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峰(微信公眾號:學峰讀書會)
古老的鄉(xiāng)村生活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了,但是那些鮮活的鄉(xiāng)村生活卻永遠留在了記憶之中?,F在各種娛樂活動特別多,但是其中的快樂卻很少。物質越來越豐富,但是精神似乎越來越空虛。倒是那些古老的鄉(xiāng)村生活讓人經久難忘,津津樂道。
我小時候一直生活在一個偏僻的鄉(xiāng)村,對于鄉(xiāng)村生活有著異乎尋常的情感。對于鄉(xiāng)村生活,有著很多難忘的記憶。
這兩天,父親忽然對我說,他一直想聽皮影,卻沒有地方去聽。我說那簡單啊,我上網去下載。于是上網下載了很多唐山皮影戲,周末就和老爺子一起欣賞皮影戲。
當響起那些熟悉的旋律,當那些影人子開始歡舞的時候,關于皮影的記憶一下子鮮活的回到腦中。
小時候的故鄉(xiāng)非常落后,基本上沒有任何文化生活,幸好村里有幾個會唱皮影的,所以每年我們都能在村里聽上皮影戲。小時候我最喜歡聽皮影了。小時候總是跟爸爸去聽皮影,別的小孩都是在那玩一會就回家去了,因為他們都聽不懂,但是我一般會堅持到最后,因為我非常喜歡聽,而且能聽懂。故事情節(jié)我都能看懂。而且對于耍影人子有著異乎尋常的興趣,所以總是偷偷地上到戲臺上面,看那些影人一邊耍一邊唱。特別好玩。每次都和父親聽到殺場。大約凌晨一點多才回家。
白天的時候不能聽影,我就自己在家里用紙殼做影人子,自己仿照影人子的模樣,用剪子剪紙殼做影人子,再用線縫到一起,綁上鐵絲和高粱桿,就做成了,然后一個人在窗戶上一邊耍影人子,一邊模仿那些故事情節(jié)自己唱,自娛自樂,其樂無窮。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個角色就是小矬子,這個角色,雖然人矮,但是武功高強,會土遁,一到危險時刻就入土遁走了,并且小矬子非常好玩,特別幽默,他一出場就其樂無窮,會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小孩子們都喜歡這個角色。小矬子最有意思的就是雖然很挫,但是總是能娶到很好的老婆,他人小本領大,又特別好玩,滿足了小孩們的夢想。所以他一出場,小孩們就不玩了,都興致勃勃的看。
只是鄉(xiāng)村生活近幾十年遭受了很嚴重的沖擊,年輕人上學打工的都走了,只剩下老人婦女和小孩;電視的普及使大家對傳統(tǒng)的皮影興趣不大;以及老一輩影匠的去世后繼無人,使我們再也很難看到皮影了。
這個周末,老爸忽然心血來潮想要看皮影,我就上網下載之后在電視上播放,我和老爸一起看,一下子就勾起了我們對于皮影的回憶。我們一邊看一邊聊。我們看的是《大金牌》《馬潛龍走國》《五峰會》等,這些我都不太熟,但是我老爸卻如數家珍,每一個都清楚。每一個都看過很多遍,他小時候以及成人的娛樂活動基本上也就是看皮影了,所以這些影他基本上都看過,而且很熟。我小時候只是看熱鬧,對于看的是哪一出戲就不太在意了,所以這些名字我基本都不知道。
看影的時候,我們談起了村里那些老影人,比如蘭子義,他唱功非常棒,聲音非常有特點,我們都喜歡他唱的。我問老爸現在他去哪了,怎么看不到他了。老爸說他去世很多年了。
在和老爸聽影的時候,爸爸還告訴了很多關于皮影的知識?,F在北方的皮影基本上都是唐山皮影,源自唐山一代,非常好聽。并且他和我講了皮影班子的內部故事,非常有趣。
這個周末,我和老爸一邊聽影,一邊回憶那些古老的故事。
皮影似乎只能存在于記憶之中了。
小時候沒有電視,更不可能有網絡,對于鄉(xiāng)村孩子來說,最大的盛事就算看露天電影了。
那時候我們最喜歡的人就是電影放映員,我們村里有一個電影放映員,姓范,我們都管他叫范師傅。只要范師傅騎著車裝著箱子一來,我們就會奔走相告,今天要放電影了。然后趕緊回家,吃飽飯,然后早早的去放電影的地方,去占一個好位置。
還沒開場,那里已經是人山人海了,也有賣小吃的,我們小孩基本上都會和家里要點錢,買點小吃,一邊吃,一邊玩,煞是熱鬧。
不久電影放映員范師傅就來了,支上架子,放上那些機器,就準備好了,可是一開始基本上不放電影,而是先放一些科教的東西,比如怎么種地,怎么避孕什么的。都是我們小孩子不愿看的東西,所以還是該玩玩,該吃吃。直到科教片子放完了,然后肯定是村里的村長或書記講話,我的老爸曾經當過幾年書記,所以他也經常去講話。講的什么都忘記了,不過最后一句我們肯定記住了,他說:現在我的講話完畢,開始放電影。人群中立刻傳來掌聲和歡呼聲。這是大家期待已久的了。于是電影放映員開始放映。人山人海也立刻就靜了下來,都在專注的看電影。但也有時是電影放到中間,要換片子的時候,村長書記們又有事了,還要再說上一段,有什么事再通知大家一下。
記得那時看了很多片子,《少林小子》《木棉袈裟》《閃電行動》等八十年代的老片子基本都是那時看的。
不過其實這樣的機會并不是很多,一年也就是一兩回,鄉(xiāng)村沒有什么娛樂,這一年中的一兩回露天電影也就是這里的盛事了,所以基本上是全村的人甚至是外村的人都來了。人特別多,特別熱鬧,小孩子們最喜歡這樣的時候了。
有時我們也會去很遠的鄰村去看,要走很遠的山路,天還沒黑的時候就去,等看完了,已經是深夜了,一幫幫的人再回家,到家已經要凍僵了,趕緊上熱炕頭取暖,媽媽已經燒好了炕。
多年之后,我又回到家鄉(xiāng),有一次見到了那個電影放映員,他很老了,年輕時總騎自行車,把腿騎成老寒腿,后來電影放映員又都失業(yè)解散了,他就回家了,后來為了生計就買了一輛出租車,跑出租,由于沒有出租車牌照,所以基本上就是跑黑車。那天我和爸爸去上墳,就打他的車去的。他一路默默無語,我也唏噓感嘆。他曾經是我們村里最受歡迎的人,只要他一來,我們全村都歡呼雀躍,尤其是小孩子更是高興地不得了。
現在,我們已經很少看到露天電影了,有電視了,能上網了,想看什么上網一搜都有了,什么都能看得到。但是我們真的再也找不到看露天電影的那種快樂了。
我相信你一定不知道什么叫會,其實就是北方的扭秧歌踩高蹺,小時候一到春節(jié)。各村各甸就開始組織各種會,有扭秧歌的,有踩高蹺的,有耍龍的,有灑燈的,熱鬧非凡。我們把這些都稱作會。舉辦這些活動叫辦會,去看這些就叫看會,家里來了會就叫接會。其實就是鄉(xiāng)村的一個大party,一個聚會。
一般都是年前就開始組織,從正月初二三訓練,初三四就開始走會了,就是去接會的各處去演出。我們那時還太小不能去參加,參加的大部分都是成年人,但是我們是會走到哪里我們就跟到哪里。首先由村里的頭面人物去發(fā)帖,挨家挨戶的去發(fā),一般都會接。之后會就來了,到了一家,先是放鞭放炮,之后就是會了,敲鑼打鼓,扭秧歌,耍龍的,踩高蹺的輪番登場,而領頭的一般就到屋里去喝茶。其中有個傘頭在會中還要唱一段,都是由那些文采較好擅長說唱的人來。記得爸爸就曾經當過傘頭,很是風光。
跟著會的肯定有很多賣小吃的,冰糖葫蘆、爆米花、冰棍等,我們小孩子就會買一些吃。邊吃邊看很熱鬧。
到了正月十五左右的晚上,就開始灑燈,白天做了各種燈,到了晚上點上蠟燭,就開始灑燈,非常好看。有一次,我在高中上學,放假在家,村里來了灑燈的,是鄰村的,非常好看,我就和里面一個認識的人說讓我舉一會,她就把燈給我,我玩了一個晚上,非常好玩。到現在我還記憶猶新。由于小時候幾乎每個村都辦會,每個村的會又到別的村去,所以有時候一家會接很多會,這樣一直熱鬧,會熱鬧一個正月。
小時侯最喜歡過年了,過年有好吃的好玩的,有很多鞭炮,還有壓歲錢,更重要的就是一到過年非常熱鬧,有很多會。過年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日子。
轉眼很多年過去了,現在的鄉(xiāng)村很少再辦會了,因為有了電視和電腦,孩子們都被電視電腦迷住了,大人們都在忙著賺錢,很少有再去辦會看會了。想起來雖然現在一按按鈕就能看到各種各樣的晚會,但是真的很難找到自己親身體驗的那種快樂了。那時候的人們都有閑心,都想好好玩,現在人們都有錢了,但卻沒有時間也沒有閑心了。我想象不到,為何那時候就會有那么多的人參與辦會。而現在人們只有看電視了。
會,正從古老的鄉(xiāng)村消失。
小時候,故鄉(xiāng)還經常有唱戲的。京劇、評劇、二人轉、河北梆子齊上場,熱鬧非凡。
一般都是聽說那里有唱戲的,就和大人一起去看,我們小孩子去了主要不是去看戲,而是去湊熱鬧買好吃的。所以玩了一會玩膩了,就哀求著大人回家。
戲是老年人的最愛,那些老頭老太太一聽就是一天,聽得津津有味,有時還和上一和。
關于戲,我的記憶有限,主要的原因就是我聽不懂,依依呀呀的聽不明白,所以不太愛看戲,就是湊熱鬧買好吃的。老爸總是很喜歡,不管多遠都要去看,有一次距離五十多里的地方有戲,他也大老遠的去看。在家里,他也總是看央視十一頻道,那里有很多戲曲。
戲也分很多種,有小戲,有大戲,小戲就是搭一個小臺子唱小戲,比如評劇、河北梆子、二人轉什么的。也有大戲,就是搭一個大戲臺,唱京劇、豫劇什么的,很多人唱。我們這種鄉(xiāng)村一般都是唱小戲,很少有唱大戲的。
當然,現在的戲也和皮影、露天電影、會一樣,很少長了。
現在的鄉(xiāng)村已經凋敝了,年輕人都到城里去了,只剩下老人小孩子在鄉(xiāng)村生活。物質生活可能豐富了一些,但是精神生活卻是更加貧乏的。我覺得,現在是越來越不如以前了。處在繁華與落后邊緣的鄉(xiāng)村,在時代的夾縫中,茍延殘喘。那些記憶真的只能永遠是屬于記憶了。我只能在回憶中回到那些歲月。
古老的鄉(xiāng)村,已經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