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北宋汝窯的鑒定方法
1,物質自然老化痕跡的微觀鑒定
“微痕鑒定”作為一門科學,主要是通過對事件發(fā)生后的內在和外在的痕跡表現,推論出導致這些痕跡發(fā)生的原因和過程。痕跡學是對時間的反向指正,他同與時間有關的所有信息都有著密切的關系。微痕鑒定是研究過程系統(tǒng)中各子系統(tǒng)相互聯系、相互作用而發(fā)生信息傳遞、交換的規(guī)律和特點,以及研究和破譯這些信息。微痕鑒定發(fā)展到今天,已經廣泛應用于偵查、文物考古、古陶瓷鑒定等多個領域。
2,古陶瓷科學鑒定之拉曼光譜分析法
拉曼光譜是一種散射光譜。拉曼光譜原理:拉曼效應起源于分子振動與轉動,因此從拉曼光譜中可以得到分子振動能級與轉動能級結構的知識。用虛的上能級概念可以說明了喇曼效應。通過對拉曼光譜的分析可以知道物質的振動轉動能級情況,從而可以鑒別物質,分析物質的性質。
3,查稀有元素的存在與變化
我國的古瓷之中,古人們?yōu)榱肆钇渚溃敕皆O法地將太多的珍貴元素碾碎,加入器物之中,有的在胎里、有的在釉內、也有的在彩中,這些不同的元素在器物之中起著不同的作用。自漢最精美的器物之中有稀有元素入內如:寶石、瑪瑙,瑪瑙入胎、瑪瑙寶石入釉;自南北朝開始玉粉入器。而唐時邢器入玉多,越器入瑪瑙這是事實。唯越秘和耀秘則是玉和瑪瑙入胎入釉最完 美的結合器,并已有微量寶石入內,從而水晶瑩潤,成為國粹。進入北宋官窯、汝窯等,有大量寶石粉的溶入。于是五彩之光呈現。從宋至清,所有的官器中的御品,絕 對是一種“無寶不燒器”的局面。據說國外以中國古瓷內含稀有元素的這一必然事實為基本點,在研究鑒定瓷的儀器應當是切實可以的。當我們不可理解為什么古瓷會閃爍出不同于器物本色之光彩時,應當認識到,其實由于太多鮮為人知的寶貴元素。被粉碎后添入器里彩中,它們的真實面貌發(fā)生了某些變化,這樣我們不便一眼認出,但只要努力的下功夫探究,應不難明白。要觀玉和瑪瑙,要從兩晉南北朝這種低溫器開始,因為這樣可觀到原石粒。而觀寶石則要從清向遠古看,因為晚清御用器中更明白,而當從表上看明白后,再向釉中轉入,如此方可看得更明白。
我國的古瓷是國之瑰寶,說國寶不是夸張,而是真實的寫照。從稀有品元素存在上認定,也是一個切入點。而釉下有稀有元素的在漫長的歲月中會出現分離、重組結構變化。這是一定存在的,它們的折射晶體之光。或成堆狀、或成線狀、或成點劃線狀。自有其道理和規(guī)律可循,而只要有這些真正的表現則無假器可言。
4,看器形和紋飾的代表時代和窯口,如:器口厚薄是否擋手。二看有沒有復光和蛤蜊光。三看釉料和畫工,如彩釉部位有蛤蜊光一般是老瓷器,畫工指的是不同窯口和時代的畫工工藝。四看款識和胎對不對,器口對不對,以上這幾項內容有時一看就看出,如:一眼應該可以看到器形狀、色料、紋飾、浮光等。再仔細看一下器形、底、接口就全知道了,有經驗的人整個過程只用幾十秒鐘。
5,陶瓷是土與火的完 美結合,是自然與智慧的結晶。中國歷史悠久,陶瓷文化更是不斷發(fā)展與積淀,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低到高、由簡到繁,給我們留下了難以忘懷的藝術魅力和工藝技法。
6,瓷器鑒定主要是從器型、紋飾、胎釉、款式等各方面入手。器型方面,贗品側重于器物造型的古拙、敦厚、粗苯、秀美、玲瓏、華麗等不同風格進行研究,詳加分析對比,摸清其演變規(guī)律。僅舉玉壺春瓶為例,自宋代始創(chuàng)以至晚清民國,歷朝均有制作,而風格卻代有變遷。如清雍正時所仿明宣德青花玉壺春瓶,雖然制作精工,但其余姑置勿論,僅造型一項的微妙差異亦可略見端倪。除整體風格外,對于不同器物,還要從口、腹、底、柄、耳、頸、流、系、足以至瓷器內部等各個局部加以觀察,看看各時代有何異同。若能經常把玩和測量古瓷的器體部位,體重厚薄,熟記大小,對于鑒定工作十分有利。
7,底胎熟舊,器型古樸典雅,舊氣特征明顯.具備時代特征。器物底部是雨晴表,含有較多信息,細心觀察定能有所發(fā)現。古瓷露胎處、釉薄處一般能見到火石紅存在狀態(tài),有胎紅、窯紅、火石紅、刷紅之分,此類文章較多,詳見有關論述,古瓷中亦見不帶火石紅者;火石紅形成機理就目前而言還有待進一步驗證。再者主要通過胎底可看出胎體新老熟舊程度、胎釉結合處質變程度等。有的老窯器底看似較新,但用手撫之并無生澀之感。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