人填詞的依據(jù),沒有依據(jù)是不能隨意變換平仄的。
(6)六字句。六字句是四字句而非五字句的擴(kuò)展。仄腳六字律句第二、第六字必仄,第四字必平,以平仄仄平平仄為常見,仄仄平平平仄次之;平腳六字律句第二、第六字必平,第四字必仄,以平平仄仄平平為常見,平平平仄平平次之。平仄仄平平仄一般情況下獨用。六字律句第一字的平仄,原則上雖可不拘,然而在許多情況下仍是固定的,比五言第一字顯得更嚴(yán)格。因為六言是詞的特色,在平仄上往往是一絲不茍的。同時,六言的拗句也較多,一般表現(xiàn)為第二、第四字平仄相同,或第四、第六字平仄相同,這種情況在格律詩中除了平平仄平仄的變化外,是絕不可能的。
(7)七字句。詞中的七言律句以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為常見,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比較少,有時可見七言準(zhǔn)律句仄仄平平仄平仄(第三字必平)、仄仄平平平仄平,拗句幾乎不存在。
(8)八字句。八字句一般是前三后五結(jié)構(gòu),如“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后五字一般為律句;有四四結(jié)構(gòu)的,如“定知我今——無魂可銷”;有一七結(jié)構(gòu)的,如“望——水晶簾外竹枝寒”;有二六結(jié)構(gòu)的,如“應(yīng)是——良辰好景虛設(shè)”。
(9)九字句。九字句為詞中長句,可認(rèn)為兩句合成。句式有:上三下六:蘇軾《念奴嬌》“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前三字作領(lǐng)字句,后六字作六言律句;上六下三:李煜《虞美人》“依舊竹聲新月——似當(dāng)年” ,上六字的前二字作領(lǐng)句字,后四字和下三字合作七言律句;上四下五:辛棄疾《青玉案》“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前四字屬四言律句,后五字屬五言律句。上五下四:汪元量《洞仙歌》“念舊巢燕子——飛傍誰家”,除領(lǐng)句字“念”外,都是兩個四言律句。上二下七:秦觀《虞美人》“爭奈——無情江水不西流”,上二字是領(lǐng)句字,下七字是律句。
(10)十字句。十字句往往是上三下七。如“君不見、玉環(huán)飛燕皆塵土?!保ㄐ翖壖病睹~兒》)
(11) 十一字句。十一字句往往是上四下七,如 “不應(yīng)有恨、何事偏向別時圓”?;蛏狭挛澹挛遄滞锹删?。如“不知天上宮闋、今夕是何年”。此種句式只有《水調(diào)歌頭》里用到。
五、詞的對仗
對仗是詩詞格律的主要特點之一。關(guān)于律詩的對仗,我們已經(jīng)比較清楚了,但是,詞對仗的特點和原則與律詩有所不同。詞牌絕大多數(shù)是長短句,只有相鄰兩句字?jǐn)?shù)相等才能對仗;律詩格式一致,對仗有固定位置,詞牌成百上千,對仗依詞而定,沒有固定位置;律詩的頷聯(lián)、頸聯(lián)必須對仗,而詞的對仗比較自由。律詩對仗必須平仄相對,詞的對仗則有的相對,有的不相對,依詞牌而定。
(一)相對于律詩,詞的對仗主要有以下不同的特點:
1、沒有固定的對仗位置。就整體來說,詞沒有固定的對仗位置,這是因為詞是長短句形式的文體,必須在上、下句字?jǐn)?shù)相等的情況下才可能對仗,也就是說,不同調(diào)的詞,如有對仗的話,位置不一定都是相同的。?
對某一個具體的詞調(diào),可能規(guī)定了在該調(diào)的某位置必須對仗,這種位置的規(guī)定,也僅僅只適用于該調(diào),而不適用于其他詞調(diào)。如:《漁歌子》的第三、四句兩個三言句必須對仗;《踏莎行》前、后片起句各兩個四言句必須對仗,等等。?
2、不限于上、下句平仄必須相對。?如周密《唐多令》:“絲雨織鶯梭,浮錢點細(xì)荷?!保ㄇ捌皩m柳老青娥,題紅隔翠波”(后片),平仄就不全對,這種情況,在詞的對仗中稱為“字面相對”,也算對仗。?
3、允許同字相對。律詩對仗中,同字是不允許相對的,但詞的對仗允許。?如辛棄疾《金人捧露盤》:“尊如海,人如玉。詩如錦,筆如神?!?/span>?又如毛澤東《沁園春》:“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等等。
4、因為詞中有“領(lǐng)字”的用法,所以有些對仗,看上去兩句的字?jǐn)?shù)不相同,但去掉領(lǐng)字后,字?jǐn)?shù)就相同了。?如朱淑真《眼兒媚》:“遲遲春日弄輕柔,花徑暗香流”,去掉“遲遲”二字領(lǐng),就是五言句對仗。?又如呉文英《高陽臺》:“在燈前敧枕,雨外熏爐”,去掉“在”一字領(lǐng),就是四言句對仗。
(二)詞對仗的基本原則:
為使詞牌字面更美,語句和節(jié)律更有韻味,人們常使用對仗這種修辭手法,來增強(qiáng)詞作的表現(xiàn)力,但對仗又必須使用恰當(dāng),詞對仗的基本原則,填詞時必須心中有數(shù)。
1、凡是規(guī)定要對仗的位置,必須對仗;
2、凡是可對仗也可不對仗的位置,盡量使用對仗;
3、凡是起句兩句字?jǐn)?shù)相同,就可考慮使用對仗;
4、凡是詞中某上下兩句字?jǐn)?shù)相同,平仄相反,就盡可能考慮使用對仗;
5、除規(guī)定需要對仗的位置,如果散句比用對仗能更好地表達(dá)詞意,就不用對仗。
(三)詞中常用對仗句格式
三字句:碧云天,黃葉地。(范仲淹《蘇幕遮》)
四字句:翠葉藏鶯,朱簾隔燕。(晏殊《踏莎行》)
五字句:風(fēng)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毛澤東《卜算子》)
六字句: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毛澤東《水調(diào)歌頭》)
七字句:螞蟻緣槐夸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毛澤東《滿江紅》)
八字和八字以上的句子相鄰者很是罕見,但有兩句對兩句的八字扇面對。如:毛澤東《沁園春.雪》中上闕第四、五、六、七句:望長城內(nèi)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將一字豆“望”字拋開,長城內(nèi)外對大河上下;惟余莽莽對頓失滔滔。就成為工整的扇面對。下闕第三、四、五、六句: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fēng)騷。與上面情況相同。詞里面這種出句起首加一字豆的對仗,叫襯豆對。最常見的是四字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有”是一字逗。
又如:遲遲春日弄輕柔,花徑暗香流。(朱淑真《眼兒媚》),除去“遲遲”二字領(lǐng),就是五言句對仗)
(四)平仄不全對的詞對仗句
字面相對,如周密 《唐多令》中
絲雨織鶯棱,浮錢點細(xì)荷。(前片)
宮柳老青娥,題紅隔翠波。(后片)
這里平仄就不全對,這種情況在詞的對仗中稱為“字面相對”,也算對仗。
同字相對,如辛棄疾《金人捧露盤》中
尊如海,人如玉。詩如錦,筆如神。
又如毛澤東《沁園春》中
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這里都是用了同字相對。
(五)特殊對仗格式
1、扇面對。扇面對是詩、詞、曲的一種對仗格式。在講律詩的對仗時,曾講過。扇面對又稱隔句對,一首詩中各聯(lián)中的出句和對句,本身不構(gòu)成對仗,但前聯(lián)與后聯(lián)形成對仗,也就是兩聯(lián)之間相對,便是扇面對。
例如唐人白居易的《夜聞箏中彈瀟湘送神曲感舊》詩:
縹緲巫山女,歸來七八年。
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
苦調(diào)吟還出,深情咽不傳。
萬重云水思,令夜月明前。
第一、三句為對,第二、四句為對。
扇面對在格律詩中非常罕見,在詞曲中卻常見。
如柳永的《玉蝴蝶》上片:“水風(fēng)輕,蘋花漸老;月露冷,梧葉飄黃,”下片“念雙燕,難憑遠(yuǎn)信;指暮天,空識歸航?!?/span>
又如蘇軾《沁園春》上片:“漸月華收練,晨霜耿耿,云山摛錦,朝露清清?!薄霸氯A收練”對“云山摛錦”,“晨霜耿耿”對“朝露清清”。
又如辛棄疾《滿江紅》下片:“巖泉上,飛鳧浴。巢林下,棲禽宿”,“巖泉上”對“巢林下”,“飛鳧浴”對“棲禽宿”。
再如程景初散套(曲)《春情》:“小小亭軒,燕子來時簾未卷。深庭小院,杜鵑啼處月空圓?!薄把嘧印本渑c“杜鵑”句即為扇面對。也即是第二句與第四句隔句為對。《玉蝴蝶》和《沁園春》兩調(diào),其中必須用扇面對。
2、搓挪對。搓挪對也是詩、詞、曲的一種對仗格式,但很少見。
周邦彥《尉遲杯》:
隋堤路。漸日晚、密靄生深樹。陰陰淡月籠沙,還宿河橋深處。無情畫舸,都不管、煙波隔南浦。等行人、醉擁重衾,載將離恨歸去。 因念舊客京華,長偎傍疏林,小檻歡聚。冶葉倡條俱相識,仍慣見珠歌翠舞。如今向漁村水驛,夜如歲、焚香獨自語。有何人、念我無聊,夢魂凝想鴛侶。
其中就用了兩處:
“偎傍疏林”對“小檻歡聚”(搓挪對)
“冶葉倡條俱相識”對“仍慣見珠歌翠舞”(搓挪對)
“搓挪”的詞義原是“放在手里揉搓”,“搓挪對”就是將通常正規(guī)的對仗有規(guī)律地揉搓挪位。按通常的對仗,應(yīng)是“偎傍疏林”對“歡聚小檻”,經(jīng)搓挪后,將原本對偶的詞移動錯位,變成“偎傍疏林”對“小檻歡聚”,形成了交叉才能對偶的格局。這是在同一句中搓挪。還有是在對仗的兩句間搓挪的。四川沱江邊上有一座千年古城富順,城內(nèi)有一湖,亦名“西湖”,湖上建有紅蕖榭、碧波亭、九曲橋等景觀。其中紅蕖榭柱上鐫刻有一幅楹聯(lián),就是一幅有名的搓挪對聯(lián):
紅荷耀日綠柳迎風(fēng)物象盡收明鏡底
水繞三彎橋連九曲游人俱入畫圖中
諸位可以自己分析這首楹聯(lián)出、對句前八個字的搓挪規(guī)律?!按昱矊Α斌w現(xiàn)了詞人駕馭詞語的能力,需要一定的功底,在詞中并不多見。一首《尉遲杯》,你說他說,說到現(xiàn)在,我還在說。其意也只是讓大家對此有初步了解。
3、韻腳對。韻腳對用的最好的就是蔣捷的《一剪梅》
蔣捷 一剪梅·舟過吳江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度與泰娘嬌。風(fēng)又飄飄。雨又瀟瀟。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diào)。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在這里需要說清楚,詞里可以同字相對的,像“上”字,就重復(fù)作對。“搖”、“招”都是一個韻部,“風(fēng)又飄飄。雨又瀟瀟”,“飄”、“瀟”同韻部,這就叫“韻腳對”,整首作品讀起來別有一番風(fēng)味。這種情況在史達(dá)祖作品也有,如下:
史達(dá)祖 東風(fēng)第一枝·詠春雪
巧沁蘭心,偷黏草甲,東風(fēng)欲障新暖。謾凝碧瓦難留,信知暮寒輕淺。行天入鏡,做弄出、輕松纖軟。料故園、不卷重簾,誤了乍來雙燕。 青未了、柳回白眼。紅欲斷、杏開素面。舊游憶著山陰,厚盟遂妨上苑。寒爐重暖,便放慢春衫針線。恐鳳靴,挑菜歸來,萬一灞橋相見。
“青未了、柳回白眼。紅欲斷、杏開素面”,也是類似的情況。等等。
(六)常見詞牌的對仗規(guī)定
1、規(guī)定必須對仗的位置
《漁歌子》第三、四句。(三言句)
《醉太平》第一、二句。(三言句)
《阮郎歸》后片第一、二句。(三言句)
《眼兒媚》前片首二句(五言),后片尾二句(四言)
《攤破浣溪沙》后片前二句。(七言句)
《人月圓》后片第二、三句。(四言句)
《南歌子》前、后片第一、二句。(五言句)
《鷓鴣天》前片尾二句。(七言句)
《一七令》從二字句到七字句均須對仗
《踏莎行》前、后片首二句。(四言句)
《破陣子》前、后片首二句(六言);前片第三、四句。(七言句)
《河滿子》前、后片尾二句。(六言句)
《魚游春水》第五、六句(七言);尾二句(六言)
《法曲獻(xiàn)仙音》首二句(四言);第四、五句(四言)
《滿江紅》前片第五、六句(七言);后片第七、八句(七言)。后片起四個三言句可用扇面對。
《綺羅香》前片首二句(四言句);六、七、八、九句可用扇面對。
《雪梅香》第五、六句。(七言句)
《天香》首二句(四言);第四、五句(四言)
《雨中花慢》首二句(四言)
《夜合花》后片第二、三句(一字領(lǐng)四言)必須對仗;前片首二句(四言)可用對仗。
《玉蝴蝶》第三、四句。(四言句)
《高陽臺》前片首二句(四言)必須對仗;后片第二、三句(一字領(lǐng)四言)可用對仗。
《東風(fēng)第一枝》第四、五句。(六言句)
《翠樓吟》第七、八句(一字領(lǐng)四言)。
《慶春宮》首二句。(四言句)
《齊天樂》第七、八句。(四言句)
《瑞龍吟》前片第二、三句(二字領(lǐng)四言);后片第八、九句(三字領(lǐng)四言)。
《蘭陵王》后片第二、三句(一字領(lǐng)四言);第五、六句(一字領(lǐng)四言);第十一、十二句(一字領(lǐng)四言);第十四、十五句(一字領(lǐng)四言)。
《江南春》第一、二句(三言);第三、四句(五言);第五、六句(七言)
《拜星月慢》首二句。(四言句)
《蘇幕遮》首二句。(三言句);后片首二句(三言句)亦可用對仗
《鵲橋仙》前、后片首二句(四言)必須對仗。
《解語花》前片首二句(四言)必須對仗。
2、可對仗也可不對仗的位置
《訴衷情》后片第四、五句。(四言句)
《更漏子》前、后片:第一、二句(三言);第四、五句(三言)
《夜行船》第三、四句。(四言句)
《臨江仙》前、后片尾二句。(五言句)
《唐多令》前、后片首二句。(五言句)
《行香子》前片首二句。(四言句)
《風(fēng)入松》前、后片尾二句。(六言句)
《金人捧露盤》后片首四句。(三言句)
《聲聲慢》前片首二句。(四言句)
《瑣窗寒》前片首二句。(四言句)
《念奴橋》前片第六、七句。(四言句)
六、關(guān)于詞韻
前面講詩,談到押韻;這里講詞,又談押韻,是因為,如果押韻情況可以分為寬嚴(yán)兩類,詞的押韻屬于寬的一類(即大不同于近體詩),卻又不同于古詩。這是說,它有自己的習(xí)慣或辦法,所以需要自立門戶。說習(xí)慣或辦法,不說規(guī)定,是因為它不像近體詩,有官定的韻書,必須遵照辦理。沒有官定的,情況與古詩同。但又有異點。一最顯而易見,古詩用的是漢魏六朝的音,詞是唐宋以來的,音隨著時代變,而且相當(dāng)快,所以必有異。二是作者有別,詩主流出自文人的筆下,容易偏向規(guī)矩;詞就不然,主流出自歌女之口,容易偏向隨便。甚至如李漁所說,詞要有意求俗。這樣,近于下層、村野,表現(xiàn)在押韻上就成為不細(xì)致,或說安于差不多,總之,限制寬了,紛歧就多了。有時就不免這一首如此押,那一首如彼押。沒有官定的韻書,實例又不能車同軌、書同文,有什么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呢?
不像詩,詞與科考無緣,而長期與音樂結(jié)合在一起,詞人填詞用韻只要求唱之上口,聽之順耳,凡韻母相同相近的字都可以通押,用韻很寬,沒有作詩那么嚴(yán)格的要求,有時還'隨其口語'受方言方音的影響,韻域更寬。南宋之前沒有詞韻的專書。明清兩代有不少研究詞韻的學(xué)者,根據(jù)唐宋著名詞人的押韻情況,用詩韻加以歸納分類,出了不少詞韻專著。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清人戈載的《詞林正韻》,直到現(xiàn)代,人們?nèi)宰鳛樘钤~用韻的根據(jù)。《詞林正韻》把填詞可以通用的詩韻韻目合并在一起。把平上去三聲合并為十四部,入聲合并為五部,共十九部?!对~林正韻》原書用《集韻》標(biāo)目,分類繁多,標(biāo)目中有僻字,下面我們用通行的《平水韻》標(biāo)目,介紹詞韻十九部,以求與詩所用韻目統(tǒng)一。
第一部
平聲:一東二冬通用;
仄聲:上聲一董二腫,去聲一送二宋通用。
第二部
平聲:三江七陽通用;
仄聲:上聲三講二十二養(yǎng),去聲三絳二十三漾通用。
第三部
平聲:四支五微八齊十灰(半)通用;
仄聲:上聲四紙五尾八薺十賄(半),去聲四置五未八霽九泰(半)十一隊(半)通用。
第四部
平聲:六魚七虞通用;
仄聲:上聲六語七麌,去聲六御七遇通用。
第五部
平聲:九佳(半)十灰(半)通用;
仄聲:上聲九蟹十賄(半),去聲九泰(半)十卦(半)十隊(半)通用。
第六部
平聲: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半)通用;
仄聲:上聲十一軫十二吻十三阮(半),去聲十二震十三問十四愿(半)通用。
第七部
平聲:十三元(半)十四寒十五刪一先通用;
仄聲:上聲十三阮(半)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銑,去聲十四愿(半)十五翰十六諫十七霰通用。
第八部
平聲:二蕭三肴四豪通用;
仄聲:上聲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去聲十八嘯十九效二十號通用。
第九部
平聲:五歌(獨用);
仄聲:上聲二十哿,去聲二十一個通用
第十部
平聲:九佳(半)六麻通用,
仄聲:上聲二十一馬,去聲十卦(半)二十二祃通用。
第十一部
平聲:八庚九青十蒸通用;
仄聲:上聲二十三梗二十四迥,去聲二十四敬二十五徑通用。
第十二部
平聲:十一尤(獨用);
仄聲:上聲二十五有,去聲二十六宥通用。
第十三部
平聲:十二侵(獨用);
仄聲:上聲二十六寢,去聲二十七沁通用。
第十四部
平聲:十三覃十四鹽十五咸通用;
仄聲:上聲二十七感二十八儉二十九豏,去聲二十八勘二十九艷三十陷通用。
第十五部
入聲:一屋二沃通用。
第十六部
入聲:三覺四藥通用。
第十七部
入聲:四質(zhì)十一陌十二錫十三職十四輯通用。
第十八部
入聲: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六葉通用。
第十九部
入聲:十五合十七洽通用。
(注:上面凡以括號注'半'字的韻目,表明該韻目中的一半字與此部通用,另一半與另一部通用)
據(jù)王力教授考究:“這十九部大約只能適合宋詞的多數(shù)情況。其實某些詞人的筆下,第六部早已與第十一部、第十三部相通,第七部與第十四部相通。”這說明詞的韻域是相當(dāng)寬的。上海古籍出版社《詩韻新編》以普通話字音為標(biāo)準(zhǔn),分為十八部。按其通押情況,平上去聲正好合并為十四部,與《詞林正韻》大致相似,其中某些上聲、去聲字,今音同中古音有差異,但同為仄聲,通用沒有問題。至于入聲字,該書分別列在麻、波、歌、皆、支、齊、姑、魚等八個韻目后面,其中麻、波、歌、皆通用,支、齊通用,姑、魚通用,只有三個部。前人填詞用入聲押韻,有的十五、十六部通用,有的十七、十八部通用,也只剩下三部,《詩韻新編》與之相符。前人填詞用韻也有的象古體詩那樣,凡入聲字皆通用,《詩韻新編》也注“八個入聲韻部一律通押”。初學(xué)者也可以《詩韻新編》作為填詞用韻的備查書。
詞的平韻和仄韻是涇渭分明的,詞調(diào)中規(guī)定哪一句用平韻,就不能用仄韻;規(guī)定用仄韻的,就不能用平韻,除非有另一體。用仄韻的上聲和去聲可以通押。如《蝶戀花》、《卜算子》、《水龍吟》、《賀新郎》、《永遇樂》等。
詞押韻的方式,依詞調(diào)而定。一般是小令押韻句較密,如《憶王孫》共五句,句句押韻。
萋萋芳草憶王孫,柳外樓高空斷魂。杜宇聲聲不忍聞。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李重元)
《浣溪沙》共六句,除過片句不押韻外,其余句句押韻。小令除《人月圓》個別詞牌外,一般二分之一以上的句子是押韻的。中調(diào)、長調(diào)押韻較疏,句子連著押韻的較少,一般隔句押韻或隔兩句押韻。
詞押韻的格式有五種:
(一)平韻格
一首詞從頭至尾全是平聲押韻的稱平韻格。小令、中調(diào)、長調(diào)中都有平韻格。小令如《十六字令》、《浪淘沙》、《浣溪沙》、《臨江仙》等;中調(diào)如《一剪梅》、《破陣子》、《行香子》、《松入風(fēng)》等;長調(diào)如《水調(diào)歌頭》、《八聲甘州》、《沁園春》、《六州歌頭》等。平韻格是詞調(diào)中較多的押韻格式。
(二)仄韻格
一首詞從頭至尾全是仄聲押韻的稱仄韻格。小令、中調(diào)、長調(diào)中都有仄韻格。小令如《如夢令》、《生查子》、《卜算子》、《憶秦娥》等;中調(diào)如《蝶戀花》、《漁家傲》、《蘇幕遮》、《青玉案》等;長調(diào)如《滿江紅》、《永遇樂》、《念奴嬌》等。
(三)平仄韻轉(zhuǎn)換格
一首詞前面押平韻,后面押仄韻,或者前面押仄韻,后面押平韻,平仄韻相互轉(zhuǎn)換,稱為平仄韻轉(zhuǎn)換格。前者如《南鄉(xiāng)子》:
路入南中,桄榔葉暗蓼花紅。兩岸人家微雨后,收紅豆,葉底纖纖抬素手。(歐陽炯)
“中”、“紅”平韻相押;“后”、“豆”、“手”仄韻相押。平仄轉(zhuǎn)換格中先平后仄的較少見,大多為先仄后平。如《菩薩蠻》:
數(shù)間茅屋閑臨水。單衫短帽垂楊里。今日是何朝?看予度石橋。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來晚。何物最關(guān)情?黃鸝三兩聲。(王安石)
上片“水”、“里”仄韻相押;“朝”、“橋”平韻相押。下片“偃”、“晚”仄韻相押;“情”、“聲”平韻相押。還有上片押仄韻,下片押平韻的。如《清平樂》: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yuǎn)還生。(李煜)
上片“半”、“斷”、“亂”、“滿”仄韻相押;下片“憑”、“成”、“生”平韻相押。
平仄韻轉(zhuǎn)換格大都是小令,中調(diào)、長調(diào)罕見。
(四)平仄韻通葉(音協(xié))格
一首詞平仄韻轉(zhuǎn)換,但平聲字與仄聲字的韻母相同或相近,屬詞韻的同一韻部,這叫作平仄韻通葉格。最常見的平仄韻通葉格的詞調(diào)是《西江月》: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辛棄疾)
這首詞的上片的“蟬”、“年”,下片“前”、“邊”,都屬下平聲一先韻;上片的“片”、下片的“見”'都屬去聲十七霰韻;一先、十七霰都屬詞韻第七部。平仄韻通葉格就是同一詞韻部的平聲字與仄聲字通葉?!叭~”——押韻的意思,表示此處用韻跟起韻同屬一部,不得換韻。平仄韻通葉格的詞調(diào)還有《醉翁操》、《渡江云》、《曲玉管》、《偏哨》、《戚氏》等,包括小令、中調(diào)、長調(diào)。
(五)平仄韻錯葉格
平仄韻錯葉格與平仄韻轉(zhuǎn)換格相似,都是一首詞里面既押平韻又押仄韻。但是錯落格要求平仄聲插花著葉韻。如《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李煜)
這首詞上片的“樓”、“鉤”、“秋”平葉,下片的“斷”、“亂”仄葉,后面的“愁”、“頭”又是平韻與“樓”、“鉤”、“秋”相葉。該調(diào)上片三平韻,后片兩平韻,過片處錯葉兩仄韻。又如《定風(fēng)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fēng)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歸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蘇軾)
這首詞上片的“聲”、“行”、“生”,下片的“迎”、“晴”平葉;上片夾“馬”、“怕”仄葉,下片夾著“醒”、“冷”,“處”、“去”仄葉。該調(diào)上片三平韻,錯葉兩仄韻,下片兩平韻,錯葉四仄韻。錯落格有一特點,必須句句押韻,一首詞里不能有不押韻句子。這種格式多為小令、也有少數(shù)中調(diào)。平仄韻錯葉格的詞調(diào)不多,有的還有另體。如《定風(fēng)波》另有99字的仄韻長調(diào)體;《訴衷情》有33字單調(diào)六平韻、五仄韻錯葉格,另有45字雙調(diào)平韻格。
課堂作業(yè)(14):
1、什么是詞?詞和格律詩有什么異同?
2、詞譜知識簡答,簡述一字句到十一字句句法和平仄
3、簡述詞的對仗。
4、自選詞牌填一闋詞,要求所選詞牌有領(lǐng)字和對仗句,并在作品后標(biāo)注領(lǐng)字和對仗句。
講座記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