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虞世
經(jīng)曰∶微寒為嗽,寒甚為腸癖。古人立方治嗽,未有不本于溫藥,如干姜、桂心、細(xì)辛之屬。以寒氣入里,非辛甘不能發(fā)散。以此推之,未有不因寒而嗽也。又曰∶熱在上焦,因咳為肺痿。又實(shí)則為肺癰,虛則為肺痿。此人其始或血不足;或酒色滋味太過;或因服利藥重亡津液。燥氣內(nèi)焚,肺金受邪,脈數(shù)發(fā)熱,咳嗽膿血。病至于此,亦已危矣。古人立方,亦用溫藥,如建中之屬。今人但見發(fā)熱咳嗽,率用柴胡、鱉甲、門冬、葶藶等藥,旋踵受弊而不知非,可為深戒!就使不可進(jìn)以溫藥,亦須妙以湯丸委曲調(diào)治,無為鹵莽,致傷人命。
治虛中有熱,咳嗽膿血,口苦咽干。黃芪散。
黃芪散
黃芪四兩 甘草二兩
上為細(xì)末,湯點(diǎn)一、二錢服,日三。
一方∶甘草一兩,黃 六兩,名黃 六一湯。只 咀,水煎服。
治婦人咳嗽不止,漸成勞氣,宜服蛤蚧丸。
蛤蚧丸
蛤蚧一對(duì),酥炙 紫菀 款冬花 鱉甲炙 貝母去心 皂莢子仁炒,各一兩 杏仁炒,去皮尖,一兩半
上為細(xì)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淡姜湯吞下。
含化丸 昔有婦人,患肺熱久嗽,身如炙,肌瘦,將成肺癆,服此安。寇宗奭方
枇杷葉去毛 桑白皮 款冬花 木通 紫菀 杏仁各等分 大黃減半
上為細(xì)末,煉蜜丸如櫻桃大。食后夜臥含化一丸。
貝母湯 治諸嗽久不瘥。出《本事方》
貝母生姜汁浸半日 北五味子 黃芩 干姜熟者減半 陳皮各一兩 半夏 桑白皮 桂心 北柴胡熟者加一半,各半兩 木香 甘草各一分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一盞半,杏仁七個(gè),去皮尖、碎之,生姜二片,煎至七分,去滓熱服。黃師文云∶戊申冬,有姓蔣者,其妻積年嗽,制此方授之,一投而瘥。以此治諸嗽,悉能愈
定喘湯 治丈夫、婦人遠(yuǎn)年日近肺氣咳嗽,上氣喘急,喉中涎聲,胸滿氣逆,坐臥不安,飲食不下。及治肺感寒邪,咳嗽聲重,語音不出,鼻塞頭昏,并皆治之。
半夏曲炒 明阿膠炒 甘草各錢半 罌粟殼半兩,制 北五味子 桑白皮 麻黃去節(jié) 人參各一分
上?咀,每服三大錢。姜三片,烏梅半個(gè),煎至七分,去滓,漸漸溫服,食后臨臥服。
方同《和劑》,分兩加減不同,有效
滄州李官人宅補(bǔ)肺湯,治狀同前。又名清金湯
補(bǔ)肺湯
罌粟殼二兩,制 人參 粉草各半兩 陳皮 茯苓 杏仁制 白術(shù) 明阿膠炒 北五味子 桑白皮 薏苡仁 紫蘇莖各一兩
上?咀為末,每服三錢。水盞半,姜三片,棗兩枚,烏梅半個(gè),煎至一盞,臨臥溫服。仆每用則無效,遂加百合、貝母(去心)、半夏曲、款冬花各一兩,服之良驗(yàn)。
金不換散 治男子、女人肺胃虛寒,久嗽不已,喘促滿悶,咳嗽涎盛,腹脅脹滿,腰背倦痛;或虛勞冷嗽,咳唾紅痰;及遠(yuǎn)年日近一切喘咳疾,諸藥不效者,并治之。
罌粟殼半兩,制 杏仁制 甘草各三錢 枳殼四錢
上?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姜三片,烏梅半個(gè),煎至八分,食后,臨臥漸漸熱服。
許元林先生方。乙卯年七月,仆嘗治一婦人咳嗽不已,服諸藥無效,漸成勞瘵。求余診之,六脈濡弱。以愚考之,此是血弱,又因憂戚太過而成斯疾。合用當(dāng)歸等藥治之必愈。遂先用《古今錄驗(yàn)》橘皮湯,空心服蘇子降氣湯,后用金釵煎、熟地黃丸、當(dāng)歸丸調(diào)理得安。
又治一婦人,時(shí)行感熱咳嗽,遂用小柴胡湯去人參、姜、棗,只加北五味子,煎服愈。
《古今錄驗(yàn)》橘皮湯 療春冬傷寒,秋夏冷濕咳嗽,喉中作聲,上氣不得下,頭痛方。
橘皮湯
陳皮 紫菀 麻黃去根 杏仁制 當(dāng)歸 桂心 甘草 黃芩各等分
上?咀,每服五錢。水盞半,煎至一盞,去滓熱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