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女性的繪畫藝術(shù)才能是長期不被社會肯定和承認的,她們的事跡要么不被提及,要么提及也是一種點綴,直到明清時期才被關(guān)注起來。清代湯漱玉編纂的《玉臺畫史》,讓女性畫家露出真容。
《玉臺畫史》
女畫家被分為宮掖28人、名媛125人,姬侍16人,名妓40人四類,共載宋以前15人,宋34人,元9人,明97人。名媛畫家和名妓畫家分別代表著古代女性畫家的兩個群體。明以前繪畫女性能力多有限,多以四君子題材偶寄閑情,全才的管道昇是個例外,詩詞書畫樣樣精通,她是名媛畫家中的佼佼者。
管道昇,元朝著名的女畫家,字仲姬,湖州府(今浙江吳興)人,南宋景定三年(1262)生,元延祐六年(1319)卒。管道昇是書畫名家趙孟頫的妻子,其所書筆法工絕,尤擅畫竹,存世的《水竹圖》等卷,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竹石圖》1幀,藏臺灣故宮博物院。
元仁宗皇帝:我朝有善書婦人
管道昇的家鄉(xiāng)地處太湖平原、東南竹鄉(xiāng),竹子隨處可見,她常常被這些隨風輕曳、婀娜多姿的竹子所吸引,觀賞得出神入迷。她反復觀察,描摹寫生,漸漸地,她畫出的竹子獨具神態(tài)。
管道昇《竹石圖》
管道昇及笄后,嫁給了南宋宗室子弟趙孟頫。趙孟頫也是湖州府人,是個才子,趙孟頫寫的字極好,被人們稱為“趙體”。25歲的時候,南宋滅亡,趙孟頫就回家閑居。元朝至元二十四年(一二八六),趙孟頫奉詔入京,在元朝政府中任官職,不久,又把管道昇接進京城。
在人文薈萃的京城,她和丈夫常以書畫會友,并有機會反復鑒賞、臨摹歷代名畫家的著名圖卷,致使她的書畫技藝愈加精進。她寫出來的字和著名的“趙體”字不相上下,放在一起竟令人難以分辨,被譽為“衛(wèi)夫人后第一夫人”。
除了書法,管道昇對畫墨竹有獨到的體會。她首創(chuàng)了晴竹新篁(即成竹與幼竹)交織在一起的畫法。她認為作一幅好的墨竹圖卷,需要注意竿、節(jié)、枝、葉四個部分。她提出畫竹竿時應墨色均勻、行筆平直,兩邊如界、自然圓正,竹竿雖是一根長竿,畫時也須注意筆意貫穿上下。
管道昇《瀟湘秋意圖》
竹節(jié)忌畫成骨節(jié)
竿頭竹節(jié)稍短,竿中竹節(jié)較長,至竿根部竹節(jié)又漸短。她認為畫竹節(jié)是比較困難的,竹子每節(jié)都是上節(jié)覆蓋下節(jié),下節(jié)承接上節(jié)的,兩節(jié)之間雖是斷離的,但卻要有互相連屬之意,最忌將竹節(jié)畫成骨節(jié)。她說在畫竹枝時,下筆需要遒健,將竹枝畫出圓活而有生意,還應連綿行筆,疾速不能遲緩。
竹枝不拘于一格
畫老枝要注意它的挺然而起,節(jié)大而枯瘦,畫嫩枝則注意它是柔和、婉順,節(jié)小而肥滑。竹葉多,枝條自然就低垂,葉子少,枝節(jié)就會向上昂起。其余的風枝雨枝,則在主竿之上隨處生長,畫時應臨時變化,不要拘于一格。
竹葉切不可遲滯
她提醒人們作畫時要特別注意畫竹葉,這是最見功力的,下筆要勁利,實按而虛起,一抹而過,切不可遲滯,運筆一稍緩慢竹葉就鈍厚而不鈷利了。葉片的翻正相背、轉(zhuǎn)側(cè)低昂、雨打風翻都各有不同的形態(tài),切不可一概一筆涂抹。管道昇的這些寶貴創(chuàng)作經(jīng)驗,都收在她撰寫的《墨竹譜》一書中。
元武宗、元仁宗等皇帝的后妃曾多次召她進宮作畫,她為皇后畫了七十八幅形態(tài)各異的竹子圖卷。每幅圖卷上都有管道昇的題跋,辭句極妙,字更遒勁,“如寫竹然”。
元延祐四年(一三一七),元仁宗賜予她“魏國夫人”的封號。這是封建社會中,有技藝才能的女子能夠得到的最高獎賞了。不過管道昇對此并不在意,她曾在一幅《漁父圖》上題詞:“人生貴極是王侯,浮利浮名不自由。爭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風歸去休。”充分表達了女畫家蔑視功名、熱愛藝術(shù)、瀟灑自如的性格和情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