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泥人張彩塑創(chuàng)始人張明山
徐悲鴻曾盛贊泥人張:“色雅而簡,至其比例之精確、骨骼之肯定、與其傳神之微妙,據(jù)我在北方所見美術(shù)作品中,只有歷代帝王中宋太祖、太宗之像可比擬之。若在雕刻中,雖楊惠之不足多也?!?/p>
如今“泥人張”的名號,已經(jīng)響徹大江南北了。但泥人張究竟是怎么回事,第一代“泥人張”又是何人,恐怕很多人就不太清楚了。
“泥人張”的歷史已有170余年。清末天津民間藝人張明山擅長用泥塑造人物,堪稱一絕,當時的天津民眾一說起張明山,“噢,就是那個做嘛嘛像(做什么像什么)的‘泥人張’”。“泥人張”的第一代是張明山,擅繪事,把西方的寫實技巧和中國傳統(tǒng)民塑技法相結(jié)合。
張明山的父親張萬全曾任師爺,做些小泥玩具貼補家用。張明山于是對泥塑產(chǎn)生濃厚興趣,經(jīng)過細心揣摩與刻苦實踐,對捏塑泥人終獲獨得之秘。張明山為人捏像,只須對坐談笑,摶泥入手,頃刻而成;且能藏泥于袖,悄悄摶塑人像,形神畢肖,可見技藝之純熟。他對人物動作處理的協(xié)調(diào)自然,比例結(jié)構(gòu)準確,骨骼與肌肉塑造真實可信,衣著捏塑簡練合理。泥人張色彩靜雅和諧,“三分塑,七分染”,顏色雅致,層次豐富細膩,至為傳神。
傳說,“泥人張”喜歡在袖子里籠一塊泥,隨想隨捏,很短的時間里就能捏出酷似真人的泥人。18歲那年,京劇名角余三勝來天津演出。戲沒唱完,張明山已經(jīng)從袖子里捏出了余三勝的泥人,“只比真人少一口氣”。時至今日,《余三勝像》成為早期京劇形象的惟一依據(jù),甚至被印在相關(guān)書籍中作為重要佐證。張明山為南開大學創(chuàng)始人嚴修的父親、叔父所捏的塑像,讓這位嚴謹?shù)膶W者心生敬佩,破例為張明山立傳。而徐悲鴻拜訪嚴修時,同樣對這兩件塑像印象深刻,他認為泥人張這種集雕塑和彩繪為一體的浪漫寫實作品可以被稱為“繪塑”。
張明山木蘭從軍
馮驥才在《俗世奇人》中還寫到這樣的一個故事:張明山常常在酒館里觀察生活,尋找創(chuàng)作靈感。當時惡霸張海五有意找茬,他聽說過張明山在袖子里捏泥人的傳說,就故意惡言惡意挑釁。張明山不動聲色,當場從鞋底下?lián)赶乱粔K泥巴,三兩下就捏出了張海五的頭像,往張海五面前一摜,轉(zhuǎn)身離去。張海五不肯罷休,沖著張明山的背影叫罵:“這破手藝也想賺錢,賤賣都沒人要?!睕]想到第二天,泥人張在估衣街擺開了“賤賣張海五”的泥人攤子,大小泥人都肖似張海五,標價極低。張海五只好花錢買走所有自己的泥人塑像,從此再也不敢挑釁了。
張明山一生作品大部分送給朋友,也為宮廷制作了一些,極少在社會上出售。
可以說,泥人張的第一代還沒有商業(yè)化。到了第二代傳人張玉亭這里,泥人張才開始了真正的商業(yè)化經(jīng)營,設立了作坊。正因為如此,后來第三代、第四代傳人的作品,大多也用的張玉亭的名字。
聯(lián)系客服