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步態(tài)
步行周期
(1)早期
包括首次觸地和承重反應(yīng)
①首次觸地
指足跟接觸地面的瞬間,使下肢前向運動減速,落實足在支撐相的位置的動作。參與的肌肉包括脛前肌、臀大肌、腘繩肌。首次觸地異常是造成支撐相異常的最常見原因之一。
②承重反應(yīng)
指首次觸地之后重心由足跟向全足轉(zhuǎn)移的過程。參與的肌肉包括股四頭肌、臀中肌、腓腸肌。
(2)中期
支撐足全部著地,對側(cè)足處于擺動相,是唯一單足支撐全部重力的時相,正常步速時大約為步行周期的38%~40%。
參與的肌肉主要為腓腸肌和比目魚肌。下肢承重力小于體重或身體不穩(wěn)定時此期縮短,以將重心迅速轉(zhuǎn)移到另一足,保持身體平衡。
(3)末期
指下肢主動加速蹬離(push off)的階段,開始于足跟抬起,結(jié)束于足離地約為步行周期的10%~12%。此階段身體重心向?qū)?cè)下肢轉(zhuǎn)移,又稱為擺動前期。
參與的肌肉為腓腸肌和比目魚肌(等長收縮)、股四頭肌和髂腰肌(向心性收縮)。
2、擺動相
下肢在空中向前擺動的時相,占步行周期的40%,包括:
(1)擺動初期:
主要的動作為足廓清地面和屈髖帶動屈膝,加速肢體前向擺動。
參與的肌肉為脛前肌、髂腰肌、股四頭肌。
如果廓清地面障礙(如足下垂),或加速障礙(髂腰肌和股四頭肌肌力不足),將影響下肢前向擺動,導(dǎo)致步態(tài)異常。
(2)擺動中期:
從膝關(guān)節(jié)最大屈曲到小腿與地面垂直。
足廓清仍然是主要任務(wù)。
參與的肌肉主要為脛前肌,保持踝關(guān)節(jié)背屈。
(3)擺動末期:
主要任務(wù)是下肢前向運動減速,準備足著地的姿勢。
參與的肌肉包括腘繩肌、臀大肌、脛前肌、股四頭肌。
文:郭園園
編輯:郭園園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