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上氣九:肺脹,咳而上氣,煩躁而喘,脈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龍加石膏湯主之。
麻黃三兩 桂枝三兩 甘草三兩 芍藥三兩 半夏半升 細(xì)辛三兩 干姜三兩 五味半升 石膏二兩
上九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三升,強人服一升,羸者減之,日三服,小兒服四合。
肺脹,咳而上氣,煩躁而喘,脈浮者,此心下有水,阻格金火降路,氣阻而發(fā)喘咳,肺熱而生煩躁也。小青龍加石膏湯,甘草、麻、桂,補中氣而瀉營衛(wèi),芍藥、半夏,清膽火而降胃逆,姜、辛、五味,下沖氣而止咳喘,石膏涼肺蒸而除煩躁也。積水化汗而外泄,諸證自愈矣。
1 脈浮者,太陽外閉,營衛(wèi)不出也。表閉里逆,則氣阻而肺脹,發(fā)汗泄之。中醫(yī)治病,汗法第一,善治者治其皮毛。
咳嗽上氣十:咳而脈浮者,厚樸麻黃湯主之??榷}沉者,澤漆湯主之。
厚樸麻黃湯
厚樸五兩 杏仁半升 半夏半升 干姜二兩 細(xì)辛二兩 五味半升 石膏 如雞子大 小麥一升 麻黃四兩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麥?zhǔn)?,去滓,?nèi)諸藥,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澤漆湯
澤漆一升,以東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 人參三兩 甘草三兩 生姜五兩 半夏半升 白前五兩 紫參五兩 桂枝三兩 黃芩三兩
上九味,(口父)咀,內(nèi)澤漆汁中,煮取五升,溫服五合,至夜盡。
咳而脈浮者,其病在上,是表邪外束,里氣上逆,肺金郁格而不降也。厚樸麻黃湯,麻黃發(fā)表而散寒,石膏、小麥,清金而潤燥,樸、杏、姜、辛、半夏、五味,破壅而降逆也??榷}沉者,其病在下,是水邪上泛,相火壅阻,肺金傷克而不歸也。澤漆湯,人參、甘草,補中而培土,生姜、半夏,降逆而驅(qū)濁,紫參、白前,清金而破壅,桂枝、黃芩,疏木而瀉火,澤漆決瘀而瀉水也。(脈法:浮為在表,表有寒邪,故用麻黃。)
1 咳而脈浮者,其病在上,是表邪外閉,里氣上逆,肺金郁格不降也,厚樸麻黃湯,麻黃發(fā)表寒以開皮毛,表解則里松,厚樸破里之壅,以降氣逆。
咳而脈沉者,其病在下,是水盛上泛,相火壅阻,肺金傷克而不斂也。澤漆湯,瀉水而降火,火降肺斂則咳止。澤漆決瘀而瀉水,黃芩清瀉上逆之相火,半夏降胃而驅(qū)濁,紫參白前,清金而破壅。
2 咳而脈浮者,浮則在表,寒邪外束,皮毛竅閉,胃氣不降,肺氣逆沖也。
咳而脈沉者,沉則在里,里水之旺,水旺火逆,肺金傷克,失斂逆沖也。
肺胃俱從右降,胃降肺斂,二氣和平,則不咳不滿。表閉則肺胃郁格而不降,二氣不和,內(nèi)外不通,胃滿壅塞而不降,肺氣上逆則咳滿,厚樸麻黃湯,發(fā)表破里,通達(dá)表里,肺斂胃降,則二氣順行。
咳而脈沉,水盛上泛,不用溫法,反用瀉水之法,此法治咳,應(yīng)當(dāng)注意。因平時治病,見沉即溫。澤漆決瘀而泄水也,水泄則火降,肺斂則咳止。
3 澤漆瀉膀胱之熱,通利水道,利其小便以瀉水培土。余也不知道紫參澤漆是什么,沒見過也沒用過。都是特效主藥,卻變的稀有。
論:本條煎藥之法,必須遵守。中藥煎煮服用方法,皆以方下標(biāo)注為準(zhǔn)繩?,F(xiàn)代普及推廣的煎煮方法是不對的,違悖了仲景古法正統(tǒng),只有一少部分中醫(yī),在遵守著仲景法則。
咳嗽上氣十一: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射干麻黃湯主之。
射干十二枚 紫菀三兩 款冬三兩 五味半升 細(xì)辛三兩 生姜四兩 半夏半升 大棗七枚 麻黃四兩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黃兩沸,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風(fēng)寒外閉,肺氣郁阻,逆沖咽喉,瀉之不及,以致呼吸堵塞,聲如水雞。此緣陽衰土濕,中氣不運,一感外邪,里氣愈郁。胃土上逆,肺無降路,而皮毛既闔,不得外泄,是以逆行上竅,沖塞如此。射干麻黃湯,射干、紫菀、款冬、五味、細(xì)辛、生姜、半夏,下沖逆而破壅塞,大棗補土而養(yǎng)脾精,麻黃發(fā)汗而瀉表寒也。(此即傷風(fēng)齁喘之證)
1 外閉里逆,內(nèi)外不通,咳而上氣,沖擊咽喉,則作水雞聲,射干麻黃湯發(fā)表破壅。
喉中水雞聲,肺氣郁阻,胃逆而上沖也,上沖咽喉則見哮鳴聲。682頁,肺臟壅塞,表里不得通達(dá),宗氣逆沖,出于咽喉,而氣阻喉痹,不得透泄,于是喘悶壅急,不可名狀,此即是哮喘哮鳴之理。喉如水雞聲者,如蛤蟆叫聲,連連不絕耳。吸氣不降,沖喉而出,咽中壅塞,出入不利,呼吸有響,故如水雞聲。
2 本條就是哮喘之證。哮喘,一感外閉,則土濕胃逆,外閉里逆,同時并作,則發(fā)為哮喘,若表氣里氣,有一路開通,則不致發(fā)為哮喘息促。表郁里濕,里氣愈逆,肺胃之氣,逆行上沖也。師言,此即傷風(fēng)哮喘之證也。對比太陽之表閉,而肺胃之氣逆,則必見喘燥,陽明篇麻黃湯證,無汗而喘,汗出即愈。
論;此與肺脹一理,又有里濕胃逆,宗氣逆沖,沖則喉中有水雞聲。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