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剔犀技藝傳承人何俊明先生主創(chuàng)作品 脫胎剔犀漆器花瓶
來源:淺色生活館 微信號:qinswork圖文版權歸屬原作者,僅限交流學習?以下為正文
漆器是中國古代在化學工藝及工藝美術方面的重要發(fā)明。一般是指在某些木制、陶瓷或金屬物件上涂以透明或不透明的漆,以以優(yōu)美的圖案在器物表面構成一個綺麗的彩色世界。
漆器的制作工藝相當復雜,首先須制作胎體。胎為木制,偶爾也用陶瓷、銅或其它材料。也有用固化的漆直接刻制而不用胎。胎體完成后,漆器藝人運用多種技法對表面進行裝飾。漆器的主要特點是可以拋光到可與瓷器媲美。我們祖先制作的優(yōu)美絕倫的漆器,像陶瓷、絲綢一樣,是民族文化的瑰寶。
中國的漆器多用天然大漆髹(xiu,一聲)飾。天然大漆,是從漆樹上采割下來的天然液汁,也叫生漆。按行家的說法,一棵10年樹齡的漆樹,整個生命周期只能割出10公斤生漆。3000棵漆樹同時采集,可得一公斤生漆,并有著嚴格割漆制度和方法,稍有不慎就會導致漆樹死亡,有“百里千刀一斤漆”的說法,因此現(xiàn)在市面上的生漆價格極為昂貴。
雕刻和填彩是雕漆工藝中最生動、最精彩、最復雜、最為人叫絕的工藝階段。傳統(tǒng)漆藝分為刺、起、片、鏟、勾、錦紋及甲葉、龍鱗、房座、菊花瓣等過程,一般需要半年乃至一年多的時間。悠久的漆藝技巧和傳統(tǒng)模式,恰恰就是漆畫藝術發(fā)展的癥結所在,使得漆藝面臨斷代、觀賞性跟不上實用性而陷入無人問津的尷尬局面。
值得慶幸的是,傳統(tǒng)漆器由于造型及裝飾的獨特性和藝術性,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獨立設計師的青睞,并拓展至平面形式的漆畫和立體形式的漆造型。這些漆器具有很強的時代特色,為家居裝飾注入更多玩味,在器形和技藝層面融合情感與時尚元素,在保持觀賞的完整性上又注入更多實用的可能。
漆藝術家葉志豪先生,研究漆畫十余載,不同大多數(shù)中國漆畫家對意象與炫技的迷戀,葉志豪把“漆”介入空間,介入日常生活。除了給桌、椅、箱子另類地披上漆衣,現(xiàn)今以茶臺為介質,創(chuàng)作各種漆藝茶臺。
葉志豪在創(chuàng)作中也以大漆入畫,但在筆下卻盡力去消解這一傳統(tǒng)材質本身自帶的厚重感,轉而用大面積的純色調,似中國畫留白一般,以極簡的書寫符號穿行其間。
“我們并不‘懷舊’,也不‘一廂情愿’,因為自以為是的堅持將不會持久和具生命力,工匠之術應在重視現(xiàn)代性生活的實踐,加強美學的錘煉下,不斷地探索創(chuàng)新以創(chuàng)造價值?!比~志豪說。
葉志豪創(chuàng)作的現(xiàn)代風格漆器,雖說更簡約,但在弧度、顏色、線條上頗為講究
在他看來,“把藝術融入到生活方式里,除了觀賞,還應該能夠通過倡導一種生活方式來與藝術結合,這對推廣藝術是最有效的。比如,喝茶是大多數(shù)人會友聊天的最主要方式之一,茶臺就是連接藝術與生活的重要載體。”
《清風流水》系列漆茶臺,打破了茶臺傳統(tǒng)的平板造型,運用了具意象的起伏設計,茶臺由黑色(漆),白色(蛋殼)及金色(蛋殼,金箔)構成,黑色如一彎流水,白色一絲清風,意境深遠
《禪定》則造型簡潔大氣,方中帶圓,表面刻意保留了細麻布的本質肌理,與黑白的太極形互相映襯
小編微信:bnftftj
投稿郵箱:768240301@qq.com
點下方“閱讀原文”
可登錄“易向微站”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