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是中國傳統(tǒng)的書寫用具,用毛筆飽蘸著墨汁,書寫了幾千年的興衰繁華。安徽南部的黃山地區(qū),古稱徽州,這里松林深深,自南唐時便成為我國的制墨中心,在明清時規(guī)模達到鼎盛。在早期,墨一般會被制成長條狀,甚少裝飾,便于手握研磨。隨著社會文士精英群體的形成,墨逐漸演變?yōu)閷徝缹ο螅鹂涛?,形狀多變,融繪畫書法為一體,藝術性得到很大提高。安徽博物院收藏有一錠清代光緒年間胡開文墨店制作的秦權墨,證明此時墨已經完全脫離實用目的,變成了一件純粹的工藝品。
此墨(見圖)仿制秦權式樣,內空,直徑15.2厘米,高11厘米,重695克。權面漱金陰文小篆19行,為秦始皇和秦二世統(tǒng)一度量衡詔書:“廿六年皇帝盡并兼天下諸侯黔首大安立號為皇帝乃詔丞相狀綰法度量則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元年制詔丞相斯去疾法度量盡始皇帝為之皆有刻辭焉今襲號而刻辭不稱始皇帝其于久元也如后嗣為之者不稱成功盛德刻此詔故刻左使勿疑”;另有陽文楷書16行:“漢書律歷志云權者銖兩斤鈞石也二十四銖為兩十六兩為斤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東武劉燕庭所藏重四兩之權錢得今湘平一兩八錢秦一斤應合七兩二錢此權重湘平五十四斤合四鈞權之重所謂石權也得所權二十余品當以此為第一光緒癸卯十月更陽端方記”。權內側陽文楷書“徽州休城胡開文監(jiān)造頂煙”。該墨制于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是金石學家端方向徽州休寧胡開文墨店定制的私人墨品。
端方(1861—1911),字午橋,號陶齋,滿州正白旗人,歷任湖北巡撫、湖光總督、兩江總督等職。性情通達,嗜好金石書畫,大力搜集碑帖銘文拓本、石刻印章、青銅器等文物資料,潛心鉆研,在文物收藏界享有盛名,有《陶齋吉金錄》、《藏石記》等著作傳世。秦權是秦始皇為統(tǒng)一全國的衡制而頒發(fā)的標準衡器,多為半球形,頂部有一鼻鈕,權身一般環(huán)刻秦帝詔書。秦統(tǒng)一度量衡后,頒布衡制為五權法,即銖、兩、斤、鈞、石,非十進位制,如:一石為四鈞、一鈞為三十斤、一斤為十六兩、一兩為廿四銖,由此確立了秦國的重量單位。端方在眾多類別的文物中,對秦權的收藏尤為注重。他每得一枚,便要和幕僚、文友、藏友等開評權會,對秦權的真?zhèn)巍r值進行評判,一時傳為美談。
清代,官員文士為了自己特殊的審美需求,紛紛向墨店定制墨品,他們或要求刻制齋號、姓名,或自己設計圖樣,制作不惜成本,極具藝術價值。如劉墉、紀曉嵐、趙之謙、袁枚、曾國藩、梁啟超、康有為、于右任等,都有自己的獨特墨品。在此潮流下,時任兩江總督的端方,特向徽州休寧胡開文墨店定制了一批秦權墨,以紀念自己的秦權情緣。
“胡開文”是清代著名制墨家胡天柱于乾隆三十年(1765)所創(chuàng)的墨業(yè)店號,蓋取“天開文運”之意。胡天柱,字柱臣,號在豐,績溪上莊村人。先于休寧、屯溪兩處開設墨店,其后分店和新店廣泛散布在揚州、杭州、上海、漢口、長沙、九江、安慶、南京等地,其繁盛的態(tài)勢一直延續(xù)到抗戰(zhàn)時期。胡開文制作的地球墨曾在1915年榮獲美國巴拿馬博覽會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