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枚帶鉤寫定了一段春秋史
鉤扣約束錄(1)
[開篇的話]
帶鉤與帶扣,似乎可有可無,曾經(jīng)不離須臾。四千多年帶鉤已是歷史,二千余年帶扣約束在我們腰間依然不愿離去。應(yīng)李政之約試作“鉤扣約束錄”,鑒物,觀史,亦論人。
一枚帶鉤寫定了一段春秋史
公元前七世紀(jì)末開始,齊國發(fā)生了一系列大事件。先是在位33年的齊僖公駕崩,太子諸兒繼位,是為齊襄公。齊襄公有些荒唐,他喜歡自己的妹妹文姜,后來他將文姜嫁給了魯桓公,可卻派公子彭生殺死了來訪的魯桓公。
魯國處在弱勢,對于魯桓公在齊國意外死亡也是莫奈何,不過還是要求齊國處死殺人嫌犯彭生。齊襄公不得已當(dāng)眾處死了彭生,不過卻驚嚇了襄公自己的兩個兄弟,為著躲避可能的殃害,他們情急中想到了避難他國。
這兩個兄弟一是公子糾,一是公子小白。他們各自都有一了不得的人物輔佐,糾有管仲,小白有鮑叔牙。管仲名夷吾,潁上(今安徽潁上縣)人,祖先為姬姓后代,與周王室同宗。父親管莊是齊國大夫,到管仲時家道中衰,管仲不得不以經(jīng)商謀生。管仲的好友鮑叔牙,是經(jīng)商中認(rèn)識的,情深意篤。管仲和鮑叔牙后來各歸其主,離開商路開始一展政治才華。他們預(yù)感到齊國大亂來臨,也都想到了避難一法。公子糾之母是魯君的女兒,管仲保護(hù)公子糾逃到了魯國。公子小白之母是衛(wèi)君的女兒,衛(wèi)國太遠(yuǎn),所以鮑叔牙帶著公子小白逃到南鄰的莒國。
昏庸荒唐的襄公在位十二年,被他的叔伯兄弟公孫無知殺死,無知自立為國君。無知在位不過一年多,又被齊國貴族渠丘大夫殺死。一時齊國沒有了君上,舉國嘩然,情急中貴族大臣們作出了一個決定,請公子糾或小白歸國,先到國都者為君。
兩公子喜出望外,立即日夜兼程往齊都行進(jìn)。管仲為了讓公子糾先到即位,他先行親率30乘兵車半路上去截?fù)艄有“?。過即墨不遠(yuǎn)遇見公子小白的車馬,管仲彎弓搭箭瞄準(zhǔn)公子小白射去,只見小白中箭倒下。管仲見小白已死,回馬護(hù)衛(wèi)他的主子去了。
不曾想這小白并沒有被射死,管仲那一箭射中了他腰間的帶鉤。不過毫發(fā)未損的小白卻秀了一回佯死,待管仲離去,又火速上路,終于提前到達(dá)齊都,坐上了王位,是為齊桓公。
齊桓公很快發(fā)兵攻魯,欲殺管仲,要報一箭之仇。鮑叔牙不僅不贊成這樣做,還向桓公推薦管仲,說“欲霸業(yè),非管夷吾不可”。鮑叔牙舉了許多理由說服桓公,桓公雖然有所動心,可是那一箭之仇怎么辦?這個管夷吾拿箭射我,要不是帶鉤擋箭,我的命就沒了,現(xiàn)在要起用這殺身的仇人怎么行?鮑叔牙說管仲也是為了自己的主子才這樣做的,如果赦免了他,他回來同樣會為新主效力的。
為著這王位之爭,齊魯交戰(zhàn)于乾時,魯軍大敗。齊國大軍壓境,魯莊公不得不殺死公子糾,并將管仲送還齊國。鮑叔牙帶著囚車?yán)锏墓苤俜谍R,到了堂阜為管仲行消災(zāi)儀禮,鄭重將他推薦給桓公?;腹穸Y相遇,以管仲為大夫,尊為仲父,任為國相。
管仲為相,行富國強兵之策,齊國國力大增,成為諸侯中的霸主,而且是春秋第一霸。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在葵丘(今河南蘭考)大會諸侯,已無力號令天下諸侯的周天子也派官員列席了盟會。司馬遷在《史記》《管晏列傳》中說,“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薄墩撜Z·憲問》記孔子語也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鬃由踔吝€說,自己如果能夠為相,也會像管仲一樣,三年之內(nèi)讓魯國稱霸,可見他是非常佩服管子的。
管仲之謀,當(dāng)初謀射出的那一箭雖是失誤,這失誤卻帶來了他更大的成功,帶來了齊國的霸業(yè)。這一段歷史的定局,在一定意義上說也許要歸功于桓公腰間的那枚帶鉤。管仲射桓公,并非子虛烏有,許多古籍都當(dāng)大事記述: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齊桓公)置射鉤而使管仲相。
《國語·齊語》: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鉤。
《史記·齊太公世家》:使管仲別將兵遮莒道,射中小白帶鉤?!腹秀^佯死,以誤管仲。
《史記·晉世家》:管仲射鉤,桓公以霸。
《列子·力命》:齊無君,二公子爭入。管夷吾與小白戰(zhàn)于莒道,射中小白帶鉤。
劉向《新序》:管仲射小白,中其帶鉤,小白佯死,遂先入,是為齊桓公。
《越絕書》:管仲張弓射桓公,中其帶鉤。桓公受之,赦其大罪,立為齊相。
我們知道,古代帶鉤多為條形,它怎么能正巧抵擋住飛射的利箭呢?其實春秋帶鉤的樣式以寬體者為多,不似后來較細(xì)的圓棒形,如陜西寶雞和河南固始侯古堆出土過春秋金鉤玉鉤,山東蓬萊村里集也有春秋銅帶鉤出土。春秋銅帶鉤在河南洛陽中州路西工段、淅川下寺、湖南湘鄉(xiāng)韶山灌區(qū)和北京懷柔等地均有出土。金鉤與玉鉤一般都采用鑲嵌雕刻工藝,裝飾華麗。鉤體多為方體形,長寬在2~3厘米之間。如陜西寶雞益門村2號墓出土的一件方牌形玉帶鉤,整體為長方的空筒形,蛇首形鉤,兩面飾浮雕螭虺紋,有固定革帶的鉚孔,長2.8厘米。益門村出土金帶鉤大體也是方牌形,工藝極精致。戰(zhàn)國時期也見到類似春秋一樣精致的玉帶鉤,如江蘇無錫越國貴族墓和山東曲阜魯國故城出土的牌形玉鉤,都采用了鏤雕工藝,為諸侯王一級所擁有的名貴帶鉤。
春秋王者之鉤,或金或玉,理當(dāng)體略大工更精。重要的是它是扁平的方體形狀,即便公子小白束帶用的是玉帶鉤,相信它也是可以擋住利箭的。如果是金鉤或銅鉤,雖然不一定有很大的形體,阻擋飛箭更是不會有問題了。小白當(dāng)時所服帶鉤,當(dāng)為春秋流行樣式,只可惜春秋齊王的帶鉤現(xiàn)在還沒有發(fā)現(xiàn)。
史書上的故事讓人相信有一枚帶鉤改寫了歷史,或者說是帶鉤寫定了一段歷史。這一枚帶鉤也許左右的不僅是齊國發(fā)達(dá)的進(jìn)程,它挽救了一位霸主的性命,或者還可以說它決定了春秋歷史前行的方向。如果不是那一枚小小的帶鉤,你能想像出齊國乃至于春秋的歷史該會如何演進(jìn)呢?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