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賢,字半千,更字野遺,號柴丈人,又號豈賢,性孤僻,與人落落難合。約生于1618年,卒于1689年。為今江蘇昆山人,長期僑居金陵(即今南京),位居“金陵八家”之首。
龔賢的山水畫藝術(shù),是中國繪畫史上一朵絢麗的奇葩,這在清代那復(fù)古主義統(tǒng)治著整個畫壇的年代里,尤為了不起。這正如他自己所說的:“至理無古今,造化安知董與黃”,“我?guī)熢旎?,安知董黃”。他更說:“古人之書畫,與造化同根,陰陽同候,非若今人泥粉本為先天,奉師說為上智也。然則今之學(xué)畫者當(dāng)奈何?曰:‘心窮萬物之原,目盡山川之勢,取證于晉、唐、宋人,則得之矣。”讀他的這些話,再看他的畫,足可說明龔賢的山水畫確確實實是繼承了古人優(yōu)秀的用筆、用墨、用水、用色等技法,以為自己從藝作畫的“取證”,又以“造化”、“造物”為師對“傳統(tǒng)”全面而正確的繼承。這,就是因為他深獲繪畫之“至理”而產(chǎn)生了龔賢自己的繪畫“風(fēng)格”與“面貌”的根本所在。也因此獨立于畫壇而不與人同。正確、全面地繼承“傳統(tǒng)”,既師古人、今人,又師造化,既師古人、今人之“遺作墨寶之跡”,更師古人及當(dāng)代大師之“師造化之心”,這才是真正的繼承“傳統(tǒng)”。這才是至關(guān)重要的惟一途徑。
龔賢的山水畫,特別是他后期的山水畫則尤為動人。首先是“黑”,黑,一片墨黑卻無一絲一毫的黑氣;再是“濃”,畫中尤多濃墨,卻又墨色變化絕倫而氣象萬千;三是“重”,山重石重而畫亦重,重卻輕,重卻清,重卻靈,重卻活,重卻動;四是“精”,筆精、墨精、水精、色精而韻精;五是“奇”,他的畫在筆墨和布局上常是簡而簡極,繁則繁盡。簡處僅畫輪廓而“重勾一遍”;繁是繁得筆緊墨密,似無空隙。有些畫是上無天、下無地,即中空內(nèi)虛留清靈。
所以,有人把他一生的畫及一生的藝術(shù)生涯分為“白龔”、“灰龔”、“黑龔”三個階段,確是分得經(jīng)緯分明,脈絡(luò)清晰,可為后來人以明確的借鑒。
龔賢畫語錄
先言筆法,再論墨氣,更講丘壑,氣韻不可不說,三者得則氣韻生矣。筆法要古,墨氣要厚,丘壑要穩(wěn),氣韻要渾。又曰:筆法要健,墨氣要活,丘壑要奇,氣韻要雅。氣韻,猶言風(fēng)致也。筆中鋒自古。墨氣不可歲月計,年愈老墨愈厚,巧不可得而拙者得之,功深也。鄭子房日:柴丈墨氣如煉丹,墨氣活,丹成矣。此語近是。
畫有四要,日:氣韻、筆法、墨氣、丘壑。筆法要健,墨氣要活,丘壑要安妥,三者得而氣韻生矣。
筆墨關(guān)人受用,筆潤者,享富貴。筆枯者,食貧??荻鴿櫿?,清貴。濕而粗陋者賤。
丘壑者非先事也,今人惟事丘壑,付筆墨于不講,猶之乎陳列鼎俎,不問其皆自前代來也。噫,可笑矣!
圓活可以救板,淺淡可以救刻,疏散可以救結(jié)。解筆墨二字,無三病矣。
墨中見筆法,始靈。筆法中有墨氣,則筆法始活。筆墨非二事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