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如何辨治咳嗽?中醫(yī)中咳嗽的病機又是什么呢?
4月27日,華醫(yī)世界最新推出的小白訓練營,由席博士為大家講解了咳嗽的中醫(yī)分型及治法。
如果你是熱愛中醫(yī)的小白或者想要西學中的臨床醫(yī)生,不妨花5分鐘,與小師妹一同來學習,咳嗽的中醫(yī)治法。
課程內(nèi)容精彩放送
咳嗽的病因病機
1、病因
外感六淫,內(nèi)邪干肺。
2、病機
咳嗽的基本病機為邪犯于肺,肺氣上逆。咳嗽的病位在肺,與心、肝、脾有關(guān),久則及腎。
咳嗽的病理性質(zhì),外感咳嗽屬于邪實,為六淫(風、寒、暑、濕、燥、火)外邪犯肺,肺氣壅遏不暢所致。
內(nèi)傷咳嗽,病理因素因素一般為痰飲、淤血、氣滯、火熱。其中主要因素是“痰”與“火”,病理性質(zhì)多為虛實夾雜。
辨證要點
1、辨外感內(nèi)傷
外感咳嗽,多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惡寒、發(fā)熱、頭痛等肺衛(wèi)表證。
治療原則:驅(qū)邪利肺。
內(nèi)傷咳嗽,多為久病,常反復發(fā)作,病程長,可伴其它臟腑虛癥。
治療原則:驅(qū)邪補虛止咳。
2、辨咳嗽及咳痰特點
咳嗽一般從時間、節(jié)律、性質(zhì)、聲音以及加重因素鑒別;痰液從色、質(zhì)、量、味等辨別。
咳嗽時作:
白天多于夜間,咳而急劇,聲重,或咽癢則咳嗽者,多為外感風寒、外感風熱或外感風燥引起。
若咳聲嘶啞,病勢急而病程短者,為外感風寒、風熱或風燥,病勢緩而病程長者,為陰虛或氣虛;咳聲粗濁者,多為風熱或痰熱傷津所致。
早晨咳嗽,陣發(fā)加劇,咳嗽連聲重濁,痰出咳減者,多為痰濕或痰熱咳嗽;
午后、黃昏咳嗽加重,或夜間有單聲咳嗽,咳聲輕微短促者,多屬肺燥陰虛;
夜臥咳嗽較劇,持續(xù)不已,少氣或伴氣喘者,為久咳致喘的虛寒證。
飲食肥甘、生冷加重者多屬痰濕;情志郁怒加重者因為肝火;勞累、受涼后加重者多為痰濕、虛寒。
咳而少痰者多屬燥熱、氣火、陰虛;痰多者常屬濕痰、痰熱、虛寒。
痰白而稀薄者屬風、屬寒;痰黃而稠者屬熱。
痰白質(zhì)黏者屬陰虛、燥熱;痰白清稀、透明呈泡沫樣者屬虛、屬寒。
咯吐血痰者,多為肺熱或陰虛;如膿血相兼者,為痰熱瘀結(jié)成癰之候。
咳嗽,咯吐粉紅色泡沫痰,咳而氣喘,呼吸困難者,多屬心肺陽虛,氣不主血。
辨證論治
1、風寒襲肺證
證候主癥:
咳嗽聲重,氣急,咽癢,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頭痛,肢體酸楚,或見惡寒、發(fā)熱、無汗等風寒表證,舌苔薄白,脈浮或浮緊。
證機概要:風寒襲肺,肺氣失宣。
治法:疏風散寒,宣肺止咳。
代表方:止嗽散加減。
組成:
桔梗、荊芥、紫菀、百部、白前,各二斤。
甘草十二兩,陳皮一斤。
功用:宣利肺氣,疏風止咳。
主治:風邪犯肺證??人匝拾W,咯痰不爽,或微有惡風發(fā)熱,舌苔薄白,脈浮緩。
其中桔梗用量應(yīng)較?。ú怀^10g,量多易導致患者惡心嘔吐)。
2、痰濕蘊肺證
證候主癥:
咳嗽反復發(fā)作,咳聲重濁,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黏膩或稠厚成塊,色白或帶灰色,每于早晨或食后則咳甚痰多,進甘甜油膩食物加重,胸悶脘痞,嘔惡食少,體倦,大便時溏,舌苔白膩,脈象濡滑。
證機概要:脾濕生痰,上漬于肺,壅遏肺氣。
治法:燥濕化痰,理氣止咳。
代表方:二陳平胃散合三子養(yǎng)親湯加減。
二陳湯組成:
半夏、橘紅各五兩,茯苓三兩,
炙甘草一兩半,生姜七片,烏梅一個。
功用:燥濕化痰,理氣和中。
主治:濕痰證。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惡心嘔吐,胸膈 痞悶,肢體困重,或頭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膩,脈滑。
三子養(yǎng)親湯組成:
紫蘇子、白芥子、萊菔子
功用:溫肺化痰,降氣消食。
主治:痰壅氣逆食滯證??人源?,痰多胸痞,食少難消,舌苔白膩,脈滑。
3、老痰咳嗽
概念:
夫痰因火上,肺氣不清,咳嗽時作,及老痰、郁痰結(jié)成粘塊,凝滯喉間,吐咯難出,此等之痰,皆因火邪炎上、熏于上焦,肺氣被郁。
故其津液之隨氣而升者,為火熏蒸凝濁郁結(jié)而成,歲月積久,根深蒂固,故名老、名郁。
節(jié)齋化痰丸組成:
天門冬(去心)、黃芩(酒炒)、海粉、
橘紅 (各一兩)、桔梗、連翹、
香附(杵碎淡鹽水浸炒,各五錢)、
青黛(另研)、芒硝(另研,各三錢)、
栝蔞仁(取肉另研,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入姜汁少許,和藥杵極勻, 丸小龍眼大,噙化一丸?;蚪罓€,清湯細咽之。或丸如黍米大,淡姜湯送下五、六十丸。
4、咳嗽久遠
嗽煙筒:
佛耳草兩錢,款花兩錢,鵝管石半錢,雄黃半錢。上為末鋪艾上,卷起,燒煙吸入口內(nèi),細茶湯送下。
主治:咳嗽深遠。
5、肺陰虧耗證
證候主癥:
干咳,咳聲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帶血絲,或聲音逐漸嘶啞,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熱,顴紅,盜汗,日漸消瘦,神疲,舌質(zhì)紅少苔,脈細數(shù)。
證機概要:肺陰虧虛,虛熱內(nèi)灼,肺失潤降。
治法:滋陰潤肺,化痰止咳。
代表方:沙參麥冬湯加減。
組成:
沙參15g、玉竹10g、生甘草6g、冬桑葉10g、麥冬15g、生扁豆10g、花粉10g。
功用:甘寒生津,清養(yǎng)肺胃。
主治:燥傷肺胃或肺胃陰津不足,咽干口渴,或熱,或干咳少痰。
醫(yī)案一
李某,男,28歲,
初診:2013年12月5日
主訴:
一周前患感冒,惡寒,周身酸痛、咽癢,咳嗽,自服感冒藥(具體用藥不詳),癥狀減輕,但咳嗽至今未愈。
現(xiàn)癥:時時咳嗽,咳而不爽,咽癢則咳,夜間咳嗽較白天為重,痰白量多,伴胸悶不適,有時微寒,苔薄白,脈稍浮而弦。
辨為外感風寒,寒邪傷肺,肺失宣肅,痰阻氣道。治擬宣肺散寒,化痰止咳,止嗽散加味。
處方:
桔梗10g,白前10g,枳殼10g,杏仁10g,百部10g,紫菀10g,荊芥10g,
防風10g,陳皮10g,半夏10g,甘草10g。
5劑,水煎服,后隨訪服藥3劑即愈。
醫(yī)案二
張XX,女,46歲。
初診:2016年5月17日。
主訴:
陣發(fā)性咳嗽 咳痰伴憋喘1月。患者近一月來咳嗽反復發(fā)作,痰多,輕微憋喘,因痰而嗽,痰出嗽憋減輕,痰粘膩色白,早晨咳嗽明顯, 伴食少,惡心,體倦,舌苔白膩,脈象濡滑。
服用復方甘草片、咳特靈膠囊、止咳糖漿,靜脈滴注氨溴索注射液、阿奇霉素注射液、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粉針、二羥丙茶堿注射液等兩周效果不明顯。
患者一派痰濕蘊肺,脾氣虛弱之象,治宜健脾燥濕,化痰止咳。
處方:
陳皮10g,清半夏12g,茯苓12g,
甘草5g,炒蘇子20g,炒白芥子6g,炒萊菔子10g,桔梗10g,炒枳殼6g,炒白術(shù)10g。
7劑,每日一劑,水煎400mL分早晚兩次飯溫服。
7日后復診,患者咳嗽咳痰憋喘明顯減輕,他各種癥狀均明顯好轉(zhuǎn),守上方繼服7劑,各種癥狀消失,已如常人。
看完文章之后,你對于'咳嗽是什么,怎么治”是否有了自己的了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