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白皮
功效:具有瀉肺平喘,利水消腫之功效。
主治:常用于肺熱喘咳,水飲停肺,脹滿喘急,水腫,腳氣,小便不利。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味甘,寒。主治傷中,五勞,六極,羸瘦,崩中,脈絕,補虛,益氣.
丹皮
味辛寒。主寒熱,中風,瘈疭,痙,驚癎,邪氣,除癥堅,瘀血留舍腸胃,安五臟,療癰創(chuàng)。
功效: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涼血藥。
配伍藥方
①治腎虛腰痛:牡丹皮、萆薢、白術(shù)、桂(去粗皮)等分。上四味,搗羅為散。每服9克,溫酒調(diào)下。(《圣濟總錄》牡丹散)
②治痛經(jīng):牡丹皮6~9克,仙鶴草、六月雪、槐花各9~12克。水煎,沖黃酒、紅糖,經(jīng)行時早晚空腹服。忌食酸、辣、芥菜。(《青島中草藥手冊》)
③治腕折瘀血:虻蟲二十枚,牡丹30克。上二味治下篩,酒服1克,血化為水。(《千金要方》)
④治金瘡內(nèi)漏,血不出:牡丹皮為散,水服三指撮,立尿出血。(《千金要方》)
⑤治過敏性鼻炎:牡丹皮9克,水煎服。連服10天為1療程。(《青島中草藥手冊》)
紫苑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味苦,溫。主治咳逆上氣,胸中寒熱結(jié)氣,去蠱毒、萎蹶,安五臟。
功能主治: 溫肺,下氣,消痰,止咳。治風寒咳嗽氣喘,虛勞咳吐膿血,喉痹,小便不利。
藥性解:紫菀,味苦辛,性溫,無毒,入心、肺二經(jīng)。主咳逆上氣,痰喘吐衄,補虛勞, 安五臟。 款冬為使,惡天雄、瞿麥、雷丸、遠志,畏茵陳蒿。紫色潤軟者佳。
本草綱目:紫菀,肺病要藥。今人多以車前、旋復根偽之。肺本自亡津液,又服走津液藥,為害滋甚,不可不慎。
各家論述:
①《本草經(jīng)疏》:"紫菀,觀其能開喉痹,取惡涎,則辛散之功烈矣,而其性溫,肺病咳逆喘嗽,皆陰虛肺熱證也,不宜專用及多用,即用亦須與天門冬、百部、麥冬、桑白皮苦寒之藥參用,則無害。"
②《本草通玄》:"紫菀,辛而不燥,潤而不寒,補而不滯。然非獨用、多用不能速效,小便不通及溺血者服一兩立效。"
③《本草正》:紫菀,辛能入肺,苦能降氣,故治咳嗽上氣、痰喘,惟肺實氣壅,或火邪刑金而致咳唾膿血者,乃可用之。觀陶氏《別錄》謂其補不足,其亦言之過也。
白郎花
性味歸經(jīng):味苦辛,性涼,無毒。
功能主治:通經(jīng)理氣。治跌打損傷及五癆七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燉肉,0.5~1兩;或浸酒。
野粟
功效:補中益氣之功效。用于五勞虛燒,婦人干血勞。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0-60g。
蓽茇根
功能主治:主五勞七傷,陰汗,核腫。冷氣嘔逆,心腹脹滿,食不消,寒疝核腫,婦人內(nèi)冷無子。治腰腎冷,除血氣。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錢,或入丸、散。
注意:蓽茇明堿有明顯降低狗血壓的作用,阿托品及抗組織胺藥對其降壓作用沒有影響。于第二頸椎處橫切脊髓后,降壓作用仍然保持。對呼吸的頻率及深度均無影響。對兔和大鼠回腸可抑制其張力和收縮力最后麻痹,洗去藥物可以恢復。胡椒堿的藥理見蓽茇條。
預知子
功效:疏肝理氣,活血止痛,散結(jié),利尿。
主治:用于脘脅脹痛,痛經(jīng)經(jīng)閉,痰核痞塊,小便不利。
相關(guān)配伍:
1、治大風腹臟有蟲,令人皮膚生瘡,語聲變,眉鬢落:預知子二兩(搗末),雄黃二兩(研細),乳香三兩(研細)。上藥,先以乳香末用水一斗,于銀鍋內(nèi)以慢火煎至五升,入預知子并雄黃,慢火熬成膏,入瓷器中盛。每日空心以溫酒調(diào)下一茶匙,后有蟲如馬尾隨大便出。(《圣惠方》乳香煎)
2、治心氣不足,志意不定,精神恍惚,語言錯妄,忪悸煩郁,愁憂慘戚,喜怒多恐,健忘少睡,夜多異夢,寐即驚魘,或發(fā)狂眩,暴不知人,并宜服之:枸杞子(凈)、白茯苓(去皮)、黃精(蒸熟)、朱砂(研、水飛)、預知子(去皮)、石菖蒲、茯神(去木)、人參(去蘆)、柏子仁、地骨皮(去土)、遠志(去心)、山藥各等分。上一十二味,搗羅為細末,煉蜜丸,如龍眼核大,更以朱砂為衣。每服一丸,細嚼,人參湯下,不計時候。(《局方》預知子丸)
相關(guān)論述:
1、《日華子本草》:治一切風,補五勞七傷。治痃癬,氣塊,天行溫疾,消宿食,止煩悶,利小便,催生,解藥毒,中惡失音,發(fā)落,敷一切蛇、蟲、蠶咬。
2、《開寶本草》:殺蟲,治諸毒。
3、《醫(yī)林纂要》:堅補腎水,能治勞熱,辟蛇、蟲毒。
小血光藤
功效:具有溫腎,祛風濕,壯筋骨之功效。
主治:常用于腎虧小便頻數(shù),遺尿,囊濕,腰膝酸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相關(guān)配伍
配肉桂、雙腎草、枸杞、無娘藤、土巴戟燉肉服,治腎囊潮濕;
配牛膝、杜仲、補骨脂、狗脊、牡蠣共泡酒服,治腰膝疼痛;配桑螵蛸、金櫻子、官桂、水莧菜、黑豆共燉豬小肚服,治小便頻數(shù)及遺尿。
用法用量:內(nèi)服:燉肉或浸酒,9-24g。
相關(guān)論述
1、《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安五臟,通九竅,除風濕,解寒熱。治腎囊潮濕,腰膝疼痛,小便頻數(shù),跌損勞傷及耳聾等癥。
2、《貴州民間藥物》:“利濕祛風,活絡(luò),健脾。主治勞傷,風濕骨痛。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