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揚個性 情思飛揚——我心目中的語文課
什么是好的語文課?好的語文課有沒有具體的標準?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但每一個人心中,肯定有自己的理想課堂。正如評論家所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
在我看來,一堂好的語文課不妨從三個方面定義。一是教師。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因此,教師的個性也必然要體現在課堂教學之中。個性是什么?他不僅是性格,更是個人的學識、修養(yǎng)、興趣等的綜合體。由此可見,一堂好的語文課,能否展現出了教師的個性,教師課后的感覺是否舒服,是判斷一節(jié)課最重要的標準。記得在上溫庭筠的《憶江南》時,我緊抓“望”字和“斷”字進行教學,一節(jié)課,學生在我的調動下,情緒高漲,趣味盎然;自己上完課后也是高興得想唱、想跳;那么我認為,這至少可以說是一節(jié)成功的課。一個老師,尤其是語文老師的課堂,如果連自己都不能感動,很難說是成功的。
二是學生。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中心。教師的上課,是為學生而上的;教師的知識,是為學生講授的;因此,學生的表情、神態(tài)及其感受是判斷一節(jié)語文課是否成功的又一條重要標準。在教學《阿里山紀行》時,我提出了四個問題:第一,本文作者的行蹤線索是什么?每一處作者是如何寫的,抓住了什么特征?《高山青》這首歌曲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課后第一題。然后請學生圍繞這四個問題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討論。整節(jié)課,學生討論了有二十多分鐘,然后是匯報。在學生討論時,我又不斷的予以激勵,看到孩子們討論的熱火朝天,并且展開了爭辯,匯報的時候,踴躍發(fā)言,我覺得這也是一堂成功的課。
三是目標。我們做任何事,都是有一定目的的。語文教學也是如此。對于同一篇課文,不同老師的教學目的可以不一樣,但無論如何,達到自己的教學目的,無疑是一致的。語文,要讓學生有所收獲,就必須達到目的。
我心目中的語文好課,大概如此。想強調的是,我從不認為,老師講了一節(jié)課的語文課就是差課;也從不認為,學生活動了一節(jié)課的語文課就是好課。課的好壞,尤其是語文課的好壞,是不能以老師的講授時間長短來判斷的。正如我們常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選擇什么方法,要看教師,要看學生,要看教學目標。我現在仍然記得進行修時的大學語文老師講授的《寶玉挨打》:整節(jié)課都是老師在講,但我至今想起來,仍是一種享受;因為,無論我一個人怎么讀,都體會不出老師講的精彩。
對于上好語文課,我有自己的一些看法。一是語文要注重人文性。語文即生活,語文的一個目的,在于教會學生生活,享受和創(chuàng)造生活。因此,語文一定要有人文性;沒有人文性的語文課,不是語文課。二是語文課的標準不能無限提高。實際來說,是語文的考試標準,不能強人所難。近些年來,我看了一些高考語文試題,也看了一些公務員考試中的語言測試題,想明白了學生為什么不愿意學語文。因為,語文考試太難了,有時簡直像買彩票。語文是一門應用性學科,過分的強調一些辨析,只會讓學生越來越討厭語文?!溃@樣的考試直接影響著我們的語文教學——那是指揮棒。包括我們的作文,大大可以降低要求,我甚至有這樣一個觀點,初中的學生能把一件事記敘清楚,會寫常用的應用文即可。三是語文課要強調閱讀。這種讀,不僅是多種形式的讀,還是大量的讀,要讀出自己的感悟,讀出自己的見解,讀出自己的人生意見——這些,大可不必和專家學者規(guī)定的一樣。語文是豐富人生的,不是限制人生的。
我的最大困惑就是,師生都享受的課堂,卻不一定能考好。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