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張姓不出皇帝,其實張姓建立這一國傳承了近一個世紀
文/老張在路上
在中國有一句俗語,“張王李趙遍地劉”,張姓常常名列第一,人數(shù)歷來都是最多的一個姓氏群體之一。
張姓一說出自黃帝之后,揮為始祖?!缎绿茣ぴ紫嗍老当怼匪d:“黃帝子少昊青陽氏第五子揮為弓正,始制弓矢,子孫賜姓張氏?!?/strong>這支張氏是由黃帝直接傳下來的。
二出自黃帝姬姓的后代。春秋時周文王的姬姓后裔所建的晉國有大夫解張,字張侯,其子孫以字命氏,也稱張氏。
三出自賜姓或他姓、他族改姓?!蹲x史方輿紀要》所載,世居云南的南蠻酋長龍佑那,三國時被蜀相諸葛亮賜姓張。元末蒙古將領(lǐng)伯顏帖木兒,英勇善戰(zhàn),歸明朝后,被明太祖賜張姓。另有女真族人咎卜也被明太祖賜姓張。又要據(jù)《三國志·魏志》所載,魏國大將、晉陽侯張遼,本姓顳,后改為張氏,世居雁門馬邑(今山西朔縣),后成為大姓。還有一些少數(shù)民族改姓張的。如三國時烏桓族中張姓是貴姓;十六國時,后趙政權(quán)中,也有許多羯族張姓。另外女真族中顏盞氏、赤盞氏等在明朝時也有改張姓的。
根據(jù)人口普查資料,人口數(shù)量排行前三的姓氏,依次為王姓、李姓、張姓。
既便占第三位,張姓仍然是一個大姓,全國大約有8000多萬人姓張,比德國整個國家的人口還要多。在一般人心目中,姓王的人當過皇帝,姓李的人也當過皇帝,王莽建立了新朝,李淵建立了唐朝。那為什么人口數(shù)量排名第三的張姓,沒有人當過皇帝呢?
民間傳說,最主要的原因是玉皇大帝姓張,姓張的玉帝已經(jīng)是至高無上的天尊,是眾神之最,為了避嫌,玉帝就讓其他姓氏的人做皇帝了。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記載:“天翁姓張名堅,字刺渴,漁陽人。少不羈,無所拘忌。常張羅得一白雀,愛而養(yǎng)之。夢天劉翁責怒,每欲殺之,白雀輒以報堅,堅設(shè)諸方待之,終莫能害。天翁遂下觀之,堅盛設(shè)賓主,乃竊騎天翁車,乘白龍,振策登天。天公乘余龍追之,不及。堅既到玄宮,易百官,杜塞北門,封白雀為上卿侯,改白雀之胤不產(chǎn)于下土。劉翁失治,徘徊五岳作災。堅患之,以劉翁為太山太守,主生死之籍?!?/strong>
《西游記》記載:“佛祖聽言,呵呵冷笑道:‘你那廝乃是個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奪玉皇上帝尊位?”“老君又使金剛套,把我擒拿到上方。綁見玉皇張大帝,曹官拷較罪該當?!?/strong>可見《西游記》中的玉帝姓張。
《新編說唱寶蓮燈華山救母全傳》、《新出二郎劈山救母全段》等中,說玉帝的妹妹或女兒叫'張仙姑'或'張三姐'“張云臺”,還為玉帝保留了姓'張'的傳說。?
因為姓張的原因,還有一個說法,張姓不說免貴。《通志·氏族略》有云:'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姓用來區(qū)別婚姻,同氏不同姓可通婚,同姓不同氏不可通婚。秦統(tǒng)一以后,姓氏合二為一。因姓氏還是貴者,所以往往要問'貴姓',而有人問'貴姓',才能回答'免貴姓某'。如果你姓張和姓孔,你就不需要回答免貴了,因為這是老天爺和孔圣人的姓。
那么,張姓到底有沒有皇帝呢?其實是有的。雖然不是大一統(tǒng)的皇帝,但是,這些張姓人確實稱過帝,建立過政權(quán),坐北朝南當過皇帝。
除了皇帝外,張氏還出了多位天子和國王。雖然都是一些割據(jù)政權(quán),然而在那個天下大亂的年代,這些也算得上是皇帝了,雖然正統(tǒng)史觀可能不認為他們是皇帝。然而在中國從秦始后開始,真正能稱得上皇帝的,畢竟才幾百人而已。
有人統(tǒng)計過歷史上張姓皇帝一共36位,比如常山王張耳歷3代,東漢末張步、張舉、張純,太平道首領(lǐng)張角,張梁、張寶、張魯、張琚,張育、張孟明、張承奉、張鳳、張遇賢、張余、張海,大楚帝張邦昌,大漢帝張鯨、張致,大周帝張士誠,大西皇帝張獻忠,割據(jù)粵閩的張璉皇帝等等。
其實,在中國古代,大一統(tǒng)王朝的數(shù)量畢竟有限,并不是所有的姓氏都能當皇帝,很多姓氏的人都沒有當過皇帝,張姓即便沒有當過皇帝,這也沒有什么可奇怪的。
在張姓皇帝中,在五胡十六國時期,就有張姓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國家,還對歷史有過特殊貢獻,這些皇帝正兒八經(jīng)有過廟號也有過謚號,這就是前涼。
前涼(301-376)是十六國之一。
301年,涼州大姓漢人張軌被晉朝封為涼州刺史,313年封西平公、涼州牧,課農(nóng)桑、立學校,多所建樹。又鑄五銖錢,全境通行。
張軌死于314年,涼州大權(quán)交給了兒子張寔。前涼非常大,除了主體部分的甘肅省,還包括內(nèi)蒙古最西邊,以及面積廣闊的西域,面積120萬平方公里,國都在姑臧(武威)。
張寔死于320年,兒子張駿年齡太小,由弟弟張茂攝政。張茂有些像后來的前燕慕容恪,都替侄子攝政,但都沒有當老大的野心,侄子長大后,把權(quán)力還了回去。
此時,西晉沒了,東晉跑到江南去了,前涼面臨著前趙巨大的壓力。張駿向前趙稱臣,受封涼王。
后趙取代了前趙,皇帝石勒想占前涼便宜,公元346年,石勒趁張駿剛死,就來欺負少主張重華。
小小的涼州此時竟然出一個軍事天才謝艾,石勒放棄了吃掉前涼的野心。
前涼從張重華開始,上層陷入了無休止的爭斗。
張重華死后, 10歲的兒子張靈曜即位,但大權(quán)被張重華族兄張祚掌著。張祚想當涼王,先是和張重華的生母馬氏通奸,買通了馬氏,讓馬氏廢掉張靈曜,改立張祚。
張祚在國內(nèi)胡鬧,得罪了很多實力派。張祚想偷襲鎮(zhèn)守枹罕的宗人張瓘,結(jié)果張瓘反攻到姑臧,殺掉了張祚。
張瓘剛開始沒想當涼王,把張重華另一個兒子張玄靚抬出來當木偶。但張瓘名不正言不順,又想踢掉張玄靚自立。還沒等他動手,就有人滅掉張瓘。
換來換去,沒有改變的是張玄靚木偶的命運。不久,張重華弟弟張?zhí)戾a又上來了,嫌張玄靚在臺上礙事,殺掉了年僅14歲的張玄靚,自立為王,時間是363年。
張?zhí)戾a沒注意到當時的天下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后趙滅亡后,鐵血宰相王猛輔佐前秦天王苻堅,滅掉前燕統(tǒng)一中原。雖然王猛在375年就死了,前秦統(tǒng)一的步伐卻沒有停止。第二年,秦軍大舉壓境,前涼滅亡,前秦統(tǒng)一北方。
張氏的前涼名氣不大,但歷史意義卻非常重大。兩晉朝大亂,北方的漢文化差點滅絕,但前涼卻接納了大批士人,可以說保留了漢文明的火種。在五胡十六國大亂世中,前涼出現(xiàn)了少有的文化繁榮。歷史學家們說,就憑這一點,也應該感謝張姓為中華文明做出的貢獻。
前涼是十六國當中君主最多,持續(xù)時間最久的朝代(前涼歷九主,75年,一說七主)。正如史家們評說的那樣,張軌及其子孫們在河西“內(nèi)撫遺黎,外攘逋寇,世既綿遠,國亦完富”,為保寧河西,發(fā)展河西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
(本文圖片為網(wǎng)絡(luò)資料)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