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供學習、參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劑,須在專業(yè)人士指導下借鑒、應用!)
本文理論依據(jù):《中醫(yī)方劑學》、《中醫(yī)基礎理論》
你好,我是中醫(yī)人,文君然。
前些年,網(wǎng)上流傳一個梗——人,只要活得足夠長,就一定會得癌癥。
于是,許多類似的話就都起來了。
其中,有一句很逗,叫做——人,只要一直活著,就一定會中風。
這話對嗎?
反正,它倒是讓我忽然想到了多年前,我認真閱讀、揣摩夠的一張醫(yī)案。
主人公,就有傳奇色彩的老中醫(yī),李可。
有一回,一個患者在家人的陪伴下求治于李可。
這患者姓張,69歲,本來是個會計。
這個人,身材高大肥胖。發(fā)病頭天晚上,睡覺之前就覺得右側肢體麻木。當時沒當回事兒。結果第二天醒來,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偏癱了。嘴巴向右側歪斜,說話漏氣,吃飯漏飯粒。舌頭短,語言蹇澀,同時頭暈、氣短。
李師仔細辨別,發(fā)現(xiàn)脈象浮而軟,舌體淡胖有齒痕。舌頭的一側,有瘀斑。
李師仔細揣度,寫了一張配伍。咱們一起來學習一下——
生黃芪120克,當歸30克,赤芍15克,川芎、桃仁、紅花、地龍、白芥子、天南星、白附子、天麻、僵蠶、土元、桂枝、炙甘草各10克。生龍骨牡蠣各30克。生姜10片,大棗10枚,胡桃肉4枚,一共3劑。
服藥期間,配合針刺。三劑之后,口眼歪斜已經(jīng)好轉,語言飲食沒有大礙。肢體活動和握力均有提升。效不更方,再用3劑。
最后,患者可以下床自理,舌頭上瘀斑消失。
這是怎么回事呢?我給你簡單分析一下,你就知道了。
這個人,脈象浮軟。脈浮,是中風之后正邪相爭。脈軟,說明他本身氣虛,正氣不足。
舌頭上有瘀斑,說明有血瘀。氣虛血瘀的問題,已經(jīng)基本顯現(xiàn)。
氣虛血瘀,影響津液輸布,于是化痰生風。風痰內動,發(fā)為中風。
所以,解決問題,就得扶正氣,化瘀血,除痰通絡,鎮(zhèn)靜安神。
為此,李可老中醫(yī)用黃芪補氣,當歸、赤芍、川芎、桃仁、紅花來活血。這就是補陽還五湯的底子。為了增進溫行血脈之功,用了桂枝。白芥子、天南星、白附子、天麻、僵蠶,化痰祛風,解風痰之患。土元活血通經(jīng),配合地龍通一身之脈。龍骨牡蠣,鎮(zhèn)靜安神,生姜大棗,生化氣血,調和營衛(wèi)。最后,用核桃仁補腎,固本,配合黃芪補足正氣。
這就是基本意圖。
我這么一說,是不是也沒什么難的,對不對?
但是,從這背后,我們卻能清楚地看到,李可老中醫(yī)對疾病的深刻把握和理解。
你看這個人,身形雖然肥胖高大,但是脈象弱啊,而且頭暈氣短,舌體淡胖。這說明什么?說明形盛氣衰。就是說,你別看你那么肥胖高大,但是你的正氣弱,配不上你的外形。這對人來說,就是兇兆啊。
可以這么講,也許,年輕的時候,他身體確實好。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正氣不斷衰減,逐漸形盛氣衰。最后,氣虛血瘀,風痰內擾,形成了中風。
回過頭來,我還想說開篇提到的話題——人是不是只要一直活著,就一定會中風?
我覺得,這話并不是完全沒道理。因為人只要一直活著,就離不開正氣的衰弱,就離不開氣虛血瘀的窘境。這可以說是身體衰老的必然趨勢啊。到了最后,出現(xiàn)偏癱、中風,恐怕再正常不過。
所以,這就給了我們一個啟迪——預防中風,就必須維護好自己的一身正氣,避免讓自己貌似強壯、肥胖,實際上氣虛力弱,無力行血。我們要呵護好自己的脾胃之氣,肝腎之氣,心肺之氣。怎么做?很簡單:好好吃飯、適當運動、避免肥胖、開心快樂、不憂不愁,不縱欲,不貪杯,規(guī)律生活,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其中,健養(yǎng)脾肺之氣,尤為重要。
好了。啰里啰嗦,說了這么多,權作和讀者朋友聊天了。文中配伍,普通讀者須在專業(yè)人士指導下借鑒、應用。專業(yè)讀者,不妨抄錄下來,做日后臨證之參考。我所說的醫(yī)案和配伍,在李師的一些專著中是可以看到的。
全文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