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辦婚姻是封建社會的產物,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在中國存續(xù)千年的封建制度,但老一輩人的思想卻很難以在短時間內改變,很多進步青年都深受其苦,面對包辦婚姻的壓迫,有人奮起反抗,勇敢地站在封建殘余惡習的對立面,立志掌控自己的人生;有人選擇接受父母的安排,與家人定下的對象共度一生,但也有像徐悲鴻這樣的人,他在萬般無奈之下成親,但心有不甘的他婚后生活極其不幸福,對妻子并無半點感情的他將所有的憤懣發(fā)泄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給孩子起了一個非?;逇獾拿?,沒想到孩子的命運真的如同他的名字那般不幸。
1895年的中國還處于腐朽的清王朝的統(tǒng)治之下,山河破碎,任人宰割。這年7月,一個叫徐壽康的男孩在江蘇宜興出生,這就是后來的徐悲鴻。雖然自幼家貧,生活拮據,但幸運的是他有一個讀書人出身的父親。徐悲鴻的父親徐達章不僅能識文斷字、吟詩作賦,還有很強的繪畫功底。所以平時除了在私塾教書,還能靠替別人家畫畫來貼補家用,在鎮(zhèn)上也算小有名氣。
耳濡目染之下,徐悲鴻自小也對繪畫產生了濃烈的興趣,9歲時便開始練習國畫技法,10歲時便能幫助父親填色,每天他都要專心致志的臨摹吳友如的作品,13歲的時候,他開始跟隨父親游走四方,靠賣畫維持生計,過了四年風餐露宿的生活。這樣的日子雖然艱苦,但徐悲鴻在這幾年看到很多見所未見的風景,聽到了許多聞所未聞的故事,也接觸到一些自由平等的新思想,逐漸成長為一個進步青年。
17歲時,父親的傳授已經不能滿足徐悲鴻對繪畫境界的追求了,他下定決心前往上海,學習西洋繪畫的技巧,在藝術領域更上一個臺階。盡管家人并不贊同,但他還是獨自踏上了求學之路。他進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在這所倡導東西方美術互相包容互相結合的學校中,徐悲鴻自由自在地徜徉在藝術的世界里,不斷更新藝術理念,鉆研繪畫技巧,他的繪畫水平突飛猛進,日臻成熟。
上海求學這段時間,是他人生中最充實的日子,也是最辛苦的日子。他一人在這繁華的大都市里漂泊,靠賣畫的錢艱難維生,生活孤苦無依。有一次,他讀蘇軾的詩,當讀到“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時,不禁悲從中來,感慨萬千,便給自己改名為“悲鴻”。
正當徐悲鴻沉浸在自己的藝術世界里時,故鄉(xiāng)傳來的書信讓他不得不中斷了學業(yè)。信中寫道:父親病重,時日無多,讓他盡快返鄉(xiāng)。他趕緊收拾行囊返回了江蘇,可一進家門,迎接他的卻是新郎官的大紅禮服,徐悲鴻頓時傻了眼。原來父親并未病重,這次騙他回來,只是為了讓他成親。已將自由平等奉為人生真理的徐悲鴻怎能接受與一個素不相識的女子結婚呢!他本想趕緊逃離,但看到年事已高的父親渴求的眼神,想到逃離后鄰里鄉(xiāng)親對自己家的議論紛紛,最終還是妥協(xié)了。
一年后,徐悲鴻的兒子出生了,他卻并沒有像一般父親一樣欣喜萬分,反而對這個孩子憎惡至極,給他取名為“劫生”,便撇下母子二人外出求學了。四年間,徐悲鴻對妻子兒子不聞不問,直到返鄉(xiāng)探望父母時偶然發(fā)現兒子很有繪畫天賦,于是便開始著手培養(yǎng),父子二人在相處過程中也漸漸產生了感情,此時孩子已被家人改名為“吉生”。造化弄人,就在徐悲鴻越來越喜歡這個孩子的時候,吉生卻于7歲那年被病魔奪去了生命,原配妻子也于不久后病逝。
徐悲鴻是包辦婚姻的受害者,同時也是施害者,他的原配妻子從未得到過他的一點關系和愛護,在痛失愛子之后,離開了人世。徐悲鴻的故事并不是個例,在封建婚姻的束縛之下,多少悲劇在不停上演,好在今天的我們生活在新中國,我們可以自由自在的尋找自己的愛情,享受婚姻的甜蜜,每個人都能成為掌握自己感情的自由人。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