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藥湯《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 治濕熱痢疾之常用方
【組成】芍藥一兩、當歸半兩、 黃連半兩、檳榔、木香、甘草( 炙)各二錢,大黃三錢、黃芩半兩、官桂二錢半
上藥?咀,每服半兩,水二盞,煎至一盞,食后溫服。
【方歌】
芍藥芩連與錦文,桂甘檳木及歸身;
別名導氣除甘桂,枳殼加之效若神。
【趣味方歌】網絡引用
芩香連,當大官,干藥郎(黃芩、木香、黃連+當歸、大黃、官桂<肉桂>+炙甘草、芍藥、檳榔)
【方解】
黃連<君>、黃芩<君>苦寒 入大腸經,清熱燥濕,以除致病之因。
芍藥<臣>重用一兩,柔肝理脾,緩急止痛+當歸<臣>和血行血→行血則便膿自愈。
木香<臣>+檳榔<臣>行氣導滯,調氣則后重自除。
大黃<佐> 苦寒沉降(1)助黃芩,黃連瀉火燥濕(2)合當歸、芍藥活血行氣(3)通腑瀉下,導濕熱積滯從大便而去→通因通用→(無表證的情況)痢疾不怕當頭下。
注:血多或陳血者,酌加大黃用量。
肉桂<佐> 辛熱→少量二錢半(1)入血分,協(xié)當歸、芍藥行血和營(2)制約黃芩、黃連苦寒之性,防冰伏濕熱之邪。
甘草<佐使>調和諸藥。
甘草+芍藥 緩急止痛。
若去掉甘草和肉桂,加上枳殼,名為導氣湯,對痢疾初起、里急較重者,效果更佳。
【功用】清熱燥濕,<調和氣血>。
【主治】濕熱痢疾。腹痛,<便膿血>(調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濕熱—>行氣),肛門灼熱,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而不厚),脈弦數(shù)。
補充:若舌苔黃膩而厚,酌加山楂消宿食且活血化瘀。
(文中圖片為網絡引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