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上方綠標(biāo)可收聽洞見主播素年錦時朗讀音頻
司馬懿有言:智者務(wù)其實,愚者爭其名。
不當(dāng)頭、不爭名、韜光養(yǎng)晦,是司馬懿的處世之道。
作為三國亂世的終結(jié)者,他是“藏器”的高手。
明處忍,暗處狠,于不動聲色中攻城掠地,成就霸業(yè)。
《鬼谷子》有言:天地之化,在高與深;圣人之道,在隱與匿。
木秀于林風(fēng)必摧之,藏器于身方可待時而動,游刃有余。
明處忍
出身河內(nèi)名門的司馬懿,家學(xué)淵博,文韜武略不在人下。
初出茅廬之際,他也曾鋒芒畢露,善與人辯,銳不可當(dāng)。
他拜訪名士胡昭,與其切磋經(jīng)史,奇文共賞,侃侃而談。
恰巧另一青年才俊周生來訪,司馬懿忍不住在他面前彰顯學(xué)識,高談闊論。
卻不想周生妒才忌能,頓生殺心,買通死士,刺殺司馬懿。
所幸消息泄露,胡昭及時制止,并告誡司馬懿:衣褐其外,藏玉其中,否則性命堪憂。
司馬懿謹(jǐn)記教誨,自此將“隱忍”之道奉為圭臬。
然而,低調(diào)行事的他,還是因顯赫的家世與才華,被曹府幕僚楊俊發(fā)現(xiàn)。
在楊俊的極力推薦下,曹操一紙文書發(fā)到河內(nèi)縣,點名要司馬懿出仕為官。
之后,司馬懿“裝病七年”的歷史名劇上演。
為了不過早涉足詭譎多變的政壇,他忍住高官厚祿的誘惑,忍住不厭其煩的試探,忍住急功近利的欲望,在與曹操這場“耐心的較量”中,得以全身而退。
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濁,以屈為伸。
人在明處,太過進取不免惹來禍端,沉著忍耐才是智者所為。
公元234年,蜀魏之爭迎來了決定性戰(zhàn)役——五丈原之戰(zhàn)。
坐鎮(zhèn)雙方是諸葛亮與司馬懿。
蜀軍遠道而來,諸葛亮勢在速戰(zhàn)速決,司馬懿心知肚明,采取“拖延戰(zhàn)術(shù)”。
在這場備受矚目的高手對決中,任憑蜀軍如何挑釁叫罵,司馬懿只是閉門不出。
哪怕諸葛亮用女人裙衫加以羞辱,司馬懿也是巋然不動。
最終,兩軍對峙百日,諸葛亮積勞成疾,病死軍中,司馬懿大獲全勝。
司馬懿憑隱忍之道,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令自己穩(wěn)坐了曹魏軍界第一把交椅。
君子之所取者遠,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必有所忍。
萬眾矚目時,重劍藏鋒,別讓自己成為眾矢之的;肩負(fù)重任時,以退為進,而后徐徐圖之。
這并非貪生怕死,而是亂世中的求生之道。
人生如攀巖,行至高峰時,切勿張揚自滿,急于求成。
越是受命運青睞,越要忍住彰顯自我的欲望。
公元238年,盤踞燕趙故地的“東北王”公孫淵,在自己的地盤上被人斬首。砍下的頭顱送至魏國帝都,懸于城門示眾,以此震懾與其勾結(jié)的臣子。公孫淵的死,不僅令各地軍閥膽顫,還極大地掣肘了孫權(quán)。冷兵器時代,騎兵克步兵,東吳的馬匹孱弱不堪,而公孫淵所在的遼東盛產(chǎn)悍馬。公孫淵一死,孫權(quán)再也無法去遼東買馬,戰(zhàn)斗力大大削弱。彼時,司馬懿雖位極人臣,卻深受魏明帝曹叡忌憚,被排擠在中樞邊緣。但退居幕后的他,猶如隱匿于草叢的獅子,暗中觀察時局,伺機而動,殺伐果斷。一次對蜀作戰(zhàn)中,司馬懿按兵不動,待對方撤軍時,又偷偷跟在后面。軍中有人不忿,叫囂著主動進攻,司馬懿怕敗事,二話不說將其斬殺。眾將只知他膽小怕事,誰曾想竟是如此狠絕,自此對司馬懿唯命是從。裝病那幾年,他徹夜苦讀,兵法典籍幾能成誦,一刻不允許自己放松。后因“太子黨”的身份被曹操冷落,卻能夜以繼日地辦公,連喂馬的活都親力親為。他戎馬一生,在操練兵馬上下足功夫,親率部下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司馬懿不露“狼顧之相”,善于在背后集聚能量,終成有魏一朝的“鷹揚之臣”。真正的狠人,不是人前的飛揚跋扈,不可一世,而是人后的謀定后動,穩(wěn)扎穩(wěn)打。若想成事,人要學(xué)會使暗勁兒,沉穩(wěn)地精進自己,果敢地朝目標(biāo)前進。起初,曹爽對司馬懿頗有忌憚,但見他步步退讓,便開始肆無忌憚地謀權(quán)。為了問鼎朝堂,他公開建立小圈子,大張旗鼓地招攬人才,不惜一切代價排擠司馬懿。為了掌控軍隊,曹爽高調(diào)出兵蜀漢,還搬出“非宗親不能帶兵”的先帝遺言,卸了司馬懿的軍權(quán)。曹爽高歌猛進,而年至花甲的司馬懿卻顯得老態(tài)龍鐘,后勁不足。8年后,曹爽一支獨大,司馬懿辭去太傅之職,回家養(yǎng)病。司馬懿一走,曹爽愈發(fā)猖狂,玩弄皇權(quán)于股掌之間,縱容手下巧取豪奪,過上了窮奢極欲的日子。兩年后的一天,曹爽陪皇帝前往高平陵祭祖,忽然接到京中急報:司馬懿反了。公元249年正月初三,司馬懿父子發(fā)動“高平陵之變”,奪回軍政大權(quán),一舉粉碎曹爽政權(quán)。曹爽至死才明白,這些年來,司馬懿并非坐以待斃,而是一直在暗中較勁。朝堂上,司馬懿不與曹爽爭權(quán),而是轉(zhuǎn)向?qū)崉?wù),勸課農(nóng)桑,興修水利,安撫災(zāi)民。軍政上,他培植親信,安插眼線,在他的安排下,兒子司馬師是護軍,司馬昭是議郎。兒子們官職不高,根本不被曹爽器重,卻是司馬懿的左膀右臂,可幫他洞悉時局動態(tài)。致仕后,司馬懿再次裝病,借機聯(lián)絡(luò)舊臣,收攬死士,制造輿論,為政變做足了準(zhǔn)備。在魏末的這場政治角逐中,真正的狠角色不是氣焰滔天的曹爽,而是不露神色的司馬懿。曹操一手打下的江山,就這樣不動聲色地改換門庭,成了司馬氏的天下。心氣浮躁,急于求成者,極易將自己的致命短板露于人前。而低調(diào)內(nèi)斂之人,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最難被人揣度駕馭。人生在世,要學(xué)會不動聲色地進取,有所藏,才能有所露。司馬懿有“?;ⅰ敝Q,在紛繁亂世中,猶如深藏洞穴的老虎。他將隱忍之術(shù),演繹得淋漓盡致,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稚嫩而鋒芒畢露,到老辣而重劍無鋒,他向世人展現(xiàn)了強者的成長路徑。謹(jǐn)慎為人,小心駛得萬年船,暗中努力,方能永立不敗之地。先穩(wěn)后等,謀定而后動。藏于九地之下,終有一日,可動于九天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