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麥青
有一種影片在做乘法,舉不勝舉的燒腦情節(jié),連環(huán)套式的結構鋪陳,讓人仿佛步入一個敘事的迷宮,比如諾蘭的《盜夢空間》;有一種影片在做加法,接踵而至的喜劇段子,目不暇接的奇幻空間,比如徐崢的《泰囧》;還有一種影片在做減法,沒有波瀾壯闊的宏大場面,也沒有百折千回的復雜情節(jié),它冷靜、克制、深藏不露卻又如一縷細流,于無聲處震顫你的心靈,比如近期上映的《波斯語課》。
A
從未遺忘的歷史傷痛
二戰(zhàn)期間,一個德國商人為了拯救眾多猶太人的性命,不惜傾家蕩產,余生窮困潦倒。深受感動的導演為此拍下了《辛德勒名單》。影片結尾,伴隨打印機的聲音,是一份長達1100多人的黑白名單。這份名單背后,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并由此繁衍出猶太人的龐大族群,后世稱之為“辛氏猶太人”。
無獨有偶。在艱難求生的二戰(zhàn)集中營里,一名普通的猶太人吉爾斯用語言課的獨特方式,銘記住了通往死亡之路的2840個冤魂。他通過自己的回憶,完成了對同胞的悼念和對納粹罪惡的控訴。2840個名字,這一長串名單,感動了具有猶太血統(tǒng)的導演瓦迪姆·佩爾曼。他在影片《波斯語課》中表達了對猶太人的敬意和對二戰(zhàn)歷史的反思。
關于戰(zhàn)爭,《波斯語課》的整個基調是壓抑的。除了片頭那一抹彩色外,全片幾乎都是黑白灰等色調構成的慘淡景象。濃重的霧靄、尖銳的鐵絲網、簡陋擁擠的監(jiān)牢,伴隨著德軍的叫罵聲、毒打聲,猶太人被奴役、被虐待、被折磨的慘劇一幕幕在上演。一面是德國軍官和士兵的談笑風生,一面是吉爾斯面對德國納粹軍官科赫的生死較量;一面是廚房里烹飪美食時的寧靜,一面是采石場上沉重而痛苦的呻吟;一面是野餐會上德國軍官觥籌交錯的景象,一面是科赫對吉爾斯野蠻的毒打……片中,德國人與猶太人構成了兩個世界:高大與弱小、尊貴與卑微、希望與絕望、生與死等,這些相互沖突的概念在畫面中相互編織,形成了人性最富有沖擊力的碰撞,展現了二戰(zhàn)這一人類歷史上最荒誕的至暗時刻。
《波斯語課》的故事改編自真實的歷史事件,猶太人吉爾斯和科赫軍官都有原型。影片中沒有驚世駭俗的歷史大事件,也沒有花哨嫻熟的鏡頭技巧,更多的不過是吃飯、勞動、聊天、聚餐這些再日常不過的鏡頭。但是鏡頭里無處可藏的焦慮、痛苦和絕望的氣息深深觸動了觀眾。二戰(zhàn)結束至今已將近80年,但是歷史的慘痛教訓從未被遺忘?!恫ㄋ拐Z課》用一種冷靜的鏡頭語言訴說著戰(zhàn)爭對于人性的扭曲和對于生命毀滅性的打擊。
B
為無名之輩立傳
《波斯語課》的男主角吉爾斯是個猶太人,雖然身材瘦小,但在極端殘酷的環(huán)境中卻能急中生智,讓人為他非同凡響的智商和情商拍手叫好。但是,影片從始至終,他的真實姓名只出現了一次。如果不仔細聆聽,觀眾會誤以為他就叫雷扎。為了活下去,吉爾斯謊稱自己是波斯人,名叫“雷扎”。科赫想學習波斯語。為了保命,吉爾斯獨創(chuàng)了一門不存在的語言,在集中營里每天教科赫“波斯語”。
在科赫的強壓下,吉爾斯最初只是為了個人的求生。但是,當集中營中一名波斯人被殺死后,吉爾斯發(fā)生了徹底的改變。難友為了幫他脫困,獻出了自己的生命;猶太同胞們一次次被毒打、被折磨,他們生不如死的畫面每天都在他幫廚的窗戶前上演。終于,吉爾斯不再以個人的安危為念,決定用自己的死去換取另外一個人的生命。當科赫將吉爾斯從死亡之列中拉出來時,吉爾斯喊出了“你和他們一樣都是劊子手”的反抗之聲。
影片在這里沒有過多渲染吉爾斯的心理動機。吉爾斯的正面形象,并沒有一般戰(zhàn)爭片的英雄人物高大上的人物塑造和鏡頭策略,但他卻背出了2840個名字,他是納粹罪惡的見證者和控訴者。就是這樣一個普通人,在納粹集中營中釋放出了難能可貴的人性光輝,成為照亮那個黑暗世界的一道曙光。
2840個名字對應著2840個鮮活生命。在納粹集中營中,他們被蹂躪、被侮辱、被傷害。吉爾斯的內心深處是柔軟和善良的。每一次為他們打湯時,他用自己哀傷的目光銘記住了這些平凡的生命。耐心、理解、愛……吉爾斯根據納粹集中營里的猶太人名冊,將上面的每個名字都轉換成為自己獨創(chuàng)的“波斯語”詞根。這些虛構出來的詞根,最后印刻在科赫和吉爾斯的生活中。對于科赫來說,這些虛構的詞根成為揭穿他虛偽面孔和假身份的一把利劍,最后讓他無處可逃;對于吉爾斯來說,他將這些名字銘刻在內心深處。雖然他無法力挽狂瀾,讓這些無辜之人起死回生,但他卻用自己的大腦和記憶,為那些無名之輩立傳。
C
平庸之惡的反思
每一部反思二戰(zhàn)的影片里,幾乎都有一個瘋狂的德國軍官,殺人不眨眼,噬血成性?!恫ㄋ拐Z課》中的科赫卻很不一樣。他并不是惡貫滿盈的殺人魔,相反我們更多時候看到的卻是一個求知若渴、彬彬有禮的后廚主管形象??坪諒男〖揖池毢?,對食物有著很強烈的匱乏感。他長大后成了廚子。后來,科赫加入了德國納粹組織,成為后勤部門的軍官。即使在二戰(zhàn)最黑暗的歲月里,他依然念念不忘去德黑蘭開餐廳的夢想,這也是他在集中營里苦學波斯語的根本原因。不過,科赫身上還有暴戾成性的另一面。當他不怒自威、身旁的衛(wèi)兵都對他噤若寒蟬時,當他感覺自己被欺騙、肆無忌憚地毒打吉爾斯時,這時的科赫與戰(zhàn)爭惡魔別無二致。
“我又沒有殺人,我不過是個廚子”這句臺詞,充分展示了科赫對自身罪惡的寬恕。當一個人失去了獨立思索和判斷是非的能力時,就難免被大多數人裹挾著,陷入盲從和平庸之惡的洪流里。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坪盏茸飷旱膸蛢凑?,并沒有意識到自身所犯下的過錯,甚至以堂而皇之的理由來掩蓋和粉飾的時候,也是最讓人憂心忡忡的。
善與惡的較量,時間最終給出了答案。人們最終迎來了春天,眼前郁郁蔥蔥、綠意盎然,耳邊有自由的風吹過……(麥青)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