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逐夢
(中國財神很多,圖為武財神之一關(guān)羽)
【作者簡介】逐夢,原名曹俊英。黑龍江省嫩江縣人,幼師畢業(yè),文學(xué)愛好者。曾有詩歌(包括歌詞)、散文、小說,發(fā)表在《鶴城晚報》、《大興安嶺日報》以及《呼瑪河》等地方刊物,以及電子網(wǎng)站,電子刊物上。曾有詩歌,散文作品獲獎。
【本文由作者授權(quán)發(fā)布】
在中國歷史上,財神爺不僅僅指一人。相傳,財神可分為文財神和武財神兩類。其中文財神是兩人,一個是比干,一個是范蠡。其中的范蠡,是以一介布衣的身份,幾度富甲一方,成為散盡千金還復(fù)來的富豪。因為他是我國儒商的鼻祖,一生又喜歡扶危濟貧,帶動大家致富,所以一直被后人所崇拜。
提起范蠡,我和很多人一樣,習(xí)慣于把他和家喻戶曉的西施聯(lián)系在一起。據(jù)野史記載,范蠡為了幫越王勾踐復(fù)國雪恥,利用吳王夫差好美色的弱點,提出了美人計。于是,越王勾踐把找尋美女的任務(wù)交給了范蠡去辦。后來范蠡在越國民間發(fā)現(xiàn)了美女西施,征得西施同意后,對西施進行了長達兩年的培訓(xùn)。這期間,范蠡和西施互相產(chǎn)生了情愫。但是為了國家興亡,他們不得已,把對彼此的愛慕藏在了心里。等西施培訓(xùn)結(jié)束后,她被越王獻給了吳王夫差。吳王夫差對西施一見傾心,十分寵愛,他為西施修宮殿,建姑蘇臺,每天和她廝混在一起,飲酒作樂,漸漸荒廢了朝政,最后導(dǎo)致吳國滅亡,自己含恨自殺。至于,西施的去向,我一直鐘情于這個版本:范蠡帶走了西施,過起了隱居生活。我還相信,范蠡正是在隱居的這段時光里,憑借他超前的經(jīng)商之道,坐上了儒商鼻祖的這把交椅。
(道家有五路財神之說,道教五路財神:趙公明為正財神,統(tǒng)帥“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四位神仙,專司迎祥納福、商賈買賣,這五位神仙被稱為“五路財神”。圖為趙公明)
我們來看一下,正史是怎么介紹他的:范蠡(前517——1前448)字少伯,春秋戰(zhàn)國末期,楚國宛(今河南南陽)人,是歷史上最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經(jīng)濟學(xué)家、商人。他一生三遷,且“三至千金”,成為聞名遐邇的大富豪。后人稱之為“陶朱公”,民間稱之為“財神”,也稱為“商圣”。
從上面的簡介里,不難發(fā)現(xiàn),范蠡,具有三重身份,他起先并不是商人,他是在成為政治家、軍事家之后,急流勇退,辭官下海后,為自己掙得萬貫家財?shù)摹K阅苊麚P天下,這是和他的經(jīng)歷分不開的。我們的老祖宗曾說過: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們先看一下范蠡的小時候,他家境貧寒,但卻讀了許多書,這使得他從小就心懷治國救民的大志。可是,當他成年后,楚國的政治愈發(fā)黑暗,他根本就沒有施展才能的機會。于是他思考再三,與好友文種一起投奔了越國,輔佐越王勾踐。他先是為越王策劃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訓(xùn)”的復(fù)國之策,然后又幫助越王滅吳雪恥,成就了霸業(yè)。
就在別人都以為范蠡可以躺在功勞薄上睡大覺的時候,范蠡竟意外辭官了,而且走的悄無聲息。他為什么如此選擇?因為他深知功高蓋主的危險。在他政治抱負得以實現(xiàn)之后,他選擇了辭職而去,開始了經(jīng)商之道。在他臨走前,他唯一勸過的人就是文種,他囑咐文種要懂得審時度勢,知退。可惜,文種當時不以為然,最后落得個自殺的下場。
(年畫:文財神之一范蠡)
范蠡辭職經(jīng)商后,是在哪里撈得他人生第一桶金的?范蠡先是來到了齊國,改名“鴟夷子皮”,在海邊結(jié)廬而居。他和妻子、兒子們開墾荒地,種糧食、蔬菜,兼營副業(yè)。由于他治家有方,又善于經(jīng)營,不幾年就成了富豪。又因為他仗義疏財,施善鄉(xiāng)梓,他的賢明能干很快驚動了齊王。齊王對他很仰慕,就派手下來請他,并拜他做主持全國政務(wù)的相國。
范蠡盛情難卻,只好走馬上任,而且在這個位置上,一干就是三年。這期間他常問自己,自己當初離開越王是為了什么呢?不就是為了避禍么?對于一個白手起家的老百姓來說,官至宰相,已經(jīng)是到了極點。再沉迷下去,會不會有禍?為了避禍,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齊王歸還了相印,并且將家財分給了知己好友和周邊的百姓,自己再一次帶著妻兒悄悄離去。
后來范蠡流浪到陶地(今山東定陶),見陶地東鄰齊、魯,西接秦、鄭,北通晉、燕,南連楚、越,居于“天下之中”,是個發(fā)家致富的好地方,就舉家定居下來。他還根據(jù)時令、氣候、民情、風俗等,轉(zhuǎn)運貨物,“人棄我取,人取我與”,順其自然,待時而動。沒過多久,又成了大富翁。于是,他自稱陶朱公。
(年畫:文財神之一比干)
在陶地的十九年間,他三至千金,被傳為佳話。自此“陶朱公”,成為了富豪的代名詞。漸漸,陶公之富,名揚天下。史學(xué)家司馬遷稱他“范蠡三遷皆有榮名。”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今天看來,陶朱公范蠡可以算是我國最早的商人,他具有精明的商業(yè)頭腦,加上他艱苦奮斗,樂善好施,被人尊為財神,也就不足為怪了。后來,在這個財神的身上,發(fā)生了一件事,備受世人矚目,這就是我本文要講述的“財神千金救子”。而我以上所交代的這些,就是這件事發(fā)生的前提、背景。沒有范蠡的辭官隱居,下海經(jīng)商,也就沒有他成為財神的資本,他也就根本拿不出千金去救兒子。
當然,古時的千金,是指千兩黃金,那時的16兩相當于現(xiàn)在的一斤。也就是說,過去的一千兩黃金合現(xiàn)在的62.5斤。就這個數(shù)目,以現(xiàn)在的行情來說,也過百萬,可謂巨款。用這么一大筆巨款去出國行賄,救兒子,是在豪賭?還是勢在必得?他成功了么?這件事要是放在今天,結(jié)果還真不好說。要是萬一碰上了那些還沒落馬的貪官老虎,他的二兒子也許早就逍遙法外了。讓我們先來看看范蠡為什么要救兒子,救的是第幾個兒子。
(藏傳佛教五姓財神,梵名為瞻巴拉、閻婆羅、霧神,舊譯布祿金剛,是藏傳佛教各大教派所供養(yǎng)的五財神,這五財神按身色分別是綠、白、紅、黃、黑財神,這五姓財神有共同的陀羅尼咒語,是求得財神身語功德加持為主的真言。)
話說范蠡總共有三子。他的第二個兒子,在楚國殺了人,被囚。(為什么殺人,殺了誰?史書上沒有記載)按當時的法律,殺了人是要償命的。但是,范家在當時社會里可是名門望族,出了這樣大的事情,無疑是不體面的。范蠡是要面子的人,不然他還怎么在朋友圈里混。
好在范蠡所處的那個時代,“千金之子,不死于市?!币簿褪钦f,家里擁有千金的孩子,可以不在大庭廣眾之下的菜市場被處決,也就是說可以死得體面一點。范蠡當然希望自己的兒子活著,但他并沒有十成的把握。所以,他權(quán)衡利弊,決定讓小兒子帶著千兩黃金去楚國活動活動,找找門路。就在他的小兒子要出發(fā)時,他的大兒子知道了范蠡的安排后,不干了。他認為長子若父,父親不能去辦的事,理應(yīng)他去?,F(xiàn)在父親讓他的弟弟去,擺明不相信他,這不等于說他無能么?那他還活著有什么意思??!于是他和范蠡說,不讓他去,他就自殺。
范蠡的妻子在一旁聽了大兒子的話,嚇壞了,勸范蠡說,萬一小兒子去了沒能救出老二,老大再自殺了,這不一下子失去了兩個兒子么?女人的殺傷力任何時候都不可小覷,范蠡妻子的話不得不讓范蠡讓步,他只好答應(yīng)了讓大兒子前去楚國。為了穩(wěn)妥起見,出發(fā)前,范蠡給楚國的朋友莊生寫了一封信,并一再告誡大兒子,到了楚國后,把千兩黃金和信交給莊生,然后一切聽莊生的安排,不能自作主張。
范蠡的大兒子到了楚國后,遵照父親吩咐,找到了莊生。但是范蠡的大兒子見到莊生后卻很失望。為什么呢?因為莊生家在城外,住的是茅草屋,家里一貧如洗,就連莊生本人,也穿得破破爛爛,這讓范蠡的大兒子心里涼了半截。一開始他以為莊生一定是個挺了不起的人物,現(xiàn)在他開始對父親的決定有些懷疑了,這樣一個窮困潦倒的人會救出弟弟么?但是懷疑歸懷疑,他還是按父親的吩咐,將千兩黃金和書信交給了莊生。
(藏傳佛教五姓財神之白財神)
沒想到莊生收了東西后,卻催著讓他回去,不要在楚國逗留。這讓范蠡大兒子心里更加沒底,他表面上答應(yīng)了,卻在離開了莊生住處后,用自己私下帶來的黃金,到處托關(guān)系找人。
再說莊生,他雖然身居陋巷,顯得窮酸,但很有才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楚國非常有威望,就連楚王都非常看重他。莊生并不是個貪財?shù)娜耍麑ζ拮诱f,他之所收下老朋友范蠡的金子,是怕他認為我不肯幫他。所以不得不暫時收下來,讓老朋友安心。待事成之后,再把這些金子還回去。
過了幾天后,莊生終于找了個機會,去見楚王。他說他夜觀星象,楚國天相異常,恐有災(zāi)禍。楚王一聽急了,忙問莊生怎么辦?莊生建議“獨以德為可以除之。”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告訴楚王,要積德行善。那么做什么事情功德最大呢?莊生非常聰明地舉了個例子,不再殺人。楚王聽了,決定大赦天下。莊生沒想到的是,被范蠡大兒子買通的幾個人知道了秦王大赦天下的消息后,偷偷跑去告訴了范蠡的大兒子。
范蠡的大兒子一想,既然楚王大赦天下,我弟弟就一定會出來,這金子再送給你莊生,有點太冤了。于是,他又去拜見莊生。莊生是什么人??!一看范蠡的兒子沒走,進門就說楚王大赦天下,夸自己的弟弟運氣如何如何好,莊生就馬上明白對方什么意思了,他就讓范蠡的大兒子拿走了千兩黃金。
但是莊生心里很不爽,他生氣地想,這什么事??!自己本想把救人的事做得不落痕跡,讓朋友的兒子從“整批交易”中批發(fā)出來,但是他沒想到范蠡的大兒子是個不懂門道的粗人,以為自己貪財不出力!沖他知道楚王大赦天下這件事,說明他已經(jīng)買通了不少官員,說不定還會把給他送金子的事告訴別人,那自己一輩子的清譽不就毀了么!如果將來楚王知道了這件事,后果不堪設(shè)想!莊生感到了事態(tài)的嚴重。
這也難怪莊生緊張,你想啊,這陶朱公范蠡在那個時代是什么人??!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舉足輕重的重量級人物。他的兒子殺了人,這條新聞,不比今天王寶強和馬蓉的離婚大戰(zhàn)絲毫遜色!說不定被那時的國人怎么炒呢!想來舉國上下的眼睛都在關(guān)注最后的結(jié)果。這個時候,范蠡的大兒子出現(xiàn)在楚國,就夠引人注目了!假如他再被人看到在莊生家里出現(xiàn)過,難免有人會聯(lián)想到什么。那莊生豈不擔上了受賄嫌疑?這莊生越想越窩囊,覺得自己被擺了一刀。于是,他立刻又去了一趟皇宮,拜見楚王說:“先前我勸大王修德以穰天,今天我外出,聽許多人議論,說陶朱公的兒子殺了人被囚禁在牢獄之中,他家里邊用重幣賄賂大王左右,所以他們都認為這次大赦不是為楚國祈福,而是為了陶朱公的兒子。”楚王聽了大怒,立刻下令,在第二天大赦之前,殺了陶朱公范蠡的兒子。
當范蠡的大兒子帶著弟弟的尸體回到了家,范蠡嘆息說,他早就知道這種結(jié)果。他說大兒子從小跟隨他,歷經(jīng)了許多苦難,知道錢來之不易。因此,他比較看重錢。而他的小兒子,生下來時,家中已經(jīng)很富有了,根本不知道掙錢的艱難,所以他不會在意舍棄錢財。這也就是最初范蠡想派小兒子去救二兒子的原因。
(藏傳佛教五姓財神之黃財神)
知子莫若父,范蠡本來可以救回二兒子的命,卻最終讓二兒子命喪楚國。這一點,似乎讓人難以理解。為這一點,千百年來,人們爭論不休,有褒有貶。褒的一面:1、人們認為范蠡千金救子,在選人,用人方面值得借鑒。的確,關(guān)于這一點,即便到今天,知人善用,對企業(yè)管理,仍有著重要意義;
2、有人認為,范蠡明知道老大去,老二必死,老三去,還有生還的可能,可是他還是派老大去了,他這是二害相遇,取其輕。說白了就是在大兒子和二兒子之間,范蠡認為選擇大兒子生比選擇小兒子生,害處少得多。大兒子假如死了,范蠡等于失去了自己的左膀右臂,而二兒子和小兒子一樣,是典型的富二代,只知道享受,不知道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將來范氏家族還要靠誰傳承,結(jié)果不言而喻。所以,范蠡最后改變了想法,是長遠考慮,是值得贊許的;
3、還有人認為,范蠡派大兒子去,是為了保全自己的一世英名和高風亮節(jié),值得肯定。作為對立面,持有貶義的人則認為,范蠡既然能被稱為儒商的鼻祖,被稱為財神,那買賣做的就不是一般的大,公司也指定不止一家,手底下絕不會缺少精兵強將。如果他怕傷了和大兒子之間的感情,他完全可以派他手下的得力干將去協(xié)助大兒子啊!以范蠡的智慧,完全有可能做到未雨綢繆。他這么做,作為父親,他是冷血的,是自私的,他是利用兒子的死,保全自己的聲譽,是不可取的。誰對誰非,我在這里不做討論。我只記得一篇史學(xué)評論中說,范蠡看到大兒子帶回了弟弟的尸體時,居然哈哈大笑!當時看完,范蠡給我的感覺有點匪夷所思,但仔細動動腦子,就不難明白,這也許正是范蠡超越常人的地方。也許范蠡是在用他超人的智慧告訴他的子孫: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
縱觀范蠡的一生,從楚到越,由越到齊,由布衣客到相國,由流亡者到大富翁,他給后世留下了許多讓人津津樂道的傳奇。作為商人心中崇拜的偶像,范蠡的言論成為商人們尊奉的信條。他的《致富奇經(jīng)》和《陶朱公術(shù)》被后人發(fā)揮,充實、演繹、細化,成為了今天的《理想致富十二則》、《理財致富十二戒律》、《商場教訓(xùn)》以及《經(jīng)商十八法》,統(tǒng)稱為“商人之寶”。而我寫此文,只是想說,任何傳奇、神話故事的背后,必然有不為人知的艱辛和付出,這一點對我們后人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范蠡雕塑,很高大上吧)
《寫乎》微信號hongyupt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