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華三十年,青春再出發(fā)”系列第二季之十三:起舞的日子,飛揚的青春
起舞的日子,飛揚的青春
常林波
常林波:蘇州大學中文系84級2班,大學畢業(yè)后回高中母校泰興市黃橋中學任教。為了追求教育理想、創(chuàng)辦理想學校,1996年辭職投身民辦教育,從此開始了折騰的人生新旅程,足跡遍布無錫、杭州、興化、江都、昆明、泰州、阜陽、銅仁、遵義、貴陽等18個城市,閱歷比較廣,故事一籮筐。
同學會,一個總是令人怦然心動的聚會。大學同學會,一個兄弟姐妹般久別重逢的相見。大學畢業(yè)三十年同學會,那是一個心中隱隱不舍、戀戀不已的青春約定,試圖在把酒言歡中要找回記憶,重溫舊夢,挽留時光的腳步。所以,三十年的同學會比以往任何一次都顯得更加珍貴、期待和令人激動。
于是,我們向往,內心一直在期待,幾乎是掰著手指心里數著、默念著同學會的到來的日子。同時,還想象,久別重逢時,我們急切地握手、猛烈地擊掌、激情地擁抱,直至想象到了聚會時的開懷暢飲、酒足飯飽后的忘情歌唱、隨性的舞、口若懸河的吹大牛。
聚會,如期而至,場景在精心組織中有序展開,細致而周到,親切而溫暖,愉快而舒適,為以后的再次相會又增添了許多溫馨記憶和難忘瞬間。
感謝日益發(fā)達的現代社交平臺,所有的美好回憶和意猶未盡,都在手機微信里得到了最好的呈現和釋放。于是,微信里大家天天見,開心聊天、插科打諢,其樂融融,以至于現在每天一早醒來的第一要務就是翻微信,看動態(tài),也就是錢濤說的:早讀,美文晨讀。
佩服同學會組委會的奇思妙想,點贊編委會的熱情和執(zhí)著,才有了一篇篇精彩的回憶美文,才在漸漸遠去的日光里,讓我們重回到那激情燃燒的歲月,讓我們重溫那溫暖時光。亞輝約稿了,說,寫寫你的交誼舞和文藝部。是的,我也該寫點東西了,如此規(guī)??涨暗膸熒育垖懽鲌雒?,我自然不能只作壁上觀,該把腦海中的一些珍貴記憶、美好鏡頭進行一次梳理了,雖然平淡、平凡,但它是我的青春歲月和成長記憶,是我生命中重要的旅程,其中浸透著我的喜悅和憂愁、收獲與失落,對我而言,彌足珍貴。往事如昨,任思緒飛揚,信馬由韁,拉扯成以下幾段“信天游”。
一、感謝遇見
青春,是首詩;
大學,有詩和我們的遠方。
一路走來,最令人魂牽夢縈、刻骨銘心的,是四年大學生活。
記憶的閘門總是在不經意中被一次次地撞開,情感的潮水也總是抑制不住地奔涌、泛濫。時過境遷,如今再次回憶大學生活,要說感受,那是相當的多,但有一種聲音總在心底呼喊,那就是:感謝!
同學會上,念及母校,大家表白得最多的就是,感謝!
蔣立君同學說,感謝相遇。
是的,感謝相遇,感謝在最美的年齡,在最美的校園遇見最美的你!
首先要感謝蘇大,由于考取大學,從此改變了我的人生,不再面朝黃土背朝天,因為那種記憶雖然也刻骨銘心,卻是痛苦不堪的。
感謝在蘇大的日日夜夜,有這么多的好同學好兄弟,大家親如一家,情同手足,同學習,同生活,歡歌笑語,其樂融融。感謝老師的諄諄教導,為我們的一生奠定基礎。大學畢業(yè)后走上工作崗位,當自己在工作中小有成績時,總會慶幸大學遇到了這么多的好老師,即使一直到現在,仍然覺得一生所學所用,離不開大學時打下的底子。母校,我們一生的滋養(yǎng)?,F在雖然畢業(yè)三十年了,對于母校的感情,反而與日俱增。大一那陣子,因為專業(yè)問題,有些小不開心,后來想想,雖然蘇州小,不及北上廣,雖然蘇大原本師范院校,不及名牌大學,但是在那個年代能考上大學也不是人人都可以的,況且蘇州畢竟是名城,慢慢地對于蘇大的感情越來越深厚了,感到上蘇大越來越自豪了。只要可能,我衣服的胸前都別著校徽,即使上街乘公交也不取下,相反,當站在公交車上,引來乘客羨慕的眼光時,心里油然而生一股自豪感,胸脯也挺得更直了。過去,海外游子一心盼望祖國強大,祖國強大了,海外游子的腰桿就直了;如今,隨著蘇州城的日益繁榮昌盛,成為人人向往的現代大都市,隨著蘇大綜合實力和排名的不斷提升,成為很多新一代青年的夢想樂園,作為蘇大學子,我們心里也滿滿都是幸福感、自豪感!
二 、書非借不能讀也
朱永新老師說: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他的精神發(fā)育史。
朱亞輝讓我說說交誼舞和文藝部,但我想,上大學,不能不提的還有學校圖書館和我讀的書。
剛進大學的時候,除了引以為傲的蘇州古城之外,最令我們心動的是學校圖書館。當時學校圖書館剛新建不久,藏書豐富,據說已經超過80萬冊。80萬冊,這在那個年代已經是非常壯觀了,讓我們這些來自農村的學生大開眼界。想想小時候,酷愛讀書的我,翻來覆去看的書只有《保衛(wèi)延安》《激戰(zhàn)無名川》《苦菜花》等幾部革命小說,實在沒有書看時,只能翻翻《毛主席語錄》《毛澤東選集》。進了大學,“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一樣,只要有空就往圖書館跑,一大摞一大摞的書往宿舍搬。大一大二時我的讀書雖無遠大理想但至少覺得,大學是盡情讀書的年代,而且“過了此村無好店”。那時,青春朦朧,為了寫好情書,于是苦練文筆,在“詩和遠方“的召喚下,常常是打殲滅戰(zhàn)式的讀書,讀系里規(guī)定的必讀書,讀自己想讀的書。大一上學期專攻近現代詩和詩歌評論,常常一次借書四五本、六七本,一天一本,直到圖書館無書可借。那時也嘗試著寫詩,寫朦朧詩,寫愛情詩,結果草稿紙寫了一頁又一頁,退稿信也是一封又一封,后來偶然有機會看了徐連根、朱兵的日記和詩作后,自慚形穢,覺得自己不是寫詩的料,于是作罷,轉移閱讀方向。
農村的孩子初進大學門就像“陳煥生進城”,容易對一些花花綠綠的東西著迷,自從看了昆劇折子戲《牡丹亭》,那種美輪美奐,使我春心隨之蕩漾起來,打算研究戲劇,說不定也可以高年級的學長們一樣分到蘇州戲劇學校,還說不定可以在那兒找一個唱昆劇的女朋友,“紅袖添香夜讀書”,那該是多美妙多浪漫呀。于是一個學期我一股腦兒扎在戲劇研究里了,圖書館里關于中國古代戲劇的所有劇作和戲劇評論都看完了,摘抄筆記也是一本又一本。接著讀莎士比亞,讀完了圖書館所有的莎士比亞作品后,還覺得意猶未盡,節(jié)衣縮食,從飯菜票中摳下錢來在古舊書店淘了一套《莎士比亞全集》。一次,巴蜀鬼才魏明倫的荒誕川劇《潘金蓮》一路從上海演到蘇州,其獨特的視角、新穎的構思、穿越古今的表演令我大開眼界、熱血沸騰,回到學校當即用剛學來的一知半解的戲劇理論知識寫了一篇劇評投給《蘇州影劇報》,沒成想被主編看中,要我化整為零,改成短評在報上搞連載。后來那位主編大人還三番五次找我約稿,要為我在報上開個短評專欄。
有一段時間,忙于系里的文藝晚會,圖書館去得少了,一次晚飯后在宿舍樓下閑逛,遇到82級的金連平,金連平正背著書包去圖書館。金連平是我泰興老鄉(xiāng),印象中他整天背著書包不是去上課就是去圖書館,看到無所事事的我,用純正的家鄉(xiāng)話罵道:不要死耍子,死到圖書館去看看書,多讀讀魯迅。那時的我們非常敬重82級的學長們,羨慕他們的成熟老練、風度翩翩,除了成績好有學問,而且很有才藝。一直到現在只要有機會去南京,總要設法去看看我這位大學問家老鄉(xiāng),目前金連平已經是權威學術期刊《江蘇教育研究》的主編,我也一直為有這樣的老鄉(xiāng)和學長感到驕傲。 學長的訓誡,令我如夢初醒,醍醐灌頂,于是又一次埋頭讀書,于是又花了整整一個學期專攻《史記》和唐詩宋詞。這里順便講一個小典故。那階段宋詞讀多了,尤其喜歡讀艷詞,比如《漱玉詞》等,因此經常會靈光一現,妙言佳句,脫口而出。一次在階梯教室上課,她,像往常一樣凌波微風款步而至,就在移步進門的那一刻:啊,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眼波流轉、眉梢輕挑,從此我送你一個名字,好么?——眼兒媚!當然,類似的典故很多,應該來一個集中考證,查查由來,比如:小和尚、榔頭、鬼子六,乃至大呆、彼得等等,那些故事和傳說一定都很精彩。再后來,學外國文學時又花了一個學期同步閱讀世界名著。真的,需要讀的書太多了,除了規(guī)定的必讀書目,作為中文系的學生理應是博覽群書、滿腹經綸。可惜,時間不知去哪兒了,感覺還沒讀什么書,一晃就到了大三,準備考研了,閱讀也只能暫時放一放了。我的英語不是強項,為此,我整整花了一年半的自習時間準備英語。當時我就隱隱感到,為考研而學英語會害了我,因為一旦考研失敗,這一年半的大好光陰就白費了,圖書館里還有那么多的書不可能再讀了;一旦大學畢業(yè)了,就再也沒有這樣時間、條件和熱情去讀書了。事實的確如此,直到現在都一直因考研而耿耿于懷、引以為憾。當時,我和張敬安一樣立志讀遍圖書館的可讀之書,并一起報考了中國新聞學院雙學位,最終敬安同學高中了,我卻以一分之差,與夢想失之交臂??佳校闪宋倚闹杏肋h的痛。
畢業(yè)后大家似乎都有這樣的感受,覺得最快樂的時光還是在大學讀書的時候,很多人也都有這樣的幻想,希望能再到母?;匾幌聽t,重回大學讀讀書,那時一定會認真讀,浪漫地讀,有滋有味地讀,最好能紅袖添香地讀,讀遍圖書館可讀之書。呵呵,酸文人,多好“意淫”,癡人妄想。
不料天下這等美事,只有卞永清這小子心想事成,文學博士,大家文章,讓我等好生羨慕嫉妒恨。借用朱永新老師所言,在蘇大,小卞不但完成了生理發(fā)育史,還完成了“精神發(fā)育史”!
大學四年,我也擺出個時時與書為伴的架勢。那時大家時興把書齊整整的碼在床的里側,儼然讀書人文化人的樣子,很有幾分書卷氣。我的床頭床里也照例堆滿了書,床頭書的上方還貼有華人德老師所贈墨寶:博覽群書。情趣和志向,可見一斑。畢業(yè)離校時,床上床下足足裝了四大紙箱的書。
說起這幾箱書,可都是我的心血和寶貝。小時候,我家境不好,平時基本沒有零花錢,要買書,只能從伙食費里摳。我一般每月要從伙食費里省兩元錢菜票和2斤飯票,再到食堂換成現金和糧票。那時經常有安徽女到宿舍里來收糧票,這些糧票除換成現金外大多換成鄧麗君的歌曲磁帶。有了點小錢,也去不了大書店,我跑得最多的是樂橋邊上的古舊書店,我的書大多是從那兒淘來的,最便宜的只有1毛錢一本。
走出了象牙塔,愛書讀書買書的情愫在世俗里幾番沉浮之后,漸漸淪為平庸,歸于塵封。大學里這一大堆如獲至寶的書,除剛工作的那幾年里因備課翻了幾本,大多在家里的書房里一躺就是三十年,權當擺設充充門面,偶爾進了書房,看見邊角早已泛黃或沾滿灰塵的舊愛,一聲長嘆,五味雜陳。
“在該讀書的年齡,就該認認真真的讀書!”
現在,我常常這樣訓誡學生和后輩。
三、運動場上的跑步健將
“你那時瘦得像只猴,三根筋挑住個頭?!?/h3>
這是董志翹老師上課曾經講過的一個典,其實也是我上大學前的真實寫照。
我本瘦小體弱,高考體檢結果,營養(yǎng)不良。高中時雖也幾次積極要求參加校運會,但總因能力太差連報名的資格都沒有。進了蘇大,沒有任何體育愛好和長處的我,百無聊賴來到操場慢慢跑步,天長日久居然越跑越快,越跑越上癮。漸漸的,每天傍晚沒課時都要到操場上練幾圈。大一時,我踴躍報名代表班級參加系運動會,雖然沒有獲得名次,倒是體驗到了參與的快樂,同時感覺體內有一股青春的能量像地火一般奔突運行、潛滋暗長,覺得假以時日一定會迸發(fā)出來。于是我更加刻苦地自覺地練,決心為班級爭光,將來能參加校運會為中文系爭光。當大二時我終于能在系運會和校運會上為班級奪得名次后,我信心徹底爆棚了,于是主動報名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暑期中長跑訓練班。
跑步一旦作為“職業(yè)”來訓練,就不是一件輕松快樂的事情了。夏天的午后,即使到了三四點仍然悶熱無比,每次高強度的400米跑下來,撕心裂肺般的胸悶,常常擔心會一口氣上不來就完蛋了,全身筋骨疼痛難忍,倒在草地上不停地打滾,嗷嗷亂叫,這時總要請教練用腳在背上使勁踩、踏、揉才能緩解。每練一圈,痛苦一次,也曾多次咬牙切齒的發(fā)誓,不練,回去了。但等疼痛稍一緩解,立即好了傷疤忘了痛,抖擻一下精神,又一次站到了起跑線上。
外國文學課上,陸人豪老師講過托爾斯泰的名言:一個人要真正強大起來,就必須在清水里洗三次,在咸水里煮三次,在鹽水里腌三次。經過汗水、淚水的浸泡,原本瘦弱的我,也逐漸強大起來了。從開始參加運動會的跟跑,到系運會的領跑,從校運會的第六名、第五名、最好名次進到第四名,我一年進步一個名次。要知道,當時蘇大校運會400米的第一二名實力是很強大的,他們是被選派參加全國大學生運動會的?;叵氘斈辏覀兇笠粫r,咱中文系在蘇大可是響當當的,尤其是我們心目中的偶像82級,更是了得,在運動場上也是風生水起,校運會中文系名列前三強。那時印象中的陳小民、錢小波等學長,跨欄、短跑、接力,虎虎生風,在我的心目中簡直就是劉翔般的人物,青春陽光,風流倜儻。但自從82級畢業(yè)后,中文系在校運會上的成績一落千丈,到了幾乎墊底的地步。這時我參加的400米、800米,以及我和崔繼業(yè)、顏兵、章宏等組成的4×100米、4×200米接力,逐漸在校運會上拿到名次,為中文系打破了成績荒。我們大四時的校運會,比賽第一天,我參加的400米、800米,為中文系共掙得7分,其他項目全系一分未得(第二天,我們的接力賽和83級留校研究生王敏霞的項目,又拿了5分)。記得當時在操場東南角,宣樹錚主任默默走到我身邊,頷首示意,滿目深情,弄得我內心激動不已,能憑一己之力為中文系掙得一份榮譽,內心喜悅幸福了好長一段時間??磥?,所謂幸福感,那就是盡我所能,為集體爭光,并實現自我價值。畢業(yè)紀念冊上,宣主任給我的留言是:靜如處子,動如脫兔。
四、癡迷舞場——嘭嚓嚓
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岵?/h3>
大一報到開學第一天,繆老師就組織我們到314教室參加舞會。
第一次參加舞會,既新鮮好奇又怯生生羞答答,但那一夜,我就被82級同學的高超的舞技和翩翩風采所折服,從此也開始了我大學四年的舞迷之路。
84年,還屬于改革開放初期,交誼舞剛剛從上海流行到蘇州。每逢周末,整個文科樓上燈光閃爍、舞曲悠揚,熱鬧非凡。也許那時剛進大學門,沒見過世面,在我的印象里,總是覺得82級的學長們才是真正的天之驕子,男生高大帥氣、女生氣質高雅。有他們在,中文系的活動不管是文的武的都樣樣精彩,但自從他們畢業(yè)后,系里再要組織舞會什么的就像黃鼠狼偷雞越偷越稀了,以致大二下學期時舞會基本上沒人了,有時只剩下我和顏兵兩個舞癡到處亂竄。不止中文系,大三時全校各個系都難以組織舞會了,要想在學校跳個舞真的很難。尤其到了周末,校園里除了圖書館和教學樓的少數窗口還稀疏透出點燈光,整個學校的夜晚出奇的安靜,安靜得讓我倍感寂寞,百無聊賴。我經常很納悶,這么大學校,人都到哪兒去了?打牌的打牌、逛街的逛街,談戀愛的不知跑哪兒談戀愛去了,看電影的也早已結伴去觀前街了,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于是我只能騎上自行車,上街找舞廳,十全街、石路、胥門大廈,蘇州城里大抵只要有舞廳的地方沒有我不曾光顧過的。到了舞廳,有時沒有舞伴,就聽聽音樂,欣賞別人跳,那種朦朧的燈光和迷離的音樂,對我總是別樣的一種體驗和誘惑。有道是,賞心樂事誰共論?舞也銷魂,樂(yue)也銷魂!
實在無處可去,那只能回宿舍,二胡、笛子,吉他、手風琴,幾樣樂器擺弄一番,或者打開系里的那臺三洋牌收錄機,在鄧麗君的靡靡之音中,從宿舍到走廊旋轉起孤獨的舞步, 嘭嚓嚓, 嘭嚓嚓 ......
好在后來,學校每逢周末在體育館舉辦一場舞會,從此我的周末不再孤單,恢復了生機。隨著高年級同學一茬一茬的畢業(yè),舞會上的高手越來越少,輪到我們成為大四學生時,自然也成為傲視全場的舞林高手。那時我最擅長的是快三步,每當音樂響起,我往往是第一個帶著舞伴沖到場地中間盡情旋轉起來,在歡暢優(yōu)美的舞曲聲中,似乎整個身心都要融化在音樂的海洋里。
舞會結束,騎著自行車回宿舍,一路哼著舞曲,意猶未盡,習習涼風中,兩只胳膊上陣陣散發(fā)出舞伴淡淡的香水味,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那才叫個爽!在此,要特別感謝徐光萍、鄒國珍二位美女同學,我的周末從此不再寂寞。大學畢業(yè)后,我繼續(xù)保持我的嗜好,外出時,每到一個城市,必定要去兩個地方要做兩件事,白天逛新華書店,晚上逛舞廳。交誼舞,純屬個人愛好,就像現在癡迷上了網球一樣??傊?,我個人認為學會健體,也是學生時代不應該忽視的,能在大學里培養(yǎng)一種愛好,養(yǎng)成一種健身方式,并受益一輩子,也是一得。愛生活的人,生活也愛他。愛我所愛,行我所行,是那時的青春記憶、青春本色。
四 、重溫經典——中文系“金秋”文藝晚會
“金秋”文藝晚會,是中文系的傳統(tǒng)節(jié)目,在蘇大是其他任何一個系都比不上的。晚會節(jié)目質量很高,配得上中文系這個響亮的名字。中文系,意味著浪漫瀟灑有才氣嘛!
大一時,“金秋”文藝晚會上,我平生第一次登臺獨唱,算是練練膽。也是在那臺晚會上,王潔洋也登臺了,嬌小玲瓏的形象,游絲般脆亮入云的高音,一曲《小草》,從此成名!
大二時,我和江涌、章宏等的男生小合唱,憑借一曲《軍營男子漢》,唱響全系,隨后我也順利進入系文藝部。
大三時,接任系文藝部長。
辦好一年一度的“金秋”文藝晚會,成了我工作的重中之重,我要繼承和發(fā)揚中文系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把“金秋”文藝晚會這臺戲繼續(xù)唱好、唱下去。
壓力有點大,每年秋學期開學后的一個多月里,除了上課,我的所有空余時間幾乎都撲在晚會上。
但幸運的是,這時中文系來了一群文藝積極分子,一群才子才女。
吳曉寧、徐光萍,不用說了。
86級新生中有一個特殊的群體 ——中師保送生,像陳蓓琴、馮凌、周靈靈、謝曉燕等等,一群天真爛漫的才女,能說會道,能歌善舞,演講、朗誦、唱歌、舞蹈,包括手工等等,樣樣在行。
86年,中文系還增加了一個特殊的班級群體,那就是司法干部進修班。
他們是全省各監(jiān)獄和勞改農場選送來進修的優(yōu)秀中層干部,是單位培養(yǎng)提拔對象。他們大多當過兵,在部隊大熔爐里練就一身能耐,能文能武,不是體育健將就是文藝骨干,吹拉彈唱,樣樣精通。晚飯后我經常到他們宿舍轉悠,有時隨便一喊,大家抄起家伙,圍成一圈,手風琴、二胡、笛子、琵琶、嗩吶、月琴、板胡、快板等等,乖乖隆的咚,那陣勢,立馬組成一個小樂隊。音樂聲起,響徹整個生活區(qū),引得對面其他系的男生全趴在窗口向8號樓張望,羨慕萬分,嘖嘖稱嘆:“不愧是中文系,才子!”
也是86年,中文系還同期進來了一個更特殊的學生,那就是剛從老山前線下來的戰(zhàn)斗英雄展亞平!
展亞平,連副指導員,一級戰(zhàn)斗英雄,高位截肢,失去了雙腿和左臂,幸好還有一只完整的右手,可以拿書握筆。由于喜歡文學、喜歡寫詩,并敬仰前輩老鄉(xiāng)錢仲聯,經部隊批準來到蘇大中文系學習。
可見,大學的魅力不只有文憑,還有“詩和遠方”。確實,在詩一般的年齡,讀詩寫詩朗誦詩,是一種時尚、一種青年人獨有的情懷。還記得那時在各地大學校園風靡一時的配樂詩朗誦《四月的紀念》嗎?優(yōu)美的語言、流暢的旋律、朦朧醉人的意境、高尚的愛情主題,凸顯了一代人對唯美的追求。記憶的空谷中,再次傳來往事的回響,猶如河水最初的吟唱,晶瑩純美,一塵不染。
不為別的,因為喜歡,只為紀念,并試圖喚起青春回味,特抄錄于此:
男:二十二歲,我爬出青春的沼澤,像一把傷痕累累的六弦琴,黯啞在流浪的主題里——你來了
女:我走向你
男:用風鈴草一樣亮晶晶的眼神
女:你說你喜歡我的眼睛
男:擦拭著我裸露的孤獨
女:孤獨?你為什么總是孤獨?
男:真的
女:真的嗎?
男:第一次
女:第一次嗎?
男:太陽暖融融的手指
女:暖融融的
男:輕輕的
女:輕輕的
男:碰著我了
女:碰著你了嗎?
男:于是,往事再也沒有凍結愿望
女:于是,往事再也沒有凍結愿望
男:我捧起我的歌,捧起一串串曾被辜負的音符
女:我捧起我的歌,捧起一串串曾被辜負的音符
男:走進一個春日的黃昏
女:一個黃昏,一個沒有皺紋的黃昏
男:和黃昏里,不再失約的車站
女:不再失約,永遠不再失約
男:四月的那個夜晚,沒有星星和月亮
女:沒有星星,也沒有月亮,那個晚上很平常
男:我用沼澤的經歷交換了你過去的故事
女:誰都無法遺忘,沼澤那么泥濘,故事那么憂傷
男:這時候,你在我的視網膜里潮濕起來
女:我翻著膝蓋上的一本詩集,一本惠特曼的詩集
男:我看見你是一只純白的飛鳥
女:我在想,你在想什么
男:我知道,美麗的籠子囚禁了你,也養(yǎng)育了你綿綿的孤寂和優(yōu)美的沉靜
女:是的,囚禁了我,也養(yǎng)育了我
男:我知道,你沒有料到,會突然在一個早晨開始第一次放飛,而且正好碰上下雨
女:是的,第一次放飛,就碰上下雨
男:我知道,雨水打濕了羽毛,沉重了翅膀,也憂傷了你的心
女:是的,雨水憂傷了我的心
男:沒有發(fā)現嗎?
女:你在看著我嗎?
男:我溫熱的脈搏正在申請一個無法訴說的沖動
女:真想抬起眼睛看看你
男:可你卻沒有抬頭
女:沒有抬頭,我還在翻著那本惠特曼的詩集
男:是的,我知道,我并不是巖石,并不是堤壩
女:不是巖石,不是堤壩
男:并不是可以依靠的堅實的大樹
女:也不是堅實的大樹
男:可是如果你愿意
女:你說,如果我愿意
男:我會的,我會用勇敢的并不寬闊的肩膀和一顆高原培植出的忠實的心,為你支撐起一塊永遠沒有委屈的天空
女:沒有委屈的天空,你說如果我愿意?
男:是的,如果你愿意
合:如果你(我)愿意
詩朗誦、電影臺詞對白、情歌對唱,所有的流行元素,中文系的學長們都給我們做過盡情演繹,其他系組織的晚會我也都要去看,知己知彼,取長補短嘛。但這樣富有詩意的活動,作為中文系更具先天優(yōu)勢,我們的詩朗誦可不只是文藝活動中的穿插和點綴。看吧,中文系詩歌朗誦會,中文系的才子才女們又一次讓學校大禮堂變成了詩歌的海洋:
戰(zhàn)斗英雄展亞平的英雄贊歌,激越鏗鏘,豪情滿懷;陳蓓琴的《會唱歌的鳶尾花》,天真爛漫,甜美動人;馮凌的《草帽歌》,蒼涼悲愴,蕩氣回腸;而吳曉寧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則如泣如訴,直抵心靈,震撼全場,其聲情并茂,疑為天籟。
在此后不久的全校詩朗誦大賽中,吳曉寧憑此摘得一等獎!
從此,吳曉寧在男生中常常被呼作“大堰河”。
觀賞、參與的活動多了,漸漸的,我展現出的不僅是我對藝術的理解能力,還慢慢鍛煉和提升了出色的策劃能力和組織能力。我設計好晚會節(jié)目內容,初步擬定了一個節(jié)目單,然后做工作、動員大家接任務排練。一次幫學校后勤整理車庫時,用勞動換來一輛舊自行車,自己動手修好后,騎上它飛東飛西,“除了鈴子不響哪兒都響”,很是拉風。有了這輛老爺車,好歹我的辦事效率明顯提高了:去蘇州歌舞團找團長派老師到校指導節(jié)目,去蘇州滑稽劇團協商助演節(jié)目,去蘇州演出公司借服裝,去觀前街選道具;逐一督促各個節(jié)目的排練,準備彩排和正式演出的每一項工作,從燈光、音響、舞美、道具等等,所有劇務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個細節(jié)都考慮到了,包括晚會節(jié)目串詞都是我親自操刀的。也許從那時起,我讀的那么多的書漸漸派上用場了,一個中文系學生應有的才學慢慢展現出來,直到現在都覺得當年那些詩、那些戲劇和雜七雜八的書沒有白讀,那是知識面,是文化,是藝術素養(yǎng),也是一生的滋養(yǎng)。
功夫不負有心人,大三時中文系“金秋”文藝晚會獲得了空前成功。演出當晚,學校大禮堂被擠得水泄不通。至今我還清晰地記得晚會開演的那一刻,第一個節(jié)目是干部進修班的器樂小合奏《白毛女》(樂曲《人家的閨女有花戴》)。大幕拉開之前,先有板胡獨奏拉出了引子,板胡的音色純凈、高亢而清亮,《白毛女》的曲調哀婉、凄美,在大禮堂上空盤旋回響。從沒聽過這種音響效果的師生,被震驚了,“此曲只應天上有”,全場剎時爆發(fā)出雷鳴般的掌聲。樂曲引子響起后,大幕徐徐拉開,小樂隊的齊奏又一次用架勢和氣場引爆了全場。
開場不凡,整個晚會也是好戲連臺:
徐光萍、展亞平的《血染的風采》,“大眾點評”認為簡直就是春晚節(jié)目的翻版。
江涌、魯潛、張家浩等的小品,實力派的演技,轟動式的效應,直接觸發(fā)了東吳劇社的成立。
舞蹈《梁?!罚K州歌舞團專業(yè)演員指導排練,音樂美、服飾美、表演美,令全場大開眼界,大加贊賞。
其它還有詩朗誦、女生小合唱等等,每一個節(jié)目都很精彩,整臺節(jié)目都是精品。
這里,特別要說的是,晚會雖然是我的總體策劃,但離不開系領導的關心和支持,尤其是學生會全體干部的共同努力。這中間,學生會主席朱亞輝,老練持重,組織協調,指揮若定。何金華、王斌、朱一峰等的宣傳、體育、生活各部門全力支持,每個人都把晚會當成自己的應盡義務在做,沒有半點推托和抱怨,很好地體現了團隊合作精神。為了制作道具、布置背景、設計舞美,何金華和王斌經常忙到半夜后才回宿舍,有時純粹是宣傳部何金華的事情,王斌總是邊幫忙邊打打鬧鬧的陪著何金華,兩人不是兄弟,勝如兄弟,那時就結下的深厚兄弟情誼,現在似乎越老彌堅。
“金秋”文藝晚會成了永遠的回憶,策劃組織文藝晚會也成了我在蘇大中文系學到的真本領,是一項意外收獲。想想亞輝同學以后在電視臺大展身手,搞得風生水起一樣,似乎也得益于此。
可見,上大學,大有可學的太多了。
上大學要多參加學生工作,當當干部做做事,技不壓身,付出總有回報。
現在,我常常這樣開導考上大學的青年后生們。
五、歲月如歌,依然回聲嘹亮
時光流轉,歲月無痕。
四年大學生活,可說的人、可講的故事太多太多了,紙短情長,難以言表。藉此良機,希望有更多的同學參與進來,大家一起來回憶、一起來暢談,讓我們的故事流轉傳唱,讓我們的友誼地久天長。
為此,特改編一首主題歌,致敬我們永遠鮮活、飛揚的青春!
《再出發(fā),青春永遠在路上》
四年同窗
就是一首歌
也許你忘了那首歌怎么唱
就像忘了當時的月光
如今我顫抖哼起那段旋律
你能否感受往日的景象
那充滿理想和激情的時光
也曾有過迷茫和憂傷
雖然平凡卻也蕩氣回腸
在記憶中閃耀著光芒
同學會
五年、十年
二十、三十年
我們一起回味
當年的歌聲似乎還在耳邊回響
曾熾熱過的胸膛,依然充滿力量
感恩母校給我一生滋養(yǎng)
請將漸遠的芬芳深深珍藏
一如守護純真的夢想
開啟嶄新的人生,沿著最初方向
再出發(fā)
愿青春永遠不老
永遠在路上
永遠熱淚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