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新安畫派畫家大多出身于豪門望族,身為大明遺民,不滿于社會變革,采取與清政府不合作的態(tài)度,或浪跡山野,或隱匿市井,以恪守節(jié)操和骨氣。
新安畫派,明末清初之際,在徽州區(qū)域的畫家群和當時寓居外地的主要徽籍畫家,他們善用筆墨,貌寫家山,借景抒情,表達自己心靈的逸氣。繪畫風格趨于枯淡幽冷,具有鮮明的士人逸品格調,在十七世紀的中國畫壇獨放異彩。因為這群畫家的地緣關系、人生信念與畫風都具有同一性質,所以時人稱他們?yōu)?'新安畫派''。
新安畫派畫家大多出身于豪門望族,身為大明遺民,不滿于社會變革,采取與清政府不合作的態(tài)度,或浪跡山野,或隱匿市井,以恪守節(jié)操和骨氣。這種心態(tài)自然也滲透入自己的繪畫作品中,寄寓著畫家對社會心理的觀照。
新安前賢或長期身居徽州,或長期旅行黃山,備受明山秀水之薰陶,悟出了山水之精神,自然與當時一味擬古囿古之風格格不入。他們的作品乃至他們的言行,皆不同程度地、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后來新安畫家的人品與畫品。
新安畫派構圖上講求疏密相襯、山水相生,動與靜、遠與近、清晰與蒼茫的結合;筆法灑脫,或清峻峭拔,或枯澀高古;用墨以枯澀簡淡為主。寂寥、清冷、荒莽、蕭瑟,也就成了新安畫派畫風的主題內涵。
新安畫派成員眾多,力量雄厚。畫藝可觀者近80人,其中卓然自成一家者約有20人,分為四個層面:
一、先驅程嘉燧、李永昌、李流芳等
二、畫派領袖僧漸江
三、鼎盛期主要成員方式玉、王瘭素、吳山濤、程邃、汪家珍、戴本孝、吳龍、順田生、程正揆、鄭旼、汪之瑞、孫逸、查士標、汪洪度、雪莊等
四、近代后繼者黃賓虹、張氏三雄張翰飛、張君逸、張仲平等,現(xiàn)代有汪向陽等。
新安四家
明末清初的漸江,與查士標、孫逸、汪之瑞一起被稱為''新安畫派四家'',這一畫派在當時畫壇頗具影響。他們四人都是歙縣、休寧兩地人,其中漸江與查士標影響最大。
漸江(1610~1664),為僧后名弘仁,少年孤貧、性癖、自小就喜歡文學,繪畫一生從不間斷。他是明末秀才,明亡后,有志抗清,離歙赴閩,入武夷山為僧,師從古航禪師。云游各地后回歙縣,住西郊太平興國寺和五明寺,經(jīng)常往來于黃山、白岳之間。漸江是新安畫派的領軍人物,清初張庚《浦山論畫》云:“新安自漸師以云林法見長,人多趨之,不失之法,即失之疏,是一亦一派也?!?/p>
査士標(1615-1698),字二瞻,號梅壑,懶老,安徽休寧人,后流寓揚州、鎮(zhèn)江、南京。善書畫、工詩文、精鑒賞。山水師法黃公望、吳鎮(zhèn)、倪瓚、董其昌,筆墨疏簡,格調秀遠,書法受董其昌影響,在新安四家中是位高產書畫家。
孫逸(?-約1658),字無逸,號疏林,安徽休寧人。擅長山水畫,筆墨閑雅,畫風清秀,曾有''文徽明后身''之譽。后流寓蕪湖,與明末清初蕪湖名家蕭云從(1596-1673)齊名,并稱''孫蕭''。
汪之瑞(生卒年不詳),字無端,號乘槎,安徽休寧人。早年隨明末新安名人畫家李永昌學習繪畫,為其高足。擅長山水,師法黃公望和倪瓚,愛用干筆焦墨,愛作背面山,只是這位畫家性太孤高,遺留下來的作品太少。
新安畫派高揚''師從造化''的大旗,以變幻無窮的黃山為藍本,將中國山水無盡的情趣、韻味與品格生動地表現(xiàn)在尺幅之間。在結構與技法上打破了四王''三疊''、''二疊''等陳陳相因的公式,一反柔媚甜俗、奢靡華貴之氣,在中國繪畫史上開創(chuàng)了一代簡淡高古、秀逸清雅之風。
(來源:印象安徽IMPAH微信公眾號)
· END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