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jié)尾一;方證隨筆 對比理解
1 五苓散--汗后生濕,外寒里濕。
白虎加人參湯--汗后生燥,外寒里燥。
2 小青龍湯--外寒傷閉,內(nèi)無肺熱,水停心下。
越婢加石膏湯--外寒傷閉,經(jīng)熱不泄,而病肺癰。
3 葛根芩連湯--誤下傷中,表陽內(nèi)陷,胃氣上逆,脈見促象。
大陷胸湯--誤下傷中,表陽內(nèi)陷,胃氣上逆,而成結(jié)胸。
4 小建中湯--升發(fā)肝脾,以建中氣,從肝論,木陷不升。
麥門冬湯--降斂肺胃,以建中氣,從肺論,燥不斂降。
5 小建中湯--肝脾郁迫,(補)二氣虛陷,升發(fā)肝脾,以建中氣。
陳皮竹茹湯--痰壅肺胃,(破)二氣郁格,降斂肺胃,以建中氣。
6 葶藶子大棗湯--痰壅肺竅而不得息,此為痰塞肺竅。
茯苓杏仁甘草湯--土濕胃逆肺壅短氣,此為肺氣不降。(二者俱在肺論)
7 茵陳蒿湯--濕郁其腑而生熱,熱在胃腑與膀胱。
大黃硝石湯-—女勞腎寒而腑熱,熱在膀胱而塞實。
8 痞證--里陰之逆而成痞。
結(jié)胸--表陽內(nèi)陷成結(jié)胸。
9 大半夏湯--胃反而嘔吐,下閉而上嘔。
厚樸三物湯--腹痛而內(nèi)閉,郁熱而不下。
10 豬苓散--膈上有水致嘔吐,豬苓利水而瀉濕。
小半夏加茯苓湯--膈上之痰致嘔吐,瀉濕降胃而蕩濁。
11 烏頭湯--歷節(jié)。
甘草附子湯--風濕。
12 下瘀血湯--產(chǎn)后血結(jié)不去。
大黃甘遂湯--產(chǎn)后水與血結(jié)。
13 茵陳湯--脾濕郁其腑陽,而生濕熱。
麻仁丸--腑陽約其脾陰,而生結(jié)燥。
14 麻仁丸--陽明胃腑,約其太陰。
黃連阿膠湯--陽明胃腑,克其少陰。
15 枳術(shù)湯--水結(jié)心下,此為石水,堅硬如盤。
茯苓甘草湯-—水停心下,木氣郁阻,悸而短氣。
16 三黃湯--瀉上熱實,以利心氣。
葶藶子丸--瀉上肺實,以利肺氣
瓜蔞薤白白酒湯--瀉上陰實,以通陽氣。
17 三黃湯--瀉心即補心,瀉亦成補。
葶藶子丸--瀉肺即利肺,瀉亦成補。
18 葶藶子丸--瀉肺竅壅塞郁熱。
木防已加芒硝湯--瀉胸膈痰飲郁熱。(師解熱在膀胱)
19 吳茱萸湯--胃腑寒與陰臟寒。
附子粳米湯--腹中寒,痛而氣亂。
20 葶藶子丸--支飲不得息,痰飲壅塞于肺竅,肺實不得息,痰壅無表。
小青龍湯--水飲內(nèi)停,而不得息,外感之閉,內(nèi)水之停,表里俱病。
21 小青龍湯--表閉水泛,肺氣內(nèi)郁。
厚樸麻黃湯--表閉里逆,肺胃俱壅。
22 半夏甘遂湯--支飲停心下,堅痞不去。
防已加茯苓芒硝湯——支飲停心下,又加熱結(jié)。
23 防已加茯苓芒硝湯--飲與熱結(jié),結(jié)于胸膈。
大陷胸湯--表里之熱,結(jié)于胸膈。(二者俱為結(jié)實)。
24 半夏甘遂湯--飲停心下,堅痞不去。
枳術(shù)加麻附二湯--水結(jié)心下,堅大如盤。
25 十棗湯--太陽中風,水氣內(nèi)停,十棗湯遂水下泄。
小青龍湯--太陽傷寒,水氣內(nèi)停,小青龍表里雙解。
26 瓜蒂湯--水入汗孔,而行皮中,此病傷暑。
芍藥桂枝苦酒湯--水入汗孔,而成黃汗,此病水氣。
烏頭湯--水入汗孔,而成歷節(jié)。
瘧?。牒箍?,發(fā)為瘧病。
27 越婢湯--風水身腫,發(fā)汗泄水。
麻杏薏甘湯--濕盛身重,發(fā)汗泄?jié)瘛#ň闶前l(fā)汗之法)
28 防已黃芪湯--風濕,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苓桂術(shù)甘湯,附子湯)
防已黃芪湯--風水,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一湯二用,泄?jié)窠獗恚?/span>
29 半夏麻黃丸--胸中痰濁,隧路梗阻。
已椒歷黃丸--腸間水氣,瀝瀝有聲。
30 大陷胸湯--熱與水結(jié),心下因硬。
枳術(shù)加麻附二湯--水結(jié)氣分,心下堅硬。
31 梔子豆鼓湯--胃逆火炎,心宮煩熱。
茯苓澤瀉湯--胃逆火炎,肺燥口渴。
32 桂枝人參湯--太陽壞病,誤下成痞,協(xié)熱下利。
葛根芩連湯--太陽壞病,表陷里逆,而成脈促。
33 陽明四十大承氣--二陽合病,脈不負不利,下其結(jié)硬宿食。
少陽十四大柴胡--二陽合病,少陽傳陽明,大柴胡雙解經(jīng)腑。
34 麥門冬湯--肺燥失斂,火逆上氣,滋肺潤燥斂火。
千金炙甘草湯-—火旺刑金,肺燥不斂,瀉火滋肺潤燥。
35 桃核承氣湯--外感表實,經(jīng)熱不泄,熱入血室。
小柴胡湯--外感中風,經(jīng)水適來(斷),熱入血室。
36 吳茱萸湯--土虛則寒侵,虛而溫補。(少陰十八)
大承氣湯--土燥而克水,實則瀉下。(少陰四十二三四)
37 酸棗仁湯--虛煩不得眠。
梔子豆鼓湯--虛煩不得眠。
干姜附子湯--煩燥不得眠。
豬苓湯--心煩不得眠。
半夏秫米湯--土濕不得眠。(此為《內(nèi)經(jīng)》方)
38 黃連阿膠湯--土燥不得眠。
酸棗仁湯--土濕不得眠。
39 麥門冬湯--肺燥火逆。
白虎加人參湯--肺燥熱渴。
40 十棗湯--水結(jié)心下,是為胸實。
大陷胸湯--誤治壞病,也為胸實。
41 茵陳湯--濕盛胃腑郁熱,從大便下之。
豬苓湯--濕盛胃腑不熱,從小便利之。
42 干姜芩連人參湯--厥陰誤下之壞病。(或壞入厥陰)
心痞瀉心諸湯-—太陽誤下之壞病。
麻黃升麻湯--太陽厥陰之壞病。(經(jīng)病連臟)
43 梔子豆鼓湯--利后之虛煩。(下利十八)
小承氣湯--利后之實煩。(下利十九)
44 二白散--寒實結(jié)胸。
大陷胸湯--熱實結(jié)胸。
45 梔子柏皮湯--下熱,小便不利,熱在膀胱。
白頭翁湯--下熱,大便下利,熱復太過。
46 瓜蒂散--吐胸上之寒濁。
梔子類湯--吐胸上之熱瘀。
47 瓜蒂湯--吐胸上之濁瘀。
十棗湯--瀉胸膈之停水。
48 五苓散--太陽濕盛之渴。
豬苓湯--太陰濕盛之渴。
49 大陷胸湯--水與熱結(jié),結(jié)在胸膈。
大黃甘遂湯--水與血結(jié),結(jié)在血室。
50 茵陳湯--中焦?jié)駸?,下傳膀胱,瀉胃與膀胱腑熱。
梔子柏皮湯--膀胱濕熱,水無泄路,通達水路。
51 大陷胸湯--太陽誤治,熱結(jié)胸膈,瀉下。
瓜蒂散--太陽表病,胸上有寒,上吐。
瓜蒂散--厥寒之時,寒停胸膈,上吐。
55 大青龍湯--太陽閉其陽明;陽明蒸泄太陽;發(fā)太陽解陽明。
大承氣湯--陽明蒸泄太陽;太陽汗出表解;瀉下陽明腑實。
56 桂枝湯加附子--止其汗漏也。此太陽九十二
桂枝湯加附子--反汗多亡陽也。此太陽七十四
57 瀉心湯三方--胃氣上逆,上熱痞結(jié)。此病在上。
吳茱萸湯--中焦虛寒,胃氣上逆。此病在中。
58 大陷胸湯--誤下胃逆,結(jié)胸病實,此為實煩,
梔子豆豉湯--誤下胃逆,心中懊惱,此為虛煩,
59 大陷胸湯--太陽病,誤下而病結(jié)胸。
瀉心諸湯--太陽病,誤下而病胸痞。
60 十棗湯--外感中風而里濕,胸膈停水。
麻黃連翹赤小豆-—外感傷寒而里濕,外閉身黃。
61 大半夏湯--下竅閉澀而胃反。
豬膏發(fā)煎--下竅閉澀而陰吹。
62 防已黃芪湯--汗出惡風表虛者,瀉濕以息風和表。
茯苓甘草湯--汗出不止表虛者,瀉濕以息風和表。
63 麻黃湯--寒傷皮毛,寒強風虛,寒閉其風,而病傷寒?! ?/span>
桂枝湯--寒傷皮毛,風強寒虛,風泄其寒,而病中風。
64 越婢湯大青龍麻杏石甘湯--表閉衛(wèi)傷熱燥。
抵擋湯桃核承氣湯--表閉營傷熱瘀。
65 張錫純升陷湯-—氣行則血隨,血陷而氣陷。
《金匱》瘀血?。瓪庑袆t血隨,氣虛則血瘀?!?/span>
66 已椒藶黃丸--破腸結(jié)之飲,運腸腑之瘀滯,
大黃丸--磨干血之結(jié),緩土急而建中。
67 已椒藶黃丸--痰結(jié)在腸而結(jié)滯。
半夏甘遂湯--痰停胸膈而不去。
68 百合病類湯--肺有熱燥。
甘麥大棗湯--婦人臟燥。
69 大黃附子湯-—溫下。
大承氣湯--寒下。
70 大黃硝石湯--瀉膀胱熱塞之實。
硝礬散--瀉膀胱壅塞之實。
豬膏發(fā)煎--瀉膀胱熱瘀之實。
抵當丸--瀉膀胱滿急之實。
抵當丸--瀉血室熱瘀之實。
71 桂枝黃芪湯--黃家脈浮,發(fā)汗泄?jié)瘛?/span>
麻黃連翹小豆湯--外感身黃,發(fā)汗泄?jié)瘛?/span>
茵陳五苓散--濕熱發(fā)黃,發(fā)汗泄?jié)瘛?/span>
72 奔豚湯--腎寒之上攻
吳茱萸湯--厥寒之上攻
73 大半夏湯--內(nèi)傷雜病,陽明之陽虛,腸燥便結(jié)。
大承氣湯--外感風寒,陽明之陽實,腸燥便結(jié)。
74 桂枝去芍藥附子湯--微惡寒者,此是外感表證之惡寒(寒在皮膚)
芍藥附子甘草湯--反惡寒者,此是本虛陽陷之惡寒(寒在骨髓)
75 防已黃芪湯--汗出惡風表虛者,瀉濕以息風和表。
茯苓甘草湯--汗出不止表虛者,瀉濕以息風和表。
76 豬苓湯--土濕,小便不利。
真武湯--小便不利,水旺。
77 甘草湯--亡陽火炎則咽喉痛,此是上熱。
桃花湯--亡陽水沉則便膿血,此是下脫。
78 梔子湯--厥陰病,利下熱復之虛熱心煩。
白頭翁湯--厥陰病,利下熱復之實熱便血。
79 梔子湯--厥陰病,利下熱復之虛煩
小承氣湯--厥陰病,利下熱復之實煩
80 去桂加術(shù)湯--濕病,濕在中焦
麻黃加術(shù)湯--濕病,濕在經(jīng)絡(luò)
81 旋覆花代赭石湯--降胃以建中
小建中湯--和胃燥以建中
82 旋覆花代赭石湯--降肺胃以建中
桂枝龍骨牡蠣湯--升肝脾以建中
83 半產(chǎn)新虛--旋覆花湯證,
曾經(jīng)半產(chǎn)--溫經(jīng)湯證
84 外感傷燥--麥門冬湯(白虎湯)
雜病傷燥--甘麥大棗湯(從六氣論內(nèi)外傷燥)
85 太陽外寒--麻黃湯
少陰內(nèi)寒--附子湯(從六氣論內(nèi)外之寒)
86 五苓散--水不下利
苓桂術(shù)甘湯-—痰飲上泛
87 五苓散--水氣(太陽,陽分)
真武湯--水氣(少陰,陰分)
豬苓湯-—水氣
購書加好友,進群加好友
點擊在看,感謝分享,讀黃元御,學古中醫(yī)
自學中醫(yī),只讀黃師,不走彎路,快速入門
學習仲景,只讀黃師,四圣一脈,醫(yī)家準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