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宏偉
漁翁
柳宗元
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煙消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云相逐。
鵲橋仙
陸游
〖練習〗
兩首詩歌中的“漁父”的形象有何相同之處?請簡要分析。
〖答案〗
漁父
李煜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無言一隊春。
一壺酒,一竿身,快活如儂有幾人?
【注】此詩寫于李煜即位前,他無意于宮廷的權力斗爭。
〖練習〗
1.簡要賞析前兩句描繪的景物的特點。(4分)
2.最后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4分)
〖答案〗
漁父
李中①
偶向蘆花深處行,溪光山色晚來晴。
漁家開戶相迎接,稚子爭窺犬吠聲。
雪鬢衰髯白布袍,笑攜赪鯉換村醪。
殷勤留我宿溪上,釣艇歸來明月高。
【注】①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仕南唐為淦陽宰。詩人一生多任縣級小吏,政治上并不得志,加上連年戰(zhàn)亂,親人離散,朋友遠別,政治抱負難以實現(xiàn),生活上不甚如意。
〖練習〗
1.這首詩描寫了怎樣的景色?有人說此詩體現(xiàn)了農村獨有的鄉(xiāng)土情懷,請結合全詩簡述。(6分)
2.“稚子爭窺犬吠聲”此句歷來頗受詩評家的青睞。請簡述此句的精妙之處。(5分)
〖答案〗
1. 描寫了一幅清新動人的水鄉(xiāng)風俗畫(1分),我向蘆花深處走去,群山掩映著潺潺溪水,在夕陽中顯出明艷的美景。打魚人家打開房門出來迎接我的到來,小孩子偷偷的看我,狗也在一旁叫個不停。我的頭發(fā)和胡須都已經(jīng)花白,穿著一件白色的布袍,笑著提著一條紅鯉魚來換鄉(xiāng)村里的酒喝。漁人殷勤的留我住下,明月高照之下,打漁船也歸來了。(3分)它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漁家生活的恬靜閑宜(1分);體現(xiàn)了淳樸民風,令人陶醉(1分)。
2. 小孩子偷偷的看我,狗也在一旁叫個不停(1分);“犬吠聲”起,于水鄉(xiāng)寧靜的氛圍中,又增添了濃郁的生活氣息。(1分)“爭窺”二字,活脫脫地勾勒出孩子們的形象,其機靈活潑、逗人喜愛的神情漾然紙面。(2分)這首詩,取材平易,只是漁家尋常事,但寫得真切自然,情酣意濃,不做作,無斧鑿,使人覺得純樸的民風迎面吹來(1分)。
調笑令·漁父
蘇軾
漁父,漁父,江上微風細雨。青蓑黃箬裳衣,紅酒白魚暮歸。歸暮,歸暮,長笛一聲何處。
調笑令·歸雁
蘇軾
歸雁,歸雁,飲啄江南南岸。將飛卻下盤桓,塞外春來苦寒。寒苦,寒苦,藻荇欲生且住。
【注】兩首詞都是蘇軾謫居黃州時所作。
〖練習〗
1.簡要分析第一首詞是怎樣刻畫“漁父”形象的。(4分)
2.第二首詞中“將飛卻下盤桓”反映了“歸雁”的什么心理?(2分)
3.兩首詞思想感情有何異同?(4分)
〖答案〗
1.(4分)環(huán)境烘托(側面描寫),(1分)微風細雨、日暮長笛烘托出漁父的從容(灑脫)、悠閑;(1分)選取典型細節(jié)(正面描寫),(1分)從漁父的裝束和日常生活情景入手勾勒人物形象。(1分)
2.(2分)思歸北方,但又擔憂塞外苦寒,難以選擇落腳之處的矛盾、猶豫心理。
3.(4分)異:第一首詞表達了詞人歸隱田園的愿望;第二首詞表現(xiàn)了詞人欲歸不得的無奈和隨遇而安的超脫。(2分)同:兩首詞都表現(xiàn)出詞人仕途失意之后自我解脫的曠達情懷。(2分)
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戲作漁父詞①
辛棄疾
【注】①此詞作于《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之后。②別浦:河流入江海之處。③則甚:做什么。
〖練習〗
1.這首詞的上闋描寫了哪些景色?有何作用?(4分)
2.作者在《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中說“休說鱸魚堪膾”,在此為何說“別浦魚肥堪膾”?(4分)
〖答案〗
1.詞的上闋描寫了壁立千仞、山林蒼翠、落日鋪江、白鷗閑飛的景色。表達了對美好的自然風光的喜愛,為下闋的描寫生活場景及抒發(fā)感慨作鋪墊。
2.“休說鱸魚堪膾”是為了表達詞人不愿歸隱、希望為國效力的志向;本詞說“別浦魚肥堪膾”寫出了隱居生活的愜意,借漁父不問國家興亡之意,曲折地表達了作者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意和無奈之情。
鵲橋仙
陸游
【注】嚴光:即嚴子陵,東漢名士,光武帝多次征召,皆不就,獨自披羊裘釣于浙江的富春江上,以清高聞名于世,現(xiàn)富春江畔有嚴子陵釣臺一處名勝。
〖練習〗
1.“一竿風月,一蓑煙雨”這兩句詞寫出了什么內容?(2分)
2.請結合全詩回答“時人錯把比嚴光,我自是無名漁父”兩句詞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有何作用。(4分)
〖答案〗
1.寫出了詞人居所清新幽美的自然環(huán)境?;驅懗隽藵O父悠閑自得垂釣的情景。(2分)
2.反襯(對比)、用典(2分)
反襯:以獨自披著羊裘釣于富春江上的嚴光與甘作漁父的“我”形成對比,表達詞人不求名利,追求平靜生活的愿望。
用典:用嚴光的典故,使感情抒發(fā)得更含蓄,意韻更豐富。(2分)
漁父①
吳鎮(zhèn)
洞庭湖上晚風生,風觸湖心一葉橫。
蘭棹穩(wěn),草衣輕,只釣鱸魚不釣名。
【注】①本詞是吳鎮(zhèn)臨摹荊浩《漁父圖》之后寫下的十六首《漁父》詞中的一首。
〖練習〗
1.在“風觸湖心一葉橫”這句詞中,哪一個字用得最好,為什么?(3分)
2.整首詞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詩句分析。(4分)
〖答案〗
1.“觸”字用得最好。(1分)“觸”指的是“觸碰”,微風輕輕觸動湖水,水中的一只小舟隨晚風飄蕩,(1分)體現(xiàn)了幽清明靜的意境。(1分)
2.“風觸湖心一葉橫”表現(xiàn)詞中的漁父穩(wěn)穩(wěn)坐在小舟中垂釣,體現(xiàn)了悠然自得的心境,(1分)“蘭棹穩(wěn)”意為無論多大風浪仍穩(wěn)坐釣魚船,體現(xiàn)作者與世無爭的人生觀。(1分)“只釣鱸魚不釣名”表現(xiàn)了漁父不沽名釣譽、隱逸自適的精神境界。(2分)
〖2006浙江高考題〗16.閱讀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問題。(6分)
[正官]叨叨令
(1)本曲前四句運用豐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麗的自然圖景,其中
(2)請結合全曲簡要分析“卻原來儂家鸚鵡洲邊住”所蘊含的思想情感。(4分)
【答案】
(1)流水
(2)①點明漁父(隱士)居住的環(huán)境是與世隔絕、遠離紅塵的“世外桃源”,表現(xiàn)其對所處環(huán)境的喜愛、自豪之情;②寫出漁父(隱士)超然塵世的情懷和隱逸的情趣。
【附】歷代以漁父為題材的詩詞精選
漁父
屈原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形容枯槁,面容憔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父歟,何故至于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濯其泥而揚其波?(淈(ɡǔ)其泥:淈即攪,攪動泥沙,揚起水波,隨波逐流之意。)眾人皆醉何不鋪其槽而歠其醨?(餔其糟即吃酒糟。啜其醨即喝薄酒,變本加厲之意。)何故深思高舉,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潔白的樣子。),受物之汶汶(汶(mén)汶:污濁的樣子。)者乎?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塵埃者乎?”漁父莞爾而笑,鼓枻(枻(yì):敲擊船槳。)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彼烊?,不復于言。
漁歌子
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漁父
唐 張志和
八月九月蘆花飛,南谿老人重釣歸。
秋山入簾翠滴滴,野艇倚檻云依依。
卻把漁竿尋小徑,閑梳鶴發(fā)對斜暉。
翻嫌四皓曾多事,出為儲皇定是非。
漁父
唐 岑參
扁舟滄浪叟,心與滄浪清。
不自道鄉(xiāng)里,無人知姓名。
朝從灘上飯,暮向蘆中宿。
歌竟還復歌,手持一竿竹。
竿頭釣絲長丈馀,鼓栧乘流無定居。
世人那得識深意,此翁取適非取魚。
漁父
唐 張松齡
樂在風波釣是閑,草堂松檜已勝攀,
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里且須還。
漁父
唐 李中
煙冷暮江濱,高歌散誕身。
移舟過蓼岸,待月正絲綸。
亦與樵翁約,同游酒市春。
白頭云水上,不識獨醒人。
漁父
唐 杜牧
白發(fā)滄浪上,全忘是與非。
秋潭垂釣去,夜月叩船歸。
煙影侵蘆岸,潮痕在竹扉。
終年狎鷗鳥,來去且無機。
漁父四首
宋
漁父笑,笑何人。古來豪杰盡成塵。江山秋復春。
漁父醒,荻花洲。三千六百釣魚鉤。從頭下復休。
漁父飲,不須錢。柳枝斜貫錦鱗鮮。換酒卻歸船。
漁父醉,釣竿閑。柳下呼兒牢系船。高眠風月天。
浣溪沙
宋 蘇軾
西塞山邊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鱖魚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隨到處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漁父四首
蘇軾
漁父飲,誰家去,魚蟹一時分付。酒無多少醉為期,彼此不論錢數(shù)。
漁父醉,蓑衣舞,醉里卻尋歸路。輕舟短棹任橫斜,醉后不知何處。
漁父醒,春江午,夢斷落花飛絮。酒醒還醉醉還醒,一笑人間今古。
漁父笑,輕鷗舉,漠漠一江風雨。江邊騎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
漁父
清 納蘭性德
收卻綸竿落照紅,秋風寧為翦芙蓉。
人淡淡,水濛濛,吹入蘆花短笛中。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