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語
小兒推拿是中醫(yī)的一種傳統療法,屬于非藥物療法,由于操作簡單,依從性好,在兒科臨床應用廣泛。
寶寶是家長的“心頭肉”,每到孩子有病的時候,家長都恨不得自己“替子患病”。然而,不論家長怎樣著急,病還是要治的。
但是,在很多情況下,孩子的治病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比如兒科門診前蜿蜒曲折的隊伍、孩子半夜發(fā)病去醫(yī)院時打不到車、孩子哭鬧無法吃藥等等。這些潛在因素,一不小心就會耽誤了寶寶的病情。
如果有一種治療辦法,可以在上述突發(fā)狀況發(fā)生時治療或延緩疾病的發(fā)展,那將解決各位寶爸寶媽的頭等煩惱。
這時就輪到小兒推拿上場了!小兒推拿是通過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兒體表的特定部位,以調節(jié)機體氣血陰陽和臟腑功能,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
今天我們分享些小兒推拿常見穴位,可解決寶寶的常見問題——
迎香穴
[位置]鼻翼旁五分,鼻唇溝中。
[操作]用食、中二指揉。
[功用]鼻塞不聞香臭時,按之可以通利鼻竅,使香臭得聞,所以命名為迎香。
[主治]鼻塞流涕。
腎頂
[位置] 小指頂端。
[操作] 以中指或拇指端按揉。
[功用] 收斂腎氣,固表止汗。
[主治] 自汗或盜汗(白天或夜間汗多),解顱(指囟門應合不合)等。
四橫紋
[位置]手掌面,食、中、無名、小指第一指間關節(jié)橫紋處。
[操作]小兒四指拼攏,從食指橫紋推向小指橫紋,為推四橫紋。用拇指甲掐,為掐四橫紋。
[功用]退熱除煩,散結行氣,和氣血。治療腹脹,疳積,不思飲食等癥。
[主治]腹脹、疳積、消化不良等。
五指節(jié)
[位置]手背,五指第1指間關節(jié)處。
[操作]用拇指指甲掐,稱掐五指節(jié),掐5~20次;用拇、食指揉搓稱揉五指節(jié),揉100~200次。
[功用]掐或揉五指節(jié)能鎮(zhèn)驚安神,祛風痰,通關竅,掐五指節(jié)主要用于煩躁不安。
[主治]驚惕不安,驚風抽搐,咳嗽痰多,腹痛等。
板門
[位置]手掌面大魚際平面。
[操作]用拇指按揉板門稱為揉板門,順時針、逆時針都可以。從腕橫紋推向拇指根稱為橫紋推向板門,可以止吐。反之,稱為板門推向橫紋,可以止瀉。
[功用]健脾和胃,消食導滯。治療乳食停滯,食欲不振。
[主治]食積、腹脹、食欲不振、嘔吐、腹瀉、曖氣等 。
手陰陽
[位置]掌側腕橫紋。又稱大橫紋。橈側(拇指側)為陽池,尺側(小指側)為陰池。
[操作]兩拇指自掌側腕橫紋中央(總筋穴)向兩旁分推,稱分推大橫紋,又稱分手陰陽、分陰陽。
[功用]平衡陰陽,調和氣血,行滯消食。
[主治]寒熱往來,腹脹、腹瀉、嘔吐、食積、煩躁不安。
小天心
[位置] 在大小魚際交接處凹陷中。
[操作] 用指端揉,稱揉小天心;拇指甲掐,稱掐小天心;以中指尖或屈曲的指間關節(jié)搗,稱搗小天心
[功用] 揉能清熱鎮(zhèn)驚,利尿,明目;掐搗能安神鎮(zhèn)驚。
[主治] 驚風,抽搐,煩躁不安,夜啼,小便赤澀,目赤腫痛,痘疹欲出不透等。
(以上內容截取自華醫(yī)網相關課程)
各位寶爸寶媽是不是有些意猶未盡,或是想系統的學習小兒推拿相關知識卻找不到學習途徑,現在這些都不用苦惱啦。華醫(yī)網現推出“跟著大師學小兒推拿”精品課,旨讓更多的寶寶受益于小兒推拿。
跟著名醫(yī)學“小兒推拿”
華醫(yī)網現特邀請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推拿學”學科負責人于天源教授、北京中醫(y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副教授姚斌彬老師錄制“跟著大師學小兒推拿”精品課,根據各地報名情況和師資情況開辦線下面授班,從理論到實踐,全方位指導大家學習小兒推拿。
理論知識講解
面授班實踐指導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