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皮有涼血不留淤,活血不動血的特點
《中藥大辭典》
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根皮。選擇栽培3~5年的牡丹,于秋季或春初采挖,洗凈泥土,除去須根及莖苗,剖取根皮,曬干?;蚬稳ネ馄ず?,再剖取根皮曬干。前者稱為"原丹皮",后者稱為"刮丹皮。"
生于向陽及土壤肥沃的地方,常栽培于庭園。分布河北、河南、山東、四川、陜西、甘肅等地。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長沙藥解》黃元御
味苦、辛,微寒,入足厥陰肝經(jīng)。達木郁而清風,行瘀血而瀉熱,排癰疽之膿血,化臟腑之癥瘕。
《雷公炮制藥性解》
歸肝經(jīng)
《本草經(jīng)解》
歸小腸、肺經(jīng)
牡丹皮 (《本經(jīng)》)
【性味歸經(jīng)】苦、辛,微寒。歸心、肝、腎經(jīng)。
【功效】清熱涼血,活血散瘀。
【應(yīng)用】
1.用于溫熱病熱入血分而發(fā)斑疹,及血熱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等證。本品能淸熱涼血,以去血分郁熱而收化斑、止血之效。常與犀角、生地等配伍,如畢角地黃湯。
2.用于溫熱病后期,陰分伏熱發(fā)熱,或夜熱早涼,以及陰虛內(nèi)熱等證。本品能退虛熱常與知母、鱉甲、生地等同用,如青蒿鱉甲湯。此種涼血退熱功效,還適用于婦女月經(jīng)先期,經(jīng)前發(fā)熱之證。通常與白芍、黃冬、柴胡等配伍,如宣郁通經(jīng)湯。
3.用于血滯經(jīng)閉、痛經(jīng),或癥瘕等證。本品能活血行瘀以通經(jīng)散癥。常與桂枝、桃仁等同用,如桂枝茯苓丸。本品的活血行瘀作用亦適用于跌撲損傷,瘀滯疼痛之證,可與乳香、沒藥等配伍。
4.用于癰腫瘡毒及內(nèi)癰。本品在方劑中發(fā)揮其清熱涼血與活血行瘀的綜合作用,能涼血消癰。治外癰可配伍金銀花、連翹、白芷等藥;治腸癰初起,多配伍大黃、桃仁、冬瓜仁等,如大黃牡丹皮湯。
【用量用法】6?12g,煎服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血虛有寒、孕婦及月經(jīng)過多者不宜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