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騰股創(chuàng)投(微信ID: tengguvc,BP投遞:bp@tengguvc.com),原文來自 Medium,作者 James Clear,由騰股創(chuàng)投編譯整理。
你可以通過訓練讓你的大腦更好的思考。最好的訓練方法之一是擴展你用來思考的心智模型(mental model)。 在本文中,我將通過分享世界級思想家的故事來進一步解釋。
我首次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好的心智模型模型的作用,是在閱讀著名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的故事時。 費曼分別從麻省理工學院和普林斯頓大學獲得了本科和博士學位。在那段時間里,他在數(shù)學系非常有名,解決了其他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
當人們問他如何做到這一點時,費曼稱他的秘密武器不是他的智商,而是他在高中時學到的一種策略。 費曼說,他的高中物理老師有一天讓他在課后留下,并給了他一個挑戰(zhàn)。
老師說,“費曼,你話太多了,喜歡發(fā)出噪音。我知道為什么,因為你覺得無聊。 所以我會給你一本書。 你往后走,在角落里,去研究那本書,當你掌握了那本書的所有內(nèi)容后,你才可以隨意說話?!?/p>
所以之后的每一天,費曼都會藏在教室的后面,研究這本書: 伍茲著的《高等微積分學》,而其他同學繼續(xù)他們的正規(guī)課程。在研究這本舊的微積分教科書時,費曼開始開發(fā)一套自己心智模型。
“這本書還教你如何對積分符號內(nèi)的參數(shù)求微分。后來我發(fā)現(xiàn),一般大學課程并不怎么教這個技巧,但我掌握了它的用法,往后還一再地用到它。因此,靠著自修那本書,我做積分的方法往往與眾不同?!辟M曼寫道。
“結(jié)果經(jīng)常發(fā)生的是,我在麻省理工或普林斯頓的朋友被某些積分難住,原因卻是他們從學校學來的標準方法不管用。如果那是圍道積分或級數(shù)展開,他們都懂得怎么把答案找出;現(xiàn)在他們卻碰壁了。這時我便使出“積分符號內(nèi)取微分”的方法——這是因為我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工具箱。當其他人用光了他們的工具,還沒法找到解答時,便把問題交給我了!”(摘自《別鬧了,費曼先生》一書)
普林斯頓和麻省理工學院的每一位博士生都很出色。費曼與其他人的區(qū)別不一定是智力,而是他看待問題的方式。他擁有更廣泛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解釋了事物是如何運作的,是一種概念,框架或世界觀,你可以在腦海中運行,幫助你理解世界和事物之間的關系。
例如,供需關系是一種心智模型,可以幫助你理解經(jīng)濟運行狀況。博弈論是一種心智模型,可以幫助你理解關系和信任如何運作。 熵也是一種心智模型,可以幫助你理解混亂和衰敗的運作方式。
心智模型指導你的感知和行為。他們是你用來理解生活,做決定和解決問題的思考工具。學習一種新的心智模式為你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看待世界的方式。就像費曼學習的一種新的數(shù)學技巧一樣。
心智模型不是完美無缺的,但有用。 例如,物理學或工程學中沒有任何一個單一的心智模型提供了對整個宇宙的完美解釋,但是這些學科的最好的心智模型,使我們能夠建造橋梁和道路,開發(fā)新技術,甚至到達宇宙空間。 正如歷史學家 Yuval Noah Harari 所說:“科學家普遍認為沒有任何理論是完全正確的。 因此,對知識的真正考驗不是真理,而是實用性?!?/p>
實用的心智模型就是最好的心智模式。它們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作用。理解這些概念將有助于你做出明智的選擇并采取更好的行動。 這就是為什么培養(yǎng)廣泛的心智模型對于任何想要清晰,理性,有效思考的人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
在擴展心智模型這件事上,專家也需要像新手一樣努力。我們都有自己最喜歡的心智模式,我們用來默認解釋事情發(fā)生的方式或原因。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在某個領域?qū)I(yè)知識的積累,我們往往傾向于使用自己最熟悉的心智模型。
這就是問題所在:當某個世界觀主導著你的想法時,你會試著通過這個世界觀解釋你所面臨的每一個問題。當你在某個特定的區(qū)域很聰明或有才華時,尤其容易陷入這個陷阱。
你使用某個單一心智模型越多,這個心智模型就越有可能讓你馬失前蹄,因為你將開始用同一種方式應用于每一個問題,專業(yè)知識成為一種限制。 正如諺語所說,“如果你只有一把錘子,一切看起來都像是釘子。”
當某種世界觀主導著你的思維時,你會試圖通過這個世界觀解釋你所面臨的每一個問題。
我們來看看生物學家 Robert Sapolsky 的這個例子。他問道,“雞為什么過馬路?”然后,他提供了不同專家的答案。
如果你問一位進化生物學家,他們可能會說:“雞因為看到了另一邊的潛在的交配對像而穿過了馬路?!?/p>
如果你問一個運動學家,他們可能會說:“因為腿部肌肉收縮,每一步都向前拉腿骨,所以這只雞穿過馬路?!?/p>
如果你問一位神經(jīng)科學家,他們可能會說:“因為雞腦中的神經(jīng)元被激發(fā)并引發(fā)了運動,雞就穿過了馬路?!?/p>
從技術上講,這些專家都沒錯。 但是沒有人看到整個局面。 每一個人的心智模式都只是現(xiàn)實的一種觀點。我們在生活中面臨的挑戰(zhàn)和情況不能完全由一個領域或行業(yè)來解釋。
所有觀點都有一些道理。但沒有一個觀點包含完整的事實。
依靠一套狹窄的思維工具就像為你的頭腦穿上了塑身衣一樣,你的認知范圍是有限的。當你的心智模式集合很少時,你找到解決方案的可能性也是有限的。為了發(fā)揮你的全部潛力,你必須收集一系列心智模型。你必須建立你的工具箱。 因此,杰出思維的秘訣就是學習和運用各種心智模型。
積累心智模型的過程有點像改善你的視野。 用一只眼睛也可以看到東西。但是如果你遮住一只眼睛時,你就會失去部分場景。 當你只用一只眼睛看時,不可能看到完整的圖像。
同樣,心智模型提供了世界如何運作的內(nèi)部圖像。我們應該不斷提升和改善這張照片的質(zhì)量。 這意味著從好書中廣泛閱讀,研究看似無關的領域的基礎知識,并從具有截然不同生活經(jīng)歷的人那里學習。
心智的眼睛需要各種心智模式來拼湊一幅關于世界如何運作的完整畫面。 你利用的資源越多,思維就越清晰。 正如哲學家 Alain de Botton 所說:“做出正確決定的主要敵人是對問題缺乏足夠的觀點?!?/p>
在學校里,我們傾向于將知識分為不同的孤島:生物,經(jīng)濟,歷史,物理,哲學。 在現(xiàn)實世界中,信息很少被整齊劃分為不同的類別。 用查理芒格的話說,“在一個小學術部門中找不到世界上所有的智慧?!?/p>
世界級的思想家都不是孤島思維。他們避免通過單一主題的鏡頭來看待生活。相反,他們培養(yǎng)“流動知識”可以輕松地從一個主題流向另一個主題。
這就是為什么重要的不僅是要學習新的心智模式,而且要考慮它們之間如何相互連接。創(chuàng)意和創(chuàng)新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各種想法的交叉點上。通過發(fā)現(xiàn)各種心智模式之間的聯(lián)系,你可以找出大多數(shù)人忽視的解決方案。
好消息是:
你不需要掌握每個主題的每一個細節(jié),不不需要成為世界級的思想家。 在人類歷史上所產(chǎn)生的所有心智模式中,只有幾十個我們需要學習并牢牢掌握。
許多最重要的心智模式來自生物學,化學,物理學,經(jīng)濟學,數(shù)學,心理學,哲學等學科的重要思想。 每個領域都有一些心智模型,構(gòu)成了學科的中堅力量。 例如,經(jīng)濟學的一些支柱心智模型包括激勵,稀缺和規(guī)模經(jīng)濟等理念。
如果你能掌握每門學科的基礎知識,那么你就可以開發(fā)一個非常準確和有用的生活圖景。
我希望創(chuàng)建一系列廣泛學科中最重要的心智模型,以容易理解的方式解釋它們,而且對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也有意義和實用。在研究了 1000 多種不同的心智模型之后,我逐漸將其縮小到最重要的幾十種。以下是一些心智模型的列表。
經(jīng)濟學
共同知識(Common Knowledge)
比較優(yōu)勢(Comparative Advantage)
分散風險(Diversification)
規(guī)模經(jīng)濟(Economies of Scale)
有效市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博弈論(Game Theory)
激勵(獎勵和懲罰)(Incentives (Reward and Punishment))
稀缺性(Scarcity)
供給和需求(Supply and Demand)
心理學
沉錨效應(Anchoring)
巴普洛夫條件反射(Classical Conditioning (Pavlov))
承諾與一致(Commitment and Consistency Bias)
雙曲貼現(xiàn)(Hyperbolic Discounting)
控制錯覺(Illusion of Control)
厭惡損失(Loss Aversion)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純粹接觸效應(Mere Exposure Effect)
互惠(Reciprocity)
維持現(xiàn)狀偏見(Status Quo Bias)
幸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
部落主義(Tribalism)
思維
科學方法(The Scientific Method)
倒置(Inversion)
沖浪思維(Surfing or “Riding the Wave”)
逆向作業(yè)(Working Backward)
生物學
自然選擇(Evolution by Natural Selection)
平衡(Equilibrium (Homeostasis))
遺傳(Heredity)
信號化(Signalling)
化學
活化能(Activation Energy)
原子理論(Atomic Theory)
自身催化作用(Autocatalysis)
熵(熱力學第二定律)(Entropy (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催化劑(Catalysts)
物理
臨界質(zhì)量(Critical Mass)
相對論(Relativity)
速率(Velocity)
工程學
突破點(Break Points)
杠桿作用(Leverage)
完全系數(shù)(Margin of Safety)
冗余(Redundancy)
數(shù)學
正態(tài)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
排列與組合(Permutations and Combinations)
冪律(Power Laws)
《探尋智慧:從達爾文到芒格》——Peter Bevelin
《窮查理寶典》——查理?芒格
《在家就能讀MBA : 掌握經(jīng)營的藝術》——Josh Kaufman
《第五項修煉 : 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Peter Senge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