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的書寫線條的方法被稱為“用筆”,中國畫用水墨的方法,被稱為“用墨”。
接染
用兩支或兩支以上的筆蘸不同的顏色畫出物體不同的深淺色相,然后用水筆或者另外的色筆趁濕潤的時候?qū)㈩伾尤救诤显谝黄稹3R娪跊]骨畫法或者背景上比較虛一些物體的處理。
如圖所示,遠(yuǎn)景荷葉即用淡褐色和花青以及墨綠色接染而成。此法如運用適宜,畫面濕潤自然,氣韻生動。
立粉法
點花蕊的重要手法之一。濃厚的粉質(zhì)色彩堆積起來,點成如浮雕般的立體的色粉點、線、面的技法叫立粉?;ɑ苤谐S昧⒎鄯▉砉袋c花蕊。
如圖所示,梅花的花蕊即為立粉法為之,花蕊的體積感和視覺效果都很好。而僅僅單純用普通粉黃色平平的點一下是無法顯示這種效果的。
沖彩法
現(xiàn)代工筆常用肌理手法。在熟宣上先涂上某種顏色,在底色還沒有干的時候趁濕潤沖入別的色彩或清水或膠礬等。利用水和色的交融,產(chǎn)生一種斑駁無序的自然肌理美感。繪制老干、坡石等處常用?!白卜鄯ā?、“灑鹽法”所運用的原理皆和沖彩法類似。
絲毛法
工筆禽鳥羽毛處理常用手法。用長鋒勾線蘸墨或色或白粉等依照鳥類的羽毛走向逐根一筆一筆的畫出。此法嚴(yán)謹(jǐn)細(xì)膩,真實自然,是工筆鳥類畫法的基礎(chǔ)技巧之一。
從筆法到墨法,從形似到寫意,筆墨的發(fā)展始終貫穿著中國畫的演變發(fā)展。
墨法大體包含兩個方面,分別為墨的濃淡程度與干濕程度。
濃淡程度是指墨色的變化,也就是墨與水的調(diào)配比例,形成如中國畫技法理論中,“焦、濃、重、淡、清”這樣墨色深淺、輕重,層次的變化。
干濕程度是指墨的枯濕,是由毛筆的蓄墨量,或者說是由紙面吸墨量的多少而決定的。不同的干濕程度反映出“枯、干、渴、潤、濕”等不同的審美類型。
歷代墨技名目繁多,總結(jié)歷代之代表性墨技有:積墨、漬墨、潑墨、破墨、蘸墨,飛墨等諸法,歷代畫家對各種墨技多有精辟之論述。明代唐志契、清代龔賢,近代黃賓虹等對積墨之法見解深刻,唐代王洽、張彥遠(yuǎn)、清代沈宗騫、石濤、近代張大千、劉海栗等對潑墨之法論述獨到,唐代王維、宋代韓拙等對破墨之法分析精辟,等等,他們對相關(guān)墨法獨到而深刻見解,為后世畫家的學(xué)習(xí)提供了寶貴的墨法理論。
宋 巨然 湖山春曉圖(局部)
宋代巨然采用濕筆積墨法寫江南山水,使中國畫在寫景方面有重大突破 。
宋 米友仁 瀟湘奇觀圖卷(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宋代米芾父子,其開創(chuàng)墨戲之墨法,在墨法中采用濃、淡、積、破、染等多種技法,營造煙雨迷蒙之景象,使 “ 米點山水 ” 成為個性墨法之典型圖式。
明末清初 朱耷 山水
明末清初 朱耷 鵪鶉
明末徐渭、朱耷(八大山人)開大寫意之風(fēng)氣,多用潑墨、蘸墨、破墨、飛墨之法,令人耳目一新,成為寫意畫之典范。
清 龔賢 山水
清代“金陵八家”之首的龔賢最具個性,龔賢用墨,以積墨見長,先干后濕,先淡后濃,直至積到深而潤為止,龔賢的積墨法成就其畫風(fēng)渾厚華滋,氣象高古。
清 石濤
清四僧中,以石濤之墨法最具特色,石濤主張要通過修養(yǎng)、勤煉來達(dá)到用墨揮灑自如,靈活應(yīng)用的境界,此墨法理論在石濤的畫中多有展現(xiàn),石濤對墨法熟練和精致的表達(dá),使其畫中山水洋溢著蓬勃的生氣。
清揚(yáng)州八怪之墨法在前人徐渭、朱耷(八大山人)、石濤之墨法基礎(chǔ)上又有拓展,特別是在寫意花鳥領(lǐng)域里,寫意墨法形式得到極大豐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