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和大家見面啦~最近臨近高考,忙碌異常,課程、教研,不亦樂乎……
每周一次和家長幫的朋友們在群組中交流,都會有滿滿地感動——如此盡力盡責的爸爸媽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了解孩子,為孩子做好一切準備。這些點點滴滴,都為我這個2歲女娃媽媽樹立了榜樣。
感動之余,希望能在自己研究的領(lǐng)域上給孩子們更多幫忙,于是在家長幫編輯們的大力支持下,有了這樣的一系列文章“晶瑩談高考”
今天咱們講講作文,這是同系列的第一篇,后續(xù)的文章會陸續(xù)推出。大家有任何語文學習上的問題、困惑、建議,都歡迎在帖子中留言,我會在看到后第一時間回復(fù)。
閑言少敘,進入今天的重頭戲:
晶瑩談高考——高考作文常見主題(一)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被提問的最多問題,不是某道題目的方法,而是一雙求知而迷茫地眼睛,配合著一句“老師,我語文成績不好,怎么辦?”
每到這時,我會讓學生去分析、總結(jié)自己在語文學科中的哪個模塊出了問題。事實上,和已經(jīng)不再使用的文言文以及閱讀門檻高高在上的古典詩歌鑒賞相比,大家在作文模塊出現(xiàn)的問題最多。
在作文學習的問題上,很多孩子會走向極端,這兩個極端就像是地球的兩級,相隔甚遠卻都不適于居住。一個極端是孩子們覺得作文成績是很難提高的,只能靠“積累”,靠閱讀來提高語感,他們嘗試的提高作文的方法都不具備可操作性,所以干脆自暴自棄,聽之任之;另一個極端是有些學生會進行機械性地“美文”的背誦,背文章,記詞句,而不是學方法,找技巧。他們會套用部分詞句,但是面對審題立意要求高的文題時,卻根本找不到合適的角度去立意。
比如 2014年全國新課標1卷 《山羊過獨木橋》作文題目如下
學校開運動會,最后一個項目是“山羊過獨木橋”,規(guī)則是學生從獨木橋兩邊同時上橋,在橋中間時兩人相遇會有一個人下橋一個人通過,但在這個項目的預(yù)賽時,有一對同學在橋中間抱住轉(zhuǎn)身,雙雙通過,裁判認為這樣做有爭議。根據(jù)此材料寫一篇不少800字的文章。
根據(jù)第二種方法備考的孩子,面對這道題目會無所適從。因為這道題目不像某些題目那樣清晰明確地指出立意的要素(如2013江西卷)而是需要學生通過自己對材料的理解,理清材料中各要素間的關(guān)系,加以判斷和分析,找到立意點。
上述過程,就是審題立意的過程。我們的文章跑題、偏題,或者寫作時不知道如何下手,或者寫到中途無法進行下去,都是審題立意階段有所欠缺的結(jié)果。
如果你的文章有上述問題,不知道如何入手,那么請從審題立意開始,進行科學化地作文備考訓(xùn)練。高考作文的閱卷過程不似客觀題那樣具備唯一答案,看似“看機緣、憑運氣”,事實上并非如此。高考作文不是天馬行空地文學創(chuàng)作,而是中國最重要的一場選拔性考試中分值最高的一道題(高考總分的8%)一定程度上,說其能夠決定人生命運也不為夸張。作為一門科學化地考試,高考作文題目具備明確的命題類型、命題要求和閱卷標準。截至2014年全國各省均已實現(xiàn)高考作文網(wǎng)上閱卷,通過“多人閱卷”和“兩位老師閱卷分數(shù)相差過大再次閱卷”等規(guī)則來使閱卷者個人偏好對成績的影響降到最低。
所以,如果你之前對作文喪失信心了,請再次尋回你的希望。寫好作文不是一件“靠天吃飯”“碰運氣”的事,通過科學系統(tǒng)地訓(xùn)練,你可以通過老師已經(jīng)摸索到的規(guī)律,找到最快的提高分數(shù)的途徑。
這些方法包括什么呢?
第一個方法,學習多類型作文題目的審題立意的不同技巧。
高考作文題目分為命題作文、話題作文和材料作文三類,后者又可以再度劃分。這三者相比較,材料作文審題立意難度最大,話題作文立意角度最廣,每種題目在審題立意時的切入角度和需要把握的要素是不一樣的。這些內(nèi)容咱們?nèi)蘸髸倪M行說明,在此不做贅述。
第二個方法,就是學習高考作文的常見主題。
作文主題是什么?即一道題目最主流的立意角度,不唯一。
如2012年北京卷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老計一個人工作在大山深處,負責巡視鐵路,防止落石、滑坡、倒樹危及行車安全,每天要獨自行走二十多公里,每當列車經(jīng)過,老計都會莊重地向疾馳而過的列車舉手致敬。此時,列車也鳴響汽笛,汽笛聲在深山中久久回響……
大山深處的獨自巡視,莊重的巡禮,久久回響的汽笛……,這一個個場景帶給你怎樣的感受和思考?
請在材料含義范圍之內(nèi),自定角度,自擬題目,自選文體(詩歌除外),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這道題目,考生可以從“敬業(yè)”“責任心”“堅持”“平凡與偉大”等角度入手,這幾個角度,就是這道題目的主題。
什么叫常見主題呢?就是某個時間段內(nèi), 全國范圍內(nèi)多省的試卷中,重復(fù)出現(xiàn)的作文主題。這種重復(fù)一般是跨年,跨省,A省2008年的作文主題,可能出現(xiàn)在B省2010年,C省2013年的作文中。
如果我們能把這些最常見的主題總結(jié),根據(jù)常見主題去積累素材,或依據(jù)其中的關(guān)鍵字去審題立意,往往能在作文審題立意的備考中取得較大的進步。
為什么高考作文形式多變,但是主題具備相對重復(fù)性呢?因為高考作文是一種時代社會價值觀的考察。
時至今日,高考作文承載的使命不僅僅是考察學生的寫作能力,更是一種思維能力的考察,最重要的,它是一塊“試金石”,選拔出那些符合時代價值觀的孩子,進入高等學府進行深造,以更好地服務(wù)和改造當今社會。
翻看恢復(fù)高考以來歷年的高考作文,不管是1987年的《談理論對實踐的指導(dǎo)意義》中反映的改革開放后出現(xiàn)的社會問題,還是1991年《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1998年《戰(zhàn)勝脆弱》反映的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變革下出現(xiàn)的一些社會情況對人的思想觀念的變化要求。都有著鮮明的時代烙印。
1999年,《假如記憶可以移植》幻想類的題目出現(xiàn),開始進入當時領(lǐng)導(dǎo)人所要求的“樹立全民族的創(chuàng)新意識,建立國家的創(chuàng)新體系”這個大的框架中。在這篇作文里,孩子們可以寫故事,談利弊,但是絕不能離開正確的價值取向。進入2000年,社會愈發(fā)強化學生的綜合能力和道德品質(zhì),“誠信”“堅持”“感恩”這樣的題目屢見不鮮,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顯示出強悍的生命力。
這種高考作文題目的生命力,體現(xiàn)在一個固定的歷史時期內(nèi),能夠充分體現(xiàn)社會主流價值觀的題目會反復(fù)出現(xiàn)。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高考作文常見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