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隨性,易道隨心?!断缔o下傳》云:“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謂易”;其所謂在變化中生生無窮,即開物成務之理。 易中之道,乃求創(chuàng)造中變化常則?!耙字疄闀?,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此皆歸陰陽之道。故《說卦傳》曰:“昔者圣人作易,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易道”在老子的“道”中認為是其道所派生,陰陽之所以為道,道即陰陽的本屬。
陰陽之本根為道,即老子所謂“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延至朱子則主張大化陰陽,理攝太極;一物一太極,譬如月散千江不可謂月已分矣。講求物物各具一太極……而此諸太極又歸于渾然整體。
董仲舒則以“元”為始,他認為由無乃有天地陰陽,而生成一切物?!拔┦ト四軐偃f物于一而系之元也?!q原也?!试邽槿f物之本,而人之元在焉,安在乎?乃在乎天地之前”《春秋繁露》。此元即朱子的太極,易道的陰陽,老子的“先天地生”。
太極之說早見于《易傳》繼而承之推而廣之實屬北宋濂溪居士周敦頤。周子論“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陰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陽。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行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陰陽一太極,太極本無極也?!莱赡?,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化生而變化無窮也。惟人,得其秀而最靈。形既成矣,神發(fā)知矣。五性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太極圖說)。無極與太極實為一體而名稱有異。無極無形無狀,此與易傳“形而上之謂道”同出一轍。
周易的筮法作為易學類別之一,在運用觀物取象,陰陽五行、納甲爻辰的運算中,其中以六爻納甲與梅花易數(shù)較為普遍。
易分無極,卦顯體用。自漢代京房創(chuàng)立納甲法以來,以錢代蓍,運用日月爻辰,飛伏六親,分布干支五行于六十四卦,其以卦象為輔語言文字為主,抽象的推斷事物的發(fā)展演變過程。至北宋易學家邵雍,則以太極為宇宙生成之根本,即世人所講的“象數(shù)之學”。邵子以動靜陰陽剛柔進退為根本之象,分灑與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陰晴寒暑風雨雷電、無不以象賦理,以理賦形,以象論數(shù)、象數(shù)之間順逆往來。納觀天地收發(fā)六和;外觀諸物內照一心。
邵子曰:“物之大者無若天地,然而亦有盡也。天之大陰陽盡矣。”周易的天地風雷水火山澤為八卦之象,而邵子卻以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熔煉心爐,而已象數(shù)盡之?!啊斓刂南?,剛交于柔,柔交于剛,而生地之四象,八卦成矣。八卦相錯,然后萬物生焉。是故一分為二,而分為四,四分為八,八分十六,十六分三十二,三十二分六十四,故曰,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易立位而成章也;十分百,百分千,千分萬,猶根在干,干之有枝,枝之有葉,愈大愈少,愈細愈繁。合之斯為一,衍之斯為萬”(觀物外篇)
夫子所言高屋建瓴一語中的!其易學思維一掃繁瑣、講求至簡至易。宇宙之廣,天地之大,人事之繁盡以“大一”蓋之;倡導事物大千雖是萬象紛紜,冠以太極而化,直指本根,由此開創(chuàng)了象數(shù)先河;《皇極經(jīng)世》、《梅花易數(shù)》等驚世之作的傳世,與后人一條坦途。梅花易數(shù)以象數(shù)為根,演化體用,語言文字為輔,多以形象思維為主。其所涉獵之廣占斷之神驗,長令后人嘆為觀止。
依上所陳,可知梅花易數(shù)與六爻各有千秋。梅花易數(shù)的高深處“一用之體、百用之變”其所論前瞻性可謂催古拉朽,可惜一體百用實占之例卻未曾得見。究之,大概是夫子恐窒人思維吧。拙見認為,在六爻納甲預測中運用梅花易數(shù)的起卦方法,能使形象思維,抽象思維相互涵容交替。應以爻爻為體,爻爻為用;干支即象,象即干支,能知心外無物,物外無心,心物合一、象數(shù)無別,至此以達體用同源,旖旎鋪展,汪洋辟闔。
由是可知,易學的思維模式大抵由形象、語言和文字組成。
一、“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紋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古人用八卦之象客觀的囊括和反映了世間萬物和人體自身的形象,從而認知世界。以形象的方式,“效”之、“象”之;
二、又曰:“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剛柔雜居,而吉兇可見矣”。古人認為八卦能夠以形象的方式,告知人們天地人事物的動變之理。在認識,文字和語言上有著異曲同工之美。通過六個爻位之間的“八卦相摩、剛柔相蕩”,山澤通氣也就是“圖像”的雷風相博的模式,此正是形象思維的過程。
三、六爻通過剛柔變易,五行生化將事物動變之理表達出來“以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蓖ㄟ^對客觀事物的觀察,進行形象思維的結果,就意味著通過形象思維可以把捉事理和預測未來。
四、“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圣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系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文字本身有其局限性,若文字的形象沒有語言和聲音的賦予,是十分支離僵化的。語言是象的形成和載體,而語言也不能盡其所有——將人的思想和客觀事理全面表達。惟此,只有借助形象的東西才能夠完成。正是古人所講:盡象莫若言,盡言莫若象。
不難看出易學的思維模式以“大一”、即太極為本根,化陰陽,分四象,演八卦,畫卦天地鳥獸之情狀,集抽象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類比思維,靈性思維為一體的辯證思維方式。拙見所提出梅花易數(shù)與六爻納甲相融是象與言的互補結合,“觸類可以為其象,合意可以為其征”。于此,象數(shù)理占或許得知一二矣!
本文原創(chuàng),轉載需注明出處!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