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焚香是古人常做之事,在古代品香與斗茶、插花、掛畫合稱為生活四藝。香文化出現(xiàn)很早,而在宋代生活中熏香習俗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項生活習俗。香是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也是人們內(nèi)向安靜的象征。
香一開始用于祭祀,祈禱到后來逐漸開始用于文人雅士的日常生活。而焚香就需要香器,也就是我們說的香薰爐。
香薰爐分為香爐和熏爐,兩者有些許差別。香爐主要是燃燒香爐,而熏爐則是散發(fā)火煙以達到熏灸。先有香爐才有熏爐,熏爐是由香爐發(fā)展而來。香爐是實際生活用品,而熏爐則更加側(cè)重精神世界。戰(zhàn)國時期,古人就開始利用熏香驅(qū)趕蚊蟲,熏染衣服,凈化空氣。
宋代的香熏爐是歷史上的一個巔峰時期,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宋代的香薰爐,宋代的香薰爐造型多變,樣式優(yōu)美。香薰爐既然分為香爐與熏爐,今天我們重點來講解香薰爐,香薰爐的造型復(fù)雜多變,古人在熏爐的造型上破費心思,不管是設(shè)計還是工藝都是十分巧妙。
說起博山式熏爐不得不它的源流,話說最早的香器出于西漢,當時的漢朝皇帝追求長生的思想普及,所以工匠制作了以海外仙山為原型的香爐-博山爐。經(jīng)過隋唐的演變,加上宋朝的影響就出現(xiàn)了博山式熏爐,博山式熏爐與博山爐有很大的不同。
漢 代 青 銅 博 山 爐 內(nèi) 蒙 古 博 物 館藏
劉勝墓出土博山爐
博山爐造型復(fù)雜,有復(fù)雜的動物、人物和云紋多種元素,但是宋代的博山式熏爐去掉了這些復(fù)雜的元素。而且宋朝的博山式熏爐沒有博山爐那般長長的爐身,也沒有了托盤。但是博山式熏爐多了一個爐蓋,而且爐蓋上有許多小孔,這些小孔用來出煙。這些變化都是與宋朝人的審美有關(guān)。
在日本出光美術(shù)館就有一只宋朝的博山式熏爐,下圖就是南宋青白瓷博山爐。
南宋青白瓷博山爐 日本出光美術(shù)館館藏
狻猊是傳說中龍生九子中的一子,形狀類似獅子,或者說其實就是獅子。
這點在據(jù)郭璞《爾雅注疏·釋獸》:“狻猊即獅子也,出西域,其狀如貓……”從中可以知道狻猊就是獅子。
狻猊蓮花結(jié)合 殘件
而狻猊熏爐就是把造型做成像獅子的樣子,在宋代的文獻中有相關(guān)記載。
宋人徐兢《宣和奉使高麗圖》中記載:“陶爐:狻猊出香亦翡色也,上有蹲獸,下有仰蓮以承之?!?/p>
《宣德彝器圖譜》中所繪制的狻猊熏爐的形制圖
燃燒香料的時候,會有煙從獅子的嘴巴中吐出來。
這點在呂湛恩注引《香譜》:“香爐以涂金為狻猊之狀,空其中以燃香,使香自口出?!庇刑峒?。
這種熏爐汝窯的未曾發(fā)現(xiàn)有完整的熏爐,現(xiàn)在出土只有殘缺的狻猊熏爐和狻猊型熏爐的蓋子。
北宋汝窯天青釉竣貌熏爐蓋 殘件
但是在安徽宿松北宋元佑二年墓出土一件吉州窯 綠釉狻貌香熏以及沈陽新民遼濱塔塔宮出土一件遼代竣貌蓮花三足銅爐。
其中,吉州窯綠釉狻貌香熏爐由爐身和爐蓋組成,爐身是蓮花狀,而爐蓋便是狻猊的樣子。爐身的是仰視仰蓮式須彌座,蓮花是盛開時的樣子,花瓣一半不施釉,一半施釉,不施釉的部分是黃白色,這樣的藝術(shù)手法表現(xiàn)的是蓮花在光照下的效果。藝術(shù)手法十分精妙。
吉州窯綠釉狻貌香熏爐
而爐蓋的設(shè)計更是巧妙,獅子蹲坐著,仰著頭,尾巴翹著,脖子上還有三個鈴鐺,一只腳踩著繡球,樣子活靈活現(xiàn)。但是獅子并不是實體而是中空設(shè)計,上文提過煙從獅子口中出來,中空設(shè)計便是為了讓煙可從獅子口中吐出。
吉州窯綠釉狻貌香熏爐
這類的形狀包括鴨子、鸚鵡等鳥類。
這類傳世的也不多,多是殘件和鳥型的熏爐蓋子。這類型狀的熏爐也分兩種,一種是以動物整個形狀為造型的熏爐,另一種是鴨子等和其他類型結(jié)合的熏爐,比如蓮花等。
比如下圖中的第一張圖便是以整個鴨子為造型的熏爐,這個鴨型香薰爐便是收藏于四川宋瓷博物館,名叫做南宋銅鴨熏。從造型上看來這只鴨子仰頭,尾巴向上翹,身姿挺拔。這種造型的熏爐和上面的狻猊造型的吐煙方式相同,都是從嘴巴中吐出來。
南宋銅鴨熏 四川宋瓷博館館藏
而第二張圖便是鴨子與蓮花相結(jié)合的熏爐。
北宋景德鎮(zhèn)窯青白釉鴨熏 美國芝加哥美術(shù)館館藏
鴨型的熏爐是宋朝文人比較喜歡的一種熏爐造型,古代作品中多有提及。
比如南宋周紫芝的《秦樓月》: “無言獨自添香鴨,相思情緒無人說” 。
拋開上面幾種比較好看的,其實宋朝時候人們?nèi)粘I钪杏玫谋容^多的還是屬于球形的熏爐。這種熏爐圓圓的像球一般,整體造型是扁圓的。但是爐蓋上是鏤空的,煙從鏤空的蓋子上飄逸而出。鏤空的圖案也是千奇百怪有像愛心。像人字一般的造型,也有花草的造型,我們稱之為卷草型。
北宋時期青白釉香熏
這種熏爐看起來非常的簡單,可以說是簡單即是簡介感覺大方,而且飽滿有力。
北宋越窯青釉熏爐便是球形熏爐的一個典型,此熏爐便是鏤空設(shè)計,刻有卷草紋,這種便是百姓日常常見的球形熏爐。
北宋越窯青釉熏爐
熏爐的造型多變,小巧玲瓏,古人在熏香的時候喜歡最大程度的出香,但是卻很忌諱大量的出煙。大量出煙便會破壞美好的意境,同時煙太大無法細細品味香味。所以熏爐的造型比較小,同時宋代時香料得到了快速了快速發(fā)展。不管是品種還是制作工藝都比以前更好,這也讓熏爐可以往更精致的方向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魏藝敏 《宋代陶瓷香熏爐造型特征研究》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 碩士論文 [D] 2012-05-01
2、孫章峰 《博山爐的興起與絲綢之路》華夏考古 [J] 2015年04期
3、熊振東《從宋代插花、焚香的習俗看時人的生活——從汝窯花器、香器談起》 東方收藏 [J] 2018年22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