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導入的作用
“萬事貴乎始”。高爾基在談創(chuàng)作體會時說:“開頭第一句是最難的,好像音樂的定調一樣,往往要費好長時間才能找到它。”列夫•托爾斯泰也說過:“開頭總是最難下筆的。”托翁十分重視作品的開頭,《安娜•卡列妮娜》的開頭,他用了幾十種不同的寫法,經過反復比較、篩選,最后才確定下來。
課的開始如同定調,一定要好。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俞麗拿演奏的《梁?!沸√崆賲f(xié)奏曲,特別重視第一個音符的準確性,因此她的演奏就非常悅耳、動聽。教學亦如此,一堂課若一開始就沒上好,講得索然無味、如同嚼蠟,那么,學生就難以進入意境,就不會興趣盎然地投入下面課的學習。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國教師教育指南》一書中指出:“教學藝術本質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上課伊始,學生的心理準備難免不充分,注意力還沒有充分集中起來,如何進行有效的調整,使之適合于教學的需要,則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教師良好的導入技能則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必備條件。
導入又叫開講,與導言、引言相比,其性質、目的基本是相同的,但內容更豐富,形式更多樣。導入是教師在一個新的教學內容或教學活動開始,運用一定的方式恰如其分地引導學生注意力,關心上課主題內容,從而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的行為方式。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導入是一堂課的開始,有時也貫穿于課堂教學之中。常言說得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高超、新穎、別致的導入必然會為課堂教學的展開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學也就容易進入最佳境界。
導入的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集中注意。巧妙地導入新課,可以起到先聲奪人、先聲服人的效果,緊緊地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一上課就把興奮點轉移到課堂上來,維系在教學的內容上。在這樣的情況下開始講課,才能“箭無虛發(fā)”,句句入耳,點點入地;教者輕松愉快,聽者心傾神往。
2、激發(fā)興趣。精彩的導入會使學生如沐春風、如飲甘露,進入一種美妙的境界。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成功的藝術就在于使學生對你所教的東西感到有趣。”巧妙的導入,會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愛因斯坦說:“興趣是熱愛的先導。”而熱愛是最好的老師。
3、啟迪思維。富有創(chuàng)意的導入,可以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的智慧,使之善于思考問題,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定向思維。因為教師有重點地導入新課,能使學生的思維迅速定向,集中探索知識的本質,為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
4、明確目的。研究表明,當學生事先知道教師期望他們做什么時,教師對學生的行為影響最大。當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思維處于活躍狀態(tài)時,教師就要適時地講明學習的目的意義,從而激發(fā)學習動機,使其能持久地保持注意力,并自覺地控制和調節(jié)自己的學習活動。
5、鋪墊拓展。好的導入能為全節(jié)課順利進行奠定良好的基礎,并能由此使教學內容進一步展開、發(fā)展、開拓,把課的進展不斷推向高潮,產生良好、積極的“連鎖反應”。由于課堂教學導入行為的上述作用,作為教師,應重視進行課堂教學導入行為的訓練,掌握導入的技能技巧。而訓練的基礎工作是提高對“導入”作用的認識。
二、導入的原則與要求
一般地說,導入新課、設計導語,應遵循以下原則與要求。
1、 符合教學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課堂教學導入,一定要根據既定的教學目標來精心設計導語,與教學目標無關的不要硬加上去,不要使導語游離于教學內容之外。教學伊始的導語,一定是完成教學任務的一個必要而有機的部分。
2、 符合教學內容本身的科學性
導語的設計要從教學內容出發(fā),有的是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的是教學內容的必要補充,還有的雖然從內容上看關系不大,但它能激發(fā)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對于教學內容的講授和學習也是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這一切,都應從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出發(fā),違背科學性的導入,盡管非常生動、非常精彩,也不足為取。
3、 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學內容的好壞,要通過學生的學習來體現(xiàn)。因而導語的設計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要照顧到學生的年齡、性格特征。不能拿大學的教學內容作為中小學課堂教學的導語,否則學生無法接受。
4、 從課型的需要入手
導語的設計要因課型的不同而不同。新授課要注意溫故知新、架橋鋪路,講授課要注意前后照應、承上啟下,復習課要注意分析比較、歸納總結。不能用新授課的導語去講復習課,也不能用復習課的導語去應付新授課,否則就起不到導語應起的作用。
5、 導語要短小精悍
導語的設計要短小精練,一般二三分鐘就要轉入正題,時間過長就會喧賓奪主。
6、 形式要多種多樣
開頭導入的方式很多,設計導語時要注意配合交叉運用。不能每一堂課都用一種模式的導語,否則就起不到激發(fā)學生興趣、引人入勝的作用。
三、課堂教學導入的基本方法
由于教學內容和教師個人的素質不同,因而導入的方式也多種多樣,下面介紹幾種較為常用的導入法。
1、 復習舊知識導入法
這是最常見的課堂教學導入方法。其特點是以復習已經學過或學生日常生活中已經了解的知識為基礎,將其發(fā)展、深化,引導出新的教學內容,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各學科的教學內容,章節(jié)之間、課文與課文之間都有一定的內在聯(lián)系。由已知到未知也是學生認知發(fā)展的一條規(guī)律。因此,在講授新知識時應考慮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很好地利用與新課內容有密切關系的、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或者日常生活中已經積累的知識,以此設計導入語,引出新的內容。這樣的導入,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已學的知識,加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使學生易于明確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任務和重點,而且也易于激發(fā)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例如,一位歷史課教師在講解《三國鼎立》一課時,首先問學生“黃巾大起義的意義是什么”,然后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很自然地導入新課:“黃巾大起義瓦解了東漢政權。在群龍無首的情況下,大小地方實力派和豪強擁兵自立,進行分裂割據。至于具體情況,就是今天我們這堂課要學習的內容。”
一位烹飪課教師在講“掛糊與上漿”一節(jié)時,安排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講了掛糊和上漿概念、意義和作用;在講第二課時首先提問前節(jié)課講過的內容,接著導入新課。其導入語是:“同學們,現(xiàn)在回答幾個問題──什么是掛糊和上漿?它們的意義和作用是什么?”學生回答后,接著說:“好,既然我們掌握了上述問題,這節(jié)課我們接著學習糊、漿的調制與使用。”
復習舊知識的導入重在恰到好處地選用與新授課內容關系密切的知識。這種導入有4種具體的方法:
(1)、從檢查提問舊課入手,導入新課。其運作方法和要求是:教師在講課之前,先面向全班學生提出幾個前節(jié)課學過的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引起全班學生的回憶思考,再找?guī)讉€學生(一般找中等程度以上的學生)回答問題,在個別學生回答、教師作出訂正和補充的基礎上,帶動全班學生復習舊課,進而導入新課。
(2)、從總結舊課入手導入新課。又稱為歸納導入式。其運作方法與要求是:教師提出要講授的新課題之后,首先對上課新講的內容概括地小結一下,扼要復述出與此有關的新知識,講課時使學生把新舊知識連貫起來思考。這樣既能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又能較好地鞏固已學過的知識。
(3)、通過組織學生進行聽、寫、練等活動,導入新課。其運作方法和要求是:在講授新課之前,先讓學生以聽、寫、板書、朗讀、翻譯、練習等活動方式復習舊課,使學生再現(xiàn)已學過的知識,然后導入新課。
(4)、向學生提示問題,引導回憶舊課或者有關知識、事情導入新課。該方式又稱聯(lián)想式導入。其運作方法和要求是:教師在講授新課之前,提示學生回憶前節(jié)課講過的幾個問題,或讓學生提出與新課有關的事情、知識。學生經過回憶思考,在頭腦中再現(xiàn)提問的內容,不經由學生直接回答即轉入新課。如一位語文教師在講《海底世界》時的導入是:提到大海,同學們都會聯(lián)想到蔚藍的海水,一望無際的海面,還有那點點白帆,振翅翻飛的海鷗。然而說到海底,我們了解得并不多。今天我們通過學習《海底世界》一文,將使大家對海底世界有一個鮮明深刻的了解。
無論采用哪種具體方法,都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要精選復習、提問。要根據當前所學知識與舊知識的聯(lián)系處編排習題、提問,使之與新的知識之間有密切的聯(lián)系,并把握好舊知識與新知識之間相互聯(lián)系的“支點”,從復習到授新課過渡得連貫自然;二是要提示學生或明確告訴學生新舊知識之間聯(lián)系的“支點”,引導他們思考,明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
2、銜接導入法
這也是一種較常見的導入方法。它主要是根據知識之間的邏輯聯(lián)系,找準新舊知
識的連結點,通過對舊知識的復習過渡,自然引出新知識。也可以說這是一種溫故而知新的導入方法。這種方法使學生在感知新知時,既有思想準備,又有知識基礎,學生會感到親切,能在輕松愉快中學習新知識,使新舊知識連貫。例如,有位教師講《茶花賦》時這樣說:“同學們,現(xiàn)代散文作家楊朔是我們的老朋友了。可以說,每個學期我們都見一次面,第一冊他奉獻給我們北京紅葉;第二冊他請我們品嘗了廣東天甜香的荔枝蜜,也許現(xiàn)在我們還能回憶起它的甜味呢;今天他又將捧給我們春城昆明的一叢鮮艷茶花,大家喜歡不?”學生異口同聲地說:“喜歡!”這時學生的情緒已開始興奮。老師接著說:“《香山紅葉》作者借紅葉比喻老向導,越到老秋越紅得可愛?!独笾γ邸纷髡呓杳鄯滟澝佬燎诘膭趧尤嗣?,寫‘茶花’又象征什么呢?”此時學生已產生了強烈的求和欲,想了解個究竟。
再如,有位老師在教朱自清的散文《春》時,先讓學生背誦王安石在《泊船瓜洲》和蘇舜欽在《淮中晚泊犢頭》中是怎樣寫春的?當學生得意洋洋地溫習舊知識時,他順勢導新課:“以上背誦的都是絕句,容量有限,是取一個景物或兩三個景物寫春的。今天學的散文《春》寫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樹、花、鳥、風、雨等等。作者是怎樣描繪的呢?再說,春就在我們身邊,現(xiàn)在我們就歡樂地生活在陽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寫的這些景物的姿態(tài)、色彩等等,平時你注意到沒有?細讀課文,領路大好春光,可以尋找到與作者觀察的差距。”又如學《老山界》一文后再講《草地晚餐》,教師可以用下列語導入新課:“同學們,在《老山界》一文中我們領略了紅軍當年爬雪山的英雄氣概,今天我們再來看一下紅軍過草地的壯舉。”(板書:《草地晚餐》)
運用此法要注意三點:
(1)、找準新舊知識的聯(lián)結點。而聯(lián)結點的確定又建立在對教材認真分析和對學生深入了解的基礎上。
(2)、搭橋鋪路、巧設契機。復習、練習、提問等都只是手段,一方面要通過有針對性的復習為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另一方面在復習的過程中又要通過各種巧妙的方式設置難點和疑問,使學生思維暫時出現(xiàn)困惑或受到阻礙,從而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積極性,造成傳授新知的契機。
(3)、因課施教,方式多樣。學科不同、內容不同,銜接的方式也應有所變化。如音樂、美術、體育一般多采用練習、演示的方式,先讓學生練習一下上節(jié)課的動作或技巧,看其是否掌握和熟練,再進行矯正和指導,然后傳授新的內容。而語文、政治、歷史、哲學、外語等課則常借助提問、講述、引證來進行。物理、化學、數(shù)學則以練習、實驗、演示為主,或復習、鞏固、印證前面所學的知識,或以此為基礎展示新的矛盾和問題,讓學生思考。
2、 設疑導入法
根據課堂要講授的內容,設計有關問題向學生提出,以引起學生急欲所知的好奇心和求和欲。如教《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可設計如下導語:“同學們,每到春天我們就會看到姹紫嫣紅的桃花、杏花、芍藥花,那么,這些花兒為什么呈現(xiàn)出紅色呢?”接下去教《花兒為什么這樣紅》,自然能抓住學生的思維。
3、 情境導入法
情境導入法就是利用語言、設備、環(huán)境、活動、音樂、繪畫等各種手段,制造一種符合教學需要的情境,以激發(fā)學生興趣,誘發(fā)思維,使學生處于積極學習狀態(tài)的技法。蘇霍姆林斯基說:“任何一種教育現(xiàn)象,孩子們越少感到教育的意圖,它的教學效果就越大。我們把這條規(guī)律看成是教育技巧的核心。”情境儔入法如運用得當,則會使學生身臨其境,意識不到是在上課,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獲得知識。
運用此法應注意兩點:一是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教師雖然可以利用現(xiàn)有的環(huán)境、條件,通過引喻、闡釋導入新課,但是,現(xiàn)成的情境畢竟很少,因此,教師必須從教學內容出發(fā),精心組織,巧妙構思,創(chuàng)設良好的符合教學需要的情境。二是加強誘導,激發(fā)思維。教師設置情境應有明確的目的或意識,或以此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或因之引發(fā)學生的思維,或籍此陶冶學生的性情等。創(chuàng)設情境不能單純?yōu)榧ぐl(fā)興趣,一般來說,應以激發(fā)思維為主。但是,情境本身有時并不能啟人深思或內涵比較隱蔽,這時就需要教師的啟發(fā)和誘導。
4、 布障導入法
在講授新知識前有意設立小小的障礙,使學生“憤”、“悱”的心理狀態(tài)。如有位教師講用配方法分解因式,先讓學生用兩種方法分解Ⅹ6─1。
(1)Ⅹ6―1
=(Χ3)―1=(Χ3―1)(Х3―1)
=(Χ+1)(Χ2—Χ+1)(Χ—1)(Χ2+Χ+1)
(2)、Χ6―1=(Х2)3―1
=(Х2―1)(Х4+Х2+1)
=(Х+1)(Х—1)(Х4+Х2+1)
剔除相同的因式(Х+1)(Х—1),剩下的因式形式上不同。那么同一個因式用不同的方法為什么會得出不同的結果?我們還有沒有辦法使它們變得相同?適度的障礙自然能激發(fā)學生探求真諦的欲望。
6、激疑導入法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學習的起點,有疑才有問、有思、有究,才有所得。利用問題,產生疑惑,激發(fā)思維也是教師常用的導入方法。
運用此法必須做到:一是巧妙設疑。要針對教材的關鍵、重點和難點,從新的角度巧妙設問。如講《失街亭》一文,教師先就提出“究竟誰失街廳?”這樣就問得有點出乎意料而且新奇。此外,所設的疑點要有一定的難度,要能使學生暫時處于困惑狀態(tài),出現(xiàn)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情境。二是以疑激思,善問善導。設疑質疑還只是激疑導入法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以此激發(fā)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思維盡快得到啟動并活躍起來。因此,教師必須掌握一些提問的技巧,并善于引導,使學生學會思考和解決問題。
7、 目的的導入法
講課前先把本課要完成的教學目標說清楚,以求得大家的配合。目前進行的目標教學法大都采用這種方法導入新課。
8、 提問導入法
也是最常見的導入方法。它通過提出一些與新課內容有關的、學生業(yè)已了解的有趣的問題,激發(fā)起學生想要了解該問題的好奇心,進而導入新課。例如一位教師在講授《鯨》時,上課第一句話是:“同學們,你們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動物是什么?”學生回答“世界上最大的動物是鯨”。教師:“對。今天我們學習第十二課《鯨》。”(板書課題)
再如一位物理老師在講授“壓強”一課時是這樣導入新課的:我們都背書包上學。大家可能有這樣一些體驗:同樣重的書包,當用細帶子背的時候,就覺得勒得緊、痛;當用寬帶子背的時候,就感覺不到緊痛。這是什么原因呢?當學生發(fā)表一些看法后,這位教師接著說:為了很好地回答這一問題,今天我們學習“壓強”。(板書課題)
提問導入法的要求是:所提問必須科學、有趣味、有意義,具有激發(fā)興趣、發(fā)人深思的作用。
9、 作用導入法
講課前先把所要講的知識的作用介紹給大家,以激發(fā)起大家的學習欲望。如講解比例應用題時,有位教師開頭就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誰能不爬樹就能測出我們教室門前這棵大樹的高?(學生沉默)現(xiàn)在我們就來學習這種方法:用比例解應用題。”
10、典故導入法
通過寓言、故事或典故、傳說等來激發(fā)學生興趣,啟迪學生思維,創(chuàng)造一種情境引入新課,也是較為常用的一種導入方法。學生一般都愛聽故事,特別是一些科學性、哲理性很強的故事更受學生的歡迎。在各學科的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中都有很多動人的故事,從中選取一些恰當?shù)钠瑪嘧鳛閱⒅v的材料,不僅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還可以引起學生學習本學科的興趣,不失為一種好的導入方法。
例如,有位數(shù)學教師在講“等比級數(shù)求和”這部分知識時,先給同學們講了“錫塔和錫拉”的故事:
錫拉是印度的皇帝,錫塔是傳說中64格國際象棋的發(fā)明者。有一天,為了獎勵的發(fā)明,皇帝問錫塔希望得到些什么?錫塔想了想說:“想要些麥子。”“要多少呢?”錫塔說:“棋盤64格,第一格要放1粒,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第四格放8粒……依次增加下去,希望能得到64格里麥粒的總和。”皇帝聽了哈哈大笑,說:“這要求太低了。”講到這里,老師轉向學生問道,這要求是不是太低了?學生議論開了,有的說要求是低了,有的預習過教材,說可能數(shù)目很大。
再如,
今天先給大家講個故事:阿凡提當了理發(fā)師,當?shù)刂鞒忠了固m教教義的大阿訇經常去理發(fā),但從不付錢。有一天,阿凡提先給他剃光了頭,刮臉時問:“你的眉毛要不要?”“當然要。”阿凡提唰唰兩刀把他的眉毛剃了,說:“給您。”大阿訇氣得說不出話來,阿凡提又問:“你的胡子要不要?”“不要,不要!”那人忙說。唰唰,又是兩刀,阿凡提把那人漂亮的大胡子給剃掉了。這時,阿訇用鏡子一照,見自己像個剝光了的雞蛋,暴跳如雷,氣勢洶洶地責問阿凡提,阿凡提卻從從容容地說:“我是遵照你的吩咐做的呀!”同學們想想看,聰明的阿凡提戲弄阿訇的憑據是什么?學生們立即領悟到阿凡提是運用“要”這個詞的多義性來戲弄阿訇的。于是課堂教學自然引到了對于詞義的理解上了。
又如講《廉頗藺相如列傳》,可以從“和氏璧”的故事入手,過渡到秦始皇向趙國索璧、藺相如奉璧西秦而不辱使命。
11、直接導入法
開頭直接點出課。如有位教師講《玻璃》一課,一上講臺就出示玻璃問學生:“這是什么?”學生回答:“玻璃。”教師板書課題:玻璃,接著說:“你知道玻璃的化學成分是什么嗎?它是怎樣制成的?現(xiàn)在我們就來學習有關玻璃的一些知識。”
12、演示導入法
演示導入法,是指教師通過實物、模型、圖表、幻燈、投影、電視等教具的演示,引導學生觀察,提出新問題,從解決問題入手,自然地過渡到新課學習的技法。此法有利于形成學生生動的表象,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故此,在小學各年級和中學理科教學中運用較廣。
運用此法應當注意:第一,直觀演示的內容必須與新教材有密切的聯(lián)系并能為講授新教材服務。第二,要讓學生明確觀察的目的,掌握觀察的方法。第三,教師要善于抓住時機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13、間接導入法
由相關的問題導入新知識的學習。如一位教師講寫作的素材問題,她先給學生一支沒有墨水的鋼筆,讓他寫出兩句描寫春天的句子。那位學生左劃右劃就是寫不出字,著急地說:“老師,鋼筆沒有墨水怎么寫?”“是??!”那位教師點點頭,“鋼筆里沒水寫不出字,我們沒有素材也寫不出好文章。如何積累寫作的素材呢?今天我們就來解決這個問題。”接下去講課,學生注意力非常集中。
14、實驗導入法
上課伊始,教師巧設實驗,使學生通過對實驗的觀察去發(fā)現(xiàn)規(guī)律,進行歸納總結,推導出結論,來導入新課。這種方法在中學生物、理化教學中運用較廣泛,因為這些科目中很多內容都比較抽象,如分子、電子的運動,物質的化合與分解,細胞的分裂和新陳代謝,神經的傳導等,不通過形象的實驗和演示,一般很難理解。而運用實驗導入新課,不僅能幫助學生認識抽象的知識,而且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動,自覺地去分析問題、探索規(guī)律。運用此法主要注意兩點:首先,實驗的設計要巧妙、新穎、有針對性。其次,要善于根據實驗中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和結果來提問和啟發(fā),以促使學生去思考和探究。
15、審題導入法
這是指新課開始時,教師先板書課題或標題,然后從探討題意入手,引導學生分析課題,來導入新課的方法。這種方法開門見山,直截了當,又突出中心或主題,可使學生思維迅速定向,很快進入對中心問題的探求,因此也是各學科導入常用的技法。運用此法的關鍵,在于針對教材,圍繞課題提出一系列問題,因此必須精心設計、認真組織。此外還要善于引導,讓學生朝著一定的方向思考。
16、實例導入法
學生的學習以書本知識為主,而書本知識對學生來說一般比較抽象和概括,因此,從生產、生活中選取一些生動形象的事例進行引入和佐證,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讓深奧的道理通俗化,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而且有利于學生具體生動地理解知識。這種方法,各科教學都可以采用,但運用時須要注意:選材要典型、生動、淺近、具體,并且緊扣教材、引證準確。
17、切入導入法
抓住要學內容的某一重點或難點,單刀直入,直插課文精彩部分。如講授《賣油翁》,可由文章中心──“熟能生巧”單刀直入。先讓學生畫圓,連叫了三位同學都畫不圓,然后教師拿起粉筆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很圓的圓圈,并問:“同樣畫圓,為什么有的同學畫不圓,我卻畫得很圓?”從而引入“熟能生巧”的中心議題。
18、激情導入法
激情導入法就是利用語言、設備、環(huán)境、活動、音樂、繪畫等手段,制造一種符合教學需要的情境,以激發(fā)學生興趣,誘發(fā)思維,使學生處于積極學習狀態(tài)的方法。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任何一種教育現(xiàn)象,孩子們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圖,它的教學效果也就越大。我們把這條規(guī)律看成教育技巧的核心。”情境導入法如果運用得當,則會使學生身臨其境,感同身受,意識不到是在上課,從而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獲得知識。例如有位教師在講《雨中登泰山》時,就是以這種方式開講的:“同學們游覽過祖國的名山大川嗎?那奔騰咆哮、一瀉千里的長江黃河,那千姿百態(tài)、氣勢雄偉的三山五岳,孕育著我們中華民族的古老文明。一想到它們,民族自豪感就會充溢心頭。那具有拔地通天、擎天捧日之姿的泰山就是這樣一座山,歷代多少文人墨客寫詩撰文謳歌贊美。杜甫的五律《望月》就是其中之一。杜詩中那‘一覽眾山小’的境界是令人神往的,只有攀登到絕頂,才能領略到無限風光。今天,我們學習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請作者當向導,帶領我們去攀登、游覽那高聳雄偉的泰山吧。”這位老師的講解包含著濃郁熾熱的感情,對學生極具感染力。學生的心隨著這生動形象、極富感情色彩的語言,緊緊地與課文內容聯(lián)系在一起了。
19、迂回導入法
先解決一些容易解決的問題,然后再解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如《孔乙己》一文,開頭的三段寫的不是孔乙己,而是咸亨酒店,這是為什么?如果直接問學生,恐怕難以回答。如果教師用一段類似的小說描寫,說明這是小說中的自然環(huán)境與社會環(huán)境描寫,學生就能理解了。
20、引趣導入法
以引發(fā)學生興趣作為課堂教學的開頭。這種導入法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求和欲來導課,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我國教師對這種導入方法極為重視,并總結了一個口訣,可供學習參考:“課伊始,趣已生;課進行,趣正濃;課結束,趣猶存。”如教《蜘蛛》一文時,教師首先設問:“你們知道人類有史以來最早的絲織品是件什么東西嗎?(稍停片刻)那是一副用蜘蛛絲織成的手套,現(xiàn)在珍藏在法國巴黎博物館。”這不禁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接下去學習《蜘蛛》,效果自然很好。又如有位教師在導入《念如嬌•赤壁懷古》時,她面帶笑容地講述了一段趣事:音樂家想選一首歌詠長江的古詩詞作歌詞,作為電視劇《話說長江》的主題歌曲,大家不約而同地選上了氣勢豪放的《念如嬌•赤壁懷古》,但詞太長,有人建議壓縮一半。當和幾位詩人商量時,詩人哈哈大笑:“什么?把詞縮短?這是千古絕唱,別說減一半,誰改得一個字?誰又感改一個字?”學生們興趣盎然地聽著,求知動機油然而生。于是,下面的課順利地進行了。
21、鋪路導入法
所謂鋪路,即根據所學內容,先回顧、復習學過的舊知識,并將此化作一個個的鋪路石(也有的叫做架橋),然后過渡到所授知識的講解上。如有的教師教“兩步計算應用題”,先出示了這樣一道應用題:“某班第一天栽樹50棵,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栽20棵,第二天栽樹多少棵?兩天共栽樹多少棵?這樣導入,可分散難點,降低坡度,使學生容易接受新知識。
22、比較導入法
所謂比較,就是根據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點、相同點,采用類比的方法導入新課。有的可同類相比,如數(shù)學課教分式,可通過分數(shù)導入,教有理數(shù)的四則混合運算,可通過整數(shù)的四則混合運算導入;有的可正反對比,如物理課的左手定則與右手定則,化學課的合成與分解等,均可用正反對比導入法。
23、歸納導入法
通過對所學知識的歸納總結導入新課。如有位教師講《游褒禪山記》一文時,先把文言“其”等詞的多種解法歸納在一起,寫在黑板上,然后讓學生自讀課文,看本文中的“其”等詞各作什么解釋。復習課最適宜采用這種方法。
24、觀察導入法
教學新知識前,先讓學生觀察有關的事物。如教授長方形,先讓學生觀察自己周圍的東西哪些屬于長方形。有的也可課前觀察,如講授《中國石拱橋》時,可讓學生提前觀察學校附近有哪些石拱橋。小學自然課、中學生物課、物理課可多采用這種方法。
25、幽默導入法
根據教學任務和教學情境,教師有時可以用很幽默的話或姿勢來導入新課,以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有位教師被請去給少年犯們做報告,由于緊張,在走進教室時被門檻絆了一下,當時就摔倒在地。全體少年犯哄堂大笑。這位教師很沉著地站起來,不緊不慢地走向講臺,說了這樣幾句話:“一個人可以跌倒,但仍然可以再站起來。這就是我今天給你們上的第一課。”少年犯們報以熱烈的掌聲。這位老師用幽默、機智的話把緊張的氣氛變得輕松,自然也抓住了學生們的注意力。
26、作業(yè)導入法
先根據新授課的內容和目標,布置一定的作業(yè),以引起學生的注意,或者使學生產生壓力感,讓他們急于聽教師講解。語文、數(shù)學等課都可采用這種方法。值得注意的是,作業(yè)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既可有筆答的,也可有口答的。
27、討論導入法
上課伊始就組織學生討論,以啟發(fā)學生的思維,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如有位政治教師教《人生觀》一課,首先讓學生討論人生究竟意味著什么?它的奧秘何在?如何使自己的人生放射出燦爛的光芒?在學生初步體會的基礎上再導入新課,學生接受起來比較親切、自然。
28、摘錄導入法
講課前先讓學生摘錄課文中的重點詞語、句子,然后過渡到全文的講授,這樣可使重點、難點突出。如講授《談骨氣》,可先讓學生摘錄文中文天祥的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重點語句,在啟發(fā)學生理解分析的基礎上板書課題,導入新課。這樣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加深理解。
29、游戲導入法
上課伊始,先組織學生做游戲,再導入對新授知識的學習。入有位英語教師上課伊始,首先讓學生按組進行說寫單詞比賽,要求下一位同學說的單詞第一個字母一定要和上一位同學說的單詞最后一個字母相同。這樣既幫助大家熟悉了單詞,又鍛煉了學生的思維敏銳力,還為新授單詞打下了基礎。
30、珍聞導入法
通過介紹人世間罕見的珍聞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如教《運動和靜止》時,教師首先問學生:“你們聽說過用手抓子彈的事嗎?”待學生凝神傾聽后,教師便介紹起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一名法國飛行員在
31、歌謠導入法
歌謠,特別是兒歌,是學生喜聞樂唱的一種藝術形式。課堂教學中有目的地引進一些兒歌,并加以誘導,可發(fā)展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如有位教師講詞語的正確搭配,開始時先念了一首兒歌:“小槐樹,結櫻桃,楊柳樹上結辣椒;吹著鼓,打著號,抬著大車拉大轎;木頭沉了底,石頭水上漂,你說好笑不好笑?”隨著兒歌的結束,學生們放聲大笑,笑聲中,已初步體會到正確搭配詞語的重要。接下去講課,效果當然好了。
32、謎語導入法
上課伊始,先讓學生猜謎,再導入課題。如教《奇妙的“眼睛”》時,先讓學生猜一個謎:“上有毛,下有毛,中間有顆黑葡萄。”由謎底導入對“眼睛”的學習,過渡自然,學生興趣濃厚。
33、詩詞導入法
我國是詩詞的國度。詩,可以興,可以群,可以怨。用詩歌來開頭,可以增強講課的韻味和吸引力。用詩詞導入,可以引用古今中外現(xiàn)成的名詩、名句,也可以自己編寫。如教《碳酸鈣》一課,上課伊始教師可以引用“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名句,也可以自己另寫一首:“烈火中,您愈煉愈強,百煉成鋼;潔水中,您粉身碎骨,清白依在;樓房里,您身負重壓,凝聚磚瓦;馬路上,您坦坦蕩蕩,鋪向未來。啊,多么偉大的精神,多么高尚的風格,即使千百萬年,人們也將牢記您的名字,石灰──碳酸鈣。”詩句雖然有些粗糙,但也另有一番韻味和魅力。
34、講評導入法
一般是通過對學生練習、作業(yè)、試卷中出現(xiàn)的問題或教師有意設計的某種錯誤,進行分析、講解,借端生議,導入新課,或者是對學生對一問題的具體具有創(chuàng)見性特殊處理方法或特殊看法,進行講評導入新課。例如,在“不等式的性質”教學時,先給出“若a是實數(shù),試比較a和-a的大小”的解題過程為:因為a是一個正數(shù),-a是一個負數(shù),所以有a>-a。教師分析:由于a是實數(shù),比較a和-a的大小時,要作全面考慮。例如:a=3時,-a=-3;a=-1/2時,-a=-1/2;a=0時,-a=0。由此可見,-a可以是正數(shù)、零或負數(shù),并不總是負數(shù),故正確的解法是:
因a﹣(﹣a)=
則當a>0時,a>-a;
當a=o時,a=﹣a;
當a<o時,a<﹣a。
在這里,我們用到了A﹣B>O?A>B的知識,特別是A﹣B>?A>B,可以把比較A和B的大小的問題轉化為A-B和符號正負的問題,這在實用上是很方便的。下面我們就用這種方法來研究“不等式的性質”。
運用這種導入法要注意:①講評的內容要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若是對學生作業(yè)中的問題進行講評,“問題”應是普遍存在的問題,或者雖不普遍但能反映某一傾向的問題;若是講評學生有創(chuàng)意的作業(yè),應考慮其示范性,對學生具有開闊思路、樹立榜樣的作用;②講評的內容應少而精,并與新課內容有一定的聯(lián)系;③避免指名道姓地批評學生。
35、檢查預習導入法
教師通過檢查學生對本節(jié)課內容預習情況引入本節(jié)內容,巧妙導入新課。例如,物理講“能源的利用和開發(fā)”一節(jié)。該節(jié)內容雖多,但沒有難點,事前要布置預習,要求學生明確幾個主要問題。上課時,通過檢查預習情況,再板書出該節(jié)的提綱,然后逐一討論和充實有關的具體內容。
36、測驗導入法
其運作要求是:教師走進教室宣布上課后,讓學生拿出筆和紙,就上節(jié)課或上一單元的重點內容進行測驗。測驗題應少而精,方式可以是聽寫、計算、簡要回答問題等,時間不超過5分鐘。教師收回試卷后即宣布本節(jié)課的課題。由于學生的好勝心都很強,測驗是檢查學生學業(yè)狀況的手段,因此學生一般都十分重視測驗。這種導入方法,不僅利于教師在短時間內全面了解學生對學過知識的掌握情況,更利于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為學生以嚴謹?shù)膽B(tài)度專心于課堂教學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但頻繁的測驗易造成部分學生身心的持續(xù)緊張,不易經常采用這種導入方法。
這種導入方法的常用操作用語是:上節(jié)課(或前一單元)我們學習了XXXXX,請同學們拿出紙和筆,我們用三五分鐘的時間測驗一下。
37、剖析關鍵詞導入法
這是通過對教學內容題目中的關鍵詞的剖析導入新課的方法。每節(jié)課都有題目(章目、節(jié)目),有些題目簡潔明快,有些題目中則往往包含一些生疏的又是重點的詞(或概念)。使學生弄清這些詞的含義既十分必要,又是導入新課的好方法。這種導入方法的突出優(yōu)點是誘發(fā)學生盡快把握教學內容的重點。如歷史課“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一文對“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這幾個修飾語學生是陌生的,對此教師應該解釋。尤其是“中央集權”學生較難理解,可以先概括介紹,然后說:“讓我們通過課文內容來加深理解吧。”于是轉入新課。
再如語文課在講《改造我們的學習》一課時,可抓住“改造”一詞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學習《改造我們的學習》一課。這篇課文的標題中有‘改造’一詞。‘改造’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課文要用‘改造’一詞呢?讓我們先閱讀課文”。這樣的導入很簡捷。其他像《珍貴的教科書》、《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最后的一次講演》等,都可以通過解釋分析標題中的關鍵詞“珍貴”、“舍身”、“最后”等導入新課。
用剖析關鍵詞引入新課,同時還可以告訴學生本堂課的教學目標。要注意的是,剖析關鍵詞導入要起到化難提要的作用,不能為剖析關鍵詞而解釋關鍵詞。
38、歌曲導入法
以歌曲來導入新課,可使學生心情愉快地投入學習,有利于發(fā)展人的智力。如教《人生觀》一課,教師可帶領學生唱《籬笆•女人•狗》中的主題歌:“人生是一條路……人生是一杯酒……”以幫助學生體味人生的深刻含義。教《葡萄溝》時,領學生唱一曲《吐魯番的葡萄熟了》,也別有一番韻味。
39、圖畫導入法
通過圖畫導入新課,可以增強直觀教學效果,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如教《雨中登泰山》,可事先畫一幅“登泰山”圖,教學時以圖作為“向導”,指導學生看書,對號入座,也可以讓學生自己畫,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
上課伊始的導入方法還有其他一些,如笑話導入法、錄像導入法、幻燈導入法、形象導入法等等,但最基本的是這39種,其他有的大同小異,我們可以由此及彼;有的形式相近,我們可以舉一反三。只要我們勤于動腦,肯于鉆研,新穎別致的導入方法是不難設計的。但我們一定要注意導語的科學性、時間性,一定要精練、靈活,不要嘩眾取寵,更不能喧賓奪主。要緊扣課堂教學中心,簡明、實用,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導入方法的藝術作用。
40、即興應變法
在上課之前,有時會突然出現(xiàn)一些有利于設計導語的事件或背景,教師應充分利用、即興應變,以調動學生學習新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如有一位教師在講授《賣炭翁》時,時值雪止天晴,教師走上講臺開始了講課:“同學們,斷斷續(xù)續(xù)、飛舞了近一周的雪花停下了。今天,陽光照耀,天氣暖和,是我們盼望多日的好天氣。但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穿得十分單薄的老人,卻不喜歡這樣的天氣,總是期待朔風凜冽、大雪紛飛,他,就是白居易筆下的‘賣炭翁’(板書課題),賣炭老人為什么有這樣反常的心理呢?”這樣,教師巧妙地借景引入課題,使學生以常人的體驗不能理解賣炭翁的反常心理,從而激發(fā)起學生探究的欲望,收到好的效果。
導入的方法還有其他一些,如笑話導入法、錄像導入法、幻燈導入法、形象導入法等等,但最基本的是這40種,其他有的大同小異,我們可以由此及彼;有的形式相近,我們可以舉一反三。只要我們勤于動腦,肯于鉆研,新穎別致的導入方法是不難設計的。但我們一定要注意導語的科學性、時間性,一定要精練、靈活,不要嘩眾取寵,更不能喧賓奪主。要緊扣課堂教學中心,簡明、實用,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導入方法的藝術作用,使之符合教學的目標。
主要參考文獻:
1、《教學工作技能訓練》,朱新春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課堂教學技能訓練指導》,楊國全主編,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1年版。
3、《課堂教學藝術論》,張寶臣、張玉森、王秀蘭主編,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4、《教學藝術論》,魏正書著,遼寧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
5、《創(chuàng)新教學引論》,蔣宗堯編著,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1年版。
6、《素質教育課堂優(yōu)化藝術》,閆承利編著,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
7、《教學論》,李秉德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8、《當代教育論壇》,杜飛、劉國祿主編,人民日報出版社2004年版。
9、《教育研究》
10、《人民教育》
11、《教學與管理》
13、《中國教育報》
14、《教育導報》
15、《教師報》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