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質偏寒者
體質偏寒者通常會有平常怕冷、手足發(fā)涼、吃冷食后易腹瀉等癥狀,這些人很適合多吃姜,因為姜性溫,可以用來溫中驅寒。
二、胃寒者
胃寒者如有喜食熱飲、干嘔清水等癥狀的人食用生姜比較合適。尤其是夏天,人們好涼,經常吃些冷飲和涼性的水果,造成寒涼侵胃,這時及時喝點姜糖水,將有助于驅逐體內風寒。
三、食欲不振者
俗話說:“飯不香,吃生姜”,當吃飯不香或飯量減少時,可以吃上幾片姜或者在菜里放上一點嫩姜,都能改善食欲,增加飯量。
四、風寒感冒患者
由于姜性質溫熱,有解表功效,所以只能在受寒的情況下作為食療應用。但生姜飲料只能用來治療風寒型感冒,而風熱感冒屬于人體傷于風熱,如果這時再服用生姜類溫熱藥,就如同火上澆油。流感一般不用生姜來治療,因為中醫(yī)認為,流感需用苦寒中藥清瘟敗毒,而姜不具備苦寒之性。
陰虛體質的人,絕對不能吃姜。陰虛就是燥熱體質,表現為手腳心發(fā)熱,手心有汗愛喝水,經??诟?、眼干、鼻干、皮膚干燥、心煩易怒、睡眠不好,而姜性辛溫,陰虛的人吃姜會加重陰虛的癥狀。
內熱較重者,如患有肺熱燥咳,胃熱嘔吐、口臭,痔瘡出血,痛瘡潰爛等疾病的人不宜食用生姜。如果是熱性病癥,食用生姜時一定要配伍寒涼藥物中和生姜的熱性。
一般情況下,肝炎病人是忌吃姜的,因為常吃姜會引起肝火旺。想要克制吃姜引起的肝火旺,可以同時選擇一些可舒肝、理氣的食物,比如用山楂、菊花泡泡茶喝,這樣就可以消除生姜引起的燥熱而不傷身體。
很多人都把姜外用來治療脫發(fā),的確,姜性溫味辛,確實能夠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環(huán),刺激毛囊打開,促使毛發(fā)再生。但要注意脫發(fā)屬熱性疾病,姜用久了會生熱,用熱性藥治熱性病,和中醫(yī)講究的“熱病用涼藥”原則是相沖突的,所以盡量少用。
有些人吃姜時習慣把姜皮去掉,這種習慣好不好呢?這里面真有點門道。有句話這么說:“留姜皮則涼,去姜皮則熱”。原來姜肉與姜皮的性味功效并不相同,姜肉性溫,可發(fā)表健胃、止嘔解毒;姜皮性涼,能夠行水、消腫。通常做菜的時候,為了保持姜的藥性平衡,發(fā)揮它的整體功效,我們不要刮掉姜皮,而在做寒涼性菜肴時需要用姜來調和寒性,這時就不要用帶皮的姜了。
姜在藥用上是否留皮,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判斷。如果用它治療風寒感冒,最好去皮,因為姜皮性涼且能止汗,不利于解表發(fā)汗。同樣的道理,治療脾胃虛寒引起的嘔吐、胃痛等不適時,也應去掉姜皮。那什么時候用姜皮呢?姜皮“利水”,用來治水腫時就要用帶皮姜,如果水腫患者體內有“熱”,比如有口腔潰瘍、口臭、便秘等癥狀時,最好只用姜皮,不用姜肉,以免熱上加熱,火上澆油。
姜的吃法靈活,可以做主菜,也可以做佐料,還可以用糖或鹽腌制成姜糖和小菜。有個說法叫“嫩姜炒菜,老姜熬湯”,因為嫩姜辣味小,口感又脆又嫩,用來炒菜、腌制可以說是恰到好處。老姜呢,味道辛辣,熬湯、燉肉時用它為調味品再好不過。老姜的藥用價值高,如預防感冒或者做藥膳,就一定要用老姜。
嫩姜不能久放,最好先用保鮮膜包覆再冷藏,不宜超過兩周。老姜多常溫保存,過去貯藏于干沙堆里,現在可以拿報紙包好,也可放在米桶里存放。
古代醫(yī)書中有“一年之內,秋不食姜;一日之內,夜不食姜”的警示,這是有一定道理的,元代醫(yī)學家李東垣說:“蓋夏月火旺,宜汗散之,故食姜不禁。辛走氣瀉肺,故秋月則禁之。”意思是而秋天氣候干燥,燥氣會損傷肺臟,這時再吃姜等辛熱之物,會加重人體的燥熱失水,所以會有“夭人天年”的危害。那為什么夜不食姜呢?李東垣也做出了解釋,他說夜里是陽氣收斂之時,天地之氣都閉合了,而姜性溫味辛主發(fā)散,這和自然的規(guī)律不符,這就好像我們應該夜里睡覺,白天工作,可有些人偏偏反過來,這自然會對健康造成損害。當然,有病需要用姜還得用,關鍵是要掌握一個度和量。
生活中有人喜歡往酒里放姜。這其實是個誤區(qū),中醫(yī)認為,久食姜并同時再喝酒,容易在體內形成積熱,這樣不僅會使得眼睛出問題,還會使痔瘡加重。但在引用黃酒時可以加一些生姜,因為可調黃酒的微苦味,但注意要少量。
另外有的人常常說“爛姜不爛味”,用爛姜來做調料,這是不對的,姜腐爛后會產生有毒物質黃樟素,有可能會誘發(fā)肝癌、食道癌等疾病。
一、溫肝補血、散寒暖腎的當歸生姜羊肉湯
取當歸45克,生姜45克,羊肉500克。先把羊肉洗凈、切塊,用開水焯過,去掉血污瀝干;然后再把當歸、生姜分別用清水洗凈,把生姜切片。接著將上面所有的材料一起放到砂鍋里,加開水適量,先用武火煮沸后,再改用文火煲2~3小時至肉爛湯濃,去藥渣,吃肉喝湯。
這道當歸生姜羊肉湯是沿用了2000多年的中醫(yī)名方,是漢代醫(yī)圣張仲景創(chuàng)制用來治療婦女產后虛寒腹痛的,記載于《金匱要略》之中。張仲景同時提出如果體內寒重,可以加重生姜的用量;痛多并伴有嘔吐,可在湯中加入陳皮、白術。
從這湯的用料上我們就能看出它的滋補功效來,生姜溫陽散寒,當歸養(yǎng)血活血,羊肉補虛生血,三者合一,能夠養(yǎng)血活血、溫陽散寒。有寒性疝氣、腹痛怕冷、血虛乳少的人最適全食用,也是平常用來溫肝補血散寒暖腎的保健名方。如果您長期勞累、精神緊張或長期處于陰冷潮濕之地,都不妨試試這道湯。作為虛寒體質調理的藥膳時,如果你覺得藥味太重,可以減少當歸與生姜的用量。
不過要注意羊肉屬于腥膻發(fā)物,可能會使舊病復發(fā)或新病加重,所以如患有皮膚病、過敏性哮喘以及某些腫瘤的病人,要慎食;平時容易上火、怕熱、口腔潰瘍、手足心熱的人,以及感受風熱外感,發(fā)熱咽喉疼痛者,也不適用。
二、姜汁牛乳茶,補虛潤腸的保健飲品
取鮮牛奶200毫升,韭菜汁50毫升,生姜汁15毫升,白糖適量。做法很簡單,就是把姜汁、韭菜汁沖入牛奶中一同煮沸即可。每日兩劑,早晚空腹溫服。
這道茶方出自元代朱震亨所著的《丹溪心法》,它具有怎樣的功效呢?我們不妨來看看用料。牛奶有營養(yǎng)大家都知道,不僅如此,它還可以潤肺養(yǎng)胃、潤腸通便,還能夠補虛解熱。而韭菜為辛溫補陽之品,能溫補肝腎,因此在藥典上有“起陽草”之稱,同時它又被稱作“洗腸草”,可以潤腸通便。這樣幾種材料加在一起,就組成了一道可潤膚通便,補氣益血的保健茶,如果出現體虛造成的大便秘結,比如病后、產后出現了便秘,或者是老年性的便秘,都可以試試這道茶。同時它對小兒吐奶,反胃、噎嗝也有療效。我們說它補氣益血,所以可以作為慢性虛勞性疾病的食療方法,而且常人如果把它當作保健飲料經常飲用,會對身體大有裨益。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