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小花
(原創(chuàng)作品)
朱升
散文類:《散文小花》65
《川江行》17
畢業(yè)分配的路上
船過西陵峽
——7、鬼門難關(guān)崆嶺峽
《船過西陵峽》是我退休后追憶川江行,描寫三峽風(fēng)光的又一篇散文,但內(nèi)容龐雜,過于冗長,今改寫成八篇短散文,加進了新的內(nèi)容,將陸續(xù)發(fā)到論壇上,為網(wǎng)友們助興。
崆嶺峽位于長江西陵峽西段偏中,湖北省秭歸、宜昌兩縣交界處,處于
秭歸縣之廟河與黑巖子之間。崆嶺峽又叫空冷峽,在
圖04 長江
西陵峽牛肝馬肺峽東,全長2.5公里。
崆嶺峽峭壁聳立,如斧削刀劈一般。其間峰巒連峙,參差互出,上有奇石,如二人攘臂相對,古傳宜都、建平二郡督郵爭異于此,故名督郵石。
崆嶺,原名崆聆 , 是一種有窗戶的船。空聆就是空船。據(jù)《史記》記載,因江流湍急,舟行困難。《輿地紀(jì)勝》描述,崆嶺峽“絕崖壁立,湍流迅急,挽舟甚難,務(wù)空其 (船),然后得過”。有俗語說:"青灘泄灘不算灘,崆嶺才是鬼門關(guān)"。
比起水急灘險的青灘和泄灘,崆嶺灘更為兇險,是江上的"瓶子口"。由于航道狹窄,水勢又急,因此每當(dāng)有船至此,"必空其聆,方可上下",故名空聆。峽名據(jù)此意傳為崆嶺峽。
崆嶺灘為昔日天下聞名的險灘,灘險流急,礁石密布,犬牙交錯,鋒利如劍,致使航道彎曲狹窄,惡浪洶涌,行船稍一不慎,就會觸礁沉沒,故人們稱此為長江三峽險灘之冠。
1954年春,正值長江的豐水季節(jié),我乘輪船赴成都求學(xué),船過崆嶺峽時,尚需借助岸上的卷揚機才能順利過灘。
在西南氣象學(xué)校華業(yè),分配到武漢市工作,我乘船順流而下,再一次過崆嶺灘。時值冬季,是長江的枯水季節(jié),船上的旅客被鄭重告知,為了全船的安全,所有的人只能呆在自已的艙位,不能隨意走動。這樣緊張的氣氛,誰還有心思去欣賞船過崆嶺灘。很遺憾,輪船是怎么駛過空嶺灘的,我是無法觀賞,也無心欣賞了。
崆嶺峽與兵書寶劍峽、牛肝馬肺峽緊緊相連,峽谷內(nèi)有一小段又叫黃牛峽,是峽中之峽。因為岸邊的一座山上有一塊巖石象人牽牛,所以叫黃牛山,又因山而名峽。 過去有這樣一首民謠:“朝發(fā)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黃牛如故?!边@反映了以往木船上水的艱難,因為這段江流,不但水急,暗礁也多,木船上水,十分吃力,又要時刻小心,所以行駛極慢,盡管走了幾天,黃牛依然在視線之內(nèi)。
圖05
崆嶺峽風(fēng)光崆嶺灘,水流湍急,由“大珠”、“頭珠”、“三珠”等礁石組成,礁石犬牙交錯,亂流翻涌,這就是著名的“二十四珠”。其中“大珠”石梁,長約220米,寬40余米,高約15米,突露水面,如猛虎臥伏江心,與鄰近之“二珠”、“三珠”,號稱三石聯(lián)珠。其下亂石暗礁,犬牙交錯,鋒利如劍,致使航道彎曲狹窄,惡浪洶涌,行船稍一不慎,就會觸礁沉沒。
這里特別要注意的是,“大珠”的巖石上刻有“對我來”三個大字。航船經(jīng)過這里,必須直沖著這塊礁石駛?cè)?,便可借著流水的回沖力,安全地擦石而過;如果想要躲開它,反而會被它撞沉,這是三峽船工把一代代人積累的行船經(jīng)驗,刻在“大珠” 上,為過往船只提供安全保障。圖06
舊日崆嶺灘圖3
1890年,有一艘外國輪船開進峽江,船長不知“對我來”礁石的奧妙,又不聽峽江引水的告誡,不敢直沖“對我來”開去,結(jié)果被這塊礁石撞沉。
據(jù)《秭歸縣志》記載,1900年至1949年的50年間,中外商輪在崆嶺峽江段觸礁沉沒的就有瑞生、慶余、巴江、民憲、民熙等10多艘,木船則難計其數(shù)。
清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德國輪船“瑞生號”開進峽江,不知“對我來”的奧妙,又不聽峽江引水的忠告,不敢直沖“對我來”,結(jié)果被這塊礁石撞沉。
解放后,峽江航道經(jīng)過多次整治,炸掉明石暗礁,加之葛洲壩的建成時,水位抬高,險灘已不復(fù)存在?,F(xiàn)經(jīng)整治,橫江亂石和水下暗礁,已被爆破清除,航行至此,如履平川,昔日“鬼門關(guān)”今為“陽關(guān)道”。
三峽工程實現(xiàn)135米水位蓄水后,崆嶺峽江段水位較平??菟谔Ц呓?0米,江面和航道寬度都增加一倍以上,昔日的激流險灘已變成安全快捷的平湖航道了。
圖07
崆嶺峽的歷史悠久,據(jù)史書記載,崆嶺峽附近的宜昌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距今一二十萬年前,在宜昌境內(nèi)的清江流域就有“長陽人”的活動遺址。境內(nèi)數(shù)十處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fā)現(xiàn),證明了七、八千年前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
如今崆嶺峽兩岸峰巒疊秀,環(huán)云藹翠,飛瀑流泉,揚雪濺珠,滿山柑橘成林,綠葉金果,彩色繽紛,景色佳麗,風(fēng)光無限。
圖08
朱升2019、7、12、
卞華、卞清利、許淑英、陳文英、陳源俊和與我一同報考成都西南氣象學(xué)校的同學(xué)們及其家人:你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