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湯頭歌訣白話解2

湯頭歌訣白話解2

二、發(fā)表之劑    

  發(fā)表之劑,即解表劑。是以解表藥為主組成的方劑,用
于治療表證。表證,是指外感六淫之邪,侵犯人體體表,而
出現(xiàn)的以惡寒發(fā)熱并見,頭身疼痛,舌苔薄,脈浮等為主的
證候。根據(jù)病因的寒熱不同,體質(zhì)的虛實差異,表證還有表
寒、表熱、表實、表虛,及虛人外感的區(qū)別。根據(jù)“其在皮
者,汗而發(fā)之”,“因其輕而揚之”(《素問?陰陽應(yīng)象大論》)
的原則,解表劑又分為辛溫解表、辛涼解表和扶正解表三
種,在分析方劑時應(yīng)注意區(qū)別。

1.麻黃湯(張仲景)寒傷營無汗。

(《傷寒論》)

【歌訣】
麻黃湯中用桂枝  杏仁甘草四般施
發(fā)熱惡寒頭項痛  傷寒服此汗淋漓
【組成】麻黃三兩(9克) 桂枝二兩(6克) 杏仁七十個(6克)
甘草一兩(3克)
【用法】水煎溫服。
【功用】發(fā)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風寒表實證。癥弘惡寒發(fā)熱,頭疼身痛,
無汗而喘,舌苔薄白,脈浮緊。
【方析】本方主證為外感風寒表實證。因風寒外束,汗
孔收引,肺失宣降,故見喘,為其主要癥狀。方用麻黃辛溫
發(fā)汗,開宣肺氣,為君藥。桂枝通達營衛(wèi),解肌發(fā)汗,助麻
黃發(fā)汗之力,使之成為發(fā)汗峻劑,為臣藥。杏仁降利肺氣,
與麻黃宣降并用,增強平喘之功,為佐藥。炙甘草既可調(diào)和
諸藥,又可防止麻、桂發(fā)汗太過,損傷正氣,為使藥。本方
發(fā)汗力強,不須啜熱稀粥。

2.桂枝湯(張仲景)風傷衛(wèi)有汗。

(《傷寒論》)

【歌訣】
桂枝湯治太陽風  芍藥甘草姜棗同
桂麻相合名各半  太陽如瘧此方功
【組成】桂枝三兩(9克)  芍藥三兩(9克)  炙甘草二兩(6克)
生姜三兩(9克) 大棗12枚(3枚)
【用法】水煎服。少頃,飲熱稀粥以助藥力,使其微微
汗出。
【功用】解肌發(fā)表,調(diào)和營衛(wèi)。
【主治】外感風寒表虛證。癥弘發(fā)熱頭痛,汗出惡風,
鼻鳴干嘔,口不渴,舌苔薄白,脈浮緩。
【方析】風寒表虛為本方主證,汗出惡風,脈浮緩為其
辨證要點。方中桂枝通達營衛(wèi),解肌發(fā)表,為君藥。白芍益
陰斂營,助桂枝調(diào)和營衛(wèi),為臣藥。生姜助君藥發(fā)表散邪,
和胃降逆;大棗補脾生津,助白芍益血養(yǎng)營,姜棗相合,助
桂、芍調(diào)合營衛(wèi),為佐藥。炙甘草調(diào)和藥性,助桂枝辛甘以
化陽,合芍藥酸甘以化陰,為使藥。本方為治療風寒表虛證
的代表方劑,重在調(diào)和營衛(wèi),發(fā)汗力緩,藥后需喝熱稀粥助
藥力,有扶正解肌之功。
按;桂枝湯與麻黃湯雖同可用治外感風寒表證,但桂枝
湯用桂枝配白芍,意在助衛(wèi)和營,解肌發(fā)表,適用于外感風
邪偏重,汗孔開泄,汗出而惡風,脈浮緩的表虛證。而麻黃
湯則以麻黃與桂枝相合,意在發(fā)汗散寒,為辛溫解表重劑,
適用于外感寒邪為主,汗孔關(guān)閉,無汗而喘,脈浮緊的表實
證。
【附方】桂枝麻黃各半湯((傷寒論))  桂枝一兩十六銖
(4.5克)  芍藥  生姜  炙甘草  麻黃各一兩(各3克) 
棗四枚(2枚)  杏仁二十四枚(3克)。水煎服。
功用:發(fā)汗解表,調(diào)和營衛(wèi)。
主治:太陽病,如瘧狀,發(fā)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
嘔等癥。

3.大青龍湯(張仲景)  風寒兩解。

(《傷寒論》)

【歌訣】
大青龍湯桂麻黃杏草石膏姜棗藏
太陽無汗兼煩躁風寒兩解此方良
【組成】麻黃六兩(12克)  桂枝(6克)  炙甘草二兩(6克)  杏仁四十粒(6克)  石膏如雞子大(18克)  生姜三兩(9克)  大棗十二枚(4枚)
【用法】水煎服。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溫粉撲之。
【功用】發(fā)汗解表,清熱除煩。
【主治】外感風寒,不汗出而煩躁,身疼痛,脈浮緊。
【方析】外感風寒表實重證為本方主證。風寒不解,衛(wèi)
陽閉郁,始見化熱,為其兼證。方中重用麻黃六兩,為麻黃
湯之一倍,可見發(fā)汗力增,為君藥。桂枝通達營衛(wèi),助麻黃
發(fā)汗,為臣。石膏佐助麻黃兼清里熱,又可制約其發(fā)汗之
力,使之辛溫有度;生姜,大棗益氣和中,顧護正氣,共為
佐藥。炙甘草較麻黃用量加倍,既可調(diào)和藥性,又可緩和麻
黃峻烈之性,為使藥。從中可以看到仲景在重用麻黃的同
時,又配用了清熱大寒的石膏,同時用姜、棗,重用甘草保
護胃氣,面面俱到,實為學習的典范。
本方發(fā)汗力強,風寒表虛自汗者,切不可用。

4.小青龍湯(張仲景)   太陽行水發(fā)汗。

(《傷寒論》)

【歌訣】
小青龍湯治水氣  喘咳嘔噦①渴利慰
姜桂麻黃芍藥甘  細辛半夏兼五味
【詞解】①噦:噦(yuē),音約,嘔吐時嘴里發(fā)出的聲
音。
【組成】麻黃  芍藥  細辛  干姜  炙甘草  桂枝各三
兩(各9克)  半夏半升(9克)  五味子半升(6克)
【用法】水煎溫服。
【功用】解表散寒,溫肺化飲。
【主治】外寒內(nèi)飲。癥見惡寒發(fā)熱,無汗,胸痞喘咳,
痰多而稀,或痰飲喘咳,不得平臥,或身體疼重,頭面四肢
浮腫,舌苔白滑,脈浮者。
【方析】外感風寒表實為本方主證。痰多而稀,痰飲喘
咳,舌苔白滑,為內(nèi)兼痰飲之證。方中麻黃為君,桂枝為
臣,意同麻黃湯,發(fā)汗散寒以解表邪。干姜、細辛、半夏溫
肺化飲,燥濕化痰;五味子斂肺止咳,與細辛相合,以散收
并用;白芍酸寒斂陰,使麻桂發(fā)中有收,發(fā)汗有度,共為佐
藥。炙甘草益氣和中,調(diào)和諸藥,為使藥。諸藥合用,散中
有收,宣中有降,外解風寒,內(nèi)去痰飲,諸證自除。

5.葛根湯(張仲景)  太陽無汗惡風。

(《傷寒論》)

【歌訣】
葛根湯內(nèi)麻黃襄  二味加入桂枝湯
輕可去實因無汗  有汗加葛無麻黃
【組成】葛根四兩(12克)  麻黃三兩(9克)  桂枝二兩(6克) 
姜三兩(9克)  炙甘草二兩(6克)  芍藥二兩(6克)  大棗十二枚(3枚)
【用法】水煎溫服。
【功用】發(fā)汗解表,濡潤筋脈。
【主治】外感風寒,筋脈失養(yǎng)。癥見惡寒發(fā)熱,頭痛項
強,無汗,苔薄白,脈浮緊。
【方析】外感風寒,經(jīng)氣不利為本方主證。本方證較麻
黃湯多項背強幾幾,而無喘癥,方中重用葛根解表祛邪,濡
潤筋脈,為君藥。麻黃、桂枝助葛根發(fā)汗解表,為臣藥。芍
藥助桂枝調(diào)和營衛(wèi),并可緩和麻黃之性;姜、棗和中益氣,
為佐藥。炙甘草調(diào)和諸藥,為使藥。

6.升麻葛根湯(錢仲陽)  陽明升散。

(《小兒藥證直訣》)

【歌訣】
升麻葛根湯錢氏  再加芍藥甘草是
陽明發(fā)熱與頭疼  無汗惡寒均堪倚
亦治時疫①與陽斑  豆疹已出慎勿使
【詞解】①時疫:某一時令流行的某種傳染病,
②陽斑:即陽證發(fā)斑,癥見頭面胸背四肢出現(xiàn)紅色斑
點,高出皮膚,輕者各自分清,重者連成一片,
【組成】升麻  干葛  芍藥  甘草各一兩(各3克)
【用法】水煎溫服,
【功用】解肌透疹,
【主治】麻疹初起未發(fā),或發(fā)而不透,身熱頭痛,無汗
口渴,以及陽斑、發(fā)疹和時疫初起等。
【方析】麻疹初起,疹發(fā)不暢,為本方主證。方用升麻
升散陽明,解毒透疹,為君藥。芍藥和營泄熱,為佐藥。炙
甘草與芍藥,酸甘以化陰,并可調(diào)和諸藥,為使藥。若疹出
順暢者禁用此方。

7.九味羌活湯(張元素)  解表通利。

(《此事難知》引)

【歌訣】
九味羌活用防風  細辛蒼芷與川芎
黃芩生地同甘草  三陽解表益姜蔥
陰虛氣弱人禁用  加減臨時再變通
【組成】羌活  防風  蒼術(shù)各一錢半(各5克)  細辛五分
(1.5克)  川芎  白芷  生地黃  黃芩甘草各一錢(各3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發(fā)汗祛濕,兼清里熱。
【主治】外感風寒濕邪。癥見惡寒發(fā)熱,肌表無汗,頭
痛項強,肢體痕楚疼痛,口苦而渴,舌苔薄白微膩,脈浮。
【方析】外感風寒濕邪為本方主證。濕邪重濁,故肢體
酸楚疼痛;火性上炎而傷津,內(nèi)有蘊熱,故口苦而渴,均為
兼證。方用羌活散寒除濕,發(fā)汗解表,為君藥。防風、蒼術(shù)
助羌活發(fā)汗祛濕,為臣藥。細辛、川芎、白芷除各部位頭
痛,并助君藥解表;黃芩清上焦在里之蘊熱;生地黃清熱生
津,既可清血分之熱,又可防止方中燥藥過多傷損津液,為
佐藥。甘草調(diào)和諸藥,為使藥。諸藥配合,既可散寒,又能
除濕,并可清泄里熱。

8.神術(shù)散  散風寒濕。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歌訣】
神術(shù)散用甘草蒼  細辛藁本芎芷羌
各走一經(jīng)祛風濕  風寒泄瀉總堪嘗
太無①神術(shù)即平胃  加入菖蒲與藿香
海藏②神術(shù)蒼防草  太陽無汗代麻黃
若以白術(shù)易蒼術(shù)  太陽有汗此方良
【詞解】①太無:即羅太無,名知悌,字子敬,世稱太
無先生。
②海藏:即王海藏,名好古,字進之,號海藏先生。
【組成】蒼術(shù)二兩(6克)  川芎  白芷  羌活  藁本  細辛
炙甘草各一兩(各3克)
【用法】加生姜3片,水煎服。
【功用】散寒祛濕。
【主治】外感風寒濕。癥見惡寒發(fā)熱,頭痛無汗,鼻塞
聲重,身體疼痛,咳嗽頭昏,以及大便泄瀉等。
【方析】外感風寒濕邪為本方主證。外邪阻滯經(jīng)脈,不
通則痛,故頭身疼痛,為次要癥狀。余癥可隨主證而解。方
中重用蒼術(shù)芳香燥烈,外可解表發(fā)汗,內(nèi)可健脾燥濕,故泄
瀉可止,為君藥。羌活助蒼術(shù)散寒祛濕止痛,為臣藥。細辛
入少陰經(jīng),川芎入少陽經(jīng),藁本入膀胱經(jīng),白芷入陽明經(jīng),
合而用之可除諸經(jīng)頭身疼痛,又可助君藥解表;生姜、蔥白
通陽解表,共為佐藥。炙甘草調(diào)和諸藥,為使藥。
按:本方用藥與九味羌活湯相近。而本方純用散寒祛濕
解表,用蒼術(shù)為君,可兼治脾虛泄瀉;九味羌活湯除解表祛
濕外,又內(nèi)兼里熱,故用黃芩、生地清氣涼血之品,二方同
中有異,用藥變化靈活準確。
【附方】(1)太無神術(shù)散(〈醫(yī)方考〉)  蒼術(shù)  厚樸各一錢
(各3克)  陳皮二錢(6克)炙甘草一錢半(4.5克)(上4味即平胃
散)菖蒲藿香各一錢半(4.5克)。水煎服。
功用:祛濕解表,理氣和中。
主治:時行不正之氣所引起的憎寒壯熱,周身疼痛,或
頭面輕度浮腫。
(2)海藏神術(shù)散(《陰證略例》)  蒼術(shù)  防風各二兩
(6克)  炙甘草一兩(3克), 加蔥白、生姜同煎服。
功用:散寒除濕。
主治:內(nèi)傷冷飲,外感寒邪,惡寒無汗等。本方較麻黃
湯發(fā)汗力緩。
(3)白術(shù)湯  若將上方白術(shù)換蒼術(shù),不用蔥白,名為
“白術(shù)湯”,內(nèi)治傷冷飲,外感風邪,發(fā)熱有汗之癥。因蒼術(shù)
可發(fā)汗,白術(shù)能止汗,用時酌情選用。

9.麻黃附子細辛湯(張仲景)  少陰表證。

(《傷寒論》)

【歌訣】
麻黃附子細辛湯  發(fā)表溫經(jīng)兩法彰
若非表里相兼治  少陰反熱曷①能康
【詞解】①曷:曷(hé),音何,何時。
【組成】麻黃二兩(6克)  附子一枚(9克)  細辛二兩(3克)
【用法】水煎溫服。
【功用】助陽解表。
【主治】少陰病始得之,反發(fā)熱,脈沉者。
【方析】外感風寒為本方主證。少陰陽虛為兼證。少陰
病本為陽氣虛寒證,應(yīng)不發(fā)熱,今反發(fā)熱,為外有表邪之
象。但表證脈又應(yīng)浮,今反見沉脈,知病在少陰。方用麻黃
發(fā)汗解表,為君藥。細辛入少陰腎經(jīng),能解少陰風寒,為臣
藥。附子顧護腎陽。諸藥相合,發(fā)中有補,使表解,而陽氣
不受損害,可見仲景之匠心。

10.人參敗毒散(朱肱)  暑濕熱時行。

(《類證活人書》)

【歌訣】
人參敗毒茯苓草  枳桔柴前羌獨芎
薄荷少許姜三片  四時感冒有奇功
去參名為敗毒散  加入消風治亦同
【組成】人參 羌活 獨活 柴胡 前胡 川芎 枳殼
桔梗 茯苓各一兩(各98) 甘草五錢(5g)
【用法】上藥為末,每服二錢(6g),入生姜、薄荷煎。
【功用】發(fā)汗祛濕,益氣解表。
【主治】氣虛外感風寒濕。癥見憎寒壯熱,頭項強痛,
肢體疫痛,無汗,鼻塞聲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滿,舌淡苔
白,脈浮而按之無力。
【方析】外感風寒濕邪為本方主證??忍敌貝?為兼痰
邪;脈按之無力,為兼氣虛。方中羌活、獨活辛溫發(fā)散,通
治一身上下風寒濕,為君藥。柴胡、川芎發(fā)散解肌,行氣散
風,為臣藥。桔梗、枳殼并用宣降氣機;前胡、茯苓化痰止
咳;人參扶正祛邪,散中有補;薄荷、生姜助解表透邪之
九為佐藥。甘草調(diào)和諸藥,為使藥。用治四時感冒有良
效。
【附方】(1)敗毒散若病人體質(zhì)不虛,可減去人參,
名為“敗毒散”。
(2)消風敗毒散人參敗毒散與消風散(弘祛風之劑)
同用,名為消風敗毒散,主治基本相同。

11.再造散(陶節(jié)庵)   陽虛不能作汗。

(《傷寒六書》)

【歌訣】
再造散用參芪甘  桂附羌防芎芍參
細辛加棗煨姜煎  陽虛無汗法當諳①
【詞解】①諳:諳(dn),音安。熟悉。
【組成】黃芪二錢(6克)  人參  桂枝  芍藥  熟附  細辛
羌活  防風  川芎  煨生姜各一錢(各3克)  甘草五分(1.5克)
【用法】水煎溫服。
【功用】解表散寒,助陽益氣。
【主治】陽虛虛弱,外感風寒。癥見惡寒發(fā)熱,熱輕寒
重,無汗肢冷,倦怠嗜臥,面色蒼白,語言低微,舌淡苔
白,脈沉無力,或浮大無力。
【方析】本方雖見陽虛氣弱,但外感表寒應(yīng)是主證,外
邪除后方可扶正,此時解表為先。陽氣虛弱當為兼證。方中
羌活、細辛、桂枝散寒解表,為君藥。川芎、防風助君藥散
風解表,活血行氣,為臣藥。黃芪、人參、附子補氣助陽,
鼓邪外出,并防陽隨汗脫,此時扶正是為了更好地祛邪;煨
姜、大棗補益脾胃,調(diào)和氣血,資助汗源,為佐藥。甘草益
氣安中,調(diào)和諸藥,為使藥。諸藥配合,扶正不留邪,發(fā)汗
不傷正,恰到好處。

12.麻黃人參芍藥湯(李東垣)  內(nèi)虛感寒。

(《以脾胃論》)

【歌訣】
麻黃人參芍藥湯  桂枝五味麥夂襄
歸芪甘草汗兼補  虛人外感服之康
【組成】人參  麥冬各三分(1克)  桂枝五分(2克)  黃芪 
歸身  麻黃  炙甘草  白芍各一錢(各3克)  五味子五粒(1克)
【用法】水煎溫服。
【功用】散寒解表,益氣養(yǎng)血。
【主治】脾胃虛弱,外感風寒。癥見惡寒發(fā)熱,無汗,
心煩,倦怠乏力,面色蒼白,或見吐血者。
【方析】外感風寒表證為本方主證。氣血不足,內(nèi)有郁
熱,皆為兼證。方以麻黃發(fā)汗散寒,為君藥。桂枝助麻黃通
達營衛(wèi),發(fā)汗祛邪,為臣藥。人參、黃芪補中益氣;當歸、
白芍補血斂陰;麥冬、五味子滋陰生津,為佐藥。炙甘草調(diào)
和諸藥,為使藥。諸藥相合,益氣養(yǎng)血,滋陰清熱,外散表
邪,扶正解表。

13.神白散(朱端章)  一切風寒。

(《衛(wèi)生家寶萬》)

【歌訣】
神白散用白芷甘  姜蔥淡豉與相參
一切風寒皆可服  婦人雞犬忌窺探
肘后單煎蔥白豉  用代麻黃功不斬
【組成】白芷一兩(9克)  甘草五錢(3克)  淡豆鼓五十粒(6克)
生姜三片(3克)  蔥白三寸(6克)
【用法】水煎溫服。
【功用】解表散寒。
【主治】外感風寒初起。癥見惡寒發(fā)熱,頭痛無汗,舌
苔薄白,脈浮。
【方折】本方主證為外感風寒輕證。外邪束表,經(jīng)輸不
利,故弘頭痛,為次要癥狀。方以白芷散風止痛,為君藥。
蔥白、淡豆豉通陽解表,助君藥外散風寒,為臣藥。生姜散
寒和胃,為佐藥。甘草調(diào)和諸藥,為使藥。
至于歌中“婦人雞犬忌窺探”一句,純屬舊時對婦女的
蔑視,為無稽之談。
【附方】蔥豉湯(《肘后備急方》)蔥白一握(6克),淡
豆豉一升(6克),水煎溫服。
功用:發(fā)汗解表。
主治:傷寒初起,惡寒發(fā)熱,頭痛鼻塞,無汗等癥。

14.十神湯時行感冒。

(《太平惠民和劑局萬》)

【歌訣】
十神湯里葛升麻  陳草芎蘇白芷加
麻黃赤芍兼香附  時邪感冒效堪夸
【組成】葛根十四兩(12克)  升麻  陳皮  炙甘草  川芎
紫蘇葉  白芷  麻黃  赤芍藥  香附各四兩(各6克)
【用法】加生姜5片,連須蔥白3莖,水煎溫服。
【功用】解肌發(fā)表,理氣和中。
【主治】感冒風寒,郁而化熱。癥見惡寒漸輕,身熱增
加,無汗頭痛,囗微渴,心煩,胸脘痞悶,不思飲食,舌苔
薄白或薄黃,脈浮。
【方析】感冒風寒化熱為本方主證。外邪不解,兼見肝
胃氣滯,癥見胸脘痞悶,不思飲食。方用葛根、升麻解肌發(fā)
表,升津除煩,為君藥。麻黃、蘇葉、白芷散表邪,止頭
痛,為臣藥。香附、陳皮疏肝理脾:赤芍藥清熱和營;姜、
蔥通陽解表,共為佐藥。炙甘草和中益氣,調(diào)和藥性,為使
藥。諸藥配合,寒溫并用,辛涼為主,兼清里熱,調(diào)暢氣
機,配合巧妙。

增輯

1.銀翹散(吳鞠通)  溫邪初起,


(《溫病條辯》)

【歌決】
銀翹散主上焦醫(yī)  竹葉荊牛薄荷豉
甘桔蘆根涼解法  風溫初感此方宜
咳加杏仁渴花粉  熱甚梔芩次第施
【組成】銀花 連翹各一兩(各15克)  苦桔梗  牛蒡子
薄荷各六錢(各6克) 荊芥穗四錢(4克)  淡豆豉  甘草各五錢(各5克)
【用法】鮮蘆根煎湯,水煎服。
【功用】辛涼透表,清熱解毒。
【主治】風溫初起。癥見發(fā)熱無汗,或汗出不暢,微惡
風寒,頭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紅,苔薄白或微黃,脈浮
數(shù)。
【方析】外感風熱表證為本方主證。無汗,或汗出不
暢,為兼寒邪之象,寒主收縮,毛竅開闔不利而致。風犯上
首,首先犯肺,故咽痛咳嗽,為次要癥狀。方中重用銀花、
連翹辛涼透表,清熱解毒,為君藥。薄荷、牛蒡子助君藥疏
散風熱,利咽止咳,為臣藥。荊芥穗、淡豆豉開汗孔,透毛
竅,散表邪;蘆根、淡竹葉清熱生津;桔梗載藥L行,宣肺
化痰,共為佐藥。甘草調(diào)和諸藥,桔梗利咽,共為使藥。
若肺熱痰多,氣逆咳嗽,可加杏仁、貝母降氣化痰。熱
盛津傷,而口渴者,可加天花粉清熱生津。熱邪入里,可加
梔子、黃芩清熱瀉火。上述加減用藥臨床上可因證而用。

2.桑菊飲(吳鞠通)  風溫咳嗽。

(《溫病條辯》)

【歌訣】
桑菊飲中桔梗翹  杏仁甘草薄荷饒
蘆根為引輕清劑  熱盛陽明入母膏
【組成】桑葉二錢半(8克)  菊花一錢(3克)  杏仁二錢(6) 連
翹一錢五分(5克)  薄荷八分(2.5克)  桔梗二錢(6克)  生甘草八分
(2.5克)  葦根二錢(6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疏風清熱,宣肺止咳。
【主治】風溫初起。癥見但咳,身不甚熱,口微渴,脈
浮數(shù)。
【方析】外感風熱輕證為本方主證。溫邪犯肺,失于宣
降,故咳嗽較為明顯,為次要癥狀。方中桑葉、菊花疏散風
熱,宣肺止咳,為君藥。連翹、薄荷助君藥清熱利咽,為臣
藥。杏仁、桔梗宣肺止咳;蘆根清熱生津,為佐藥。生甘草
助桔梗利咽化痰,并調(diào)和諸藥,為使藥。本方為辛涼輕劑,
既可疏風清熱,又可止咳。
若肺胃熱盛,可加知母、石膏清肺胃熱。
按:銀翹散與桑菊飲均可用治風溫初起,組成中同有連
翹、薄荷、蘆根、桔梗、甘草5味藥。但前者用銀花、荊芥
穗、淡豆豉、牛蒡子、竹葉解表透邪,清熱解毒力強,稱為
辛涼平劑;而后者有桑葉、菊花、杏仁宣肺止咳之功略強,
各有側(cè)重。

3.防風解毒湯(繆仲淳)  風溫痧疹。

【歌訣】
防風解毒荊薄荷  大力石膏竹葉和
甘桔連翹知木枳  風溫痧疹①肺經(jīng)多
【詞解】①痧疹:即風痧,因其形似“沙子”而得名。
冬春季流行,多見小兒。初起類似感冒,輕度發(fā)熱,咳嗽,
特殊皮疹細小如沙,預(yù)后良好。
【組成】防風  荊芥  薄荷  大力子(牛蒡子)  生石膏
竹葉  甘草  桔梗  連翹  知母  木通  枳實(原書無用量)
【用法】水煎服。
【功用】解表透疹,清熱瀉火。
【主治】大人小兒一切風溫痧疹初起表證重者。
【方析】風溫痧疹初起表證重者為本方主證。熱邪內(nèi)侵
肺胃為其兼證。方用荊芥、防風透疹,為君藥。薄荷、
牛蒡子、連翹助君藥辛涼透疹,疏風解毒,為臣藥。石膏、
知母內(nèi)清肺胃;竹葉、木通清心利尿;桔梗、枳實宣降氣
機,化痰利咽,為佐藥。甘草調(diào)和諸藥,為使藥。諸藥配
合,透疹解表為主,兼清里熱,以防溫邪逆?zhèn)餍陌?/p>

4.竹葉柳蒡湯(繆仲淳)小兒痧癆。

(《先醒齋醫(yī)學廣筆記》)

【歌訣】
竹葉柳蒡干葛知  蟬衣荊芥薄荷司
石膏粳米參甘麥  初起風痧此可施
【組成】西河柳五錢(6克)  荊芥穗  干葛  牛蒡子各一錢
五分(各4.5克)  蟬蛻  薄荷  知母  甘草各一錢(各3克)
 玄參二錢〔6克〕 麥冬三錢(9克)  淡竹葉三十片(1.5克)
 甚者加石膏五錢(15g)  粳米一撮(3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透疹解表,清泄肺胃。
【主治】痧疹透發(fā)不出。喘嗽,煩悶躁煩,咽喉腫痛
等。
【方析】麻疹初起,風寒外束,疹出不暢,為本方主
證。邪熱內(nèi)侵為其兼證。方中重用西河柳入血分,善透疹;
牛蒡子、竹葉清泄上焦為君藥。荊芥、葛根、薄荷、蟬蛻助
君藥散風熱,開腠理、透疹邪,為臣藥。玄參、石膏、知
母、麥冬清里熱,生津液;粳米加強石膏和胃清熱之力,為
佐藥。甘草調(diào)和諸藥,為使藥。方中西河柳發(fā)泄力強,用量
不宜大,疹點已透則不可用。

5.華蓋散  風寒致哮。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歌訣】
華蓋麻黃杏橘紅  桑皮苓草紫蘇供
三拗只用麻甘杏  表散風寒力最雄
【組成】麻黃  桑白皮  紫蘇子  杏仁  赤茯苓  陳皮
各一兩(3克)  炙甘草半兩(l.5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宣肺解表.祛痰止咳。
【主治】肺感風寒。癥見咳嗽上氣,痰氣不利,呀呷有
聲,脈浮者。
【方析】外感風寒,肺失宣降,為本方主證。痰氣不
利,為兼痰邪。喘咳為次要癥狀。方用麻黃辛溫解表,宣肺
平喘,為君藥。桑白皮、蘇子、杏仁瀉肺降氣,止咳平喘;
陳皮、赤茯苓健脾理氣,滲濕化痰,為佐藥。甘草益胃和
中,調(diào)和諸藥,為使藥。肺為諸臟之華蓋,故名為“華蓋
散”。
【附方】三拗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麻黃石去節(jié)
否仁不去皮尖甘草不炙,各等分。水煎服。
功用: 宣肺解表
主治: 感冒風邪。鼻塞身重,語音不出,或傷風傷冷,
頭痛目眩, 四肢拘倦, 咳嗽痰多,胸滿氣短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中醫(yī)常用方劑歌訣
麻黃湯的主治功效及方解
辛溫解表麻黃湯
《湯頭歌訣2013年版》解表劑
學習:中醫(yī)方劑學之解表劑(來認識下“感冒”的傳統(tǒng)藥方)
解表劑—辛溫解表{麻黃湯、桂枝湯、九味羌活湯、香蘇散、小青龍湯、止嗽散、正柴胡飲}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