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薊飲子
《濟生方》,錄自《玉機微義》
[組成] 1~10、生地黃 小薊 滑石 木通 蒲黃 藕節(jié) 淡竹葉 當歸 山梔子 甘草各等分 (各9g)
[用法] 上藥研末,每服半兩(15g),水煎,空心服(現(xiàn)代用法:作湯劑,水煎服,用量據(jù)病證酌情增減)。
[功用] 涼血止血,利水通淋。
[主治] 熱結下焦之血淋、尿血。尿中帶血,小便頻數(shù),赤澀熱痛,舌紅,脈數(shù)。
[方解] 小薊飲子證因下焦瘀熱,損傷膀胱血絡,氣化失司所致。
熱聚膀胱,損傷血絡,血隨尿出,故尿中帶血,其痛者為血淋,若不痛者為尿血;由于瘀熱蘊結下焦,膀胱氣化失司,故見小便頻數(shù)、赤澀熱痛;舌紅脈數(shù),亦為熱結之征。
治宜涼血止血,利水通淋。
君藥小薊甘涼入血分,功擅清熱涼血止血,又利尿通淋,尤宜于尿血、血淋之癥。
臣藥生地黃、蒲黃、藕節(jié),生地黃甘苦性寒,涼血止血,養(yǎng)陰清熱;蒲黃、藕節(jié)助君藥涼血止血,并能消瘀。君臣相配,使血止而不留瘀。
佐藥滑石、竹葉、木通、梔子、當歸,熱在下焦,宜因勢利導,故以滑石、竹葉、木通清熱利水通淋;梔子清泄三焦之火,導熱從下而出;當歸養(yǎng)血和血,引血歸經(jīng),有防諸藥寒涼滯血之效。
使藥甘草緩急止痛,和中調藥。
諸藥合用,共成涼血止血為主,利水通淋為輔之方。
小薊飲子是由導赤散加小薊、藕節(jié)、蒲黃、滑石、梔子、當歸而成,由清心養(yǎng)陰,利水通淋之方變?yōu)闆鲅寡?,利水通淋之劑。其配伍特點是止血之中寓以化瘀,使血止而不留瘀;清利之中寓以養(yǎng)陰,使利水而不傷正。這是治療下焦瘀熱所致血淋、尿血的有效方劑。
[運用]
1.辨證要點 小薊飲子為治療血淋、尿血屬實熱證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尿中帶血,小便赤澀熱痛,舌紅,脈數(shù)為辨證要點。
2.加減變化
小薊飲子中甘草應以生甘草為宜,以增強清熱瀉火之力;
尿道刺痛,加琥珀末1.5g吞服,以通淋化瘀止痛;
血淋、尿血日久氣陰兩傷,減木通、滑石等寒滑滲利之晶,酌加太子參、黃芪、阿膠等補氣養(yǎng)陰。 3.現(xiàn)代運用 小薊飲子常用于急性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結石等屬下焦瘀熱,蓄聚膀胱者。
4.使用注意 方中藥物多屬寒涼通利之品,只宜于實熱證。若血淋、尿血日久兼寒或陰虛火動或氣虛不攝者,均不宜使用。
[文獻摘要]
1.原書主治 《玉機微義》卷28引《濟生方》:“下焦熱結,尿血成淋。”
2.方論選錄 吳昆《醫(yī)方考》卷3:“下焦結熱血淋者,此方主之。下焦之病,責于濕熱。經(jīng)曰:病在下者,引而竭之。故用生地、梔子涼而導之,以竭其熱;用滑石、通草、竹葉淡而滲之,以竭其濕;用小薊、藕節(jié)、蒲黃消而逐之,以去其瘀血;當歸養(yǎng)血于陰,甘草調氣于陽。古人治下焦瘀熱之病,必用滲藥開其溺竅者,圍師必缺之義也。”
[臨床報道]
以小薊飲子為基本方,隨證加減,水煎早晚服,每日1劑,6日為1個療程,治療38例過敏性紫癜。服藥期間停用一切可致敏的藥物。結果:治愈36例(癥狀全部消失,陽性體征轉陰,為防止復發(fā),治愈者均再服藥1個療程以鞏固療效);好轉2例(癥狀部分消失,體表仍有部分紫癜)。[王東,等.小薊飲子加減治療過敏性紫癜38例報告。安徽中醫(yī)臨床雜志2000;12(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