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小柴胡湯

  小柴胡湯

  【解說】對于一名醫(yī)生而言,病情診斷再正確,如果沒有選擇好治療的方劑,也只能是事倍功半,所以好的方劑是治好病的根本保證。張仲景在《傷寒論》中所記載的小柴胡湯就是一個被廣泛運用,經(jīng)久不衰的經(jīng)典方劑。

  小柴胡湯這張方子調(diào)達氣機、舒肝解郁結(jié)、暢通三焦,它不僅可以促進五臟六腑新陳代謝,而且可以調(diào)暢人的精神情志,所以發(fā)熱的疾病用它可以退熱、抑郁的精神狀態(tài),用它可以解郁消愁,那么脾胃肝腸和胰腺的病變用它,可以促進代謝,婦科病用它可以調(diào)整月經(jīng)和治療帶下,所以古人就說小柴胡湯這張方基本上可以左右逢源,左翼右有,臨床上不管男女老幼,外感內(nèi)傷都可以用。

  【解說】小柴胡湯是由柴胡10g、人參10g、黃芩15g、半夏15g、大棗10g、甘草5g、生姜兩片七位中藥組成的方劑。近年來,許多專家學(xué)者對這七味藥進行了科學(xué)的分析,研究結(jié)果證明,小柴胡湯還可以起到防癌、抗癌的作用。

  有報道能夠治療腫瘤。至于小柴胡湯為什么能夠治療腫瘤,其實它不是一個直接抗癌細胞的一個方子,因為它可以調(diào)暢情志,它可以促進五臟六腑的新陳代謝,一個人五臟六腑新陳代謝正常,那么水液代謝正常,他就不會生痰,不會生濕,不會生瘀,所以這就沒有癌癥生長的溫床。另外一個人心情愉快,整個人的精神放松,免疫機能也就是我們中醫(yī)所說的它的正氣就旺盛,《黃帝內(nèi)經(jīng)》所說正氣存內(nèi),邪不可干,所以小柴胡湯正是因為它可以調(diào)暢整個人體的代謝,可以調(diào)暢人體精神情志,就使癌癥生長溫床就沒有。

  【解說】張仲景的小柴胡湯在臨床上被醫(yī)家們廣泛運用于外感發(fā)熱、胃寒、嘔吐、肺水腫、肝膽實熱等疾病的治療,具體病癥對癥進行加減。由于療效獨特,它不僅對傳統(tǒng)醫(yī)家的組方用藥有很好的指導(dǎo)作用,許多現(xiàn)代醫(yī)家也對這一方劑極為推崇。

  人類認識中藥,是由單味藥的應(yīng)用,逐漸上升到多味藥組成的復(fù)方應(yīng)用的,應(yīng)當說,這是一個進步和發(fā)展,那么多種藥組合在一起形成這個復(fù)方,那么這就需要人類摸索很長時間,經(jīng)過許多臨床實踐,才能夠得出一個療效很高的一個復(fù)方的成就,而張仲景的小柴胡湯,寒熱并用,攻補兼實,有很好很高的組方成就,這對方劑學(xué)的發(fā)展,這對組方的發(fā)展有很大的獻。     

                  
                                 從宋本《傷寒論》原況看小柴胡湯所治病證的廣泛性
                                                                        作者:趙體浩

小柴胡湯是古今臨床運用頻率極高的一首方劑,其所主病證稱之為柴胡證,而柴胡證又被近賢吳考FDC2視為是《傷寒論》的一個特區(qū)。那么這個特區(qū)的范圍究有多大?亦即小柴胡湯的篇目次第、功效主治等舊況到底是個啥樣?這對初學(xué)者來說,恐怕還很難能系統(tǒng)回答,反倒極易先入為主地被現(xiàn)今教材所載“小柴胡湯的功效是和解少陽,主治少陽半表半里證”的說法而印定眼目。實際上,現(xiàn)行教材的這些說法只是道出了小柴胡湯功效主治的主要方面,若詳審宋本《傷寒論》有關(guān)小柴胡湯的本來面貌,可以發(fā)現(xiàn)柴胡證并非少陽病所獨有,小柴胡湯的功效也非僅和解和陽一端,而是其證治范圍極為廣泛。爰就宋本《傷寒論》有關(guān)小柴胡湯的證治情況歸納分析如下,庶能更好地掌握其運用規(guī)律。

1 少陽病樞機不利

這是小柴胡湯最善主治的一個方面。宋本《傷寒論》中,涉及小柴胡湯證治的條文共有17條,大部分見于相關(guān)篇章(太陽篇共11條,陽明篇共3條,厥陰篇和差后勞復(fù)病篇各1條),而少陽病篇的10條原文中僅有266條一條涉及。該條云:“本太陽病不解,傳入少陽者,脅下硬滿,干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尚未吐下,脈沉緊者,與小柴胡湯?!憋@然,僅此一條就把小柴胡湯說成是少陽病的主方似嫌不夠,于是喻嘉言《尚論篇》又將太陽篇中涉及小柴胡湯的條文悉歸于少陽病篇討論,嗣后不少醫(yī)家乃至現(xiàn)行《傷寒論》教材亦照效仿,從而擴充了少陽病篇的內(nèi)容。至今,人們對少陽病所形成的共識,均認為其見癥是在266條所述的基礎(chǔ)上再加上96條的“四大本證”和263條的“三提綱證”。皆知,少陽在三陽之中主樞,因此可以說,少陽病的病機實質(zhì)就是“樞機不利”,而小柴胡湯的功效正是“和解樞機”,故小柴胡湯就理當可治“少陽病樞機不利”??梢赃@樣講,小柴胡湯為運轉(zhuǎn)三陽樞機的主方,四逆散為運轉(zhuǎn)三陰樞機之主方,它與四逆散相呼應(yīng),構(gòu)成了《傷寒論》中運轉(zhuǎn)三陽、三陰樞機的兩大法門。其應(yīng)用之效,已廣為后人所驗。

2 太陽與少陽合病以少陽為主

《傷寒論》96條云:“傷寒五六日,中風(fēng),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必?zé)┫矅I……小柴胡湯主之?!北緱l原出于宋本太陽病篇。因其位居太陽病篇,說明邪未完全傳入少陽(明標“傳入少陽”四字者是266條),故仲景渾冠“傷寒五六日或中風(fēng)五六日”以示仍有太陽病的存在;又因其在見癥上完全是少陽病的表現(xiàn),故可認為本條實際上是太陽與少陽合病而以少陽為主,病邪是由寒化熱,病臟在肝膽脾胃而以膽胃為主,病性屬半虛半實。夫邪在太陽則寒,深入少陽則熱,往復(fù)出入手太少,故見往來寒熱;胸脅乃肝膽之經(jīng)所過,邪臻此域,故胸脅苦滿;肝膽脾胃區(qū)主消化,邪入少陽膽腑,礙及親緣之脾胃,故食常嘿嘿且喜嘔也;膽熱上擾,心自煩亂。至于本條中有“七或然證”和方注中有“七加減”,那是因于凡十一臟取決于膽,且三焦內(nèi)連腑臟,外通皮腠,主持諸氣,通調(diào)水道,故太陽與少陽合病以少陽為主的病變,癥象繁多,無有定式。

3 太陽與陽明合病熱結(jié)尚淺之“陽微結(jié)”

宋本《傷寒論》太陽病篇條148條云:“傷寒五六日,頭汗出,微惡寒,手足冷,心下滿,口不欲食,大便硬,脈細者,此為陽微結(jié),必有表,復(fù)有里也……可與小柴胡湯。設(shè)不了了者,得屎而解。”本條無明顯少陽見癥,故非少陽柴胡證可知?!皞辶铡倍浴拔汉保f明太陽表證尚存,不言發(fā)熱者,當是省文;而“頭汗出”、“手足冷”、心下滿,口不欲食,大便硬”等證,則是陽明里熱或上蒸或郁閉或礙胃所致。這種太陽表證未盡得解、陽明熱結(jié)尚屬輕淺的表里同病之證,即稱為“陽微結(jié)”。“陽微結(jié)”乃是與陰明腑實燥熱之“純陽結(jié)”相對而言。仲景用小柴胡湯治“陽微結(jié)”之證,說明小柴胡湯具有通便效能,對此歷代醫(yī)家也屢有論及,如《金匱發(fā)微》、《傷寒論方解》及陳亦人《傷寒論求是》等,均有明確指出。如果“陽微結(jié)”證服小柴胡湯后仍“不了了”,說明里熱尚未刈除,自當微通其便,故云“得屎而解”。但究用何方使其得尿?仲景沒有明言,竊為小柴胡湯中加入芒硝或徑用大柴胡湯似可。但無論怎樣講,這里有一個原則必須恪遵,即“純陽結(jié)”可以苦寒攻下,“陽微結(jié)”只可和解達邪而不可用下。
4 少陽與陽明合病勢各參半

《傷寒論》229條云:“陽明病,發(fā)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脅滿不去者,與小柴胡湯?!?30條云:“陽明病,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胎者,可與小柴胡湯……。”此兩條,宋本《傷寒論》皆在陽明病篇,今教材移于少陽病篇。觀此兩條,“潮熱”和“不大便”足證病已深入陽明,但又云“大便溏”、“小便自可”及“舌上白胎”,說明陽明熱實并不是太甚;而“胸脅滿不去”及“脅下硬滿”,則是少陽樞機不利之明征;故可認為這兩條是少陽與陽明合病且勢各參半的一種情況。治用小柴胡湯者,旨在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FDB6然汗出而解?!?

5 三陽合病

小柴胡湯不僅能夠治療太陽少陽合病、太陽陽明合病及少陽陽明合病,即或三陽合病亦可治之。如宋本《傷寒論》太陽病篇第99條云:“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fēng),頸項強,脅下滿,手足溫而渴者,小柴胡湯主之?!北緱l“身熱惡風(fēng)頸項強”屬太陽表證,“脅下滿”為少陽半表半里證,“手足溫而渴”系陽明里證。對此三陽合病之證,仲景治從少陽而以和解為主,方用小柴胡湯使樞機運轉(zhuǎn),上下宣通,內(nèi)外暢達,則三陽之邪自可得解。此正如方有執(zhí)所言:“夫以三陽俱見病,而獨從少陽以小柴胡湯為治者……(是)從少陽一于和而三善則得也?!敝劣谌柡喜〉耐桩斢盟?,錢天來氏明囑當從小柴胡“加減例用之。太陽表征未除,宜去人參加桂枝;脅下滿,當加牡蠣;渴則去半夏加栝蔞根為是?!闭\哉斯言。

6 少陽太陰合病以太陰腹痛為主

宋本《傷寒論》第100條云:“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瘥者,小柴胡湯主之?!北緱l是言少陽與太陰合病治當先補后和之法。傷寒癥見“陽脈(浮取之脈)澀”和“腹中急痛”,是太陰虛寒,氣血不足;癥見“陰脈(沉取之脈)弦”,是病在少陽??傆商幪摵?,氣血不足,復(fù)為少陽之邪所乘而致。似此太陰虛寒為本為主、少陽之邪為標為次之少陽太陰合病證,仲景的施治步驟是先以小建中湯溫中補虛,建立中氣;之后若仍弦脈不除、腹痛未止,是為“不瘥”,說明少陽經(jīng)尚有留邪,此時當以小柴胡湯和解之。由此可見,腹中痛亦小柴胡湯主治之一候,而少陽與太陽合病治當先補后和,更是仲景神妙之法。

需要指出的是,本條腹痛未止治用小柴胡湯,當結(jié)合第96條少陽或然證兼腹痛之治法,即宜投用小柴胡湯去黃芩加芍藥。去黃芩者,免使太陰寒之又寒;加芍藥者,旨在柔肝和脾緩急痛。前后一貫,理無二致。

7 厥陰轉(zhuǎn)出少陽之“嘔而發(fā)熱”

宋本《傷寒論》厥陰病篇第378條云:“嘔而發(fā)熱者,小柴胡湯主之?!北緱l為厥明病轉(zhuǎn)出少陽的證治?!跋矅I”是少陽病的主癥,且太陽病篇149條已有“嘔而發(fā)熱者,柴胡湯證具”的論述,故知本條嘔與發(fā)熱同見,是少陽有熱、膽胃氣逆所致,因而仍用和解少陽的小柴胡湯治療。此厥陰轉(zhuǎn)出少陽的證治機理,錢天來氏解釋得最為曉暢明快。他說:“邪在厥陰,唯恐其厥逆下利,若見嘔而發(fā)熱,是厥陰與少陽臟腑相連,乃臟邪還腑,自陰出陽,無陰邪變逆之患矣。故當從少陽法治之,而以小柴胡湯和解其半里之邪也?!庇诖擞种皣I而發(fā)熱”亦小柴胡湯主治之一途也。

8 熱入血室之寒熱如瘧

宋本《傷寒論》太陽病篇第144條云:“婦人中風(fēng),七八日續(xù)得寒熱,發(fā)作有時,經(jīng)水適斷者,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jié),故使如瘧狀,發(fā)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边@是婦人熱入血室寒熱如瘧的證治。熱入血室證的形成機理,是婦人經(jīng)水適來之時,血室空虛,邪熱乘虛而入,與血相搏,血結(jié)不行,即所謂“其血必結(jié)”。血室瘀結(jié),氣血流行不暢,正邪分爭,故見寒熱發(fā)作如瘧狀。其治療,仲景仍以和解樞機、扶正祛邪為法,俾傳經(jīng)云邪得除,則寒熱自止,血結(jié)可散,方用小柴胡湯。審此證治,再知小柴胡湯尚可清熱散血,難怪尤在涇獨具慧眼地說:“熱邪與血獨結(jié)于血室者,血結(jié)亦能作寒熱,柴胡亦能去血結(jié)不獨和解之謂矣。”對于熱入血室之治,盡管仲景已明確提出用小柴胡湯,但據(jù)葉天士所云“入血猶恐耗血動血,直須涼血散血”。似乎錢天來氏之說較為允當,他認為在用小柴胡湯的基礎(chǔ)上再“量加血藥,如牛膝、桃仁、丹皮之類”,足資參考。

9 肝膽郁熱之發(fā)黃

宋本《傷寒論》陽明病篇第231條云:“陽明中風(fēng)……一身及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后腫……與小柴胡湯?!北緱l雖名陽明中風(fēng),實言三陽合病而以肝膽郁熱為主之發(fā)黃證治?!秱摗分螣嵝圆∵^程中的發(fā)黃與《金匱要略》所治黃疸病都用的是小柴胡湯,二者的致黃機理均是熱灼肝膽、膽汁外溢,故又可知小柴胡湯具有清肝利膽之功。事實上,現(xiàn)代國內(nèi)外大量研究認為,小柴胡湯就是具有利膽保肝和促進損傷肝細胞恢復(fù)的作用,被公認是一首治肝退黃的奇效良方。至于還能治“耳前后腫”,這與治264條之“兩耳無所聞,目赤”理同,均屬肝膽風(fēng)火上擾、清竅不利之實熱證,故仍宜使用清利肝膽之小柴胡湯。后世治療實熱性耳聾耳痛證多從少陽,包括龍膽瀉肝湯在內(nèi),想來也恐怕是借鑒了此兩條精神。

10 傷寒差后更發(fā)熱

宋本《傷寒論》辨陰陽易差后勞復(fù)病篇第394條云:“傷寒差以后,更發(fā)熱,小柴胡湯主之?!眰詈?,更見發(fā)熱,是體虛而邪猶未盡。治當扶正祛邪,疏利和解,方用小柴胡湯,以參、棗、草扶正,柴、芩、夏祛邪。由于本方善治半虛半實之證,具有扶正祛邪及和解運樞的特點,故今仍常用于病后低熱、藥后仍熱、發(fā)熱待查及寒熱疑似之證。驗案鑿鑿,此不一一。

綜上10方面之撮,小柴胡湯治證之廣泛性足見一斑。奈今人無視宋本《傷寒論》小柴胡湯證治條文的篇目次第,率將分見于各篇的條文移至少陽篇中,因而竭力呼喊出小柴胡湯是和解少陽、主治少陽病的惟一方劑的偏頗口號,白白地冤柱了小柴胡的功效主治。這種集約作法和局限說法,實際上是將小柴胡湯活潑靈透的化機和主治變成了死板的教條,汩沒了仲景原著所蘊含的奧義。事實上,通過拙文的俚析之后可知,小柴胡湯可治十來個方面的病證,可謂功底無量。今人更將其擴用至數(shù)十種病證,日本漢方醫(yī)亦對其極為看重,現(xiàn)代制藥工業(yè)還將其制成沖散、口服液及針劑等劑型,足見本方的重要性和應(yīng)用前景洵非它方可比。人謂賀龍一把菜刀起家,我說某種程度上中醫(yī)能游刃于一首小柴胡湯也可起家。
快速回復(fù)主題


                                                                                  小柴胡湯綜述  

{組成}
柴胡9-12克、黃芩8-10克、人參9克、半夏9克、生姜10克、大棗4枚、炙甘草5克。
{主治}
①傷寒少陽證,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口苦咽干,
目眩,舌苔薄白,脈弦。
②婦人傷寒熱入血室,太陽中風(fēng)或傷寒,經(jīng)水適來,續(xù)見如癥狀,或目暮譫,如見鬼狀,黃疸與內(nèi)傷雜病而見少陽證者。
③傷寒少陽微結(jié)證。頭汗出、微嚴惡寒、手足冷、心下滿、口不欲食、大便硬,脈細。
{方解}
柴胡氣質(zhì)輕清,苦味最薄,氣味較重。能清胸腹蘊熱以除煩。《本經(jīng)》稱柴胡推陳致新,黃芩主治諸熱,柴芩合用能解半表半里之邪,配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嘔,能開能降,兼肋柴胡透達經(jīng)中之邪,配人參、甘草、大棗益氣調(diào)中,扶正去邪,以杜內(nèi)傳太陰之路,同時姜棗相伍,
可以調(diào)和營衛(wèi),通行津液,以本方證之寒熱往來,皆有關(guān)營衛(wèi)之故。本方寒熱并用,攻補兼施,集辛開,苦降,甘調(diào)于一方之中,雖治在肝膽,又旁顧脾胃,既清解邪熱,又培補正氣,而使三焦疏達,脾胃調(diào)和,內(nèi)外宣通,樞機暢利,則半表半里之邪解,所以本方為邪在少陽膽
經(jīng)的代表方劑,也是和劑的主方。
{應(yīng)用}
本方證以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心煩喜嘔,口苦為辨證要點。太陽為開,其病為表證,陽明為闔,其病為里證,少陽為樞,其病為半表半里證,又少陽與厥陰,肝膽相連,同居脅下,表里相依,共有疏泄作用,可通達表里內(nèi)外。少陽受邪,正邪分爭,常進退于表里之間,致聯(lián)系病證較多??虑僦^“仲景獨出‘桂枝證’‘柴胡證’之稱,見二方任重。臨證證明,桂枝湯治證固多,小柴胡湯治療的病證更多。
小柴胡湯中既有去祛邪清熱之藥又有扶正補虛之品,集寒熱補瀉于一方。本方藥物可分三組:一組是柴胡配黃芩,為方中主藥,柴胡能疏解少陽經(jīng)中邪熱,黃芩可輕泄少陽膽腑邪熱,柴芩合用經(jīng)腑皆治,同時柴胡還能疏利肝膽,條達氣機使氣郁得,火郁得發(fā)。二組是半夏配生姜,又名小半夏湯,因其能和胃降逆,散飲去痰,故為止嘔圣藥。少陽病“喜嘔”嘔是少陽的主證之一,故半夏生姜在所必用,同時夏、姜味辛能散,對疏通少陽郁滯也有脾益。三組是人參、甘草、大棗相配,扶中益氣,本方選用此組有兩意,一為扶正去邪,助少陽之氣,二是補脾以防邪氣之傳變,猶如“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之旨,從藥物性味來看,柴芩味苦,夏姜味辛,參草棗味甘合其成辛開,苦降,甘調(diào)之法,既各奏其功又相輔相成,構(gòu)成了一個聯(lián)系的治療整體。
小柴胡湯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實有解熱抗炎促進消化的作用,并有鎮(zhèn)吐鎮(zhèn)咳去痰保肝利膽鎮(zhèn)靜的作用,并有本方主要用于少陽郁熱或邪在少陽證見寒熱往來,胸脅苦滿,不欲納食,心煩喜嘔,口苦咽干目眩,脈弦等。特異診斷依據(jù)為項筋拘急疼痛(即胸鎖乳突肌觸痛明顯)應(yīng)用本方時少陽病諸證不必悉具,但見一證即可。小柴胡湯為雜病首方,有理胃土、調(diào)升降、和陰陽,疏氣機之功,可廣泛地用于臨床各種病癥。
{臨床常有以下加減}:
1)外感后陰陽失調(diào)證,有外感病癥,祛邪傷正,補虛助邪,倦怠乏力,本方加杏仁、苡仁、白叩仁、白花蛇舌草。
2)春天外感合新加香薷飲(香薷6克、扁豆花6克、川樸6克、銀花9克、連翹9克)
3)普通感冒合感冒四藥(卜荷、牛蒡子、羌活、公英)流感合感冒群藥(羌活、公英、板蘭根、大青葉、貫眾)。
4)急性氣管炎合止嗽散。
5)急性尿路感染合治腎六藥(白花蛇舌草、白茅根、白蘞、黃柏、黃芩、漏蘆)
6)小柴胡湯中黃芩為20克,有通暢大便之功,因小柴胡湯調(diào)陰陽,和樞機表里升降有序,津液可歸腸腑不治便秘而便秘自下。
7)小柴胡湯合白蛇合劑(白花蛇舌草、白茅根、赤芍)加生石膏60克、板蘭根30克、連翹9克、桔梗6克,對腮腺炎合并睪丸炎有效,一般服4-10劑即見效。
8)臨床經(jīng)驗在治療外感高熱時一定要掌握如下原則,應(yīng)用解表藥時一定要以清熱藥,做到解表不忘邪熱內(nèi)結(jié),清熱不忘使邪外達,表里固病,陽明腑實宜加用大黃、玄明粉或枳實、瓜蔞,邪在半表半里宣和解表里用小柴胡湯。
9)多年臨床經(jīng)驗實踐發(fā)現(xiàn)無論外感內(nèi)傷,發(fā)病有一定規(guī)律,并且發(fā)作有時難以辯證遺方用藥者選用小柴胡湯多收效.
10)外感后出現(xiàn)脅肋疼,多為邪留少陽,可用小柴胡湯治之,療效可靠。
11)臨床上凡是見某病癥發(fā)作有時,而且每次發(fā)作癥狀相近者可用小柴胡湯加減治常有效。   
12)臨床上以品苦為主,主訴就診者可用小柴胡湯加沙參滋胃津加大黃通降郁火治之。
13)臨床上見不欲食而用健胃消食不效者可用柴胡湯加桂枝干姜少許各1-2克。
14)“身之側(cè)”少陽經(jīng)所走行部位,皂刺、銀花、連翹、敗醬草、馬齒莧合小柴胡。
15)江爾遜認為小柴胡湯能疏達三焦氣機。
16)“無癥狀可辨小柴胡”,病情復(fù)雜無從入手,八法中只有和法適合。
17)小柴胡湯+當歸四逆湯+吳茱治冬日肢體冷涼,春日如常,歷年恒發(fā)。
18)小柴胡湯用于中小學(xué)生頭痛,中學(xué)生頭痛,多為少陰郁火。
19)黃芩苦寒可清腸胃之熱,味苦可燥腸胃之濕熱,清腸胃之熱。用量為15-20克有通便作用燥腸胃之濕。用3-6克有止瀉之功,臨床上對頑固性便秘的病人,可用小柴胡湯加治療方中黃芩用量為20克。
20)柴胡3-6克取升提,9-12克取疏散,15克取清熱。頑固性低熱,小柴胡加青蒿30克,高熱明顯寒熱往來也可用。
21)嘔而發(fā)熱,小柴胡主之。
22)心血虛失眠,小柴胡加雞血藤。失眠病人用小柴胡湯者可在午后之六時九時服藥,用午后之陽光漸衰陰氣漸進,服3、6、9、時陰勢漸進,以此時順勢服藥有引陽入陰之效。
23)定時心悸——定悸三藥(云苓30克龍骨10克龍眼肉20克)合小柴胡。
24)定時心律不齊小柴胡加白頭翁
25)小柴胡加夏枯草9克方治夜半失眠。柴胡能達郁結(jié),半夏可化痰,二物一陰一陽之氣而生,姜調(diào)陰陽,黃芩內(nèi)除煩熱,夏枯草補養(yǎng)厥陰血脈,與半夏能交通陰陽二氣治失眠,黨參、甘草、生姜、大棗益氣養(yǎng)正,調(diào)和營衛(wèi)。全方能使人體之陰陽交感,寐以時而失眠自愈,我習(xí)以此方為治每收捷效。
26)柴胡三仁蛇草湯為筆者臨床效方,是根據(jù)臨床經(jīng)驗總結(jié)的處方。處方由小柴胡原方疏達氣機,調(diào)和陰陽,杏仁宣利上焦之肺氣,宣上以暢中肺氣升胃氣則順。白寇仁振奮脾陽運化水濕,苡米健脾清利濕熱,白花蛇草解毒清熱,扶助正氣,本方應(yīng)用于外感后陰陽失調(diào),得前病有反復(fù)外感病史,由于治療不當或耽誤治療致氣機陰陽失調(diào),或熱病后期氣機失調(diào),主癥為頭暈頭重、頭腦不清、倦怠乏力納少、口中粘膩不爽、脘痞、失眠、咳嗽、低熱纏綿、舌苔白膩,以胸鎖乳突肌疼痛為特異性癥狀,以補助邪,去邪則傷正,或補、瀉、涼、熱諸法應(yīng)用不效者,故八法中唯以和法有療效。(三仁調(diào)整三焦,白花蛇舌草具有清熱,具能提升機體免疫力)。

                                                                        和法與小柴胡湯

小柴胡湯首見于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由柴胡、黃芩、半夏、生姜、人參、大棗、炙甘草等七味藥組成,成無己《傷寒明理論》上說:“傷寒邪在表者,必漬形以為汗;邪氣在里者,必蕩滌以為利。其于不內(nèi)不外,半表半里,既非發(fā)汗之所宜,又非吐下之所對,是當和解則可以矣?!?br>

  和法是通過和解或調(diào)和的作用以祛除病邪為目的的一種治法。人體辨證有陰陽、表里、虛實、寒熱八綱之說,和法就是使其無所偏。調(diào)和之義正如戴北山所說:“寒熱并用之謂和,補瀉合劑之謂和,表里雙解之謂和,平其亢厲之謂和?!彼煌诤?、吐、下三法的專事攻邪,又不同于補法的專事扶正,適用于臟腑氣血不和,或寒熱混雜,或虛實互見的病證。小柴胡湯是和法的代表方劑。

  小柴胡湯首見于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由柴胡、黃芩、半夏、生姜、人參、大棗、炙甘草等七味藥組成,成無己《傷寒明理論》上說:“傷寒邪在表者,必漬形以為汗;邪氣在里者,必蕩滌以為利。其于不內(nèi)不外,半表半里,既非發(fā)汗之所宜,又非吐下之所對,是當和解則可以矣?!痹摲疆敃r是為邪在少陽半表半里而設(shè),以柴胡、生姜解表,黃芩、半夏清里,人參、大棗、炙甘草補中;柴胡可使邪從里出而解,生姜即助柴胡運氣使邪從表出本身又可行氣止嘔,黃芩清中上焦表里之濕熱,半夏降瀉中下焦痰邪滯氣;邪在半表半里是因為正氣已虛邪才能從表而入,故稍加人參、大棗、炙甘草三味以補人之氣血陰陽,稍加以補又不會助邪,正氣足方能抗邪出。

  隨著和法定義范疇、作用范圍的擴大,作為和法首劑的小柴胡湯也被更加深入地認識研究,著眼點也從簡單的半表半里轉(zhuǎn)移到更廣闊的八綱辨證上。小柴胡湯之所以能夠達到很好的和法效果,一是在于選藥,二是在于藥量,所以通過對小柴胡湯中藥物劑量的改變或以小柴胡湯為基本來加減可以達到調(diào)其寒熱、平其虛實、糾其陰陽的效果而使其不偏。

  解其表里在于柴胡,柴胡是本方君藥,有疏轉(zhuǎn)氣機之效,氣機由里及表全在于此,如只表不里,則是生姜之責(zé),去諸味變成桂枝湯、荊防敗毒散等;如只里不表,則是黃芩、半夏之責(zé),變?yōu)榘胂臑a心湯主之。

  調(diào)其寒熱在于藥性寒熱相配,柴胡用量在15g以上有清熱的作用,或者變柴胡為黃連,變生姜、炙甘草為干姜組成調(diào)和腸胃以治療胃寒腸熱證的半夏瀉心湯,方以半夏、干姜辛開,黃芩、黃連苦降以達寒熱互用之效。

  平其虛實在于藥物攻補兼施,方中藥有汗(柴胡、生姜)、下(半夏)、清(黃芩)、消(半夏),配以具天地人三性可補陰陽氣血的炙甘草、大棗、人參,可使正虛攻邪不傷正。如表未解里已虛,可轉(zhuǎn)成人參敗毒散補之,如表未解里已實,可去人參、炙甘草,加大黃、枳實、厚樸轉(zhuǎn)為大柴胡湯攻之。

  調(diào)其陰陽在于藥物用量,柴胡在6g以下有升陽氣的作用,加大黃芩可加大清熱力度,炙甘草有益陽的作用,人參有益陰的作用。故欲補氣可轉(zhuǎn)為補中益氣湯,欲清熱可轉(zhuǎn)為三黃瀉心湯,欲補陽可轉(zhuǎn)為炙甘草湯,欲滋陰可轉(zhuǎn)為獨參湯。

                                                                    《金匱要略》中和法的運用

【摘要】   和法是八法中頗具特色的治法,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及廣泛的運用。該文歸納了《金匱要略》中和法的八種分類及具體運用,指出運用和法應(yīng)以恢復(fù)臟腑功能、調(diào)暢氣血、鼓舞正氣為橋梁,從而平衡人體自身的紊亂和與外環(huán)境的失調(diào)關(guān)系。在充分發(fā)揮和法治療優(yōu)勢的同時,將仲景的整體觀、治未病觀和重視人體正氣的觀念始終貫穿其中,為養(yǎng)生治病等臨床工作奠定基礎(chǔ)。

【關(guān)鍵詞】 和法; 《金匱要略》

  和法屬于八法之一,是通過和解與調(diào)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臟腑、陰陽、表里失和之證得以解除的一種治法。和法既不同于汗、吐、下諸法專事攻邪,也不同于補法專事扶正,而又不離溫、清、補、瀉等法的配合使用。戴天章言:“寒熱并用之謂和,補瀉合劑之謂和,表里雙解之謂和,平其亢厲之謂和[1]”。和法在《金匱要略》中占有重要位置,大體可歸納為調(diào)陰陽和營衛(wèi)、和解少陽、表里雙解、調(diào)和肝脾、調(diào)和胃腸、調(diào)和寒熱、調(diào)和氣血、分消上下八類。

  1.1  用于柔痙“太陽病,其證備,身體強,幾幾然,脈反沉遲”。選方為栝蔞桂枝湯,以桂枝湯調(diào)和營衛(wèi),栝蔞根清熱生津。

  1.2  用于風(fēng)濕兼氣虛“風(fēng)濕,脈浮,身重,汗出,惡風(fēng)者”。選方為防己黃芪湯,調(diào)和營衛(wèi),振奮衛(wèi)陽使風(fēng)濕外達。

  1.3  用于血痹重證“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guān)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fēng)痹狀”。選方為黃芪桂枝五物湯助陽和營、益氣祛風(fēng)行痹。

  1.4  用于虛癆失精“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眩,發(fā)落,脈極虛芤遲,為清谷,亡血,失精。脈得諸芤動微緊,男子失精,女子夢交”。選方為桂枝加龍骨牡蠣湯,以桂枝湯交通陰陽而守中,龍骨、牡蠣潛鎮(zhèn)固澀。

  1.5  用于虛癆里急“悸,衄,腹中痛,夢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煩熱,咽干口燥”。選方為小建中湯,甘溫建中,使陰陽相生相和而病愈。

  1.6  用于陽虛寒逆之奔豚氣病“發(fā)汗后,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fā)奔豚,氣從小腹上至心”。選方為桂枝加桂湯,調(diào)和陰陽、平?jīng)_降逆。

  1.7  用于寒疝腹中痛“心腹卒中痛”。選方為柴胡桂枝湯,以小柴胡湯調(diào)陰陽、利樞機、扶正祛邪,桂枝湯化氣調(diào)陰陽。

  1.8  用于營衛(wèi)郁滯之黃汗“身體腫,發(fā)熱汗出而渴,狀如風(fēng)水,汗沾衣,色正黃如柏汁,脈自沉”。選方為芪芍桂酒湯,調(diào)和營衛(wèi),泄熱利濕。

  1.9  用于氣虛濕盛陽郁之黃汗“身重,汗出則輕,久久必身瞤,胸中痛,腰以上汗出,下無汗,腰髖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狀,劇者不能食,身疼重,煩躁,小便不利”。選方為桂枝加黃芪湯,以桂枝湯和營衛(wèi)散外邪,和陰陽復(fù)氣化,黃芪通達陽氣而除濕。

  1.10  用于黃疸兼表虛證“諸病黃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脈浮,當以汗解之”。選方為桂枝加黃芪湯,以桂枝湯和營衛(wèi)解表,黃芪扶正祛水濕。

  1.11  用于惡阻輕證“婦人得平脈,陰脈小弱,其人渴,不能食,無寒熱,名妊娠”。選方為桂枝湯,調(diào)和陰陽,平?jīng)_降逆。

   和解少陽
  用于熱郁少陽之嘔吐:“嘔而發(fā)熱(口苦咽干、胸脅苦滿等)”。選方為小柴胡湯,和解少陽,清少陽郁熱而降逆止嘔。

  3.1  用于腹?jié)M里實兼表寒證“病腹?jié)M,發(fā)熱十日,脈浮而數(shù),飲食如故”。選方為厚樸七物湯,表里雙解,以厚樸三物湯行氣除滿去里實,去芍藥之桂枝湯調(diào)和營衛(wèi)解表寒。

  3.2  用于里實兼少陽證“按之心下滿痛者”。選方為大柴胡湯,和解少陽,攻逐陽明,表里雙解。

  3.3  用于寒疝兼表證“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諸藥不能治”。選方為烏頭桂枝湯,雙解表里寒邪,以大烏頭緩急止痛,桂枝湯和營衛(wèi)解表。

  3.4  用于虛寒下利兼表證“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選方為“溫里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以四逆湯溫里,待陽氣恢復(fù)而表證仍在再予桂枝湯調(diào)和營衛(wèi)解外邪,從而表里雙解。

  4.1  用于肝郁化熱之奔豚氣病“奔豚氣上沖胸,腹痛,往來寒熱”。選方為奔豚湯,調(diào)和肝脾,養(yǎng)血疏肝,補肝體暢肝用而平?jīng)_降逆。

  4.2  用于婦人妊娠肝脾失調(diào)之腹痛“婦人懷妊,腹中絞痛”。選方為當歸芍藥散,重用芍藥,使肝血足而肝氣條達,健脾而除濕邪。

  4.3  用于血虛濕熱之胎動不安胎動下墜或妊娠下血,或腹痛,或曾經(jīng)半產(chǎn)等,伴神疲肢倦,口干口苦,納少,面黃形瘦,大便或結(jié)或溏。選方為當歸散,養(yǎng)肝血而胎得養(yǎng),健脾運而氣血充且濕熱除,使邪去而胎安。

  4.4  用于婦人肝脾失調(diào)兼有水氣之腹痛“婦人腹中痛諸疾(小便不利,四肢頭面微腫)”。選方為當歸芍藥散,養(yǎng)血疏肝,健脾除濕。

  5.1  用于胃陰受傷之胃反“胃反嘔吐者”。選方為大半夏湯,和胃降逆、補虛潤燥。

  5.2  用于熱利兼嘔“干嘔而利者”。選方為黃芩加半夏生姜湯,和胃降逆,清熱止利,主治其腸,兼以和胃。

  5.3  用于寒飲嘔吐“諸嘔吐,谷不得下者”。選方為小半夏湯,散寒化飲,和胃降逆,治療停痰宿飲,水飲上逆所致的飲食不得下。

  5.4  用于胃寒氣逆之噦“干嘔噦,若手足厥者”。選方為橘皮湯,以橘皮開達被郁之胃陽,生姜散寒通陽。

  5.5  用于胃虛有熱之噦“噦逆者(虛煩不安,少氣,口干,手足心熱,脈虛數(shù)等)”。選方為橘皮竹茹湯,復(fù)氣虛,除虛熱,降胃氣而噦逆平。

  5.6  用于蛔蟲病“蛔蟲之為病,令人吐涎,心痛,發(fā)作有時,毒藥不止”。選方為甘草粉蜜湯,意將毒藥混于甘味藥中誘蛔蟲食后除蟲,和胃緩?fù)础?/font>

  6.1  用于寒熱錯雜之嘔吐“嘔而腸鳴,心下痞者”。選方為半夏瀉心湯,辛開苦降,調(diào)和寒熱,散結(jié)除痞,通暢中焦。

  6.2  用于蛔厥“腹痛,手足厥冷,吐蛔,靜而時煩,得食而嘔”。選方為烏梅丸,寒溫并用調(diào)寒熱,溫臟殺蟲安蛔。

  7.1  用于產(chǎn)后氣血郁滯之腹痛“產(chǎn)后腹痛,煩滿不得臥”。選方為枳實芍藥散,入血行滯,和血止痛。

  7.2  用于婦人風(fēng)血相搏之腹痛“婦人六十二種風(fēng),及腹中血氣刺痛”。選方為紅蘭花酒,活血利氣止痛。

  8.1  用于百合病變發(fā)熱“百合病變發(fā)熱者,(小便短澀不利)”。選方為百合滑石散,以百合養(yǎng)陰潤心肺,滑石清熱利小便而表熱除。

  8.2  用于肺癰之血腐膿潰“咳而胸滿,振寒脈數(shù),咽干不渴,時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米粥”。選方為桔梗湯,分消上下,桔梗開提肺氣以祛痰排膿,生甘草倍桔梗清熱解毒。

  8.3  用于酒黃疸“心中懊憹,或熱痛”。選方為梔子大黃湯,以豆豉清上,梔子、大黃、枳實瀉熱從小、大便出而清下。
  《金匱要略》全書運用和法的方劑共31首,占全書總方劑數(shù)的10%上,涉及病種 22種,涵蓋內(nèi)、婦、外各科,超過全書論述病種的50%,可見和法在《金匱要略》中運用廣泛,用之恰當,療效顯著。
  汗、吐、下等法,作用趨勢單一,驅(qū)除病邪強調(diào)因勢利導(dǎo),而和法的作用趨勢則因病因證而異,并非單純發(fā)散、涌吐或?qū)a,也非一味補益,而是通過多法的綜合而安正驅(qū)邪。如厚樸七物湯,和法是解表散寒的汗法與行氣除滿的下法的綜合;再如烏頭桂枝湯的和法是解表散寒的汗法與溫陽止痛的溫法的綜合。和法的實現(xiàn)除上述多法綜合而外,也可由一法實現(xiàn),如以溫達和,以消達和,以補達和等。如小建中湯是甘溫建中而和陰陽;梔子大黃湯是上下分消而達和。和法的另一特點是常與它法配合使用,如黃芪桂枝五物湯是和法與補法同用;芪芍桂酒湯是和法與清法同用。運用時需分清主次,方能相得益彰。和法并非孤立于其它七法之外,而是與其它七法密切配合,相輔相成,共奏扶正祛邪之功。
  《金匱要略》以論述內(nèi)傷雜病為主,病種多具病位深、病程長、虛實夾雜、表里寒熱不清、累及臟腑多、病情錯綜復(fù)雜等特點,治療時單純祛邪或者一味扶正已不再適用,然此時運用和法卻能恰到好處。治療時明確病變的層次,通過和陰陽、和營衛(wèi)、和臟腑、和表里、和寒熱、和氣血這些看似溫和的治法來恢復(fù)臟腑功能、調(diào)暢氣血、鼓舞正氣從而平衡人體自身的紊亂和與外環(huán)境的失調(diào)關(guān)系。和法也用于治療外感疾病,尤其以治合病、并病見長,如用小柴胡湯治熱郁少陽之嘔吐,其目的是驅(qū)邪外出。臨床使用和法需注意“和而勿泛”,當切中病機,衡其所宜,否則貽誤病情,使之遷延難愈,或變生他證,危及生命。
  在和法的八種具體分類中,以調(diào)陰陽和營衛(wèi)運用最為廣泛?!叭粑迮K元真通暢”,則人體陰陽相和、五臟更始、四時循序。當人自身的平衡屬性和人與自然的平衡關(guān)系被打破后,就出現(xiàn)所謂陰陽失調(diào)的病理狀態(tài):營衛(wèi)不和,邪氣易湊,正邪相搏,樞機不利,升降失司,清濁逆亂,諸證皆生?!端貑枴ぶ琳嬉笳撈分赋觯骸爸敳礻庩査诙{(diào)之,以平為期?!闭f明協(xié)調(diào)陰陽,補偏救弊,恢復(fù)陰陽的動態(tài)平衡,是臨床治療的根本原則。故中醫(yī)選用藥物、導(dǎo)引吐納、針灸膏摩、心理療法等途徑治療疾病陰陽失調(diào)的狀態(tài),其目的是恢復(fù)人體平衡穩(wěn)態(tài)的屬性,從而達到“人即安和”的目的,可見和法最能體現(xiàn)中醫(yī)整體觀念的特點。
  和法不僅是治療法則,也是養(yǎng)生防病的重要原則。順應(yīng)人身,順應(yīng)自然,天人相應(yīng)才能保持人體本身的調(diào)和和人與外環(huán)境的協(xié)調(diào),從而強化機體的自衛(wèi)機制和自穩(wěn)狀態(tài),提高抵御病邪和驅(qū)邪外出的能力。在充分發(fā)揮和法治療疾病優(yōu)勢的同時,應(yīng)加強仲景治未病的觀點。早診斷早治療,減少延治和誤治的情況,盡量避免讓疾病發(fā)展到錯綜復(fù)雜的階段。治療疾病時,以重視人體正氣為根本點,在注重扶正的基礎(chǔ)上祛邪,令人體正氣充足而通暢,則即病亦能早愈。

                                                                大小柴胡湯醫(yī)理探微

急性扁桃體炎與急性膽石癥都為現(xiàn)代醫(yī)學(xué)的急性疾病。有些人叫囂中醫(yī)學(xué)不能治療急性病這是真的嗎?愚學(xué)習(xí)中醫(yī)的開始也有這樣的顧慮,因為愚也沒有見到過身邊的醫(yī)生應(yīng)用中藥治療所謂的急性病。隨著對中醫(yī)學(xué)習(xí)與臨床的加深一個個急性發(fā)熱病人的痊愈,使愚感到中醫(yī)學(xué)治療急性病還是慢性病都有其獨到的治療效果,難怪《傷寒論》序言中仲景先師的金石良言不為誑語,使愚感到學(xué)習(xí)其得重要性。
愚在農(nóng)村經(jīng)常遇到的是發(fā)熱病人,而這些發(fā)熱不退患者中有一半多是急性扁桃體炎,其一開始應(yīng)用西藥與輸液還能對付過去只要久了也就幾無小效。愚開始學(xué)習(xí)與研究應(yīng)用中藥治療急性扁桃體炎的路途,先是應(yīng)用銀翹、羚翹解毒丸、湯(這個時期愚的中醫(yī)理論是有點,但是臨床是剛剛開始)都以失敗而告終,再后來應(yīng)用牛黃解毒丸、片有有效有無效,愚繼續(xù)探索治療急性扁桃體炎的救治方法從未間斷。不斷地從書本學(xué)習(xí)不斷地從臨床學(xué)習(xí),愚回想先師生前經(jīng)常學(xué)習(xí)《傷寒論》從未間斷自己也開始學(xué)習(xí)她。在學(xué)習(xí)到少陽證的小柴胡湯時非常合乎一些急性扁桃體炎與一些發(fā)熱病人就應(yīng)用起來,一時間療效也不錯??墒且恍┍馓殷w炎患者還是療效不太滿意,特別是在高熱方面退熱太慢,再向何方成為愚的再次研究的課題。在生活中時??吹揭恍┗颊吒邿岵煌朔靡恍a下藥熱退病愈,能否在小柴胡湯中加大黃是否能加快退熱?再遇到這類病人愚開始應(yīng)用小柴胡加大黃治療療效大增,這個時期愚感到對這些患者的病情應(yīng)該是辯虛實、寒熱而不是簡單的方證對應(yīng),再一次學(xué)習(xí)《傷寒論》中的小柴胡與大柴胡湯的條文。
小柴胡與大柴胡湯不就是一虛一實、一郁一積嗎?隨即以大柴胡湯為主方治療急性扁桃體炎取得了可喜的效果,患者一般在三劑到五劑熱退痊愈。在學(xué)習(xí)中醫(yī)學(xué)的過程中中醫(yī)學(xué)沒有“炎癥”一詞,只有在六淫與“痰”“郁”“積”“瘀”“滯”等等中去思考,這是中醫(yī)學(xué)中特有的思維方式不能變!
急性扁桃體炎不就是中醫(yī)學(xué)中所說的外感六淫內(nèi)傷飲食與七情所傷嗎?一些扁桃體患者大部分都有暴飲暴食史,由于食積不化痰飲郁積化熱外感六邪其病發(fā)作,其病理不就是“痰”“積”“郁”“熱”嗎?在一些患者中有的中氣虛單單運用大柴胡湯很容易傷其中氣就在其加入炙甘草、干姜以防其弊,也有一些患者除熱證外還有郁滯(腫脹)的特別厲害加入升降散疏其氣血加快了其病的痊愈過程。在治療扁桃體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同時也積累了治療膽石癥的一些思路,扁桃體其郁積在“咽”膽石癥其郁在“膽”,膽石癥不也是“郁”“積”“濕”“熱”與外感六淫的復(fù)合的結(jié)果嗎?不也是大柴胡湯(注意這需要臨床中的“度”也就是火候)為主嗎?
同理應(yīng)用于膽石癥也取得不錯的療效,讓一些患者免除了手術(shù)之苦身體恢復(fù)了健康,以往治療其病的彎路不知有多長,愚實感自己學(xué)習(xí)中醫(yī)之路是多么艱辛也只有自學(xué)的同道所知他人難曉。
大柴胡湯與小柴胡湯中相同的藥物有“柴胡”“黃芩”“半夏”“生姜”四味相同,柴胡小劑量可疏肝升陽,大劑量可發(fā)散清熱化郁,邪從上、外驅(qū)散;黃芩清熱祛濕較其它苦寒藥傷中氣較輕,即清熱而不甚傷胃氣;半夏降逆止嘔散積化痰以利中氣復(fù)原,生姜止嘔散寒溫中;中氣升降失常是脾胃氣妥是其變,用人參、炙甘草以扶中氣之不足是因其虛,此小柴胡湯。胃氣不妥郁積甚是其實,郁積化熱不去即傷陰又化火以白芍益陰斂肝扶脾,枳實破氣開積降氣以去其郁積火降,大黃推陳致新破除積滯去瘀生新清熱降火;由于柴胡、黃芩偏于驅(qū)邪于上、外而枳實、大黃偏于下、內(nèi),半夏降逆祛痰白芍斂肝益陰以防火熱焚木,生姜益胃以防中樞氣機升降難復(fù),上清下消外散內(nèi)驅(qū)何愁病邪不去?
柴胡湯(大小柴胡)以其一個“和”字為要,和與合從字面意思是不能單一,從病機上來講是內(nèi)外邪氣都俱,也就是病機復(fù)雜俱已涉及中氣升降失常,按現(xiàn)在新名詞來講就是“內(nèi)憂外患”只有在“和”的前提下才能進行逐步外驅(qū)內(nèi)除其病方愈。一些人所謂揚言發(fā)展中醫(yī)學(xué)不能再抱住《經(jīng)典》不放,中醫(yī)要現(xiàn)代化、要科學(xué)化、要發(fā)展先進化沒有繼承何言發(fā)展?豈不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何談中醫(yī)現(xiàn)代化、先進化?其不為癡人說夢?一些人說中醫(yī)學(xué)治療疾病不能復(fù)制?仲景先師的大小柴胡湯不知治愈了多少病人,其方已距今兩千多年如果不能重復(fù)何言能相傳至今?
吾輩只有潛下心來學(xué)習(xí)繼承古之《經(jīng)典》之學(xué)而后再去發(fā)展、發(fā)揚中醫(yī)學(xué)才是正果,無繼承何言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新從何而來?從舊的方向來,無舊何談新?

                                                            漫話“柴胡先生”_豫北潤物堂 
                                                                  朱步先 2008-12-16 00:00
業(yè)師朱則如先生是江蘇泰州名醫(yī),上世紀60年代,我有幸獲其親炙,耳濡目染,獲益良多。先生精研典籍,于《傷寒論》致力尤深,遭用小柴胡湯,有“柴胡先生”之美譽。愛就見聞所及,略述其心法一二。
       首先,朱師特別注意去找辨證的關(guān)鍵和運用小柴胡湯的切人點。應(yīng)診時他望色、聞聲、切脈、察舌,耐心傾聽主訴,有目的地進行問診?;颊哧愂霾∈?、癥狀,有時雜亂無章,他能敏銳地找到辨證的眼目,當機立斷,對癥發(fā)藥。一男性患者發(fā)病二三日,以發(fā)熱、嘔吐為主癥前來求診,先生通過問診知其口苦,當即疏于小柴胡湯(去人參)。3日后復(fù)診,知其藥后嘔吐即已,身熱漸退,惟鞏膜及周身黃染,尿色深黃,兩脅脹痛,轉(zhuǎn)予大柴胡湯加茵陳。服藥1周,黃疽漸次退清,遂棄柴胡劑,改用健脾和中、養(yǎng)血柔肝之劑善后?;颊咦C屬黃疽,早期黃疽尚未顯現(xiàn),但發(fā)熱、嘔吐、口苦,一派少陽樞機不利、膽胃逆行之象。故用柴胡祛半表之邪,黃荃清半里之熱,半夏下氣降逆,恰合病機。藥后熱退嘔止,但黃疽癥情畢露,兼見兩脅脹痛,乃系肝郁不達、膽道不利之象。仍用柴、荃和解達邪,積、芍破結(jié)緩?fù)?,茵陳利膽退黃,轉(zhuǎn)方用藥合于法度。一般說來,發(fā)熱、嘔吐是運用小柴胡湯之重要著眼點,所以《傷寒論》有“嘔而發(fā)熱者,小柴胡湯主之”之明文。但“嘔而發(fā)熱”可見于多種證候,并不具有特異性,與諸多證候鑒別之要點在于“口苦”與否。蓋“口苦”乃膽熱上燕之象,才需要用苦泄之品?!秱摗分姓f:“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迸c這些條文合參,小柴胡湯證不難辨析。關(guān)于柴、芩用量的比例,朱師一般柴胡用三錢,黃芩用二錢(6g)。有些醫(yī)家囿于“柴胡劫肝陰”之說,柴胡用量太小,他以為藥量不足則藥力不逮,不易建功。
       其次,朱師心目中沒有傷寒、溫病的鴻溝,他治療濕溫病照用小柴胡湯。當濕熱彌漫三焦,出現(xiàn)寒熱起伏,胸脅苦滿,心煩,嘔逆,納減,口苦,搜黃等見癥時,他會特別注意望舌,如果舌苔白膩罩黃,他就會成竹在胸,果斷地運用此方。我體會到,他注意看舌苔,是得益于《傷寒論)’’陽明病,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苔者,可與小柴胡湯”之條文。他說,這樣的舌苔說明濕濁童遏,需要“宜”。如果舌上無苔,或僅有一層薄薄的苔,即使具備其它的適應(yīng)癥,他也會認為小柴胡湯“用不進去”。一個“宜”字,非常質(zhì)樸,卻把小柴胡湯疏達腆理、開泄三焦、調(diào)暢氣機、分消濕濁的機理形象地表達出來。此時他常用小柴胡湯去人參、姜、棗,加人桔梗、積殼、瓜萎皮、灰荃、藍香、郁金、冬瓜子等。一般服幾劑后苔膩漸化,高熱下挫,即從上述方藥中去柴胡,加入悲苗仁、杏仁、白豆范.}i卷、滑石之屬,以宜展氣機、清化濕熱,回歸到治療濕熱病常見的路數(shù)上來。在濕溫后期,正氣虛餒,余邪未凈,低熱持續(xù)不退之際,猶如灰中有火,懊防反復(fù),蠻補、妄攻,或過分清利均為所忌。朱師主張用藥要“空靈”,他別出心裁,常用蟬蛻伍蠶沙,配合白扁豆、獲等、郁金、佩蘭、生谷芽、荷葉等醒胃和中之品,以祛余邪,養(yǎng)正氣來復(fù),收到很好的效果。
       我姑父略知醫(yī),他生前告訴我一則有關(guān)朱師運用小柴胡湯的趣聞。上世紀40年代,他患溫?zé)岵?,某中醫(yī)處予小柴胡湯,連服10余日,身熱不退,急請我祖父朱禹枚診治。我祖父診畢,觀其舌,光紅無苔,索前醫(yī)之方觀之,驚曰:“此證為小柴胡湯所誤也,遂處予白虎加人參湯以救其逆。數(shù)劑后諸恙均已,從此他對小柴胡湯深懷芥蒂。后來他摧患濕溫,經(jīng)當?shù)刂嗅t(yī)輾轉(zhuǎn)治療乏效,遂遠道延請朱師出診。不料朱師診后偏偏開了1劑小柴胡湯,這使他大為不快,但囿于朱師的聲望和延請的不易,勉強服后就不想請先生復(fù)診了。然而朱師對他的婉拒并不介意,翌日清展辭行時說:“您不想服我開的藥方無妨,但能否讓我再切一下脈象?”我姑父欣然應(yīng)允。于是朱師再次為他切脈、望舌,并詢問了服藥后的反應(yīng)及癥狀,說:“其實您的病已開始退了”。言罷馭車返里。事后果如朱師所言,他的病情日漸好轉(zhuǎn),后經(jīng)養(yǎng)息,病告痊愈。
       再者,朱師應(yīng)用小柴胡湯是隨證加減,絕非拘泥不化。該方中的人參,他一般用黨參代之,偶爾有用沙參者,多因氣陰不足之故。其它如口渴去半夏加天花粉,脅下痞硬加牡蜘等,悉遵仲景成法。若嘔而兼渴者,朱師嘗半夏與天花粉并用。他治療滲出性胸膜炎,凡癥見惡寒發(fā)熱、咳嗽氣急,胸脅脹痛者,逸予小柴胡湯出人,口渴加天花粉,復(fù)人桔梗、積殼以利胸服氣滯,川楝子、郁金、當歸須、絲瓜絡(luò)(紅花水炒)、玫瑰花等通絡(luò)定痛。一般服二三劑,身熱即退,再服1周左右,胸水逐步吸收,轉(zhuǎn)予旋覆花湯(茜草根代新絳)加人疏肝理氣,通絡(luò)止痛之品以善后。小柴胡湯退高熱、祛飲邪獲得佳效的事實,印證了仲景所謂服此湯后“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溉然汗出而解”之說,因為飲屬陰邪,照理當予“溫藥和之”,焉有用黃荃、天花粉之理?然而“上焦得通”,源清則流潔;“津液得下”,氣化則飲消,為醫(yī)者豈能偏執(zhí)一端。無獨有偶,當時泰州的另一位名醫(yī)徐漢江先生治療滲出性胸膜炎亦喜歡用小柴胡湯,不過他見到“口渴”,加用的不是天花粉,而是生地黃。根據(jù)我個人的觀察與體驗,小柴胡湯加生地黃的療效絕不遜色。足見醫(yī)家各有所長,為學(xué)者不可有門戶之見?!拔母铩逼陂g,我在家鄉(xiāng)應(yīng)診,一趙姓青年農(nóng)民,患滲出性胸膜炎,曾用青、鏈霉素治療數(shù)日,不見效果,轉(zhuǎn)請我用中藥治療,癥見寒戰(zhàn)、高熱,咳嗽氣促,胸脅脹滿,痛楚殊甚,不能平臥,舌苔垢膩,脈弦數(shù)。當即予小柴胡湯加生地黃,1劑而高熱退,惟胸脅脹痛、不能平臥不見緩解。知其胸隔飲積殊甚,乃自制控涎丹(甘遂、大戟、白芥子)為細末,先服1g,2小時后未見動靜,旋又服1. 5g,1小時后即瀉下稀水若干,周身汗出欲脫,囑其糜粥自養(yǎng)??『笮赝?、氣急迅即緩解,諸癥一瀉而痊。二方功用之神奇,非親歷其境者難以置信。
       朱師用小柴胡湯真正做到了當用則用,不當用時絕對不用,體現(xiàn)了他嚴謹?shù)尼t(yī)風(fēng)。他告訴我,在上世紀50年代,他應(yīng)邀到鎮(zhèn)江出診,事緣某女患者脅痛、低熱長期不退,曾先后請當?shù)貎晌活H有名氣的中醫(yī)治療,未見療效,特專程請朱師診治。二位醫(yī)生私下議論,“柴胡先生”來了,大概要用小柴胡湯。詛料朱師
診畢,竟開了一張看似輕描淡寫的處方,藥用桑葉、菊花、鉤藤、黃芋、北沙參、石解、炒川棣子、郁金、玫瑰花、甘草。服藥3劑,低熱即退,脅痛亦除。病家設(shè)宴為朱師送行,并邀二位醫(yī)師作陪,席間楊敘,切磋醫(yī)術(shù),話題又是小柴胡湯的應(yīng)用。一位醫(yī)師說:“脅痛、發(fā)熱,我們因膽怯未用小柴胡湯,先生搜用此方而不用,何也?’’朱師答道:“我見其舌上光紅無苔,小柴胡湯用不進去,雖有脅痛、低熱,只宜清泄肝陽、養(yǎng)陰和絡(luò)?!倍藝@服。從小柴胡湯的疏達到桑、菊、鉤、芬之清泄,先生的權(quán)變,可見一斑。
       我常想,與其在高樓深院中研究小柴胡湯的適應(yīng)癥和應(yīng)用方法,尋章摘句探討柴胡是否“劫肝陰”這類課題,陳陳相因,了無新意,倒不如到臨床中去摔打磨練,去親證它的應(yīng)用,從而解開心中的疑竇,領(lǐng)悟其中的真諦。
                                                                                                                                 

                    柴胡劑的應(yīng)用概述——胡希恕  

仲景書中以柴胡為主要的配方共八首,其中柴胡加芒硝湯,柴胡去半夏加栝樓湯,柴胡桂枝湯,柴胡龍骨

牡蠣湯四者,皆屬小柴胡湯的加減方,茲所討論者,為小柴胡湯,大柴胡湯,柴胡桂枝干姜湯,四逆散等

四主方依次述之于下。

一、小柴胡湯方

      

        柴胡24克  黃芬9克  人參9克  半夏12克  炙甘草9克  生姜9克  大棗4枚

   

      方解:柴胡苦平,本經(jīng)謂治心腹腸胃中結(jié)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可見是一舒氣行滯

的解熱藥而有治胸脅苦滿的特能,方中用為主藥,佐以黃芩除熱止煩,半夏、生姜逐飲止嘔,復(fù)用人參大

棗甘草補胃氣以滋津液,病之所以內(nèi)傳少陽,主要是胃氣不振于里,氣血不足于外也,補中滋液,實此時

驅(qū)邪的要著,徐靈臺曰:  “小柴胡湯之妙在人參”,即指是也。

   

      有關(guān)仲景書中的論治

      傷寒五六日,中風(fēng),往來熱寒,胸肋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

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

由以上的說明,則小柴胡湯為病自太陽傳少陽的主治方,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

煩喜嘔即其主要的適應(yīng)證,此外有以下之情況者,均可用之。

1、太陽病,脈浮細,嗜臥,而胸滿脅痛者。

2、身熱惡風(fēng),頸項強,脅下滿,手足溫而渴者。

3、婦人熱入血室證,經(jīng)水適斷,續(xù)得寒熱,發(fā)作有時者。

4、發(fā)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脅滿不去者。

5、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苔者。

6、嘔而發(fā)熱者。

7、諸黃腹痛而嘔者。

8、新產(chǎn)婦人昏迷而痙,大便硬,嘔不能食者。

(一)小柴胡加石膏場:原方加生石膏30一100克,煎服法同原方。

          此為日常服用的良方,無論感冒流感以及其他急性傳染病,表雖解而高熱不退,其人嘔逆不欲

食,胸肋滿,口舌干,或口鼻如冒火,或頭痛如裂,或眩暈者,用之則立驗,并以本方屢愈小兒肺炎,即

未滿月的嬰孩,以奶瓶頻頻飲之,亦得奇效,他如腮腺炎,淋巴腺炎,乳腺炎等多屬本方證??傊?,凡有

小柴胡湯證,而口舌干燥,或渴,舌白苔者均可用之,具體細節(jié)難為一一列舉也。

      (二)小柴胡加芍藥湯:原方加白芍12一18克,煎服法同原方。

          治小柴胡湯證而腹急痛者,痢疾多此證,口舌干燥者宜更加石膏,里急后重者宜加大黃。

      

      (三)小柴胡加桔梗湯:原方加桔梗9克,煎服法同原方。

            治小柴胡湯證而咽痛,或咳痰困難者,若口舌干燥更加石膏,扁桃體炎多本方證,宜注意。

        (四)小柴胡加吳茱萸湯:原方加吳茱萸9一12克,煎服法同原方。

        治小柴胡湯證頭痛頭暈而嘔吐劇甚者,若口舌干燥者,宜更加石膏。

   

      (五)小柴胡加桔皮湯:原方加桔皮20—45克,煎服法同原方。

          治小柴胡湯證而嘔逆或干嗽者,小兒百日嗽可增量大棗有驗。

      (六)小柴胡與葛根湯合方:小柴胡湯再加葛根12克,麻黃、桂枝、白芍各9克即可。先煮麻黃葛根

一二沸去上  沫,再內(nèi)余藥煎取一杯溫服。

        治小柴胡湯證與葛根湯證同時出現(xiàn)者。劇重的感冒,初發(fā)病時每見此合方證,喘家被外感誘發(fā)者

亦常見此證,口舌干燥者宜更加石膏。

      (七)小柴胡湯與小陷胸湯合方:取二方藥味合為一方,煎服法同小柴胡湯。

        治小柴胡湯證與小陷胸湯證同時出現(xiàn)者,肺病、肺結(jié)核多見本方證,咳嘔者更宜合用瀉心場,骨

蒸勞熱者,可兼與黃連解毒丸。

二、大柴胡湯方

        

        柴胡24克  黃芩9克  芍藥9克  半夏12克  生姜10克  積實10克  大棗4枚  大黃6克  水煎溫服

。

        大柴胡湯為少陽陽明并病的治劑,除柴胡證外,而心下急,痞硬,按之痛,為應(yīng)用本方的要征。

        有關(guān)大柴胡湯常用的加味和合方

        (一)大柴胡加石膏湯:于原方加生石膏30—100克,煎服法同原方。

            治大柴胡證,而口干舌燥者,外感表解而高燒不退,雖現(xiàn)柴胡證,若心下痞塞,大便燥,舌

黃苔者已非小柴胡加石膏所能治,則宜本方主之。此二方證均常見,宜注意。

        (二)大柴胡加芒硝場:于原方加芒硝10克(分二煎沖化),治大柴胡湯證,發(fā)潮熱而譫語者。

      

      (三)大柴胡加桔皮湯:于原方加桔皮12克,治大柴胡湯證心下逆滿,嘔逆甚者,傷食多見本方證。

      (四)大柴胡湯與葛根湯合方:于原方加葛根12克,桂枝麻黃各9克即是,煎服法同葛根湯。

            治太陽少陽并病而有大柴胡湯證和葛根場證者,哮喘常有本方證,口干舌燥者,宜更加石膏

。

      (五)大柴胡湯與桃核承氣湯合方:于原方加桃仁10克、桂枝、甘草、芒硝各6克即是,水煎湯成,

去滓內(nèi)芒硝3克更上火微沸,溫服。

          治大柴胡湯證與桃核承氣湯證合并者。

   

      (六)大柴胡湯與桂枝茯苓丸合方:煎服法同大柴胡湯。

            治大柴胡湯證與桂枝茯苓丸證合并者。

      (七)大柴胡湯與大黃牡丹皮湯合方:于原方加桃仁9克,牡丹皮10克,冬瓜子、芒硝各12克即是,

水煎湯成,去滓內(nèi)芒硝6克更上火微沸溫服。

        治大柴胡湯證與大黃牡丹皮湯證合并者。

按:以上三方雖均以大柴胡湯合以驅(qū)瘀藥,主治略同,但前二方以為桂枝則偏于治上,應(yīng)用于頭

腦心肺諸病的機會為多,后方以有冬瓜子則長于治癰腫、蘭尾炎、膽囊炎、胰腺炎等。若瘋狂、癲癇、腦

震蕩、腦血管病、心血管病、以及瘀血性哮喘等多前二方證,適癥選用之無不應(yīng)手取效,若口舌干燥者,

均宜加石膏,此皆日常不可缺少的良方,應(yīng)用的機會頗多,以上不過略舉其要耳。

      (八)大柴胡湯與菌陳蒿湯合方:于原方加菌陳18克,梔子10克即是,煎服法同原方。

            治大柴胡湯證而并發(fā)黃疸者,急性傳染性肝炎多見本方證,宜注意。

三、柴胡桂枝干姜湯方

        

        柴胡24克  桂枝9克  干姜6克  栝樓根12克  黃芩9克  牡蠣9克  炙甘草6克  水煎服。

        有關(guān)仲景書中的論治

        傷寒五六日,己發(fā)汗而復(fù)下之,胸脅滿微結(jié),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

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湯主之。

   

        按:此微結(jié)即不似大陷胸湯證的結(jié)如石硬,亦不及大柴胡湯證的心下急,而只心下微有結(jié)滯感耳

。本方治療確有捷效,但用時宜根據(jù)上述證候,我常用本方,深有體會,凡久病津血不足,有柴胡證,疲

乏無力而溫者,概屬本方證,尤以下述合方更為常用良方。

   

        柴胡桂姜湯與當歸芍藥散合方:

   

        柴胡24克  桂枝9克  干姜6克  栝樓根12克  黃芩9克  牡蠣9克  炙甘草6克  白芍18克  當歸9

克  川芎9克  茯苓12克  蒼術(shù)10克  澤瀉18克  水煎溫服。

      

      治柴胡桂姜湯證與當歸芍藥散證合并者,常以適證運用于慢性腎炎、紅斑狼瘡,貧血病等均有良效

。 長期的無名低燒用之尤驗。屢用本方加吳茱萸治劇痛的青光眼得奇效。慢性肝炎見本方證亦多,肝區(qū)

疼可加王不留行,增量甘草治之。肝功不正常宜加丹參、菌陳。

四、四逆散方

        柴胡  白芍  積實  炙甘草各等分

      上四味為細末,白飲和服3—6克。各藥取6一12克作煎劑益佳。

        方解:此為芍藥甘草場與枳實芍藥散合方更加柴胡所組成,故治芍藥甘草湯與積實芍藥敬的合并

證而有柴胡證者。

          按:實踐證明,本方證的四逆甚少見,據(jù)所經(jīng)驗,只若胸脅煩滿,心下痞塞,形似大柴胡湯證

,不嘔而不宜攻下者概可用之。

   

          常用之加減方和合方

          (一)四逆散加龍骨牡蠣:于原方加龍骨牡蠣各12克,水煎溫服。

                治四逆散證胸腹動悸而煩驚者。倍芍藥量,治陽萎有驗。

          (二)四逆散與桂枝茯苓丸合方:于原方再加桂枝、桃仁、丹皮、茯苓各9克即是。

                治四逆散證桂枝茯苓丸證合并者,后世血府逐瘀湯的適應(yīng)證大都宜本方。腦心血管(病

)不可下者也有與本方的機會。心絞痛者更宜合用半夏栝樓薤白湯,或更加生姜。

        (三)四逆散與當歸芍藥散合方:即于原方加當歸、川芎、茯苓、蒼術(shù)各6克,澤瀉12克即是,水

煎溫服。

            治四逆散證與當歸芍藥散證合并者,此和上述柴胡桂姜湯與當歸芍藥散的合方均屬治慢性肝

炎的要藥,胸脅滿、微結(jié)、身無力,渴而大便干者宜前方。脅下滿、心下痞塞,大便溏者宜本方,余則大

同小異。若噫氣不能食者,宜加人參、桔皮、生姜。肝區(qū)痛加王不留行;肝功不正常加丹參、茵陳同前法

。

病例舉要

   

          劉××,男,37歲,工程師。素不信中醫(yī),更不喜中藥。初患感冒發(fā)燒,經(jīng)西醫(yī)注射服藥不已

,續(xù)即頭痛如裂,日夜呼叫不得眠,以至親關(guān)系乃親往探視,診脈弦數(shù),胸脅苦滿,心煩口干,頭痛難忍

,與小柴胡加石膏湯,服已即愈,此后篤信中醫(yī),后患肺結(jié)核,始終經(jīng)我醫(yī)治而愈。

   

        王××,女,55歲,家庭婦女。從汽車墜下,住某醫(yī)院一周始終昏迷嘔吐,抽驗骨髓結(jié)果:腦有

積水微量出血,后轉(zhuǎn)另一醫(yī)院,認為不能速愈,今回家療養(yǎng)。后乃邀我往診,脈弦實有力,舌苔黃厚,二

便不利,余如上述,與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服一劑自能活動,與食已不吐,但仍頭痛暈,繼服

七八劑諸證盡已,無任何后遺證。

劉××,男,63歲。一周前發(fā)高燒,近日發(fā)黃,小便黃赤,兩脅脹滿,惡心,舌紅脈弦滑數(shù),

檢查肝功能:GPT 219、黃疽指數(shù)20。與大柴胡場合茵陳蒿湯,服七劑黃退,20劑諸證已,肝功正常。

   

        田××,女,20歲,本院學(xué)生。以哮喘住院,發(fā)燒,喘鳴,胸脅滿,口舌干,脈浮弦數(shù)。與大柴

胡葛根場合方加生石膏,服一劑喘平。

胡××,女,22歲,73l醫(yī)院會診病人。慢性肝炎多年,肝功一直不正常。近查肝功:GPT

2810單位。癥見肝區(qū)痛,大便燥結(jié),先與四逆散合當歸芍藥散加丹參、茵陳,服6劑后癥緩,因便仍干改

服大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連服10余劑GPT降至500單位。又改服大柴胡湯合大黃牡丹皮場加茵陳10數(shù)劑,

肝功恢復(fù)正常。

   

        李××,女,32歲。經(jīng)××和××醫(yī)院確診為紅斑狼瘡,因用短期激素治療不效,經(jīng)入介紹來診

。癥狀不規(guī)則發(fā)燒,面部、背部紅腫如牛皮癬樣皮膚病變,兼有頸項腰背疼。血象變化亦明顯。與柴胡桂

姜湯合當歸芍藥散桂枝茯苓丸合方加石膏45克。病人藥后有效,故連服30余劑后復(fù)診。面部、背部紅班基

本消失,血象正常。不規(guī)則發(fā)燒,頸項腰背痛已消失。

                                                 論小柴胡湯法及其變化 江淑安

小柴胡湯法是仲景專為少陽病而設(shè),亦稱表里和解法。對邪在少陽半表半里而言,是定而不移之方、之法。

●后人根據(jù)仲景原意將小柴胡湯證中可能出現(xiàn)的或有或無證和伴見證歸納為七個,臨證仍遵小柴胡湯法,仍用小柴胡湯,只是隨證增減藥物而已。

●在少陽病過程中,由于感邪的輕重、體質(zhì)的強弱、病程的長短等,可能出現(xiàn)不同兼證。在治療上,必須根據(jù)不同兼證產(chǎn)生的病因,在和解少陽的基礎(chǔ)上,兼施以解表法、下里實法、軟堅潤燥通便法等不同的兼治法。

●有的病證非少陽證,但也有正邪分爭的病機特點,仲景仍施以和解法,投以小柴胡湯或以其加減。體現(xiàn)了中醫(yī)病機相同,則“異病同治”的原則。

小柴胡湯法,亦稱表里和解法,是現(xiàn)今臨床上運用仲景的方和法較多者之一。方之與法,必因證而立,亦因證而異。有主證,必有主法主方,有或然證,必有靈活加減,有變證,必有變法變方。小柴胡湯亦是如此。

病有主證 必有主法主方

小柴胡湯法是仲景專為少陽病而設(shè),其主證后人歸結(jié)為七大證: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口苦,咽干,目眩。多由氣血虛弱,不能衛(wèi)外,腠理疏松,外邪乘虛而入,邪正分爭于半表半里所致(見原文第99條)。由于病在半表半里,邪正分爭,正勝則熱,邪勝則寒,寒熱交替出現(xiàn),故見往來寒熱;少陽膽經(jīng)循于兩脅,“正邪相搏,結(jié)于脅下”,經(jīng)氣不利,故苦于胸脅滿;肝膽之氣不舒,郁而乘脾,不能健運,故見嘿嘿不欲飲食;少陽肝熱內(nèi)郁,上擾則心煩;導(dǎo)致胃氣上逆則喜嘔;膽熱上蒸致口苦;膽熱傷津致咽干;足少陽膽經(jīng)起于目銳眥,且膽與肝相表里,肝開竅于目,少陽邪熱循經(jīng)上干空竅,故致目眩。

主證既如此,故治法必須和解少陽表里,主方是小柴胡湯,方藥組成是:柴胡半斤,黃芩三兩,人參三兩,半夏半升(洗),甘草(炙)、生姜各三兩(切),大棗十二枚。仲景的煎服法是: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取一升,日三服。方中主藥柴胡氣質(zhì)輕清,苦味最簿,能疏少陽之郁滯,黃芩苦寒,氣味較重,能清胸腹膽熱而除煩,與柴胡相伍,能解半表半里之邪;生姜、半夏調(diào)理胃氣,降逆止嘔;甘草、大棗、人參益氣和中,扶正祛邪;另生姜與大棗相配有調(diào)和營衛(wèi),以利柴胡、黃芩和解少陽之功。本方配伍嚴謹,療效顯著,有“寒熱并用,攻補兼施,疏利三焦,調(diào)達上下,宣通內(nèi)外,和解表里”的特點和功用,故本方本法是對邪在少陽半表半里而言,是定而不移之方、之法。


證有或然 法不變藥增減

或然證是主證中可能出現(xiàn)的或有或無證和伴見證。小柴胡湯證,后人根據(jù)仲景原意將其歸納為七大或然證,因其病因病機未變,只是證狀稍異,故治仍遵小柴胡湯法,只隨證增減藥物罷了。

或胸中煩而不嘔 是少陽邪熱內(nèi)擾心胸,而未涉及胃腑,故不嘔。用小柴胡湯去半夏、人參(因未影響到胃)加瓜蔞實一枚(約9克)以清熱開胸。

或渴 是少陽邪熱傷津所致,故去方中辛溫之半夏,加重人參用量至四兩半以生津。

或腹中痛 邪在少陽,肝膽氣郁,郁乘脾土,氣機不利,故致腹中痛。去方中苦寒之黃芩,以免傷脾,加白芍四兩以柔肝膽。

或脅下痞硬 足少陽膽經(jīng)循兩脅,邪聚少陽,結(jié)于脅下,經(jīng)氣不利而致。故去方中甘溫增滿之大棗,加牡蠣以軟堅消痞。元代醫(yī)家王好古說:“牡蠣以柴胡引之,能去脅下痞?!毕氮毜浇?jīng)驗,故加之。

或心下悸,小便不利 因邪阻少陽,三焦水道不利,水飲內(nèi)停,水飲上凌于心,則致心下悸;下致膀胱氣化不利而小便不利。故去方中苦寒之黃芩,以免傷脾,加茯苓四兩以健脾利水去飲。

或不渴,身有微熱 不渴,是里和,熱未傷津;身有微熱,是表未解。故去方中補里生津之人參,加桂枝三兩以解表邪。

或咳者 是兼肺寒而氣逆所致。故去方中甘壅之人參、大棗,以利于平逆氣,遵《內(nèi)經(jīng)》“肺苦氣上逆,急食酸以收之”和“寒者溫之”的原則,加五味子半升以酸收逆氣,加干姜二兩以溫肺祛寒。

病有兼證 必有主法兼法

本方主法是和解少陽表里,專用于邪在少陽半表半里之證。在少陽病過程中,由于感邪的輕重、體質(zhì)的強弱、病程的長短等,可能出現(xiàn)不同兼證。在治療上,必須根據(jù)不同兼證產(chǎn)生的病因,施以不同的兼治法。

和解少陽,兼以解表法 本法適用于少陽病兼有太陽中風(fēng)證,證有發(fā)熱,微惡寒,汗出惡風(fēng),四肢煩痛,微嘔,心下支結(jié),苔白,脈弦等癥狀。方用柴胡桂枝湯(即小柴胡湯合桂枝湯),以小柴胡湯和解少陽為主,以桂枝湯調(diào)和營衛(wèi),解肌發(fā)表為兼。

和解少陽,兼通下里實法 本治法適用于少陽病兼有陽明腑實證,證有嘔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煩;腹脹滿硬痛,大便不通等癥狀。方用大柴胡湯(即小柴胡湯去甘草、人參,加枳實、大黃、芍藥),以方中之小柴胡和解少陽為主,去人參、甘草以免補中留邪;枳實、大黃行氣攻下里實;芍藥緩腹中急痛。本法是兼有通下里實之法,方中必須加大黃,“若不加,恐不為大柴胡湯”。

和解少陽,兼以軟堅潤燥通便法 本法適用于少陽病兼有陽明腑實證,經(jīng)誤下后正虛而里有燥屎證。證有胸脅滿而嘔,日晡所發(fā)潮熱,大便微微下利(實為熱結(jié)旁流),伴腹?jié)M痛拒按,少氣,乏力等癥狀。方用柴胡加芒硝湯(即小柴胡加芒硝而成),以小柴胡湯和解少陽為主;以芒硝軟堅潤燥通便為兼。因誤下后正氣較虛,里實不甚,故不用大黃、枳實之通下里實,而留用小柴胡湯中的人參、甘草以扶正氣。本法證在誤下前,即是大柴胡湯證,誤下后正虛里實未去,故不用攻下過速的大柴胡湯,而用潤燥軟堅、通便性緩的柴胡加芒硝湯,二方比較,一者為和解兼攻里之重劑,一者為和解兼攻里之輕劑。

和解少陽,兼瀉熱安神法 本法適用于少陽病兼有里熱之煩驚譫語證,證有胸滿心煩,小便不利,一身盡重不可轉(zhuǎn)側(cè),譫語,驚惕,伴發(fā)熱、口渴、苔黃燥,大便不通等癥狀,方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即小柴胡湯去甘草,加龍骨、牡蠣、桂枝、鉛丹、茯苓、大黃),以小柴胡湯加桂枝和解少陽,并使里邪從少陽外解;龍骨、牡蠣、鉛丹重鎮(zhèn)止驚煩而安神;大黃瀉里熱,使大便而下;茯苓寧神通利小便;因病熱較急,故去小柴胡湯中甘草之緩。少陽和解,里熱得瀉,煩驚譫語等證必自除。

和解少陽兼溫化水飲法 本法適用于少陽病兼有水飲內(nèi)停證,證有胸脅滿微結(jié),往來寒熱,心煩,小便不利,口渴,但頭汗出,苔白或滑,脈弦或滑等癥狀,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湯。方中用柴胡配黃芩和解少陽之邪;瓜蔞根伍牡蠣逐飲開結(jié);桂枝、干姜溫陽化飲;甘草調(diào)諸藥。少陽和解,三焦暢通,則水飲去后諸證即除。

病機有同 而有異病同治

上述少陽主證及兼證,其病因均是邪在少陽,其病機特點均有正邪分爭,寒熱往來。然而有的病證非少陽證,但也有正邪分爭的病機特點,仲景仍施以和解法,投以小柴胡湯或以其加減。如以小柴胡湯治療熱入血室(見《傷寒論》第149條原文),其病因雖是熱入血室,但在病機上有“正邪相爭”,故證見“寒熱如瘧狀”,治以小柴胡湯和解。對此,因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jié),故后人錢天來認為:“小柴胡湯中應(yīng)另加血藥,如牛膝、桃仁、丹皮之類?!痹偃缧〔窈鷾枚傻牟窈グ胂募庸鲜V根湯,用以治療瘧病發(fā)渴者和勞瘧,其病因雖是瘧邪為患,但其病機仍有“正邪相爭”,故證見寒熱往來,發(fā)有定時,因其伴有口渴,故去小柴胡湯中之半夏,以免辛溫傷津,加瓜蔞根以生津。
附:小柴胡湯法及其變化治驗舉例:
張某某,女,42歲,干部。因患感冒3天,自服銀翹解毒片、APC等中西藥治療罔效,病勢加重,臥床不起,于2002年3月12日其家人邀余往診。證見寒熱往來,無汗,頭痛,身痛,飲食不進,時惡心欲嘔,自覺兩脅支撐作脹,伴心煩不眠,胸閉,咳嗽少痰,苔白,脈弦,體溫38.5.。C。其寒熱往來,飲食不進,時惡心欲嘔,兩脅下支撐作脹,心煩不眠,苔白,脈弦等為少陽見證;其無汗,頭身疼痛,為太陽之表未解;其胸閉,咳嗽少痰等亦為太陽表邪未解,肺氣不宣所致。證屬少陽病兼太陽表實證,師仲景和解少陽,兼以解表之法,方用柴胡麻黃湯方(自命方名):柴胡12克、黃芩10克、黨參10克、法夏6克、麻黃6克、桂枝6克、杏仁6克、生姜6克、甘草6克、大棗5枚。3劑,每日1劑,日3服。服一劑后,周身微微出汗,諸證減,3劑服完諸證已,食欲恢復(fù),精神如常。
按:仲景的“和解少陽,兼以解表”法,其主方是柴胡桂枝湯(見《傷寒論》151條原文),根據(jù)原文所述和以方測證,可知其適應(yīng)證當是少陽病兼太陽表虛(中風(fēng))證,若是少陽病兼太陽病表實(傷寒)證,其證及治療用方仲景均未言及,這是仲景言未及意未盡之處,我們可以舉一反三,從少陽病兼太陽表虛證用柴胡桂枝湯(即小柴胡湯合桂枝湯),便可知,如若是少陽病兼太陽表實證,當用小柴胡湯合麻黃湯。
曾某某,男,25歲,農(nóng)民。于2004年6月6日初診,患者自訴發(fā)病前半個月因事與家人爭吵后,兩脅作脹,并漸累及胃脘脹滿疼痛,不欲飲食,食后胃脘脹痛加重,伴噯氣頻繁,時惡心欲吐,口苦,舌苔薄黃,脈弦數(shù)。證屬肝郁氣滯,方用小柴胡湯加川楝子12克,連服6劑后諸消失。

按:本病例由于情志不舒,肝膽氣郁,橫逆犯胃所致,故首先見兩脅作脹,而次漸及胃脘;由于氣機郁滯,故胃脘脹滿疼痛,不能飲食;胃失和降,氣逆于上,故噯氣頻繁而時惡心欲吐;其口苦,苔黃,脈弦數(shù)是兼有郁熱之象。選方用小柴胡湯而不用逍遙散,理由是逍遙散雖能疏肝解郁,但不能和胃降逆。而小柴胡湯中之柴胡加川楝子相伍,既能疏肝又能理氣滯,半夏、生姜和胃降逆:黃芩清肝膽郁熱;人參、甘草、大棗健脾胃,以抗膽之橫逆。方藥恰對病機。本病例選用小柴胡湯的理由是:證中有口苦,兩脅作脹,惡心欲嘔,均為小柴胡湯“主證”所見,《傷寒論》第103條云:“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故用之無妨。藥后病證得除,也證明了仲景的“但見一證便是”確屬經(jīng)驗,也啟發(fā)了我們,運用仲景和前人的方劑,不能刻舟求劍,要切中病機,觸類旁通,靈活多變.

                                上下不通,治在中焦;表里不和,治在少陽

從人體來說,不管任何疾病,從病位表里來說,無非在表,在里,或半表半里。從上中下來說,無非上焦,中焦,下焦。因此任何疾病皆在上下表里之間,根據(jù)中醫(yī)理論,脾升胃降維持著上焦心肺和下焦肝腎的能量交換,脾氣的升有助于下焦腎水的升騰,胃氣的降有助于上焦心火的下降,心火腎水交于中焦,有助于中焦對食物的腐熟。同時,脾胃的升降還維持著濁氣的下降和清氣的上升,有助于清氣上升以營養(yǎng)心肺頭腦,使?jié)釟庀陆狄耘懦鲶w外。故中焦脾胃的疾病則可影響到上焦心肺和下焦脾腎,如果脾胃消化不良,嚴重時就會出現(xiàn)胃不和則臥不安,這時的失眠,就要從中焦論治了。還有兩種情況,就是上焦的疾病影響到中焦,中焦出現(xiàn)問題后,繼則就可以影響到下焦,或者是下焦疾病,影響到中焦,中焦再影響到上焦。例如,心肺腦的疾病,由于其得病多由于邪氣所侵,這種氣多是濁氣,故經(jīng)常出現(xiàn)昏迷,譫語等情況,當影響到消化功能時,就會出現(xiàn)大便秘結(jié),腹瀉等情況。其實,其病機多由于上焦邪氣不能經(jīng)過胃氣下降,下焦清氣不能經(jīng)脾氣上升。故出現(xiàn)上焦清靜之臟為邪所困,下焦排邪之地清濁相混,故而出現(xiàn)以上癥狀,故治療時可以清上焦之邪,或通腑以助胃氣之降,濁氣降則胃氣自升。故通腹瀉濁法在心腦肺重癥經(jīng)常應(yīng)用。另外,下焦腸道功能紊亂,出現(xiàn)便秘時,濁氣不能下降,濁氣則隨脾氣上升于心肺,故會出現(xiàn)胸悶,憋喘等情況,嚴重時則會出現(xiàn)心腦血管病的發(fā)生。故保持大便通暢以助胃氣之降是非常重要的。由于脾胃的升降在交通上下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故臨床中,通過治療上下焦效果不好時,而通過治療中焦卻可以起到作用,例如臨床上就有半夏瀉心湯治失眠,成氣湯治療腦中風(fēng),心梗等疾病,補中益氣湯治療便秘,腹瀉等。因此,當上下不能交通時,我們就要考慮從中焦治療。    
      上下不通,治在中焦,那么表里不和該如何處理呢,從中醫(yī)角度來說,里證可以通過上面三焦的治療,表證則需要解表,但是表里的通路則在少陽,少陽可以把在里之氣輸于體表,以助體表以抗邪,同樣如果邪氣較強,也可以通過少陽而入里。故少陽在表里的關(guān)系之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少陽兼表可以解之,少陽兼里可以下之,并在少陽可以和解,根據(jù)傷寒論,少陽病的代表方小柴胡湯,其中柴胡不僅可以解表,而且可以入里,有推陳致新的作用,其配伍黃芩,則和解少陽,就柴胡配黃芩來說,就可以解決表里,半表半里的問題了,
       但為什么又有半夏,黨參等藥呢,因為在表之氣,來源于在里之氣,只有里氣足,其在表,半表半里之氣才能抗邪外出,故需要參姜棗草生里氣,以助在外之氣,那半夏又起什么作用呢,這就要看半夏黃芩的配伍了,半夏配黃芩,辛開苦降,以通中焦,中焦無邪,上下交通,再加上參姜棗草以助氣,柴胡黃芩去表里,半表半里之邪,那病豈有不治之理。其實,小柴胡湯就是一個人體全身表里上下通治的方子,故臨床上為什么有小柴胡派之說呢,因為少陽是表里的通道,故表里之疾病,是可以從少陽論治的。
       中焦是人體上下氣機的樞紐;
       少陽是人體表里氣機的樞紐;
       瀉心劑是辛開苦降甘和側(cè)重苦降調(diào)理人體縱向氣機的代表劑;
       柴胡劑是辛開苦降甘和側(cè)重辛開調(diào)理人體橫向氣機的代表劑。

                                                   小柴胡湯與半夏瀉心湯

小柴胡湯中柴胡易為黃連,生姜易為干姜,則成半夏瀉心湯。柴胡、生姜均味辛,主辛開外散;黃連味苦主苦降,干姜主溫中守中。    

      劉渡舟氏善“調(diào)氣”,認為:“人身之病,其在氣者十之七八,其在血者十僅二三。氣病有不影響于血者,而血病每關(guān)乎氣?!辈⒄J為涉及到“氣”,“肝膽脾胃”的功能尤為重要。臨床上善用柴胡劑和瀉心劑調(diào)理肝膽脾胃。

“柴胡最善調(diào)暢肝膽之氣,推動氣機出入,并由此促進臟腑功能的正常運行?!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言柴胡主“腸胃中結(jié)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此說明柴胡可促進六腑的新陳代謝,能推動少陽樞機,并由此起到調(diào)和表里、消積化食的作用。在小柴胡類方中,柴胡辛散以助少陽膽氣之出,黃芩苦寒以助厥陰肝氣之入,柴芩并用,則出入如常矣。然二者之中關(guān)鍵在于柴胡的疏解,故《傷寒論》用柴芩運轉(zhuǎn)樞機時,黃芩或可減去,而柴胡卻是必用之品。依仲景法,柴胡劑中還可以用白芍之酸收,柴芍相伍,一出一入,一散一收,促進肝膽之氣的出入。

       調(diào)理脾胃升降主要就是要降胃升脾。胃氣以降為順,胃氣不降每由火旺氣實所致,故降胃每用黃連、黃芩,清火即是降胃。三黃瀉心湯之治吐衄,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之治寒格吐逆,皆屬清火降胃。仲景亦習(xí)慣使用姜、夏降逆和胃,此大抵為痰飲所致者而設(shè)。脾氣以升為常,脾氣不升多兼里寒,故既用參、草益氣,亦用干姜溫中。脾胃升降之間存在相互促進、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關(guān)系。用仲景方法治理脾胃,不治氣而氣機自調(diào),脾胃升降自然恢復(fù)正常。后世在使用半夏瀉心劑時,又有加枳實、木香、砂仁的方法,直接使用理氣之藥調(diào)理脾胃,亦有道理?!?/font>

小柴胡湯組成:  柴胡、黃芩、大棗、生姜、半夏、黨參、炙甘草
半夏瀉心湯組成:黃連、黃芩、大棗、干姜、半夏、黨參、炙甘草


原文:傷寒五六日,中風(fēng),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
此為邪踞少陽,樞機不利。
主證: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脈弦。
用小柴胡湯和解少陽。
原文:傷寒五六日,嘔而發(fā)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fù)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fā)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jié)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
誤下后導(dǎo)致“中虛熱結(jié),胃氣壅滯”而致痞。
主證:心下痞硬,嘔逆,腸鳴下利。
已致“中虛”故不用大黃黃連瀉心湯而用半夏瀉心湯“泄熱和中,降逆消痞”。

柯韻伯:“……未經(jīng)下而胸脅苦滿,是里之表證,用柴胡解表,心下滿而胸脅不滿,是里之半里證,故制此湯和里。稍變柴胡半表之治,推重少陽半里之意耳。名曰瀉心,實以瀉膽也?!?/font>
陳亦人氏認為,痞證和其他證候一樣,都有寒熱虛實之異,所謂寒熱相結(jié)之痞,實際是正虛邪實。虛寒痞代表方劑即理中湯,實熱痞代表方劑即大黃黃連瀉心湯?!爸刑摕峤Y(jié)”之痞證可用兩方加減化裁。故成半夏瀉心湯。陳亦人氏認為此“下利”不一定就是虛寒下利,熱性下利也是可能的。
胸廓屬少陽,內(nèi)含心肝脾肺膽胰,且柴胡劑利小便、通大便、汗。機體三個排邪渠道盡已開通,故小柴胡湯的治療范圍極其廣泛。

陳亦人總結(jié)出小柴胡湯可以廣泛應(yīng)用于以下疾?。?/font>
1.能治胃腸升降機能紊亂,嘔吐,二便失調(diào)等證。
2.能治肝膽疏泄不利,脅部、腹部脹痛。
3.能治小便短少,對慢性腎炎,腹水、少尿,腎功能嚴重破壞,因伴有柴胡證,投小柴胡湯加味,收到顯著效果。
4.能治心悸,對陣發(fā)性心律失常有效。
5.能治長期低熱及其他發(fā)熱待查,特別是寒熱間歇發(fā)作有效。
6.能治膽經(jīng)郁熱之鼻淵與風(fēng)火上擾之耳聾以及木火犯肺之咳嗽。據(jù)史載宋、元祐二年(1087年)時行咳嗽,無論長幼,服此皆愈。
7.能治熱入血室及其他血分瘀熱證,可加生地、丹皮、地骨皮之類。
半夏瀉心湯在臨床上的使用范圍也相當廣泛,然其主要用于消化系統(tǒng)。急性胃炎、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糜爛性胃炎、膽汁反流性胃炎、疣狀胃炎、上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潰瘍出血、賁門痙攣、急慢性腸炎、痢疾、泄瀉、小兒暑瀉、小兒消化不良、胃粘膜脫垂、胃下垂、胃扭轉(zhuǎn)、便秘、膽囊炎、消化道腫瘤、(胰頭腫瘤、賁門癌、食道中斷癌術(shù)后綜合征)、病毒性肝炎、多涎癥等等,只要是寒熱錯雜、虛實互見的消化系統(tǒng)的疾病多可以此湯加減變化治療。
劉渡舟說:“半夏瀉心湯,冠于諸瀉心湯之首,實為內(nèi)科治療胃脘病開辟了法門。尤其是虛實兼夾、寒熱錯雜證則可于諸瀉心湯中隨手拈來,往往獲得奇效?,F(xiàn)代醫(yī)學(xué)所謂急性胃炎、胃腸炎、潰瘍病,以及肝膽等疾患,凡以嘔、痞為主證者,運用半夏瀉心湯加減,多能獲效?!保ā秱撝v解》)
觀小柴胡湯與半夏瀉心湯(生姜瀉心湯+生姜,甘草瀉心湯重用甘草)兩方各只有七味藥,藥味僅一兩味之差。一方有柴胡,一方多一味黃連;一方用生姜,一方用干姜。而主治病機與病癥范圍則大有不同。
可見經(jīng)方配伍之嚴謹,奧妙變化之無窮。

                                                                                小柴胡湯與四物湯接軌
    四物湯,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當歸、川芎、白芍、熟地。此方有補血養(yǎng)肝作用,治療婦女血虛造成的月經(jīng)不調(diào),頭目眩暈,偏頭作痛,臍腹疼痛,崩中漏下。肝藏血,以血為體,以氣為用。如果屬于肝膽氣郁,氣郁火生的口苦胸滿則用小柴胡湯,小柴胡湯治在氣分而不涉及血分;如果肝病由氣及血,而出現(xiàn)陰血不足的手麻頭暈,腰腿酸軟,心煩少寐,下午低燒,脈來弦細等證。導(dǎo)師每用小柴胡湯與四物湯接軌,疏肝解郁,以順其陽用,補血柔肝以滋其體陰,用之則每獲良效。
臨床用于治療經(jīng)期感冒、月經(jīng)不調(diào)屬于肝郁血虛者效佳。
    他如小柴胡湯與啟膈散接軌治療肝膽氣郁,胸脅苦滿,而又飲食堵塞,噎嗝難下,如梗如阻,憋悶難堪。與顛倒木金散接軌治療氣病及血胸痛連脅之??;與三仁湯接軌,治療少陽合并濕邪之發(fā)熱,也有立桿見影之效。本方與經(jīng)方合用者,如治療肝膽氣機不利,痰氣交郁于上中二焦的柴陷合方,治療濕熱蘊郁肝膽所致黃疽的柴胡茵陳蒿湯等,均為劉老臨床常用之效方。以上只是劉老使用小柴胡湯經(jīng)驗中的九牛一毛,限于論文篇幅,不能詳述。能否反映導(dǎo)師學(xué)術(shù)思想,權(quán)作窺管之見。

                                                                     醫(yī)話:小柴胡湯治療膽石癥

                                                                                江湖中郎

 眾所周知,中醫(yī)沒有膽石癥這個病名。只是在有些癥狀上與“脅痛”相似。這個病急性發(fā)作絞痛難忍,曾記得父親前院有個劉姓老漢,患膽管結(jié)石與膽囊結(jié)石,手術(shù)切除了膽囊,仍然疼痛不止,日夜哀號,甚是可憐。東求西治,終無果而終。
  一次去虎林醫(yī)藥公司采購藥品,聽工人們閑談,大藥房有一個從南方來的老中醫(yī)擅長治療膽囊炎和膽結(jié)石,于是我趁著等車的閑空去了這家藥店,想一睹老中醫(yī)的風(fēng)采。老中醫(yī)60多歲,普通話講得很流利。旁邊有三四個病人在候診,脈摸得不錯。一般不用病人先將病情,診脈完畢即告知病人的癥狀,大體上都差不多。以前你只是聽說南方人脈條好,今天總算開了眼界。我交了診費,老中醫(yī)號脈后說我有頭痛病,胃病,膽囊不好,腰痛,腿痛,反正好地方不多。我說差不離,主要是有膽石癥,已經(jīng)有幾年了,沒有治愈。老中醫(yī)說無妨,我開幾副湯藥,你就可以痊愈。于是大筆一揮,龍飛鳳舞,如寫天書,洋洋灑灑三十多味藥,我仔細辨認了一會,才看出那是小柴胡湯加味。這是我第一次知道小柴胡湯可以治療膽結(jié)石,以前只是知道排石湯可以治療此病。
  隨著中醫(yī)書籍增多和醫(yī)學(xué)知識不斷豐富,再加上病號倍增,便有了應(yīng)用小柴胡湯加味治療膽囊炎和膽結(jié)石的機會,效果比較不錯。但是應(yīng)用此方治療急性膽囊炎的機會真的很少,一般多是應(yīng)用西藥輸液治療,那時候大多應(yīng)用氨芐青霉素,很少選用頭孢類抗生素,剛剛流行,價格昂貴。對于膽絞痛嚴重的膽石癥,運用重要的機會就比較多了。如治療一位患者,夜晚右脅痛難忍,伴有惡心嘔吐,口苦咽干,觸診墨菲氏征陽性,舌苔黃膩,舌質(zhì)深紅。脈弦數(shù)。既往史有膽石癥,考慮為膽石癥急性發(fā)作,膽囊炎,系肝膽濕熱所致。小柴胡湯去生姜大棗,加茵陳,雙花,大黃,元胡,川楝子,金錢草,白芍重用30克,兩煎連服,一清早就止住了疼痛。以后又連著喝了幾劑便沒有了蹤影,直到后來他又介紹來了一位但是癥患者,方知其已愈。這是我第一次單獨應(yīng)用中藥治療此證,以往多合西藥輸液,所以記憶猶新。
  后來學(xué)習(xí)了門純德老先生的經(jīng)驗,方知門氏是應(yīng)用小柴胡湯治療膽石癥的高手,而且不去生姜大棗,謂姜辛健胃,可走氣分;棗甘益脾,可養(yǎng)營分;姜和棗的關(guān)系就如同脾胃的關(guān)系,營衛(wèi)的關(guān)系。并言郁金是治療膽結(jié)石、脂肪肝和高血脂的妙藥。治療時以小柴胡湯作為基礎(chǔ)方子,隨癥加減。如有膽囊炎加金銀花、連翹、茵陳;無膽囊炎加枳殼、郁金、姜黃;體溫高加金錢草和芒硝;膽絞痛加生白芍。門老喜歡應(yīng)用生白芍,很多方子中都體現(xiàn)了他這一特點。另外他自擬的化石丹,既可以單用治療膽石癥,也可以配合湯劑沖服治療膽石癥和泌尿系結(jié)石?;び苫鹣?0克、郁金60克和肉桂30克組成,每次中午和晚飯后各服6克,只是火硝不太好尋覓。,


                                                                        胃脘痛的臨床經(jīng)驗

                                                                               平凡中醫(yī)

胃脘痛大體相當于西醫(yī)的胃炎、胃潰瘍之類的病,西醫(yī)對此病的治療多數(shù)效果良好,但,有易復(fù)發(fā)之弊,且對于病情復(fù)雜、頑

固的往往不效。古來有“十人九胃”之說,雖說“九胃”所指并非皆是胃脘痛,卻也足以說明此類患者不在少數(shù)。故而,能對胃脘痛一病治療時,取得一劑知、兩劑愈的良好效果,也是很有必要的。這正反映了作為一名中醫(yī)的醫(yī)療水平。如果每一名中醫(yī)都能如此,那么我們中醫(yī)之興復(fù)則指日可待矣。不過,要想擁有這樣的醫(yī)學(xué)水平也是不易的,必經(jīng)過無數(shù)臨床,反復(fù)琢磨,然后方有所得。下面是我臨證中對于胃脘痛的一點經(jīng)驗,用之得當,確有一劑知、兩劑愈之效,屢經(jīng)試驗,無不效驗,故方敢訴諸筆端,供諸同道參考交流,若有臨證使用而取效,解除患者苦痛者,則更慰我心矣。
中醫(yī)治療胃脘痛多從以下七種證型論治:寒邪客胃、脾胃虛寒、胃陰不足、瘀血阻滯、食滯胃脘、濕熱中阻、肝胃不和。臨床應(yīng)用有效有不效,治愈率不夠理想,多有久治不愈者。我在臨床中經(jīng)過多年摸索,發(fā)現(xiàn)了兩個治療胃脘痛有特效的方子:一個是小柴胡加芍藥湯,一個是大柴胡湯。具體方藥如下:
一、        小柴胡加芍藥湯。
柴胡30克  黃芩15克  半夏20克  黨參15克  炙甘草15克  白芍藥15克  生姜3片  大棗5枚。
有痰濕者加溫膽湯或三子養(yǎng)親湯。
有生石膏證者,加生石膏30——90克。生石膏證可參考《從少陽論治頸椎病》一文,這里不再贅述。
只要脈象弦或弦滑者即可應(yīng)用。
二:大柴胡湯。
柴胡30克  黃芩15克  半夏20克  炒枳實15克  白芍藥12克  大黃10克(后下)生姜3片  大棗6枚。
有痰濕者加溫膽湯或三子養(yǎng)親湯。
有生石膏證者,加生石膏30——90克。生石膏證可參考《從少陽論治頸椎病》一文,這里不再贅述。
只要脈象弦或弦滑,有大柴胡湯癥者,即可放膽應(yīng)用,無不效者。大柴胡湯癥主要有:嘔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煩。這里對大柴胡湯癥作一下具體介紹:第一,嘔。大柴胡湯癥之嘔與小柴胡湯癥之嘔是不同的,小柴胡湯癥之嘔,乃水飲上逆所治;大柴胡湯之嘔不僅有水飲上逆,還有陽明內(nèi)結(jié)胃氣上逆,有時這種上逆還表現(xiàn)為食管內(nèi)有上頂感,或近咽喉部有上頂感。第二,心下急。心下急主要表現(xiàn)為胃脘脹滿。有時不一定患者自己有感覺,醫(yī)者用手按患者臍部,可有硬塊痞結(jié)。第三,郁郁微煩。郁郁乃心情不暢之貌,微煩乃煩躁之微者,乃陽明內(nèi)熱上涌所致。
    上所述兩方,只要脈證相應(yīng)者即可應(yīng)用,無不效者,切莫看兩方平常簡單而忽視之。另,之所以介紹此二方,乃臨床之中胃脘痛一證屬于以上兩種證型者偏多,故特別提出,以供同道參考。雖無奇特之處,卻有非常之效。
下面是我臨床中摘錄的兩例案例,供參考。
案一:
靳京華,15歲,男,學(xué)生,2011年10月15日前來就診。胃痛兩月余,在縣醫(yī)院治療無效,現(xiàn)癥:胃脘痛,繞臍脹滿硬痛,大便不通。兩手護住胃脘部,眉頭緊鎖,為此已從縣重點中學(xué)轉(zhuǎn)會自己老家的一所普通鄉(xiāng)鎮(zhèn)中學(xué)就讀。其父母也愁眉緊鎖,唉聲嘆氣。診其脈弦勁短有力,舌紅。另有咽干痛、咳嗽。
診斷:少陽陽明合病兼痰濕。
處方:大柴胡湯合半夏厚樸湯加杏仁、桔梗、生石膏。
柴胡30克  黃芩15克  半夏20克  炒枳實15克  白芍藥12克  大黃10克(后下)  生姜3片  大棗6枚  厚樸10克  茯苓10克  蘇子10克  杏仁10克  桔梗10克  生石膏30克  
三劑。痊愈。其父后專程來道謝說,不知道中藥這么有效,一付藥后,孩子的胃就不痛了。
案二:
王建然,女,36歲,角球村農(nóng)民,2011年10月15日就診。主訴:胃脘疼月余,且失眠多夢、口臭、胸悶、肚臍眼流膿水,穢臭異常,久治不愈,常用清潔藥水擦洗。舌紅,脈象弦滑有力。
診斷:少陽、陽明合病病兼痰濕。
處方:小柴胡湯合溫膽湯加生石膏、膽南星、遠志、石菖蒲、合歡花、皮。
柴胡30克  黃芩15克  半夏20克  黨參15克  炙甘草15克  白芍藥15克  生姜3片  大棗5枚  加枳實10克  竹茹10克  遠志10克  石菖蒲10克  膽南星10克  茯苓15克  陳皮15克  合歡花、皮各30克  生石膏60克
5付  水煎服
二診,諸證減,胃脘痛第二付藥時即已不痛。繼服5付。失眠多夢,肚臍眼穢臭流水皆愈。
    另,需要說明的是,《傷寒論》中小柴胡湯去黃芩加芍藥,這里借用其方而不去黃芩,全在太陰之寒與不寒,這里不可拘泥,當去黃芩時還是要去。

                                                                      從少陽論治頸椎病

頸椎病是頸椎間盤退行性變化,引起的神經(jīng)、血管、脊髓等受壓所產(chǎn)生的各種臨床表現(xiàn)的統(tǒng)稱。中醫(yī)治療此病,多分為以下幾種類型:腎虛血瘀,氣虛血瘀,痰瘀互結(jié)、外感風(fēng)寒血瘀。腎虛血瘀型多用六味地黃加活血藥或右歸飲加活血藥治療,氣虛血瘀型多用補陽還五湯類方治療,痰瘀互結(jié)型多用化痰藥加活血藥治療,外感風(fēng)寒血瘀型多用葛根湯加活血藥治療。無論哪種類型基本都加用葛根一藥。
自我行醫(yī)以來,遇到此種病患者無數(shù),多久治不愈,痛苦異常。我亦按上述證型辨證論治,或加或減,或幾型并作一型,結(jié)果獲效者寥寥,治愈者幾無。多年來,我反復(fù)探索,上下尋求,亦沒有突破。如此苦悶多年,幾乎也認為此病療效一般,對于攻克此病,失去了信心。甚至認為中醫(yī)對此病的治療,同西醫(yī)一樣,無能為力。
后來,精研《傷寒論》,漸漸對少陽病有了新的認識,這里不做探討,可以參考我論述的《傷寒論》中有關(guān)少陽的理解。對少陽病的新認識,加速了我對頸椎病中醫(yī)治療的進程。此病除頸椎病表現(xiàn)外,往往還兼有少陽病癥狀,只是患者不以為然,醫(yī)者忽視罷了。比如:咽干、口苦、頭目暈眩、手足冷、胃不好、疲乏無力、眼干眼澀、耳鳴耳聾、不欲食、脈象弦等等等等。于是,我認為此病與少陽有關(guān)。再根據(jù)其他兼癥,比如頭沉、失眠多夢、膽怯易驚、心悸、嘔吐泛惡、胃脘嘈雜、脈象滑等,認為此病應(yīng)與痰濕有關(guān)。于是,我創(chuàng)立了一個方子:柴胡湯合二陳湯、三子養(yǎng)親湯加減,開始試用于臨床。
不想,用之臨床,效果非凡,常常三到五劑藥即獲效果,三周左右癥狀消失。大喜過望,贊我中醫(yī)實非等閑!《黃帝內(nèi)經(jīng)》有云:言不可治者,未得其術(shù)也,果非虛語。歡慶之余,不敢保守,特將此方獻給諸中醫(yī)同仁,以備臨床試用,以解患者苦痛。其方具體如下:
柴胡30克  黃芩15克  半夏20克  黨參15克  炙甘草15克  茯苓15克  陳皮15克  萊菔子15克  白芥子10克  蘇子10克  生姜3片  大棗6枚
失眠多夢者,加枳實10克  竹茹10克  遠志10克  石菖蒲10克  膽南星10克
陽明有熱者,加生石膏30——90克
大柴胡湯證者,用大柴胡湯換小柴胡湯,余藥不變。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陽明有熱的石膏癥,具體有:頭昏蒙不清者,多眠者,煩躁者  身熱體溫不高者,易汗者,口干舌燥者,口渴者,大便不暢者,失氣臭者,脈滑有力者,不一而足,全在醫(yī)者臨床自見。只要見上癥之一者,生石膏一藥但加無妨,絕無弊害。
此方的應(yīng)用要點必見少陽證、痰濕證、脈象弦滑,或有少陽證而脈象只滑者,此種脈象藥后滑減,弦象必出。當然,醫(yī)者治病,不可膠著,切莫執(zhí)此一方而應(yīng)百病。不過,此型患者較多,故用之多效矣。

下面是我臨證中摘取的兩例病案,一并參考。
案例一:
王寧,男,37歲,河北省安平縣張傲村人,患頸椎增生,多方治療無效?,F(xiàn)癥:脖子處不能平躺,項背強幾幾,雙臂疼,易汗,頭蒙沉不清,咽干咽阻,口干舌燥,口苦,多夢,脈象弦滑有力。診斷為:少陽陽明合病兼痰濕。
處方:柴胡30克  黃芩15克  半夏20克  黨參15克  炙甘草15克  茯苓15克  陳皮15克  萊菔子15克  白芥子10克  蘇子10克  生姜3片  大棗6枚  
加枳實10克  竹茹10克  遠志10克  石菖蒲10克  膽南星10克  生石膏40克
五付   水煎服
一診即諸證大減,又服五付,基本無癥狀,再服五付諸證消失而停藥。

案例二:
趙淑蘭,女,47歲,河北省安平縣野營村人,兩臂兩手麻木,晨起尤重,頭不清楚,自述有頸椎增生,心下脹滿不舒,熱則煩躁欲奔,失眠多夢,脈象弦滑遲有力。診斷為:大柴胡湯合痰濕、生石膏證。
處方:柴胡30克  黃芩15克  半夏20克 枳實15克  芍藥10克  大黃10克(后下)  茯苓15克  陳皮15克  萊菔子15克  白芥子10克  蘇子10克  生姜3片  大棗6枚
加竹茹10克  遠志10克  石菖蒲10克  膽南星10克  生石膏40克
十五付癥狀完全消失,停藥。

另,葛根湯治療外感風(fēng)寒、津液不足型頸椎病尤確效,臨床我曾用此方治愈兩例,幾年后遇到患者,說未曾復(fù)發(fā),足見仲景方治病,藥證相應(yīng),無不效者。


建軍回到本草學(xué)經(jīng)方=====小柴胡湯(第二十方)

(共15條)

37、太陽病,十日以去,脈浮細而嗜臥者,外已解也。設(shè)胸滿脅痛者,與小柴胡湯。脈但浮者,與麻黃湯。

96、傷寒五六日,中風(fēng),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

97、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jié)于脅下。正邪紛爭,往來寒熱,休作有時,嘿嘿不欲飲食。臟腑相連,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嘔也。一云臟腑相連,其病必下,脅膈中痛。小柴胡湯主之。服柴胡湯已,渴者,屬陽明,以法治之

99、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fēng),頸項強,脅下滿,手足溫而渴者,小柴胡湯主之。

100、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差者,小柴胡湯主之。

104、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脅滿而嘔,日晡所發(fā)潮熱,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證,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醫(yī)以丸藥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熱者,實也。先宜服小柴胡湯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消湯主之。

144、婦人中風(fēng)七八日,續(xù)得寒熱發(fā)作有時。經(jīng)水適斷者,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jié),故使如瘧狀,發(fā)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

148、傷寒五六日,頭汗出,微惡寒,手足冷,心下滿,口不欲食,大便硬,脈細者,此為陽微結(jié),必有表,復(fù)有里也。脈沉,亦在里也。汗出為陽微,假令純陰結(jié),不得復(fù)有外證,悉入在里,此為半在里半在外也。脈雖沉緊,不得為少陰病。所以然者,陰不得有汗,今頭汗出,故知非少陰也,可與小柴胡湯。設(shè)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229、陽明病,發(fā)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脅滿不去者,與小柴胡湯。

230、陽明病,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胎者,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231、陽明中風(fēng),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都滿,脅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干,不得汗,嗜臥,一身及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后腫,刺之小差。外不解,病過十日,脈續(xù)浮者,與小柴胡湯。

266、本太陽病不解,轉(zhuǎn)入少陽者,脅下硬滿,干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尚未吐下,脈沉緊者,與小柴胡湯。

379、嘔而發(fā)熱者,小柴胡湯主之。

394、傷寒差以后,更發(fā)熱,小柴胡湯主之。脈浮者,以汗解之;脈沉實一作緊。者,以下解之。

小柴胡湯方

柴胡半斤 黃芩 人參 甘草炙 生姜各三兩,切 大棗十二枚,擘半夏半升,洗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小柴胡湯是經(jīng)方之名方。理解起來實在有些困難,本想留到最好,好好研究,可是到了后面,繞不過去柴胡劑。所以先想到哪,寫到哪。如果說桂枝湯是群方之首,我看柴胡湯排在桂枝湯首之首,一點也不為過。一劑柴胡湯,造就了古今多少名醫(yī)大家。遠的不說,就是建國以后,就有胡希恕老、劉紹武老這樣善于柴胡劑的大家。胡希恕老據(jù)說以大柴胡湯文明,平素尤喜用個大號罐頭瓶子喝茶水,所以還有“大茶壺”美名(呵呵,聽來的,不見得對)。當然,他老人家是尊重原方。劉紹武老則從小柴胡湯獲得靈感,獨創(chuàng)19個協(xié)調(diào)方,就是以小柴胡湯作為方底,加加減減,治療各種疑難雜癥,成就三部六病一派。其小柴胡湯為了平穩(wěn)久服,做了改造,據(jù)說可以喝到上百幅,所以劉老也稱劉百幅(呵呵,也是聽來的)。這是從個人來說,從中醫(yī)流派來看,更有柴胡派,所謂雜病少陽求(呵呵,我編的,仍磚頭沒事?。K?,柴胡劑怎么贊譽多不為過??芍^===千古名方柴胡湯!?。?/font>

這回改一下方式,先從方子組成和本草藥性看小柴胡湯。

一、小柴胡湯的組成和藥性

柴胡半斤 黃芩 人參 甘草炙 生姜各三兩,切 大棗十二枚,擘半夏半升,洗

柴胡====味苦平。 主心腹,去腸胃中結(jié)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久服,輕身明目益精。

黃芩===氣味苦、寒、無毒。主諸熱,黃膽,腸泄痢,逐水,下血閉,惡瘡,疽蝕,火瘍。

人參====味甘,微寒。無毒,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

甘草===味甘平。主五臟六府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力,金創(chuàng),解毒。。

姜===味辛溫,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fēng)濕痹,腸癖下痢,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氣,下氣,通神明。

大棗====  味甘平。主心腹邪氣,安中養(yǎng)脾肋十二經(jīng),平胃氣,通九竅,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藥。久服輕身長年,葉覆麻黃,能令出汗。

半夏===味辛平。主傷寒,寒熱,心下堅,下氣,喉咽腫痛,頭眩胸張,咳逆腸鳴,止汗。

看這些藥物,除了黃芩都與“氣”有關(guān)。柴胡====去腸胃中結(jié)氣、寒熱邪氣,人參===除邪氣,甘草===五臟六府寒熱邪氣,生姜====胸滿咳逆上氣,大棗===心腹邪氣,半夏===下氣。

啟示一、小柴胡湯重點在于調(diào)理人體氣機。人體氣機很難說清楚,不過黃元御老人家在“人體畫了一個圈”,就很形象。他說人體的氣機,是左升右降,中間胃氣是也是左升右降,就像一個輪軸,脾氣則是相反,與胃氣形成太極。后來彭子益據(jù)此搞出了《圓運動的中醫(yī)學(xué)》,山西火神李可老先生可謂推崇備至,費勁千辛萬苦出版整理了這一幾乎絕世的醫(yī)書。不過我一直不理解,明明是和黃老前輩一個思路,為什么又有那么多詆毀之意,也許這也是中醫(yī)界的通病。如同文人相輕一樣。那么小柴胡湯證,就是氣機紊亂,循環(huán)不暢,所以大多會出現(xiàn)胸脅苦滿,漲著難受。通過柴胡、人參、甘草、生姜、大棗、半夏這些調(diào)理氣機的藥物,使人體的氣機該升的升、該降的降。彭子益的說法行輪運軸之法。

啟示二、小柴胡湯側(cè)重在于清理少陽之熱。只一味黃芩,主諸熱。有的說黃芩主要是清理上焦之熱,看來不全面。梔子,清胃熱為主。當然這里黃芩重點清理少陽之熱,而不是梔子的虛熱。

啟示三、小柴胡湯同時在于補津益氣和中。人參===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甘草===堅筋骨,長肌肉,倍力,解毒。姜===溫中止血。大棗====安中養(yǎng)脾肋十二經(jīng),平胃氣,通九竅,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

所以,小柴胡湯的機理在于:調(diào)理氣機、清理邪熱、補津益氣。

二、逐條咬文嚼字

1、37條===太陽病,十日以去,脈浮細而嗜臥者,外已解也。設(shè)胸滿脅痛者,與小柴胡湯。脈但浮者,與麻黃湯。

一直困惑古人那么聰明,為什么不發(fā)明標點符號。這一條歧義太大了!有兩種理解方法:一是“太陽病,十日以去”,是一個大前提,接著是:脈浮細而嗜臥者,設(shè)胸滿脅痛者, 脈但浮者,三種情況。二是“太陽病,十日以去,脈浮細而嗜臥者,外已解也”,是一個大前提,接著是下面兩種情況。不過只是從文法上看,我同意前者。如果把“脈浮細而嗜臥者,外已解也”,作為前提,與“脈但浮者,與麻黃湯”,說不通。

那么這一段的意思有三層:

一是太陽病,也許是傷寒,也許是中風(fēng)反正折騰了十多天,這個時候如果出現(xiàn)“脈浮細而嗜臥”,就是這個人已經(jīng)折騰的精疲力盡了,需要休息。脈浮不是太陽病的脈浮,那么有力,二是身體本能的要恢復(fù),但是脈細,缺乏物質(zhì)基礎(chǔ)。通過休息調(diào)養(yǎng),就會自己好了,不需要治療。

二是太陽病,十多天,出現(xiàn)了“胸滿脅痛”,這是入少陽了,氣機不暢,當然需要小柴胡,不過這個時候會不會有前面的情況?嗜臥!也許會有。所以有時病不是那么乖巧,按照條文一條一條來。

三是太陽病,十多天,只是脈浮,沒有前面的“嗜臥”和“胸滿脅痛”,恭喜這位病人,身體夠好的,沒有傳變,這是需要發(fā)汗,所以麻黃湯。

這一條,用小柴胡湯的主要指針是“胸滿脅痛”。

2、96條===傷寒五六日,中風(fēng),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

哎,這一條,也是,上來一個“傷寒五六日,中風(fēng)”,又是眾說紛紜,難道這個中風(fēng)在前面?是傷寒、中風(fēng)五六日?還是傷寒五六日,再中風(fēng)?還是傷寒五六日或者中風(fēng)?不過,這個不影響診斷。也許有傷寒癥狀,也許有中風(fēng)癥狀,這個時候出現(xiàn)了“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這四個主證,就可以用小柴胡湯!下面的或然證,可以參考,是因人而異。這一條應(yīng)該是小柴胡的代表癥狀,也是少陽的典型癥狀。因為少陽處于半表半里,可出可進=====所以往來寒熱。正氣有所恢復(fù)就熱、有所減弱就寒。因為氣機不暢、升降失衡,所以====胸脅苦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胡老說不用加減,很有道理,一下的或然證都是附屬表現(xiàn)。

這一條是小柴胡的標準癥狀!

3、97條====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jié)于脅下。正邪紛爭,往來寒熱,休作有時,嘿嘿不欲飲食。臟腑相連,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嘔也。一云臟腑相連,其病必下,脅膈中痛。小柴胡湯主之。服柴胡湯已,渴者,屬陽明,以法治之

這一條是前面的解釋,不像是原文,從傷寒論的寫作風(fēng)格看,很少有解釋,只是陳述了一個事實。

4、99條===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fēng),頸項強,脅下滿,手足溫而渴者,小柴胡湯主之。

身熱惡風(fēng),頸項強====還有太陽表證。手足溫而渴===無陰證且陽明。脅下滿===少陽氣機不暢。所以這實際是三陽合病。三陽合病,只有和法,用小柴胡。既不能解表也不能攻下。通過調(diào)理氣機、清理邪熱、補充津液,身體會豁然而解。

5、100條====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差者,小柴胡湯主之。

在小建中湯里說了這個方子的意思。陽脈澀====陽氣不足,陰脈弦====津液充足,腹中急痛,是中氣運轉(zhuǎn)受阻,這個痛估計是老百姓說的“擰著痛”,有點胃痙攣的意思吧(猜的)。所以先用小建中湯,不好在喝小柴胡,這不是試藥,是治療的順序。“小建中湯是行軸之法,小柴胡是運輪之道”。

6、104條===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脅滿而嘔,日晡所發(fā)潮熱,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證,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醫(yī)以丸藥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熱者,實也。先宜服小柴胡湯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消湯主之。

這一條是小柴胡湯證,用了丸藥下的結(jié)果。丸藥與湯藥下的結(jié)果不同。所謂“湯者,蕩也”,有洗滌之作用,就是稀里嘩啦一起下,胃腸就不會有東西殘留,不會有陽明實證。結(jié)果用丸藥,熱去而食留,導(dǎo)致殘余食物無法排除,積聚腸胃引發(fā)陽明實證。所以==日晡所發(fā)潮熱。因為食物燥結(jié),津液其間而下,所以微利,這個估計啦的就是水。這個時候有“胸脅滿而嘔”,所以還是小柴胡湯。少陽和解以后,再加芒硝。芒硝是一個粉碎工。

7、144條====婦人中風(fēng)七八日,續(xù)得寒熱發(fā)作有時。經(jīng)水適斷者,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jié),故使如瘧狀,發(fā)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

這一條,是婦人例假,趕上中風(fēng),病入少陽,經(jīng)水又斷,所以叫做熱入血室,還是先和解少陽。說到這,挺羨慕女性的,女性的例假利用好了,可以解決很多病癥。有些病,可以隨經(jīng)而下。西醫(yī)謂之排毒,呵呵,瞎想瞎猜,還是不得女兒身為好,太麻煩。

8、148條====傷寒五六日,頭汗出,微惡寒,手足冷,心下滿,口不欲食,大便硬,脈細者,此為陽微結(jié),必有表,復(fù)有里也。脈沉,亦在里也。汗出為陽微,假令純陰結(jié),不得復(fù)有外證,悉入在里,此為半在里半在外也。脈雖沉緊,不得為少陰病。所以然者,陰不得有汗,今頭汗出,故知非少陰也,可與小柴胡湯。設(shè)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這一條,歸根到底,就是中焦氣機不暢,陰陽不交,所以上面熱、下面寒。表里表里,也可以理解為上下,上為表、下為里。這個上熱下寒通過調(diào)理中焦少陽,慢慢恢復(fù)。

9、229條====陽明病,發(fā)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脅滿不去者,與小柴胡湯。

這一條與104條原理應(yīng)該一樣,所以大便溏,所以這一條說與小柴胡湯,而不是主之,如果還不好,應(yīng)該加芒硝。

10、230條===陽明病,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胎者,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這一條與148條類似。主要是和胃氣。這也印證了前面的說法:調(diào)理氣機、清理邪熱、補充津液。

11、231條===陽明中風(fēng),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都滿,脅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干,不得汗,嗜臥,一身及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后腫,刺之小差。外不解,病過十日,脈續(xù)浮者,與小柴胡湯。

這一條與前面的原理差不多,只是表現(xiàn)的癥狀不一樣。

12、266條===本太陽病不解,轉(zhuǎn)入少陽者,脅下硬滿,干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尚未吐下,脈沉緊者,與小柴胡湯。

這一條,當然是小柴胡,關(guān)鍵是“脈沉緊”,這個沉不是少陰的沉,緊不是太陽的緊。是氣機不暢,崩著,一旦氣機順暢,自然而舒。

13、379條====嘔而發(fā)熱者,小柴胡湯主之。

這一條莫名其妙,肯定是錯簡,不知道是哪的。這樣的病很多,不見得就是少陽病。慢慢找找。

14、394條===傷寒差以后,更發(fā)熱,小柴胡湯主之。脈浮者,以汗解之;脈沉實一作緊。者,以下解之。

這一條理解不好,慢慢再說。

以上歸納的是傷寒論條文帶有小柴胡湯字樣的條文,其實還有幾條說柴胡劑的沒有列進來。比如101條====傷寒中風(fēng),有柴胡證,但見一癥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湯病證而下之,若柴胡證不罷者,復(fù)與柴胡湯,必蒸蒸而振,卻復(fù)發(fā)熱汗出而解。有一次給女兒治感冒,結(jié)果一番治療,就是不好,吃了東西就吐,還發(fā)熱口渴,心里琢磨白虎劑,但是又不敢冒然用。翻條文,一下子看到這一條,但見一癥,不必悉具,現(xiàn)在有嘔,莫非是小柴胡?反正這個藥平穩(wěn),就喝了小柴胡顆粒。喝完女兒躺下睡了,大約半個小時左右,突然打起冷戰(zhàn)、說胡話,可把我嚇壞了,正在擔心的時候,女兒安靜下來,大約持續(xù)二三分鐘的樣子,出了一身汗。這才想到是“必蒸蒸而振,卻復(fù)發(fā)熱汗出而解”。一方面佩服圣賢之神,一方面感慨自己沒有經(jīng)驗。

最后陳述:

一、小柴胡是和解少陽的主方。

二、調(diào)理氣機、清理邪熱、補充津液。

三、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是四大主證,但有時“但見一癥、不必悉具”。其中又以“胸脅苦滿”為多,是主證之主證。

四、三陽合病,首先和解少陽。

五、疑難雜癥少陽求。

題外話:在本草里面提到“推陳致新”的藥物好像是兩味,一是大黃,二是柴胡。大黃側(cè)重于有形,柴胡側(cè)重于氣機。其實身體無時無刻不在推陳致新。病態(tài)就是推陳致新的弱化。所以用好大黃柴胡,就是一個好醫(yī)生。

所謂:

千古名方小柴胡,天地人道解中樞

調(diào)氣清熱補津液,多少雜癥方中求

(聲明:我是一個一天中醫(yī)也沒有學(xué)過的門外漢,最近利用業(yè)余時間,糊涂經(jīng)方學(xué)感,一為加深記憶,二為歸納分類,三為同道指導(dǎo)。所以,這里面的觀點基本大半是錯誤的,希望中醫(yī)人士大加斧正,更希望不誤導(dǎo)像我一樣的愛好者?。。。?/font>

                                                               《小柴胡湯真義續(xù) 》

                   先前發(fā)過一貼 《小柴胡真意 》的帖子 。幾乎冷落了一年,競成為“熱帖 ”,汗顏之后頗多慷慨 ,褒貶不一 。有說明 《小柴胡湯》好的 ,當然也有“詆毀”的,網(wǎng)友們都翻到了,我就不再 “點評 ”,所謂“清者自清 ,濁者之濁”。在這個帖子我要說明 的問題只有一個,就是 “小柴胡湯 ”到底說明什么問題。
    人之為病 《雜病 》,歸根究底在于兩方面“:先天和后天。先天之疾病 ,并授予父母 ,遺傳 所得 ,歸根于腎 ,這個是不可抗拒的,后天之疾病歸根于脾即 飲食所得 。飲食主乎 于 脾 《胃》,脾《胃 》的功能主乎 ”升降 。
     說到 升降,我們就要說脾胃 ,“脾胃為樞紐”。《脾以升為健,胃以 降 為 順 》,這個就是后天之根本,即“升降”。
     反過來,我們再說“小柴胡湯”。小柴胡湯的主證是“寒熱往來,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這個說明什么問題呢 ?其實就是一個”升降“的問題。寒熱往來是 由于升降出入的問題,胸脅苦 滿其實就是就是氣機不能 升降 ,中焦壅滯 ,既然中焦氣機不順,升降失常。必然”納 呆 “即”默默不欲 飲食 。氣機壅滯 必然心煩,氣機 壅滯 不下必然“上升”而致 “嘔吐”。
     胃氣 既 降 必然“主癥自除”,所以,小柴胡湯主要還是為遏制 胃氣 不降 而 設(shè) 的,方中用柴胡生發(fā) ,半夏和胃降 縌 ,升降 有序而“主癥自除 ”            


                                                                醫(yī)方真諦-------一張小柴胡湯打天下

此文為四川名醫(yī)馬有度的妙文,先借來推薦給大家:
筆者從醫(yī)40余年,運用得最多的一張古方就是小柴胡湯。我的體會,在醫(yī)門八法之中,和法的應(yīng)用最廣,而小柴胡湯又是和法中最精煉的代表方。藥物雖僅7味,卻是寒熱并用、補瀉合劑的組方典范,不僅對外病可收表里雙解之功,而且對內(nèi)傷雜病也有協(xié)調(diào)和解之效。如能適當加減變通,則適應(yīng)證候更廣,治療效果更佳。筆者最常用的變通用法有如下14種:
1?荊防小柴胡
小柴胡湯加荊芥lOg、防風(fēng)lOg,用于外感半表半里證而怕風(fēng)、鼻塞、清涕等表寒癥狀較為明顯者。
2?二活小柴胡
小柴胡湯加羌活12g、獨活12g,用于外感半表半里證而腰膝肢節(jié)疼痛明顯者。
3?杏蘇小柴胡
小柴胡湯加杏仁12g、蘇葉12g,用于外感半表半里證兼見輕度咳嗽者。
4?止嗽小柴胡
小柴胡湯與止嗽散兩方合用,治療外感半表半里證而咳嗽明顯咯痰不暢者。
5?藿蘇小柴胡
小柴胡湯加藿香12g、蘇葉lOg,用于暑天感寒而見半表半里證者。
6?楂曲小柴胡
小柴胡湯加焦楂20g、神曲15g,用于柴胡證而胃脹、食少者。
7?銀翹小柴胡
小柴胡湯加金銀花30g、連翹30g,用于外感半表半里證而發(fā)熱、痰黃、尿黃等熱象較顯者。
8?四金小柴胡
小柴胡湯加金銀花30g、金錢草30g海金沙30g、雞內(nèi)金12g,用于治療尿路感染和尿路結(jié)石。
9?四君小柴胡
小柴胡湯加白術(shù)15g、茯苓15g,主治肝脾不調(diào),脅脹隱痛,脘脹食少,大便稀溏,倦怠乏力。適用于遷延型肝炎、慢性肝炎有上述見證者。
10?二陳小柴胡
小柴胡湯加陳皮12g、茯苓15g,主治肝胃不和,胸脅發(fā)脹,惡心噯氣,食少吐涎。適用于慢性胃炎、妊娠惡阻有上述見證者。
11?歸芍小柴胡
小柴胡湯加當歸15g、白芍30g,主治肝脾不調(diào),胸脅痛,心煩食少,大便不暢,適用于遷延型肝炎、慢性肝炎有上述見證者。
12?四物小柴胡
小柴胡湯與四物湯兩方配合,用于婦女經(jīng)期外感半表半里證、肝血不足的月經(jīng)不調(diào)證以及更年期綜合征。
13?棗仁小柴胡
小柴胡湯與酸棗仁湯兩方配合,用于肝氣不舒、心血不足引起的失眠癥。
14?龍牡小柴胡
小柴胡湯加生龍骨30g.生牡蠣30g,用于肝氣不舒,胸滿煩驚,失眠多夢。
運用小柴胡湯,既要善于加減配伍,又要注意各藥劑量的比例。仲景原方的劑量是:柴胡八兩,黃芩三兩,人參三兩,炙甘草三兩,生姜三兩,半夏半升,大棗十二枚。  
筆者運用小柴胡方治療外感病證,除宗仲景之意,重用柴胡30g之外,還加大黃芩劑量至20g。治療內(nèi)傷雜病,則柴胡、黃芩均用15g。無論外感內(nèi)傷,均用黨參代人參,治外感用10 –15g即可,治內(nèi)傷則加大為20—30。


                                                 小柴胡湯之妙在人參 - 茂蒙的日志 - 網(wǎng)易博客

 小柴胡湯是和解少陽的主方。徐靈胎說:“小柴胡湯之妙在人參”。用藥如用兵。邪氣侵犯人體,人體必然會進行反擊,正氣與邪氣不斷的消長變化,決定疾病的進退。人體的第一道防線就是皮膚,風(fēng)寒之邪傷人,機體會調(diào)動正氣進行反抗,如果正氣充沛,也就是機體有充分的津液,足以在第一時間和疾病斗爭,這就是麻黃湯證。如果體表的津液不足,這就是桂枝湯證,要喝熱粥來補充谷氣,充養(yǎng)津液。這都是在第一道防線。如果在這個時候病不能解,那就要往里走了,一般是到半里半表。為什么會到半里半表呢?97條說:“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jié)于脅下?!笨梢娦皻獾倪M攻是因為正氣的不足。

《內(nèi)經(jīng)·評熱病論》云:“人所以汗出者,皆在于谷,谷生于精,今邪氣交爭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卻而精勝也。精勝則當能食而不復(fù)熱。復(fù)熱者,邪氣也。汗者,精氣也。今汗出而輒復(fù)熱者,是邪勝也。不能食者,精無俾也。病而留者,其壽可立而傾也?!北径伪容^詳細的說明了人體與疾病斗爭的過程,人體有個自然療能,但是體質(zhì)不同,這個自然療能也是不一樣的。既然病邪進入人體的第二道防線了,那就要充實后方,增加后天之本脾胃的功能,脾胃是津液化生的源泉,只有如此,柴胡、黃芩、半夏才能充分發(fā)揮和解的功效。如果病在半里半表不能解,那就要入里了,病入里,就要背水一戰(zhàn)了,清下而已,下后機體雖有一定的損傷,但是機體也有很強的自和能力。其實就是麻黃湯證的解除,機體也要搭一點本錢,只是不嚴重罷了。了解了這一點,就知道小柴胡湯用人參的奧妙了。需要指出三陽證的實是相對三陰證而言,小柴胡湯證的虛也是相對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