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濤(1642年-1708年),清初畫家,原姓朱,名若極,廣西桂林人,祖籍安徽鳳陽,小字阿長,別號很多,如大滌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號有元濟、原濟等。明靖江王、南明元宗皇帝朱亨嘉之子,與弘仁、髡殘、朱耷合稱“清初四僧”。
石濤是中國繪畫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繪畫實踐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藝術理論家。
我欣賞石濤的畫,但并不認可其為人。聰明絕頂,才華橫溢的石濤注定失望于他的理想報復,卻在繪畫中名垂青史。
能讓張大千頂禮膜拜的人,也就只有石濤了。
出生于帝王胄裔,擁有皇室血脈,卻生不逢時。遭遇到了和八大山人一樣的政治災難。明朝的滅亡給他們的身心和生活不同程度地造成不可忽視的打擊。
明亡之時石濤不過是三歲小孩,所以他并不像八大山人朱耷那樣對前朝有著難以割舍的歸屬感。所以與朱耷不一樣的是,石濤出家更多的只是一種政治姿態(tài),身處佛門卻心向紅塵。康熙南巡時,石濤曾兩次接駕,并山呼萬歲,并且主動進京交結達官顯貴,企圖出人頭地,但權貴們僅把他當作一名會畫畫的和尚而已,并未與之計較,故而功敗垂成。
因此他是在清高自許與不甘岑寂之間矛盾地渡過了一生,好在他聰明絕頂,巧妙地把這種矛盾發(fā)泄到他的畫作之中,所以他的作品縱橫排闥、閃轉騰挪,充滿了動感與張力,這也正是他異于常人的高明之處,也是他作品呈現(xiàn)瑰奇特點的原因所在。
石濤擅長山水,常體察自然景物,主張“筆墨當隨時代”,畫山水者應“脫胎于山川”,“搜盡奇峰打草稿”,進而“法自我立”。所畫的山水、蘭竹、花果、人物,講求新格,構圖善于變化,筆墨筆墨恣肆,意境蒼莽新奇,一反當時仿古之風。
綜觀石濤一生繪畫作品中,無論是尋丈巨制,還是尺頁小品,都具有十分鮮明的個性和時代氣息,觀之令人難以忘懷。
從石濤的早年作品看,他受到了董其昌理論的影響,但在另一方面體現(xiàn)在石濤早年作品中的個性特征。從一開始就十分自然地流露在筆墨之中,既要承襲傳統(tǒng)又要以造化為師、我用我法。石濤的天賦才能正是在這兩者關系的辨證認識中,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